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的典故
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中文学名: 大鲵 别称: 娃娃鱼,人鱼,孩儿鱼,狗鱼,脚鱼,啼鱼,腊狗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两栖纲 目: 有尾目 亚目: 隐鳃鲵亚目 科: 隐鳃鲵科 属: 大鲵属 娃娃鱼”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
科学家研究发现:娃娃鱼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
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
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观赏蛙蛙鱼,其实它的真正名字是东方蝾螈,并不是真正的娃娃鱼。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
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
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
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
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
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
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娃娃鱼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
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中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中国大鲵原产地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五大区域:一是湖南张家界、江永、岳阳和湘西自治州福建武夷山;二是湖北房县、神农架,麻城龟峰山;三是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四是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兴文、威远葫芦口、巴中南江等地;五是江西靖安。
其他零星分布于湖北鹤峰、利川、恩施,广西柳州、玉林,甘肃文县,河南栾川县,卢氏县、蒿县,山西垣曲县,浙江庆元,贵州黔东南,在潮州凤凰山天池,其中靖安县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全国第一个发布公告保护大鲵,到设立全国第一个大鲵自然保护区,建立全国第一个县娃娃鱼研究所,2001年,将大鲵定为县吉祥物。
靖安县大鲵人工繁养技术成果全国领先,通过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鉴定,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大鲵的技术条件。
2005年8月,被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娃娃鱼之乡”称号。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
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
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由于大鲵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
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
目前面临的现实是大鲵这一珍贵野生资源,主要因为人的因素,尤其是生存环境丧失、栖息地破坏以及过度利用对大鲵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种群急剧下降,分布区成倍缩小,处于濒危状态。
晋城的历史十个字
市,古称建兴、泽泽州府,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遗址、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
