义和团是不是再开始时以反清复明为目的
义和团早期确实以打击腐败官府和西方侵略者为目的,当时叫义和拳最初,也有义和拳的成员提出“反清复明,驱除鞑虏”这个口号。
不过,因为义和团运动主要目的是针对西方侵略者,后来,义和拳改为义和团后,决定向清政府靠拢,由反清复明,驱除鞑虏,变成扶清灭洋的口号。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
义和团早期确实以打击腐败官府和西方侵略者为目的,当时叫义和拳最初,也有义和拳的成员提出“反清复明,驱除鞑虏”这个口号。
不过,因为义和团运动主要目的是针对西方侵略者,后来,义和拳改为义和团后,决定向清政府靠拢,由反清复明,驱除鞑虏,变成扶清灭洋的口号。
问一道高中历史题目
按时间顺序,就是A最早,但是义和团是扶清,不是反对,故不能选。
B项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清的。
C项比D项早。
D中的军阀是除军阀可以看做是反封建,但它比C要晚。
所以我认为还是C项更合适。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是:( ) A.太平天国 B.义和团 C.
“”口号的最初提出,是在19世纪末叶的晚清时期,即从到期间(1894—1900)。
在这五六年间,几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的响亮呼喊。
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后,帝国主义加紧了侵略步伐,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进行瓜分中国的罪恶活动。
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这种形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深切忧虑和极大愤怒。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人们在悲愤中思索和探求着免致神州陆沉的救国之路。
“”的口号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和1895年2月(光绪二十一年一月),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和香港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这个组织的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为了挽救祖国的危亡,他们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并且郑重宣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第一卷,19、22页)正是孙中山先生第一次鲜明地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
不久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
这个运动的直接目标是改良封建政治,而根本动因则是出发于救亡图存。
在运动中维新派反复宣传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危急:“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
”(康有为)于是,他们也提出了中国如何“自振”的问题。
康有为说:“天地为愁,我将何容
昧昧我思之,惟有合群以救之,惟有激耻以振之。
”()梁启超也说,如“中国终不自振,终不自保,则其所谓沦胥糜烂者,终不能免”;因此,一切有志之士,都应把握“中国可以自振可以自保之机”()。
这里所说的“激耻以振之”、“自振”等等,显然与“振兴中华”是同一含义。
戊戌维新运动刚失败,反帝爱国的就如狂飙一般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
在这场斗争中,义和团同样提出了“振兴中国”的口号。
有一个材料说:“(义和团)初以捉拿洋教,振兴中国为名。
”(第3分册)在义和团的一些传单、揭帖、告白中,一方面指斥帝国主义“祸乱中华”的罪恶,一方面表示要“扶保中华,逐去外洋”的决心。
尽管在这些文件中带有某些迷信色彩和笼统排外主义倾向,但在这层薄薄的外衣下包裹着的爱国主义实体却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在同一个历史时期里,不同的政治派别似乎是不谋而合地提出大体相同的口号,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
这表明,在当时,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已经成为时代之要求,人心之所向,因此,这个口号的出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了。
一切爱国的、要求祖国独立和民族自由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
事实上,许多志士仁人,也正是在“振兴中华”的崇高信念的驱使下,纷纷投身到政治改革、抗击侵略和革命斗争中去的。
“振兴中华”曾是那一个历史时期促使人们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今天,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但是,近代史上这种为“振兴中华”而贡献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作者简介 李文海,1932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1955年9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社会兼职: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等。
出版有《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历史并不遥远》、《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等专著。
相关资料 兴中会 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清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并起草了《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声明:“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会员入会秘密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意即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美国式的联邦政府。
次年,孙中山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对会章进行了部分修改,进一步阐述了该会“振兴中华”的宗旨:“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兴中会的主要成员是爱国知识分子、爱过商人和会党分子,他们具有程度不同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民族主义思想。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开始形成。
兴中会成立后,先后策动和领导了乙未广州起义和庚子惠州之役。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部分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强学会 清末维新派政治团体。
又名译书局、强学书局或强学局,以求“中国自强”为宗旨。
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初,在翁同龢支持下,由康有为发起、文廷式出面组建于北京。
康有为起草了《强学会叙》,疾呼:“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
”意在唤起社会各阶层的危机意识,早日促成变法。
会址设于北京宣武门外的后孙公园,以《中外纪闻》作为机关报。
