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七章读后感,简单总结,求解答
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
很难得有这样一次机会,可以让我静静地拜读由美国的简-尼尔森写的《正面管教》这本书。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来说,这的确是本好书,它教给我从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
一:鼓励模式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的老师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称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二:和善与坚定并行作为年轻教师由于缺乏经验,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而《正面管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正面管教是面对面的教育,尊循让每个孩子感受公平、平等的原则。
所以,正如书中所说逗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俯视导致强行灌输,也不仰视导致娇纵的管教孩子的认识方法。
地三:孩子的不良行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在行为不当的背后,隐藏着他的真实的目的。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没有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书中就归纳了四个产生不良行为的观念即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
作为老师,我们一般只能看到学生们显露的缺点,而看不到实质,所以很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
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全面的分析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源头,那么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很容易,也会更有效果。
正面管教第七章读后感,求解答,越简单越好,帮忙的朋友,谢谢
寒假读了简·尼尔森的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
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
那么什么是鼓励呢
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
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
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
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
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
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
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看完书,我将作者如何进行赞扬作了简单几个小结: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
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在给予孩子的赞扬和鼓励时,老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和缩小。
比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春天里的花”,她画了两朵小小的、红色的花,一个老师走过去看了看,用很夸张地表情说:“XX,你真聪明,画的真漂亮啊,继续吧
”当孩子们听到这个赞扬,她非常高兴,继续画了起来……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画面,表面看看,该教师运用了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继续乐意的画画,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读了《正面管教》,我们就会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
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和赞扬。
对于上面的情况,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说:“XX,这图画的真不错,如果你能在画的大一些,颜色再运用的多一些,那么你肯定会画的更棒
”孩子就会肯定自己的行为并继续努力。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试一试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
让我们通过贡献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
班中经常有那么一个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
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幼儿园正面管教前十章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
曹操的诡诈,刘备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
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
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
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
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
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好像有点长,你自己改改吧《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西游记句子赏析
【摘自】1.文: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
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
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
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
赏:此诗看似过渡写景之功用,其实把这首诗用在第十三回的开头第三段,巧妙而诗意地描绘出师徒四人旅途劳顿的样子,以及寄宿寺庙所处位置的偏远,还用“星河”“砧韵”“夜将分”点明时间之晚,用一个时间上的结束来昭示另一个新故事的开始,这才是这首诗的妙用。
2.文: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
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
赏:此处是众僧在讨论的原由。
前有众僧意见不一的猜测,莫不是一些前途险恶难测的推断,这是作者为了突出主角所加的铺垫。
从后文三藏“钳口不言”,与众人相比另类的表现中看出他的与众不同,思想之深。