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高僧慧远、名将陈龟、名医王叔和、天文学家刘羲叟、李俊民、郝经、荆浩、贾鲁、陈卜、孔三传、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故里。
全市现有文物总量6767处,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
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崇寿寺、玉皇庙、阳阿古城、海会寺、开化寺、程颢书院、崇安寺、炎帝陵、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群、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该市古为冶炼之都,有“九头十八匠”之称。
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境内泽州铁器、兰花炭曾名扬海内 。
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惜有动物,素有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该市是中原经济区城市、全国中高档铸件和华北蚕桑丝绸基地。
晋焦、晋济、阳翼、陵沁、高新、环城高速与207国道交织成网,太焦、侯月及嘉南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黑山谷的相关诗词
你好。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与权力挂钩的,史料显示,先秦时期的饮食礼政已经相当完备了。
从肴馔品类到烹饪品位,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等等,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
周代盛行的青铜饮食器具——鼎便是衡量社会身份等级的标志物: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
豆也是如此,《礼记。
礼运》载天子之豆三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食品的消费十有严格限制的,《国语。
楚语下》载观射父语: 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这种等分出自古代的记载。
《尚书。
洪范》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这就是说只有君主才能作威作福,吃玉食。
《礼记。
王制》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 直至清代,这种等级上的饮食规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皇家宴为例,皇帝宴桌有菜肴40品;皇后的头等宴桌膳品减少为32品;妃嫔的二等宴桌每桌2人,三等宴桌每桌3人,每桌菜肴则递减为15品。
而皇帝皇后吃不完的菜则往往赐给大臣们吃。
礼仪虽在不断改变,但总的精神是不变的:我的官做得比你大,我的权力比你大,吃得也要比你好。
天下最大的官是皇帝——其实官儿也不过是皇帝的奴仆而已,最大的官儿也跟皇帝有本质性的等级差别,权力最大的也是皇帝,所以,中国的食文化悠久与精美也在皇帝那张嘴巴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孙中山先生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此言极是。
孙先生同时又指出,这饮食文化之成熟表明了中华文明之成熟。
这就值得商榷了。
其实,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达到如此高峰,正如中国的”性文化“达到的高峰一样,都是极权制度。
何以见得
当年齐桓公吃厌了珍馐美食,就想换个口味——直接说吧,他齐桓公想吃人肉了。
他手下有个臣子叫易牙,此人的厨艺非常出色,齐桓公就把自己的这个意思对易牙说了,易牙就马上回家把自己的儿子给杀了,做成婴儿汤给齐桓公喝了。
中国的君王有如此权力,想吃什么就是什么,吃了山珍要吃海味,吃了“常味”要吃野味,吃了野味要吃人味,这吃美食的欲望无限放大,如此,则中国的美食想不称霸全寰也难啊
在饮食发展史上,帝王与权臣贵族起了最大的推动作用。
而最好的美食总是首先出现在帝王与贵族的豪华筵席上。
中国的宫廷御膳,称为天厨,代表了不同时期饮食文化的高峰。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中国的饭店往往都要声称自己有宫廷秘方做的菜,即使是街头小摊也往往要把那圆溜溜的肉丸讲成是贡丸,把那黑不溜秋的黄酒说成是贡酒,以此招徕大众。
而在电视里做的食品保健品广告,也每每挖空心思要和皇帝扯上关系,往往要让那假皇帝举起那大拇指,连声赞叹,以此诱导大众。
