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口号 > 苏军卫国战争口号

苏军卫国战争口号

时间:2019-08-12 10:54

苏联卫国战争简介

苏联卫争是苏联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而进行的战争。

1939年9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其附庸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二次大战进入了新阶段。

卫国战争初期,德军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

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1942年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基本上扭转了卫国战争和二次大战的全局。

不久苏军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向的胜利,收复大片失地。

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附庸国的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苏联卫国战争简史,1000字左右,急需

在聊咋阿聊么夫苏伦伟国战争时期最小的士兵是哪部电影呢

肯定是哪部电影就可以了

求苏联卫国战争时,第227号命令详细内容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第227号命令  “敌人正不惜一切代价的往前线投入精锐部队。

他们拼命向前推进,扑向我国腹地,不断占领新的土地,洗劫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他们奸淫妇女,掠夺财物,残杀人民。

  战斗正在沃罗涅日,在顿河流域,在南方靠近北高加索的大门口进行。

德国占领军正扑向斯大林格勒,冲向伏尔加河,妄图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库班河和北高加索,攫取那里的石油资源和粮食资源。

  敌人已经占领了伏罗希洛夫格勒、斯塔罗别尔斯克、罗素什、库普扬斯克、瓦卢伊基、新切尔卡斯克、罗斯托夫和半个沃罗涅日。

在失去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顿吧斯和其他地区以后,我们的土地大大缩小了。

人口、粮食、钢铁、厂矿也减少了许多。

我们失去了七千多万人口、年产八亿多普特的粮食产区以及年产一千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

  现在,我们已经失去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也失去了粮食储备的优势。

继续后退不意味着自杀,就意味着亡国。

  我们每失掉一寸土地,就等于加强敌人,就会极大的削弱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的祖国。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清除无休止退却论,清除‘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粮食取之不尽’之类的论调。

这些论调是错误的、有害的。

它将削弱我们的斗志,助长敌人的威风。

如果我们不停止退却,我们就会失去所有的粮食、燃料、钢铁、原料、工厂和铁路。

由此可见,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

  ‘不准后退一步’,这应当成为我们当前的主要口号。

要不惜流血牺牲,顽强的坚守每个阵地,要死守每块国土,直到最后一息。

  我们的祖国正处在为难之际。

我们应该站稳脚跟,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击退并消灭敌人。

德寇并不象某些惊慌失措分子想象的那样强大,他们已成为强弩之末。

在眼前和近几个月内顶住敌人的突击,我们就可以稳操胜券。

  我们能顶住敌人的突击,然后把他们赶回去吗

能够。

因为我们后方的工厂的生产在突飞猛进,我们的前线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飞机、大炮、火炮。

  我们还缺什么呢

我们缺的是,在所有部队中建立铁的秩序和纪律。

这是我们当前致命的弱点。

如果我们要挽回局势,捍卫祖国,就必须在军队中建立起严格的秩序和铁的纪律。

  惊慌失措者和胆小怕死者要就地枪决。

从今以后,每个指挥员、红军战士、政工人员都应遵守这个铁的纪律: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不许后退一步。

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苏联卫国战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其附庸国、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二次大战进入了新阶段。

  卫国战争初期,德军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

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1942年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基本上扭转了卫国战争和二次大战的全局。

不久苏军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向的胜利,收复大片失地。

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附庸国的领土上进行,迫使、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

1945年5月2日,苏军,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具体介绍:苏联卫国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其附庸国、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二次大战进入了新阶段。

  卫国战争初期,德军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

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1942年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基本上扭转了卫国战争和二次大战的全局。

不久苏军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向的胜利,收复大片失地。

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附庸国的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对苏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

1945年5月2日,苏军,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苏德战场上的重大战役  宣告德国“闪击战”破产的莫斯科和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在进攻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国集中77个师约200万兵力,14000多门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打败苏联,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和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

  莫斯科的防御战役在长约100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由于当时苏军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兵力只及进攻敌军的一半,所以德军曾一度推进到离莫斯科市区仅25公里的地方。

苏联军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浴血鏖战。

莫斯科的工人和居民组织了几十个工人营和民兵师,数百个打坦克班。

全市出动50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

11月7日,在敌军距莫斯科仅70公里的最艰苦的时刻,红场上举行了意义非凡的盛大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