这也是作者想让主角在新的环境中博得尊重设置的一个考验。
3.文: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
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
白灊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
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
赏:此为对季节入秋的描绘。
作用当然也不单单是写景,这首词描绘的秋景凄寒寂寥,落叶、烟雨,诗意中有旅人孤独的悲伤情怀,也有山高路远、路途终点茫茫无期的担忧。
4.文: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
赏:时间为凌晨,地点为荒郊野外,“拨草寻路”“崎岖难走”暗示了环境的凶险与不确定,平添了紧张气氛,也表达出一行人取经的不易,为下文遇见凶险做铺垫。
5.文:唬得个三藏魂飞魄散,二从者骨软筋麻。
赏: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形象地表现出两个人物的性格。
性格软弱,胆小懦弱。
而二徒弟更是胆小如鼠,更加不能担当保护师父的责任。
这里从侧面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也暗示取经途中缺少的不明智与不可能。
6.文:不一时,红日高升。
三藏昏昏沉沉,也辨不得东西南北,正在那不得命处,忽然见一老叟,手持拄杖而来。
赏:旭日东升,是一天的开始,也是希望的曙光。
环境描写在此处起了暗示人物命运转机的作用,老叟仙风道骨的模样与凶神恶煞的妖怪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推断老人的心地善良。
而他出现在三藏遇难彷徨无措时,也明显的是一个拯救者的角色。
7.文: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
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
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
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
赏:这里的环境描写优美,表现了人物化险为夷的处境,也从些许凄凉与人物脚步踌躇中表现出人物处境的无助与心慌。
8.文: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
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平,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
赏:一则凶险的环境描写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二则衬托下文出现救主角出困境的人物的英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做伏笔。
9.文:此间还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和你同食皇王的水土,诚然是一国之人。
赏:因是一国之人而仗义出手相救,表现了唐朝百姓的品德操行之高。
也从一个小方面可以窥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品德、精神之高尚。
10.文:闪过的再生人道,撞着的定见阎君。
赏: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太保的技艺高超,前面有对相较两者的实力相当之描写,后面就有这一句话,有心人就能从这一句中看出注定了胜负的结局。
11.文:参天古树,漫路荒藤。
万壑风尘冷,千崖气象奇。
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
草门楼,篱笆院,堪描堪画;石板桥,白土壁,真乐真稀。
秋容萧索,爽气孤高。
道旁黄叶落,岭上白云飘。
疏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
赏:此环境描写才是主角真正的化险为夷后的心境舒畅的表达,炊烟袅袅的村景,低吟的狗吠声,具表达出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恬静美好的状态。
安抚了读者刚刚随着人物一起恐慌的心情。
12.文:老妪闻言,十分欢喜道:“好,好,好
就是请他,不得这般,恰好明日你父亲周忌,就浼长老做些好事,念卷经文,到后日送他去罢。
”这,虽是一个杀虎手,镇山的太保,他却有些孝顺之心,闻得母言,就要安排香纸,留住三藏。
赏:此处是对太保的修补,之前杀虎的一幕充分表现了他英勇善战的性格特点,留住三藏为他的父亲因诵经文,表现了他内心的孝与善。
由此可见,这太保是一个正面人物。
13.文:方坐下,心欲举箸,只见三藏合掌诵经,唬得个伯钦不敢动箸,急起身立在旁边。
三藏念不数句,却教“请斋”。
伯钦道:“你是个念短头经的和尚
”三藏道:“此非是经,乃是一卷揭斋之咒。
”伯钦道:“你们,偏有许多计较,吃饭便也念诵念诵。
”赏:三藏吃饭前念经表现了他忠佛、死板的形象,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他坚守信仰,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变的高尚精神。
14.文:伯钦道:“似你那长安城中人家,有钱的集财宝,有庄的集聚稻粮。
我们这打猎的,只得聚养些野兽,备天阴耳。
”赏:说明三藏与伯钦二人以前生活境遇的,导致二人思想观念、性格均有较大差异,此为以小见大。
15.文:次早,那合家老小都起来,就整素斋,管待长老,请开启念经。
赏:这里表达了太保一家对三藏的尊重,也表现出人们心目中对佛教的推崇,与读者了解时代背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6.文:这才是:万法庄严端有意,荐亡离苦出沉沦。
赏:三藏为人中故人诵经超度,故人鬼魂托梦感谢,也证明了好人有好报的简单道理。
17.文:伯钦与母妻无奈,急做了些粗面烧饼干粮,叫伯钦远送,三藏欢喜收纳。
赏:三藏的形象虽然不免迂腐,但他心地善良,此处也表现出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良好品德。
18..文:”三藏闻言,滚鞍下马道:“千万敢劳太保再送一程
”赏:不仅仅太保一家对三藏的超度之情感恩于心,三藏也铭记着太保的救命之恩。
而更多的是他对太保的依赖,他对孤单一人充满不安,表现了他的胆小形象。
19.文:正在那叮咛拜别之际,只听得山脚下叫喊如雷道:“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
”唬得个三藏痴呆,伯钦打挣。
赏:前有三藏对于环境的不安,央求太保同行,而太保断然拒绝。
三藏的忧虑之心也渲染了读者的心情,而这一句犹如拨云见日,让人心里豁然开朗,胸中顿起希望之感,此句放在结尾处勾起了读者浓浓的好奇心。
20.文:尖嘴缩腮,金睛火眼。
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
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
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
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
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赏:对孙悟空的描写,突出了他桀骜不驯、不拘小节的人物形象。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表现他本领高超,与一般猴子不同;“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表现他与大自然亲密相处,心性狂野;“眉间土,鼻凹泥,……手掌厚,尘垢余多”表现他粗野,不经管教的形象。
寥寥数句,却总概括了孙悟空的能力、性格、形象,堪称经典。
<天龙八部>入选新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是那一段?