连那武侠小说说到吃,也总以那宫廷之菜为上,如《射雕英雄传》中写那九指神丐洪七公在皇宫大梁上连蹲着三个月,吃那皇宫里的佳肴,临死前还不忘那宫菜鸳鸯五珍烩。
自周朝起,在饮食方面皇室都是花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的,很是能遵从孔夫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诲。
周代宫廷中,建有庞大而完善的饮食管理与服务机制,其中包括负责食源的机构,负责屠宰及烹饪的机构等六种机构,六种机构又包括22个单位,计2307人。
在《周礼。
天官》中说,周天子进膳时,“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馐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中国烹饪史上有“八珍”之说,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不过,那时的八珍没有后世那样的奢侈与“穷凶极恶”。
(根据注疏,这八珍是淳熬:肉酱油烧稻米饭;淳母:肉酱油烧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煨烤炸炖母羔;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网油:网油包烤狗肝。
) 强大的汉王室在饮食方面当然比周朝更进一步了。
汉朝皇帝拥有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
负责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职官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太官,汤官和导官,它们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
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
太官令下设有七丞,包括负责各地进献食物的太官献丞、管理日常饮食的大官丞和大官中丞等。
太官和汤官各拥有奴婢3000人,为皇帝和后宫膳食开支一年达二万万钱。
这笔开支相等于汉代中等水平百姓二万户的家产。
每天开支达54. 8万钱,相当于2700多石上好的梁米,或是91000多斤好肉。
汉朝礼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
”他们“甘肥饮美,殚天下之味。
”节的变化对汉代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有着不小的影响。
如汉末人徐干说:“在炎气酷烈”的夏季,即使是贵族也感到“身若点漆,水若流泉,粉扇靡效,宴戏鲜欢。
”然而季节对饮食生活的限制在皇帝和其后妃那里却被降至当时的最低程度。
在冬天,皇帝可以享用春季才生成的葱,韭黄等蔬菜,而这些蔬菜是耗费大量钱财,太官“覆以屋庑,昼夜蕴火,待温而生。
”在炎热的夏季,皇帝与后妃则是“坚冰常奠,寒馔代叙。
盛唐在美食方面亦是一大盛世,烧尾宴正是此中的代表。
何谓“烧尾宴”
据《旧唐书。
苏瓌传》:“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曰烧尾。
”这就是说,大臣初上任时,为了感恩,向皇帝进献盛馔,叫做“烧尾”。
烧尾宴奢侈到什么程度呢
《清异录》中记载了韦巨源设烧尾宴时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食单。
食单中共列菜点58种,糕点有20余种。
菜肴有32种,从取材上看,有北方的熊、鹿、驴,南方的狸、虾、蟹、青蛙、鳖,还有鱼、鸡、鸭、鹌鹑、猪、牛、羊、兔等等。
例如宴席上有一种看菜,即工艺菜,主要是用来装饰和观赏的,其中有一道看菜叫“素蒸音声部”,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莱仙子般的歌女舞女,共有70件。
你看,一个工艺菜,就得花费多少时间与精力。
如一糕点名为“金银夹花平截”,是把蟹黄,蟹肉剔出来,夹在蒸卷里面,然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段。
又如其中一个叫“通花软牛肠”的菜,是用羊骨髓加上其他辅料灌入牛肠,做成香肠一类的食品。
烧尾宴中的羹汤也是非常精致的,如“冷蟾儿羹”,即蛤蛎羹,但要冷却后凉食,如清凉臛碎,是用狸肉做成羹,冷却后切碎凉食,类似肉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限于篇幅,对菜肴只能稍做介绍。
这58种菜点,还不是“烧尾宴”的全部食单,只是其中的奇异者。
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烧尾宴确切的整体规模和奢华程度是我们今天所无法真正确知的。
宋代的宫廷饮食,也以穷奢极欲著称于世。
如皇帝,“常膳百品”、“半夜传餐,即须千数。
”至于宴会,更是奢侈到了惊人的程度。