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军后撤100—250公里,解放了1万多个居民点。

为扩大成果,苏联9个方面军从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敌人发起全线反攻,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及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

  被围困900天纪念碑塑像  在伟大的保卫战中,共有60多万居民和苏军官兵献出了生命。

  这期间,从1941年7月到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团军群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进抵苏联第二大城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带,距市区只有5公里,切断了列宁格勒同苏联内地的联系,妄图迫使列宁格勒不战而降。

但列宁格勒人民英勇不屈,不顾敌机的狂轰滥炸,忍饥挨饿,坚持生产,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动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

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的872天里,苏联政府和人民通过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组织了对城市和军队的供应。

列宁格勒前线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击退了敌人不断的进攻,终于在1944年1月彻底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3月苏军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220—250公里。

  在伟大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共有60多万居民和苏军官兵献出了生命。

  斯大林格勒会战  战斗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红军  伏尔加格勒 (Volgograd) 是苏联内战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著名战场,有“英雄城市”之称,它以1918年至1919年的察里津保卫战和1942年至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而闻名于世。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斯大林在伏尔加格勒领导了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哥萨克白军,对巩固成果,捍卫初建的苏维埃政权具有“巨大意义”,因此,1925年城市被易名为斯大林格勒 (Stalingrad) 。

  伏尔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马马耶夫岗上的“祖国母亲”雕像  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著名城市、重要的河港和水陆交通枢纽、贸易及大工业和文化中心,坐落在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3530公里)下游平原上,西北距莫斯科约1000公里。

它南北延伸70多公里,人口99.7万(1994年7月统计),几乎占全州260万人口的一半(伏尔加格勒州辖33个行政区和六座城市,总面积为11.41万平方公里。

)伏尔加格勒是伏尔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原为军事要塞,后来发展成俄罗斯南疆的重要工业与商贸中心。

城市曾三易其名,1925年以前称察里津 (Caricyn),因旁边一条由西向东注入伏尔加河的小河“察里察”而得名。

“察里察”来源于鞑靼语,意为“黄水”,察里津城建于1589年。

1925年,为纪念斯大林而将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

赫鲁晓夫上台后,于1961年将城市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斯大林格勒血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德军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于1942年7月放弃全面进攻苏联的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为主要作战目标。

1942年7月,希特勒调集40个精锐师团100多万人的优势兵力,从已攻陷的基辅杀来,企图一举攻占斯大林格勒,然后拿下高加索,再溯伏尔加河北上,直取莫斯科。

9月中旬德军攻入市内,苏联军民与德国法西斯展开激烈巷战,德军损失惨重。

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形成“钳形攻势”,并与敌人展开了巷战,。

至次年2月,共消灭了德军22个师团约33万人,俘虏9万多人,其中包括德军元帅保卢斯和24名将军。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全城建筑均被摧毁。

的胜利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是苏联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转折点。

>>>    1943年夏季的,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会战,是中德军最优秀的战役指挥曼施坦因陆军元帅精心策划地、旨在迫使苏联签署一个不分胜负之和约的进攻战役。

苏联红军最优秀的两位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苏联红军成功地进行了防守反击,在付出巨大牺牲的代价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耗尽了德军的进攻潜力。

从此直至战争结束,德军再未主动发起过进攻战役。

因此,朱可夫苏联元帅称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和的转折点。

  十次斯大林突击战役  1944年,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精心策划了南起黑海、北至北冰洋的十次进攻战役,为期超过一年,对德军展开猛烈进攻。

由于下一次进攻发起时间不定、地点远离上一次战役地区,德军完全无法预测苏联红军的下一步战略战役性行动方向,因此疲于奔命、节节败退。

这十次突击战役,是苏联宽正面、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完美实践,将及其仆从国军队从苏联领土上全部驱逐出境,并将战争引向及其仆从国领土,迫使芬兰、罗马尼亚、等国退出对苏战争,罗马尼亚军队甚至转而加入对德战争。

  打败德国法西斯的最后一役——  苏联红军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欢呼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3月底,德国法西斯已处在最终灭亡的前夕。