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来。
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氅,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人既矫捷,马亦雄骏,每一匹马都是高头长腿,通体黑毛,奔到近处,群雄眼前一亮,金光闪闪,却见每匹马的蹄铁竟然是黄金打就。
来者一共是一十九骑,人数虽不甚多,气势之壮,却似有如千军万马一般,前面一十八骑奔到近处,拉马向两旁一分,最后一骑从中驰出。
丐帮帮众之中,大群人猛地高声呼叫:“,
”数百名帮众从人丛中疾奔出来,在那人马前躬身参见。
这人正是萧峰。
他自被逐出丐帮之后,只道帮中弟子人人视他有如寇仇,万没料到敌我已分,竟然仍有这许多旧时兄弟如此热诚的过来参见,陡然间热血上涌,虎目含泪,翻身下马,抱拳还礼,说道:“契丹人萧峰被逐出帮,与丐帮更无瓜葛。
众位何得仍用旧日称呼
众位兄弟,别来俱都安好
”最后这句话中,旧情拳拳之意,竟是难以自已。
过来参见的大都是帮中的三袋、四袋弟子。
一二袋弟子是低辈新进,平素少有机会和萧峰相见,五六袋以上弟子却严于夷夏之防,年长位尊,不如年青的热肠汉子那么说干便干,极少顾虑。
这数百名弟子听他这么说,才省起行事太过冲动,这位“”乃是大对头契丹人,帮中早已上下均知,何以一见他突然现身,爱戴之情油然而生,竟将这大事忘了
有些人当下低头退了回去,却仍有不少人道:“乔……乔……你老人家好,自别之后,咱们无日不……不想念你老人家。
” 那日阿紫突然外出不归,连续数日没有音讯,萧峰自是焦急万分,派出大批探子寻访。
过了数月,终于得到回报,说她陷身丐帮,那个铁头人也和她在一起。
萧峰一听之下,甚是心惊,心想丐帮对己切齿,这次将阿紫掳去,必是以她为质,向自己胁迫,须当立时将她救回。
当下奏知辽帝,告假两月,将南院军政事务交由南院枢密使耶律莫哥代拆代行,径自南来。
萧峰这次重到中原,仍是有备而来,所选的“”,个个是契丹族中顶尖儿的高手。
他上次在聚贤庄中独战群雄,若非有一位大英雄突然现身相救,难免为人乱刀分尸,可见不论武功如何高强,真要,终究不能,现下偕俱来,每一人都能以一当十,再加胯下坐骑皆是千里良马,危急之际,倘若只求脱身,当非难事。
一行人来到河南,萧峰擒住一名丐帮低袋弟子询问,得知阿紫双目已盲,每日与新帮主形影不离,此刻已随同新帮主前赴少林寺。
萧峰惊怒更增,心想阿紫双目为人弄瞎,则在丐帮中所遭种种惨酷的虐待拷打,自是可想而知,当即追向少林寺来,只盼中途遇上,径自劫夺,不必再和少林寺诸高僧会面。
来到少室山上,远远听到星宿派门人大吹,说什么星宿派武功远胜降龙十八掌,不禁怒气陡生。
他虽已不是丐帮帮主,但那降龙十八掌乃恩师汪剑通所亲授,如何能容旁人肆意诬蔑
纵马上得山来,与丐帮三四袋群弟子厮见后,一瞥之间,见手中抓住一个紫衣少女,身材婀娜,雪白的瓜子脸蛋,正是阿紫。
但见她双目无光,瞳仁已毁,已然盲了。
萧峰心下又是痛惜,又是愤怒,当即大步迈出,左手一划,右手呼的一掌,便向击去,正是降龙十八掌的一招“亢龙有悔”,他出掌之时,与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说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际,两个相距已不过七八丈。
天下武术之中,任你掌力再强,也决无一掌可击到五丈以外的。
丁春秋素闻“北乔峰,南慕容”的大名,对他决无半点小觑之心,然见他在十五八丈之外出掌,万料不到此掌是针对自己而发。