如神宗,晚年沉溺于深宫宴饮享乐,往往“一宴游之费十余万”。
史载,仁宗有一次内宴,“十閤分各进馔”,仅蛤蜊一品二十八枚。
当时蛤蜊一枚值一千,这样仁宗“一下箸二十八千”。
明代的宫廷饮食也是奢靡无度的。
如正月十五日宫中的元宵节,其元宵制作十分精细——将糯米磨成细面,再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作馅,然后用酒水滚成,大小如核桃般。
十六日,宫中赏灯活动更盛,据《明宫史》载:“天下繁华,咸萃于此”。
这一时节,宫中的菜蔬有滇南的鸡zong(土+从),五台山的天花羊肚菜,东海的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等海中植物;江南的蒿笋、糟笋等,辽东的松子,蓟北的黄花、金针,中都的山药、土豆,南都的苔菜,武当的莺嘴笋、黄精、黑精。
北山的核桃、枣、木兰菜、蔓青、蕨菜等,其他各种菜蔬和干鲜果品,土特产等,应有尽有,实是难以一一例举。
以上历朝历代的宫廷美食虽然已极其奢华,但和清朝帝宫美食相比,却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几千来的美食到清朝始臻颠峰。
清朝的御膳,积历代之经验,集全国之精华,美乎极乎。
据记载,清宫膳食,归内府管辖,具体由总管太监三员、首领太监十名、太监一百名,“专司上用膳馐、各宫馔品、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
”(注解18)当时,紫禁城里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膳房。
这个伺候皇帝吃喝的御膳房到底有多少人,从无准确统计,只知道“养心殿御膳房”一处就有几百人。
“御膳房”菜点的原料,来自全国的五湖四海,天上地下,有渤海的对虾、黄河的鲤鱼、镇江的鲥鱼、阳澄湖的大蟹、南海的鱼翅、海南的燕窝、东北的熊掌、山东的鲍鱼…… 宫廷膳食的工序要求是特别高的,如有一道“清汤虎丹”的菜,是用小兴安岭雄虎的睾丸作成,其形状如小茶碗口大小,制作时需要微开不沸的上好鸡汤炖煮三小时,然后剥去皮膜,放在调有佐料的汁水中渍透,再用特制的钢刀银刀,平片成纸一样的薄片,在盘中摆成牡丹花形状,佐以蒜泥、香菜末而食。
皇帝们不仅在宫里吃得好,出去吃得也绝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乾隆南巡时,河北怀柔县一个姓郝的地主接待乾隆,一天的酒食费就达白银十多万两。
慈禧,中国的事实上的最后皇帝,生活奢侈,爱搞排场,食肠发达,胃口巨大,美食是她最大的爱好。
她的私厨“西膳房”比光绪皇帝的“御膳房”还大,这“西膳房”能制作菜肴4000余种,点心400余种。
慈禧的每顿正膳,所用菜肴要摆三张拼起来的膳桌,菜点常在百种以上。
她老人家虽说胃口很好,但面对百种菜肴实在也令她为难,所以大多数的菜她大多只瞟了一眼,就原封不动地从她眼前自动消失了。
慈禧夏天还爱吃西瓜,但只吃瓢中心的一点,一天竟可用去350个。
更值得一书的是:当年她老人家把国事弄得一塌糊涂,被八国联军赶着屁颠屁颠地往西安跑。
跑到西安后,仍是不知俭约,硬从各地调集燕窝鱼翅,仍要吃那百种佳肴,日耗伙食费200两银子。
逃难结束后,回京的路上,1900年10月11日到达曲沃县侯马镇(今侯马市)时,曲沃县令王廷英在高显报马两镇办好皇差,在高显设三个行宫,在侯马改驿馆为行宫,另还备有45处公馆,招待的宴席上有八珍、八八席、六六席,支银数万两。
接上所述,清朝的帝王们平时一餐就得用去百余种菜点,当碰到节日或款待亲王大臣时,其宴席之盛况又当如何
这就可以重点谈谈上文提到的满汉全席了。
满汉全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筵席。
是清代皇室贵族,官府才能举办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
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兼用,菜肴达三百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
北京御膳饭店曾将满汉全席分为六种:蒙古亲潘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节令宴。
如蒙古亲潘宴即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
一般设宴于天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坐陪。
如廷臣宴则是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是时由皇帝亲点大学士、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宴所设于奉三无私殿,宴时循宗室宴之礼。
皆用高椅,赋诗饮酒,每岁循例举行。
蒙古王公等也皆参加。
皇帝则籍此施恩来拢络属臣,而同时又是廷臣们功禄的一种像徵形式。