除了日本,德国在世界上已没有任何盟国。

面对国内经济完全破产、人民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及军事上接连失败的严酷现实,德国法西斯政权已是四面楚歌,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苏联军队在东欧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通过匈牙利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役、西里西亚战役以及东波莫瑞战役,消灭了德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波兰、匈牙利、奥地利东部及、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攻占了德国东部地区,为攻克柏林创造了条件。

1945年3月东波美拉尼亚战役结束后,苏军集结了250万兵力、4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6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及7500架作战飞机,完成了柏林战役的准备工作。

德军此时虽然已成强弩之末,但希特勒仍然企图负隅顽抗。

他集中了近100万兵力,组织起近20万人的守备队,在柏林以东设立了三道防线,并环绕柏林城筑起了三层防御圈,准备与苏军最后一搏。

  4月16日,苏军突破奥德河、尼斯河和泽耶洛夫高地的法西斯德军防线,英美联军在西边突破莱茵河防御,并从这一地区发起旨在合围鲁尔工业区的希特勒军队的战役。

经过4个昼夜的激战,苏军突破了德军的三道防线,逼近柏林防御圈。

4月25日,苏军形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并与英美联军在易北河会师。

4月27日,苏军攻进柏林市。

30日,苏军攻占了象征着德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国会大厦。

5月2日下午3时,德军停止抵抗,柏林战役宣告结束。

苏军在此次战役中共歼灭和俘虏德军40多万。

5月8日深夜,德军统帅部的代表在柏林正式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

投降书从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

二战欧洲战场至此落下帷幕。

在苏芬战争中表现的不堪一击的苏军,为何会赢得卫国战争

1941~1945年 ,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亚洲盟国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

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6月法国投降。

同年7月21日阿道夫·希特勒下令秘密制定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其主要内容以闪电战战略为基础,包括进攻、占领和肢解苏联的一切计划和细节。

苏联人民与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家进行的战争称苏联卫国战争。

法西斯德国侵苏蓄谋已久,在占领北欧和西欧大陆后,于1940年底制定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对苏作战计划。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出动550万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4000多辆坦克,分兵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起反击,开始了卫国战争。

在战争初期,苏联处于防御阶段,因对德国的突然袭击准备不足,作战严重失利,损失惨重。

至7月中旬,苏军28个师被击溃,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

德军进攻凶猛,进展顺利,深入苏联腹地300—600公里,占领了立陶宛、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广大地域。

9月,德军在南路占领基辅,在北路包围列宁格勒,在中路进攻莫斯科。

苏军在1941年9月—1942年1月的莫斯科会战中展开积极防御,获胜,粉碎德军“闪击战”计划。

德军虽仍处于战略优势,但已无力发动全线进攻,遂调集兵力于南线。

1942年7月—1943年2月,双方展开斯大林格勒战役。

此役苏军歼敌150万,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

此时,苏联战时军事工业已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武装力量大大增强。

1943年7月希特勒企图制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以挽回败局,投入90万兵力,进攻库尔斯克,结果又遭惨败,损兵50余万。

此后,苏军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展开全面反攻,解放斯摩棱斯克、顿巴斯、基辅等地,至1943年年底收复被占领土2\\\/3。

1944年,苏军连续进行对德军的十次打击,将德军全部逐出国土并进入东南欧作战,与当地人民的武装斗争配合,推翻了各国的法西斯政权,肃清其境内的德国军队。

1945年初,苏军全线展开强大攻势,攻占东普鲁土和西里西亚,逼近德国首都柏林。

4月16日苏军发起最后冲击,于5月2日攻克柏林。

5月8日德国投降。

苏德战争结束。

编辑本段卫国战争纪要法西斯德国发动侵苏战争 苏联卫国战争地图苏联卫国战争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抗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侵略的战争。

时间从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为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德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的190个师组成北、中、南3个集团军群,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

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被围德军。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

1943年8月苏军取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德军从此彻底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入防御。

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的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欧洲盟国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苏德战场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场。

据统计,苏军作战死亡866.84万人,德军及其盟军死亡600多万人。

苏德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在战后都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将难以预料。

粉碎希特勒的闪电战12月6日 ,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把敌人赶离莫斯科100到250千米 。