殊不料萧峰一掌既出,身子已抢到离他三四丈外,又是一招“亢龙有悔”,后掌推前掌,双掌力道并在一起,排山倒海的压将过来。
只一瞬之间,丁春秋便觉气息窒滞,对方掌力竟如怒潮狂涌,势不可当,双如是一堵无形的高墙,向自己身前疾冲。
他大惊之下,哪里还有余裕筹思对策,但知若是单掌出迎,势必臂断腕折,说不定全身筋骨尽碎,百忙中将阿紫向上急抛,双掌连划三个半圆护住身前,同时足尖着力,飘身后退。
萧峰跟着又是一招“亢龙有悔”,前招掌力未消,次招掌力又到。
丁春秋不敢正面直撄其锋,右掌斜斜挥出,也萧峰掌力的偏势一触,但觉右臂酸麻,胸中气息登时沉浊,当即乘势纵出三丈之外,唯恐敌人又再追击,竖掌当胸,暗暗将毒气凝到掌上。
萧峰轻伸猿臂,将从半空中附下的阿紫接住,随手解开了她的穴道。
阿紫虽然目不能视物,被丁春秋制住后又口不能说话,于周遭变故却听得清清楚楚,身上穴道一解,立时喜道:“好姐夫,多亏你来救了我。
” 萧峰心下一阵难过,柔声安慰:“阿紫,这些日子来可苦了你啦,都是姐夫累了你。
” 他只道丐帮首脑人物恨他极深,偏又奈何他不得,得知阿紫是他世上唯一的亲人,便到南京去掳了来,痛加折磨,却决计料想不到阿紫这一切全是自作自受。
萧峰来到山上之时,群雄立时耸动。
那日聚贤庄一战,他孤身一人连毙数十名好手,当真是威震天下。
中原群雄恨之切齿,却也是闻之落胆,这时见他突然又上少室山下,均想恶战又是势所难免。
当日曾参与聚贤庄会的,回思其时庄中大厅上血肉横飞的惨状,兀自心有余悸,不寒而栗。
待见他仅以一招“亢龙有悔”,便将那不可一世的星宿老怪打得落荒而逃,心中更增惊惧,一时山上群雄面面相觑,肃然无语。
只有星宿派门人还有十几人在那里大言不惭:“姓乔的,你身上中了我星宿派老仙的仙术,不出十天,全身化为脓血而亡
”“星宿老仙见你是后生小辈,先让你三招
”“星宿老仙是什么身份,怎屑与你动手
你如不悔悟,立即向星宿老仙跪倒求饶,日后势必死无葬身之地。
”只是声音零零落落,绝无先前的嚣张气焰。
见到萧峰,心下害怕,待见他伸臂将阿紫搂在怀里,而阿紫满脸喜容,对他神情亲密,再也难以忍受,纵身向前,说道:“你快……快放下阿紫姑娘
”萧峰将阿紫放在地下,问道:“阁下何人
”和他凛然生威的目光相对,气势立时怯了,嗫嚅道:“在下……在下是丐帮帮主……帮主庄……那个庄帮主。
” 丐帮中有人叫道:“你已拜入星宿派门下,怎么还能是丐帮帮主
” 萧峰怒喝:“你干么弄瞎了阿紫姑娘的眼睛
”为他威势所慑,倒退两步,说道:“不……不是我……真的不是……”阿紫道:“姐夫,我的眼睛是丁春秋这老贼弄瞎的,你快挖了丁老贼的眼珠出来,给我报仇。
” 萧峰一时难以明白其间真相,目光环扫,在人君中见到了和玩星竹,胸中一酸,又是一喜,朗声道:“大理段王节,令爱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
”携着阿紫的手,走到身前,轻轻将她一推。
早已哭湿了衫袖,这时更加泪如雨下,扑上前来,搂住了阿紫,道:“乖孩子,你……你的眼睛怎么样了
” 段誉见到萧峰突然出现,大喜之下,便想上前厮见,只是萧峰掌击丁春秋、救回阿紫、会见游坦之,没丝毫空闲。
待会抱住了阿紫大哭,段誉不由得暗暗纳罕:“怎的乔大哥说这盲眼少女是我爹爹的令爱千金
”但他素知父亲到处留情,心念一转之际,便已猜到了其中关窍,快步而出,叫道:“大哥,别来可好
这可想煞小弟了。
” 萧峰自和他在无锡酒楼中赌酒结拜,虽然相聚时短,却是倾盖如故,肝胆相照,意气相投,当即上前握住他双手,说道:“兄弟,别来多事,一言难尽,差幸你我俱都安好。
” 忽听得人丛中有人大叫:“姓乔的,你杀了我兄长,血仇未曾得报,今日和你拼了。