满汉全席聚天下之精华,用材不分东西南北,飞禽走兽,山珍海味,尽是口中之物,清代的满汉全席,有所谓山、海、禽、草「四八珍」。
山八珍指驼峰、熊掌、猩唇、猴脑、猩唇、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指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大鲵);禽八珍指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草八珍指猴头、银耳、竹荪、驴窝蕈、羊肚蕈、花菇、黄花菜、云香信。
乾隆甲申年间(公元1746年),江苏省义征县有位叫李斗的人,著了一本《扬州画舫录》,其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
满汉全席可谓是中国极权主义引导下的饮食文化在几千年的演练中结成的硕果,可说是达到了人类在口福方面所能享用的高峰,至今仍无物能逾越。
——去年1月有客商在西安一掷万金,出36. 6万去吃一酒店做的满汉全席,其实那个所谓的满汉全席当然不是真正的满汉全席,因为有些东西,如熊掌,猩唇,是不大可能得到了。
那么,也由此可见,真正的满汉全席该价值多少人民币了。
当年香港金鹰皇冠酒店倾情推出法国宫廷大菜,共九道,每位客官698元。
地球人都知道,法国菜是欧美国家中最食不厌精的菜系,但法国的宫廷大菜跟中国的满汉全席一比,那豪华奢靡程度是差得远了
从商朝的酒池肉林到清朝的满汉全席,中国人民可说是为统治者端出了一道道惊人的盛宴。
从皇帝的御女一千二百到明清的三千后宫,中国百姓可谓是真正做到了为统治者做到了鞠躬尽瘁,连爱女也都尽献出来,奉王之淫乐。
鲁迅说:“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此言是也
只不过把阔人用统治者用皇帝用权臣套进去就更恰当了
我翻阅整部中国饮食史及各类有关的笔记野史,看到了不少有关权臣豪贵的暴殄珍物的记载,而却很少看到古代的富豪在饮食方面是怎样的一个奢华的场面。
或者说,富豪的奢华还是远远比不上权贵的奢华。
有关权贵在饮食上的奢华与暴殄珍物,以下可举几例: 如《世说新语》上记载: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王济以人乳喂猪,所以他家的清蒸猪蹄膀味道十分鲜美,令皇帝也大感惊讶。
如明代宰相,当时的首号权臣张居正奉旨归葬,封疆大吏“皆跪迎。
”他所经之处,供奉的“牙盘上食,味逾百品,犹以为无下箸处。
盖无锡人能为吴馔,居正甘之曰:”吾至此,始得一饱。
‘于是吴人之能庖者,招募殆尽。
可见这张先生对味觉的要求比起皇帝来也差不了多少。
而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有一个山西一大官僚,喜吃驴肉。
养了几只肥驴。
他要吃炒驴肉丝的时候,要求厨师在活生生的驴身上刲取一块腴肉,刲得驴儿身上鲜血直流,然后用烧红的铁板烙之,血即止。
此时,驴活崩乱跳,痛得死去活来,则不顾也。
清薛福成《庸斋笔记》记载了道光年间南河河道总督的奢侈残暴食俗。
书中道:总督家炒烧的里脊肉,比起他人家的,都要鲜美得多。
但众人都不知其原因。
后筵席期间有一客人为解手而走到后院时,竟看见了有数十只死猪暴露于庭院中。
经询问得知,总督家的里脊肉之所以如此鲜美,是因为其制作方法与众不同。
其制法如下:选中猪后,就把猪关在室内,众仆人以竹竿打猪之背部,猪奔窜不已,直至其血液聚集在背脊上,于是杀猪得其里脊,其余则不用。
一顿里脊下来,要杀个几十只猪。
总督厨师言:才来数月,而杀猪数千。
又据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记载:道光年间南河河道总督为吃到所谓的鲜美绝伦之鹅掌,先把鹅关在一小铁笼里,鹅下堆炭火,旁放酱醋,鹅受热跳腾不已,自饮酱醋,至死时掌厚数寸,脂膏尽在其中。
于是吃其掌。
也是这个总督,另有一残忍吃驼峰法:沸水浇其背,烫死骆驼,使全身精华集中到背部。
然后割下驼峰,烹制成佳肴。
此为权贵的残忍吃法。
为什么中国的权贵在饮食上的要求比富豪还要高,而其古怪的想法也要比富豪多呢
这是因为中国一直是个权力社会,富豪在这样的社会岂敢嚣张至此
还因为富豪得钱不易,自然会加以珍惜。
另外,我也深信,古代的当官人,诸侯、王侯与霸占一方的军阀才是真正的有钱人,没权的有钱人的财富是绝难与权势者相媲美的。
所以说,把鲁迅说的“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改为“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其权贵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更为恰当。
说到底,中国一直都是个权力社会,而非商业社会啊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垄断了暴力手段,所谓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是也。
又采取了愚民政策,所谓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是也。