会员每十天集会一次,安排专人宣讲“中国自强之学”。
后又在上海设分会,发行《强学报》。
同年十二月初六日(1896年1月20日)御史杨崇伊在李鸿章授意下,上疏弹劾强学会“私立会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请饬严禁”。
旋被清廷封禁,该为官书局。
保国会 清末进步爱国团体,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1898年4月7日),康有为、李盛铎联合各省旅京维新志士倡建于北京。
康有为起草了《保国会章程》,宣称:“本会以国地日割、过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本会同志讲求保国、保种、保教之事,以为议论宗旨”。
计划在京师、上海分设总会,在各省、府、县设立分会。
在北京先后举行过三次集会,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会上痛陈国势阽危,国难深重,号召人们各尽其力,奋起保国,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维新运动。
随后,陈虬等联合浙江11府3厅1州旅京人士成立保浙会,四川旅京人士成立保川会,云南旅京人士成立保滇会,参加者逾百人。
因频遭封建顽固派弹劾、恫吓,谤言四起,保国会遂告无形解散。
四十道简单的历史选择题,急用,感谢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l、下列规定中,哪一项不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 C、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我国北方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 ) A、美国 B、沙俄 C、英国 D、法国 3、清朝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活动有……………………………………………( ) ①改组军机处②设立翻译馆 ③筹建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① D、①②③ 4、1899年,美国为什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 ) ①其他列强瓜分中国时,它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②它要帮助清政府进行经济建设,与其他列强抗衡 ③因为其他列强已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它必须设法插足进来 ④它想依靠经济优势,使自己在中国的侵略势力膨胀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 ①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②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 ③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它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1858年的《天津条约》 B、1860年的《北京条约》 C、1894年的《马关条约》 D、1901年的《辛丑条约》 7、洪秀全用来宣传和发动群众的组织是……………………………………( ) A、白莲教 B、太平教 C、拜上帝教 D、道教 8、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A、成立强学会 B、创办《万国公报》 C、公车上书 D、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龚自珍 D、魏源 10、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 A、《聊斋志异》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官场现形记》 11、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谁颁布的
……………………………………( ) A、宋教仁 B、孙中山 C、黎元洪 D、袁世凯 12、下列事件按时间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勋复辟 ②“二次革命” ③护法运动 ④护国运动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会议,研究改组国民党的计划 C、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黄埔军校的创办 15、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罪魁祸首是—……………………( ) A、张作霖 B、汪精卫 C、许克祥 D、蒋介石 16、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 ) A、 中英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在中国近代史上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 )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19、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0、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 A、邓世昌 B、徐邦道 C、丁汝昌 D、左宝贵 21、戊戌变法在当时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 ) ①开明地主 ②民族资产阶级 ③农民 ④爱国知识分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五四运动是…………………………………………………………………………(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当代史的开端 C、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3、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者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D、董必武 24、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市民 B、新军 C、学生 D、工人 25、为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而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是…………( ) A、李大钊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独秀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发生在中法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有………………………………………………( ) A、马江战役 B、镇南关大捷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率领太平军北伐的将领是………………………………………………………( ) A、石达开 B、李开芳 C、林凤祥 D、陈玉成 3、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将领有…………………………………( ) A、陈化成 B、左宝贵 C、丁汝昌 D、 关天培 4、在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政治大罢工中,被北洋军阀吴佩孚杀害的有…………( ) A、李大钊 B、陈潭秋 C、林祥谦 D、施洋 5、省港大罢工坚持斗争16个月,取得重大胜利,其主要领导人有…………( ) A、邓中夏B、彭湃 C、苏兆征 D、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