” 跟着又有人喝道:“这乔峰乃契丹胡虏,,今日可再也不能容他活着走下少室山去。
”但听得呼喝之声,响成一片,有的骂萧峰杀了他的儿子,有的骂他杀了父亲。
萧峰当日聚贤庄一战,杀伤着实不少。
此时聚在少室山上的各路英雄中,不少人与死者或为亲人戚属,或为知交故友,虽对萧峰忌惮惧怕,但想到亲友血仇,忍不住向之叫骂。
喝声一起,登时越来越响,众人眼见萧峰随行不过一十八骑,他与丐帮与少林派均有仇怨,而适才数掌将丁春秋击得连连退避,更为星宿派的大敌,动起手来,就算丐帮两不相助,各路英雄、少林僧侣,再加上星宿派门人,以数千人围攻萧峰一十九骑契丹人马,就算他真有通天的本领,那也决计难脱重围。
声势一盛,各人胆气也便更加壮了。
群雄人多口杂,有些粗鲁之辈、急仇之人,不免口出污言,叫骂得甚是凶狠毒辣。
数十人纷纷拔兵刃。
舞刀击剑,便欲一拥而上,将萧峰乱刀分尸。
萧峰一十九骑快马奔驰的来到中原,只盼忽施突袭,将阿紫救归南京,绝未料到竟有这许多对头聚集在一起,他自幼便在中原江湖行走,与各路英雄不是素识,便是相互闻名,知道这些从大都是侠义之辈,所以与自己结怨,一来因自己是契丹人,二来是有人从中挑拨,出于误会,聚贤庄之战实非心中所愿,今日若再大战一场,多所杀伤,徒增内疚,自己纵能全身而退,携来的“”不免伤亡惨重,心下盘算:“好在阿紫已经救出,交给了她父母,阿朱的心愿已了,我得急谋脱身,何必跟这些人多所纠缠
”转头向段誉道:“兄弟,此时局面恶劣,我兄弟难以多叙,你暂且退开,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他要段誉避在一旁,免得夺路下山之时,旁人出手误伤了他。
段誉眼见各路英雄数逾千人,人个要击杀义兄,不由得激起了侠义之心,大声道:“大哥,做兄弟的和你结义之时,说什么来
咱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今日大哥有难,兄弟焉能苟且偷生
”他以前每次奔逃出险,这时眼见情势凶险,胸口热血上涌,决意和萧峰同死,以全结义之情,这一次是说什么也不逃的了。
一众豪杰也都不识段誉是何许人,见他自称是萧峰的结义兄弟,决意与萧峰联手和众人对敌,这么一副文弱儒雅的模样,年轻又轻,自是谁也没将他放在心里,叫嚷得更加凶了。
萧峰道:“兄弟,你的好意,哥哥甚是感谢。
他们想要杀我,却也没什么容易。
你快退开,否则我要分手护你,反而不便迎敌。
”段誉道:“你不用护我。
他们和我无怨无仇,如何便来杀我
”萧峰脸露苦笑,心头感到一阵悲凉之意,心想:“倘若无怨无仇便不加害,世间种种怨仇,却又从何而生
” 段正游低声向范骅、华赫艮、巴天石诸人道:“这位萧大侠于我有救命之恩,待会危急之际,咱们冲入人群,助他脱险。
”范骅道:“是
”向拔刃相向的数千豪杰瞧了几眼,说道:“对方人多,不知主公有何妙策
”摇摇头,说道:“大丈夫恩怨分明,尽力而为,以死相报。
”大理众士齐声道:“原当如此
” 这边姑苏燕子坞诸人也在轻声商议。
公冶乾自在无锡与萧峰对掌赛酒之后,对他极是倾倒,力主出手相助,包不同和风波恶对萧峰也十分佩服,跃跃欲试的要上前助拳。
却道:“众位兄长,咱们以兴复为第一要务,岂可为了萧峰一人而得罪天下英雄
”邓百川道:“公子之言甚是,咱们该当如何
”道:“收揽人心,以为己助。
”突然间长啸而出,朗声说当:“萧兄,你是契丹英雄,视我中原豪杰有如无物,区区姑苏今日想领教阁下高招,在下死在萧兄掌下,也算是为中原豪杰尽了一分微力,虽死犹荣。
”他这几句话其实是说给中原豪杰听的,这么一来,无论胜败,中原豪杰自将姑苏慕容氏视作了生死之交。
群豪虽有一拼之心,却谁也不敢首先上前挑战。