——这两项政策是秦始皇所开创的,但被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毛氏也有诗云:百代皆行秦政治。
又说祖龙(指秦始皇)魂死业犹在。
在哪里
就在这套做法上。
安康 必游景点十一人多吗
安康古称金州,地处重要的南北过渡地带,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北接西安,南连三峡、张家界著名国家旅游区,东接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以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境内千山竞秀、奇峰挺拔、碧水蜿蜒、森林茂盛,山光水色既有北方的雄浑,又有南方的秀美。
高峡平湖、林海瀑布、高山草甸、溶洞奇观、人文古迹、火山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集南北风光之精华,汇秦楚文化于一体。
形成了瀛湖、南宫山、香溪洞、千家坪、三道门、平河梁、神田、擂鼓台等一批具有秦巴、汉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特色的景区、景点。
无论是登岭、爬山、寻幽探险,岚河漂流还是泛舟瀛湖,都会感到处处是景,美景醉人。
安康的人文史上可溯到新石器时代,战国时期已成为“秦头楚尾,一大都会”。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余处无不折射出先民的智慧之光,道教、佛教、伊期兰教、天主教等寺、庙、观、堂集中于安康市区。
安康一个中心、三条线路、六区六园、十大景点的开发将使安康成为兼备秦巴风光、汉水风情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瀛湖,是省级风景区之一,位于市区西南18公里处的的天柱山脚下,是安康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西北地区最大的绿色淡水人工湖,周长540公里,水域面积77.5平方公里。
驱车观光,首先抢眼的是雄踞火石岩峡谷中岿然锁蛟龙的电站大坝,坝顶总长541.5米,坝高128米,故有“陕西第一坝”的美称。
固若金汤,气势宏伟,引人瞩目。
当泄洪时,飞瀑高悬,喷珠溅玉 ,雷霆万钧,蔚为壮观,万丈豪情油然而生。
坝侧是久负盛名的佛教胜地天柱山白云寺,坝下不远是一座我国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特大钢构斜拉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香溪洞风景区位于安康市城南约5公里处。
据碑文记载,创建于明代成化初年。
相传是八仙吕洞宾的修行炼丹之地。
昔称“古洞仙踪”,为安康八景之最。
香溪洞风景区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分香溪洞、三天门、蜈蚣山、牛蹄岭五个景区,有50多个景点。
森林覆盖率85%以上。
稀有珍贵树木12种,被谓之“活化石”,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989年12月,香溪洞风景区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香溪洞风景区,四面群山环抱,翠屏相列,草木葳蕤,亭宇林立,一派绮丽明媚的风光
小溪、流水清澈,悬帘挂布。
溪水两岸,绿树馥郁,清馨气爽,碧草香花,平铺如茵。
溪旁长有奇花“香团刺”(俗称七里香),每逢春季盛开之时,花随水转,水播花香,香味远扬,令人陶醉,故名“香溪洞”。
神河源景区位于岚辜县与重庆市城口县交界处的大巴山神田主脊的北坡。
风景优美,如诗如画。
融山、水、泉、洞于一体,集雄、奇、秀、阔、幽、险于一身不到新疆可以看到天山风光,不到云贵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溶洞石林,不到武当可以看到金顶雄姿,不到西双版纳可以看到原始森林,不到哈尔滨可以看到婀娜多姿的雪景,不出国门可以看到西欧的自然风光。
南宫山原名笔架山,是陕南名山胜水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以南,属巴山山系化龙山支脉,最高处海拔2267米。
山上石笋林立,有石皆奇。
其形怪异,其姿纷呈,吹之如螺号低鸣,遍传幽谷;击之如钟磬弱奏,清脆悦耳,音韵规整。
基本建成的南宫山森林公园,运用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突出山林野趣,将森林、山水、石林、云雾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织,融森林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野、奇、秀、幽、古于一炉,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探奇揽胜。