解放了1.1万多个居民点。

从1月8日到4月中、下旬为止,苏军在各条战线上将德军击退150到400千米,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处境,夺回了60多个城市。

在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约有50个师被击溃,仅陆军就伤亡83万多人。

列宁格勒会战1941年7月10日,德芬两国军队在优势空军支援下,向列宁格勒方向南北对进。

双方陆续投入的兵力有: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31个师组成南部突击集团,芬军的14个师又3个旅和1个德国师组成北部突击集团;苏军总兵力为39个师又2个旅,依托列宁格勒接近地和城市周围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实施固守。

整个会战历时3年零1个月,于1944年8月9日结束。

此役钳制并消耗了德芬两国大量兵力,使德军北部战线面临彻底崩溃。

列宁格勒被围困900天纪念碑塑像。

莫斯科会战1941年9月30日和10月2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方向先后转入进攻,企图围歼苏军主力,随后夺取莫斯科。

德军参战兵力为76个师又2个旅,共约180万人;苏军参战兵力为15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共约125万人。

会战历时近7个月,于1942年4月20日结束。

此役苏军以重大代价在莫斯科城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德军遭遇二战以来首次惨败,伤亡达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

“闪击战”从此破产。

[1] 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在进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1942年4月5日 ,希特勒签发第41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在北线占领列宁格勒,与芬兰军队会师;中线坚守阵地;把一切可用的兵力集中到南线,在顿河西岸消灭苏军,然后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同从塔甘罗格东进的部队会师,夺取高加索油田,企图从东南方向迂回莫斯科。

德军在南线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共97个师 ,拥有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

1942年6月28日 ,德军发动进攻 ,7月17日进抵顿河河曲,揭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

斯大林格勒战役分为两个阶段:7月17日~11月18日为防御阶段 。

在消耗德军大批有生力量后,1942年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至1943年2月2日 ,全歼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33万人 。

在持续200天的整个战役中,德、意、罗、匈等国法西斯军队在顿河、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损失大约 150 万人和大批武器装备。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 。

1943年7月5日希特勒又在库尔斯克附近集中约90万人的兵力,发动重点进攻。

库尔斯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阵地战,在一个多月的激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达400万人 ,结果苏军取得了胜利 。

希特勒企图扭转败局的希望破灭。

苏军的战略反攻1943年8~11月 ,苏军在南线彻底肃清高加索地区的敌人,解放顿巴斯;在乌克兰,解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基辅;在中线解放斯摩棱斯克。

1944年初苏军拥有635万人 ,不仅在兵员上而且在重要武器装备方面均已超过德军。

此外,还得到了美英的援助。

这些都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4年 ,苏军连续发动10次重大的战略性战役,历史上称为斯大林式的10次打击。

解放了本国的全部领土,进入波、罗、保 、南等国作战 ,到年底共消灭德军约200万人 。

1945年初,在苏德战场上,苏军在兵力和武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苏军的战略目标是:消灭波、捷、匈境内的德军,并在西方盟军的协同配合下,两面夹击,在德国本土上消灭敌人,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攻克柏林1945年春天 ,苏军在东欧各国军队和人民的配合下,通过匈牙利战役 、维斯瓦-奥得河战役 、西里西亚战役、东波莫瑞战役,消灭大量德军有生力量,解放波兰 、匈牙利、奥地利东部及维也纳,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和德国东部。

为攻克柏林创造了条件。

到1945年3月底和4月初,苏军已为攻打柏林作好准备 。

参加这次战役的部队是G.K.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K.K.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I.S.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 ,总兵力在250万人以上 。

希特勒为死守柏林搜罗的兵力总共为100万人 。

1945年4月16日 ,苏军从奥得河 、尼斯河同时向柏林发动进攻,激战16个昼夜,至5月2日下午3时 ,德军停止抵抗 ,柏林战役结束。

苏军歼灭德军93个师,俘虏德军40多万人。

盘踞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两个集团军群 (55个师) 也于5月中旬投降。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在柏林正式举行。

德国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零时生效。

欧洲战争到此结束。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击溃日本关东军根据俄、美、英三国首脑的雅尔塔会议决定,在德国投降和欧洲战争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