人人无知,虽然战到后来终于必能将他击死,但头上数十人却非死不可,这时忽见复容复上场,不由得大是欣慰,精神为之一振。
“北乔峰、南慕容”二人向来齐名,慕容复抢先出手,就算最后不敌,也已大杀对方凶焰,耗去他不少内力。
霎时间喝采之声,响彻四野。
萧峰忽听慕容复挺身挑战,也不由得一惊,双手一合,抱拳相见,说道:“素闻公子英名,今日得见高贤,大慰平生。
” 段誉急道:“慕容兄,这可是你的不是了。
我大哥初次和你相见,素无嫌隙,你又何必乘人之危
何况大家冤枉你之时,我大哥曾为你分辩
”慕容复冷冷一笑,说道:“段兄要做抱打不平的英雄好汉,一并上来赐教便是。
”他对段誉纠缠王语嫣,不耐已久,此刻乘机发作了出来。
段誉道:“我有什么本领来赐教于你
只不过说句公道话罢了。
” 丁春秋被萧峰数掌击退,大感面目无光,而自己的种种绝技并未得施,当下纵身而前,打个哈哈,说道:“姓萧的,老夫看你年轻,适才让你三招,这第四招却不能让了。
” 游坦之上前说道:“姓庄的多谢你救了阿紫姑娘,可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姓萧的,咱们今日便来作个了断。
” 少林派玄生大师暗传号令:“罗汉大阵把守各处下山的要道。
这恶徒害死了玄苦师兄,此次决不容他再生下少室山。
” 萧峰见三大高手以鼎足之势围住了自己,而少林群僧东一簇,西一撮,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暗含极厉害的阵法,这情形比之当日聚贤庄之战又更凶险得多。
忽听得几声马匹悲嘶之声,十九匹契丹骏马一匹匹翻身滚倒,口吐白沫,毙于地下。
十八名契丹武士连声呼叱,出刀出掌,刹那间将七八名星宿派门人砍倒击毙,另有数名星宿门人却逃了开去。
原来丁春秋上前挑战,他的门人便分头下毒,算计了契丹人的坐骑,要萧峰不能倚仗骏马脚力冲出重围。
萧峰一瞥眼间,看到爱马在临死之时眼看自己,流露出恋主的凄凉之色,想到乘坐此马日久,千里南下,更是朝夕不离,不料却于此处丧于奸人之手,胸口热血上涌,激发了英雄肝胆,一声长啸,说道:“慕容公子、庄帮主、丁老怪,你们便三位齐上,萧某何惧
”他恼恨星宿派手段阴毒,呼的一掌,向丁春秋猛击过去。
丁春秋领教过他掌力的厉害,双掌齐出,全力抵御。
萧峰顺势一带,将己彼二人的掌力都引了开来,斜斜劈向慕容复。
慕容复最擅长本领是“斗转星移”之技,将对方使来的招数转换方位,反施于对方,但萧峰一招挟着二人的掌力,力道太过雄浑,同时掌力急速回旋,实不知他击向何处,势在无法牵引,当即凝运内力,双掌推出,同时向后飘开了三丈。
萧峰身子微侧,避开慕容复的掌力,大喝一声,犹似半空响了个霹坜,右拳向游坦之击出。
他身材魁伟,比游坦之足足高了一个头,这一拳打将出去,正对准了他面门。
游坦之对他本存惧意,听到这一声大喝宛如雷震,更是心惊。
萧峰这一拳来得好快,掌击丁春秋,斜劈慕容复,拳打游坦之,虽说有先后之分,但三招接连而施,快如电闪,游坦之待要招架,拳力已及面门,总算他勤练《易筋经》后,体内自然而然地生出反应,脑袋向后急仰,两个空心斗向后翻出,这才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了这千斤一击。
游坦之脸上一凉,只听得群雄“咦”的一声,但见一片片碎布如蝴蝶般四散飞开。
游坦之蒙在脸上的面幕竟被萧峰这一拳击得粉碎。
旁观众人见丐帮帮主一张脸凹凹凸凸,一块红,一块黑,满是创伤痕痕,五官糜烂,丑陋可怖已极,无不骇然。
萧峰于三招之间,逼退了当世的三大高手,豪气勃发,大声道:“拿酒来
”一名契丹武士从死马背上解下一只大皮袋,快步走近,双手奉上。
萧峰拔下皮袋塞子,将皮袋高举过顶,微微倾侧,一股白酒激泻而下。