位于安康市城东北15公里关庙镇境内,海拔867米,山峰突起,如立锥状。
山顶开阔,古木交融,上有一寺一殿。
“龙兴寺”建于明天启年,建筑群颇具规模,香火极盛。
相距百米的“祖师殿”,建于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签卦最灵,每年三月三庙会数日内,香客逾万,适合在春季进行旅游。
又名牛头山,位于安康市花园乡与谭坝乡交界处,距离市区45公里。
山体南北长14公里,东西宽13公里,主峰海拔达1547.6米,是市境内中部最高的山脉。
牛山山势高峻挺拔,奇峰突兀,形似牛头,因此得名。
牛山林木青翠,景色优美,现存有牛山庙、金牛洞、防御石城、帅旗墩等遗迹和景点。
牛山庙创建于宋代,后世屡经改建维修,均立碑记存,现有碑17块。
牛山主峰上有“望京石”,相传是黄巢起义在牛山上练兵,每日练毕,都要立在此石上,面北盟誓,要推翻唐朝,扫平西京,因此人们便称此石为“恨京石”或“望京石”。
牛山是安康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安康八景之一.位于安康市西南双龙镇境内,由狮王溶洞、观音溶洞和罗汉溶洞等组成。
狮王溶洞距安康市区约40公里,位于双龙镇双龙村九组的半山腰中,总面积约700余平方米,可容百余人观光而不显拥挤。
狮王洞是安康境内发现的一处石灰岩溶洞奇观,因洞内有一只足蹬绣球的石狮而得名“狮王洞”。
擎灯火俯瞰溶洞,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奇异无比,一排排数不清的白色钟乳石似冰柱闪闪发光,无数圆锥形的石笋也挺立向上,成为各种形状的石柱。
特别是那只形体彪悍,足蹬绣球,虎视眈眈的雄伟石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还有一根盘龙石柱,高约20余米,四人环抱,方可围腰,且与另外三根石柱遥遥相对,很是蔚为壮观。
10余柄宝剑合拢在一起,凌空倒刺,利刃闪烁;10根细小溶柱对峙成形,挺拔峻秀,以及一枝独秀、罗汉观天、莲花宝座、垂钓宝舟、弥勒佛尊等各种造型精美,逼真的石物,也成为一个又一个独特奇观,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
陕西省镇坪三道门森林公园,位于陕西最南端大巴山中段北坡的马鞍山上,距县城5公里。
位处南宫山、千家坪森林公园和四川巫溪双溪溶洞、巫山的小山峡、奉节白帝城等景区的中间位置。
以4种气候类型、独有特色的天然植被、珍稀动植物和石山地貌为特色。
国营林场总面积6651公顷,其中,公园经营面积为1509公顷,是一处名副其实的“宜人山色观不尽,人画溪声听有情”的自然风景区。
独有的亚热带、暖热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多种气候特点,使这里成了各种植物荟萃之地,又因受第四纪冰川期影响较小,保留了不少珍稀而古老的树种。
同时也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和栖息环境,如华南虎、金钱豹、小熊猫、猕猴、苏门羚、金猫、赤狐、水獭 、林麝等出入于密林山洞;金鸡、红腹角雉、孔雀雉、白冠长尾雉15目194种鸟类活跃鸣啾于漫山遍野。
景区内共有275种飞禽走兽,在陕南同类公园中拆挂。
也为该公园增添了观赏景致和盎然生机。
位于安康市西南约15公里处。
那里,山势陡峭,碧嶂插天,雄奇险峻。
主峰如柱,插入天际,故名“天柱山”。
也是安康四大名山之一。
天柱山,面临滔滔汉水,山水相吻。
历代文人墨客、风流学士,常往天柱山登高赏景,赋诗题字。
诗人赞云:“巍峨万仞插云中,秀拔群山第一峰;淡扫天光成翳翠,平分日色熏芙蓉;登巅不觉乾坤大,到底凝沾雨露浓;天降扶与生俊彦,便教柱石大明空。
”天柱山上有座白云寺,史载创建于唐麟2年(664年)。
白云寺是陕南佛教圣地四大丛林之一,列为安康八景之一。
寺庙由三进四塔、一炉五殿、九洞三院组成。
沿台阶攀至12层,便是建真武祖师殿石碑,此碑为清代楷书精品。
最高处三进佛殿的佛像,均为明代石雕精品。
寺后有莲花池,前有方池。
据传,看天池可知汉江水位。
山北峭壁处有自然形成的9个洞,洞洞相通。
化身炉建于明代,四座灵骨塔均高两丈余,系该寺宋至清代的灵骨。
白云寺旧有亭宇、楼阁、大殿、厢房数百间。
寺院内外松柏葱郁,寒梅飘香。
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佛像千尊,香火鼎盛。
现在的白云寺,保留有殿宇、厢房60余间。
《兴安府志.凤凰山记》载:“陕之关南则见安阳之凤凰山,绵亘三百余里,势若游龙,即天下之名山,似难出其右者,盖此山上百仞芙蓉,朵朵活波,直逼青天,下有汉水迂,淙淙泉石,极桡幽韵,此亦终南一大名胜也。
卧苍崖,荫栝柏,凭高远眺,但见忽聚忽散者,雾迷深谷,霞落孤山峰乎;或远或近,主峰非瀑落水壶云飞鹤背乎,当日以凤凰名者。
或因形势巍峨。
辉呈五色乎
峰峦壮丽。
采焕九色乎;其或者歧山之凤产于此而呜于彼者......”这段精采的记述,描绘了凤凰山的壮观气势,洋洋伟力和绝妙景色,读之如临其境,令人感奋。