1945年8月9日凌晨,在苏联远东军总司令A.M.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指挥下 ,苏军157万多人在太平洋舰队和红旗黑龙江分舰队的协同配合下,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总攻击。

同时,对朝鲜北部的日军发动进攻。

苏军在中国的八路军、东北抗日联军以及金日成将军领导的朝鲜人民武装的配合下 ,进展神速 。

到8月30日为止 ,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关东军各部队全被解除武装。

此外,苏军还攻占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各岛屿。

苏联蒙古联军攻占承德和张北。

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战后后记苏德战场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场。

据统计,苏军作战死亡866.84万人,德军及其盟军死亡600多万人。

苏德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在战后都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将难以预料。

[2]编辑本段卫国战争纪念日1995年4月19日,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了永久纪念胜利日的法令。

法令规定5月9日为全民性节日,全国放假一天。

每年这一天,俄罗斯都要举行阅兵式,鸣放礼炮,并在莫斯科的无名烈士墓长明火旁设立固定哨位。

编辑本段卫国战争纪念馆卫国战争纪念馆位于古老的第聂伯河右岸,是一组雄伟的雕刻和建筑艺术群。

纪念馆占地10公顷,其入口原是彼得1716年为抵御瑞典人入侵而修筑的洞穴要塞。

世界大战时期的展品及许多油画和雕塑,“祖国母亲”雕像是纪念馆的主体组成部分2005年11月9日,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率领的南京市友好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与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签署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共建友好馆意向书》。

编辑本段65周年庆典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特别报道名 称:人民的胜利 首播时间:2010-5-9 13:30:00首播频道:CCTV-4亚洲产 地:中国大陆年 份:2010栏目简介:2010年5月9日上午,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盛大阅兵式在首都莫斯科隆重举行。

莫斯科时间9时50分左右(北京时间13时50分左右),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以及前来观摩阅兵式的外国领导人步入观礼台。

莫斯科时间10时(北京时间14时),阅兵式开始,俄罗斯国旗和胜利旗帜方队在士兵护卫下首先通过红场接受检阅。

阅兵式分历史和现代两个部分。

参加今年红场阅兵式军人人数超过1.1万人,受阅重型武器装备共161件,参加空中展示的飞机共127架。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2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代表出席庆典。

编辑本段66周年盛大阅兵国际在线消息 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66周年阅兵式9日在莫斯科红场隆重举行。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等政府高官、参加过二战的老战士和社会各界代表以及各国驻俄外交使节出席观摩了阅兵式。

在阅兵式上,梅德韦杰夫向全俄罗斯人民以及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家的人民祝贺节日,并向那些为了全人类的自由和世界和平而战斗的英雄们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他强调,让先辈们在卫国战争中展现出来的勇敢、坚强、和爱国的精神在俄罗斯年轻一代中传承下去是当代俄罗斯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3]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将坚定不移地开展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合作,尽全力维护自身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为此,俄罗斯将会进一步加强军队建设,为俄军配备世界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

随后,2万名俄罗斯现役官兵和俄军事院校学员组成的14个人员方阵、10个机械化方阵和1个空中方阵相继经过红场,接受检阅。

其中,俄罗斯航天部队和俄罗斯自行研发的“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均为首次在阅兵式上公开亮相。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8日向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纪念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6周年。

上午12时许,梅德韦杰夫来到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亚历山大花园,向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并向无名烈士墓旁的英雄城市纪念碑献上红色康乃馨。

俄总理普京、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以及军队高级将领、各内阁部长、卫国战争老战士以及各界代表等出席仪式并献花。

卫国战争期间,有2700多万苏联平民和800多万军人为国捐躯。

1945年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后来,5月8日被定为欧洲胜利日,5月9日则被定为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并已成为俄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今年5月9日,俄罗斯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6周年,届时将有约2万名军人和军校生以及百余件新式武器登场,接受检阅。

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300字

苏联卫国战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其附庸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主战场,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二次大战进入了新阶段。

卫国战争初期,德军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

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1942年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基本上扭转了卫国战争和二次大战的全局。

不久苏军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向的胜利,收复大片失地。

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附庸国的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