凤凰山主峰在汉阴县平梁镇铁瓦殿, 海拔2128米,跨越安康、石泉、汉阴、紫阳四县(市),是安康地区跨度最大、面积最广、山峰最高的山脉,本市牛蹄乡境内凤凰山海拔1891米,为陕西名山之一。
宁陕县的平河梁森林公园,犹如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将大地点缀成绚丽多姿的四季之美——勃然生机的春日;热烈、奔放的夏天;含羞、甜蜜的金秋;圣洁、晶莹的冬季。
可谓四季景致变,美景看不足。
平河梁属于秦岭的支脉,海拔2280米,距西安152公里,离宁陕县城36公里,森林公园总面积130余平方公里。
因区内地貌独具特征,不仅有旷野广阔的的千亩秦岭腹地大草场,有气势壮观的火山口,又有飞流之下撒金碎银的瀑布,曲径通幽的茫茫原始森林,还有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
大熊猫、金丝猴、金毛扭角羚、麝鹿、飞鼠、锦鸡等珍稀动物栖息林内,大鲵小鲵流动于溪流。
这里更因四季景致变化无穷,美不胜收而令游人乐不思蜀。
千家坪公园位处化龙山。
化龙山属陕渝交界的大巴山高峰,地处陕西最南端,位于平利县南部的八仙镇与镇坪县临界处,其主区属于平利千家坪国营林场,主峰海拔2917.2米,故有“巴山屋脊”之称。
是岚河、浪河、红石河、平溪河的发源地。
这里有着原始森林的迷人风光和神秘文化,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和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的地方,是一处集旅游、避暑、度假、探险、科研道教文化于一体的大自然博物馆。
省政府于1982年将此山定为自然保护区,并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复杂的地质构造,湿润的季风气候,造就了内涵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
公园植被属于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森林植被比较完整,树种繁多,主要有珍稀树种珙桐、云杉、巴山冷杉、巴山松、华山松以及樟树、厚扑、漆树、米心等等,有的单一成林。
如高大的冷杉成片的松林;大片的能制作精致手杖的龙头竹,整齐壮观,如部队的检阅;有的混杂成林、你追我赶,竟相争高。
这里还盛产享誉海内外的“八仙菊花心党参”和形如龙爪的黄莲、当归、天麻、独活名贵药材、草药。
特有的地质、森林、气侯使公园形成了万紫千红、变化万千的森林植物景观和山水自然景观。
正如宋
郭熙《山水训》所言:“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巴山秋池有大水沟走廊度假村、李商隐后裔古墓遗址、冠冕镏金山、乌龟朝阳、巴山深处有仙家、神农补锅台、观景台看日出、巴山池等八大景点。
唐朝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为巴山秋池留下了最精彩的一笔。
居于巴山颠峰之上,海拔在2300至2540米之间,水平面积780公顷,是有面积达1.1万多亩。
草原的周围时悬崖绝壁和莽莽的原始森林。
如在高空俯视草原,大巴山顶就像巨人一般托起了一块宽大无边的绿色地毯。
史书载:“水池宽数亩,且终年浑浊,若投石,顷刻大雨,故名神田”。
神河源不足千米,河道峰回路转,99道湾和神田草原99个山包形成一道绝妙的参照系。
土包之间形成了大小不等的32块草坪,10多个水池,最大的草坪约有1000至2000亩。
最大的水池约有3000平方米。
奇怪的是这里周围都是石山,唯独草原上是深厚的土地,几乎不见石头,人走在草地上有如踏在海绵上一样松软。
岚河位于岚皋县境内,因其河两岸多岚气,故名岚河。
《水经注》称岚谷。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岚河两岸山多岚气,故名岚河,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
这是对岚河风光最精彩的表述。
岚河漂流作为一种特种旅游是集探险、旅游、体育为一体的高品位的娱乐活动,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漂流河段时而两岸开阔平缓、时而狭窄湍急,但多数地段的河水急中有缓,缓中有平。
24华里的游程中,山峡水转,忽而水平似镜,忽而水流湍湍,稳坐船头,把稳舵向,浪遏飞舟,任凭飞珠溅玉,船随浪起,人跟船行,全神贯注的感受有惊无险的岚河勇士的壮志豪情,这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里共有十大景点,巴山龙脊、花池、云崖洞、仙女抛绣球、百鸟朝凤、黑水池、杨大神数山处、小神田、大神田等景点,四周悬崖绝壁,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神田草原给人留下六个不解之迷有待有识之士去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