他仰起头来,咕嘟咕嘟的喝之不已。
皮袋装满酒水,少说也有二十来斤,但萧峰一口气不停,将一袋白酒喝得涓滴无存。
只见肚子微微胀起,脸色却黑黝黝地一如平时,毫无酒意。
群雄相顾失色之际,萧峰右手一挥,余下十七名契丹武士各持一只大皮袋,奔到身前。
萧峰向十八名武士说道:“众位兄弟,这位大理段公子,是我的结义兄弟。
今日咱们陷身重围之中,寡不敌众,已然势难脱身。
”他适才和慕容复等各较一招,虽然占了上风,却已试出这三大高手每一个都身负绝技,三人联手,自己便非其敌,何况此外虎视眈眈、环伺在侧的,更有千百名豪杰。
他拉着段誉之手,说道:“兄弟,你我生死与共,不枉了结义一场,死也罢,活也罢,大家痛痛快快地喝他一场。
” 段誉为他豪气所激,接过一只皮袋,说道:“不错,正要和大哥喝一场酒。
” 少林群僧中突然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朗声说道:“大哥,三弟,你们喝酒,怎么不来叫我
”正是虚竹。
他在人丛之中,见到萧峰一上山来,登即英气逼人,群雄黯然无光,不由得大为心折;又见段誉顾念结义之情,甘与共死,当日自己在缥缈峰上与段誉结拜之时,曾将萧峰也结拜在内,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不渝,想起与段誉大醉灵鹫宫的豪情胜慨,登时将什么安危生死、清规戒律,一概置之脑后。
萧峰从未见过虚竹,忽听他称自己为“大哥”,不禁一呆。
段誉抢上去拉着虚竹的手,转身向萧峰道:“大哥,这也是我的结义哥哥。
他出家时法名虚竹,还俗后叫虚竹子。
咱二人结拜之时,将你也结拜在内了。
二哥,快来拜见大哥。
” 虚竹当即上前,跪下嗑头,说道::大哥在上,小弟叩见。
” 萧峰微微一笑,心想:“兄弟做事有点呆气,他和人结拜,竟将我也结拜在内。
我死在顷刻,情势凶险无比,但这人不怕艰危,挺身而出,足见是个重义轻生的大丈夫、好汉子。
萧峰和这种人相结为兄弟,却也不枉了。
”当即跪倒,说道:“兄弟,萧某得能结交你这等英雄好汉,欢喜得紧。
”两个相对拜了八拜,竟然在天下英雄之前,义结金兰。
萧峰不知虚竹身负绝顶武功,见他是少林寺中的一句低辈僧人,料想功夫有限,只是他既慷慨赴义,若教他避在一旁,反而小觑他了,提起一只皮袋,说道:“两位兄弟,这一十八位契丹武士对哥哥忠心耿耿,平素相处,有如手足,大家痛饮一场,放手大杀吧。
”拔开袋上塞子,大饮一口,将皮袋递给虚竹。
虚竹胸中热血如沸,哪管他什么佛家的五戒六戒、七戒八戒的,提起皮袋便即喝了一口,交给段誉。
萧峰喝一口后,交了给一名契丹武士。
众武士一齐举袋痛饮烈酒。
虚竹向萧峰道:“大哥,这星宿老怪害死了我后一派的师父、师兄,又害死我先一派少林派的太师叔玄难大师和玄痛大师。
兄弟要报仇了。
”萧峰心中一奇,道:“你……”第二个字还没说下去。
虚竹双掌飘飘,已向丁春秋击了过去。
萧峰见他掌法精奇,内力浑厚,不由得又惊又喜,心道:“原来二弟武功如此了得,倒是万万意想不到。
”喝道:“看拳
”呼呼两拳,分向慕容复和游坦之击去。
游坦之和慕容复分别出招抵挡。
十八名契丹武士知道主公心意,在段誉身周一围,团团护卫。
虚竹使开“天山六阳掌”,盘旋飞舞,着着进迫。
丁春秋那日潜入木屋,曾以“逍遥三笑散”对苏星河和虚竹暗下毒手,苏星河中毒毙命,虚竹却安然无恙,丁春秋早已对他深自忌惮,此刻便不敢使用毒功,深恐虚竹的毒功更在自己之上,那时害人不成,反受其害,当即也以本门掌法相接,心想:“这小贼秃解开珍珑棋局,竟然得了老贼的传授,成为我逍遥派的掌门人。
老贼诡计多端,别要暗中安排我对付我的毒计,千万不可大意。
” 逍遥派武功讲究轻灵飘逸,闲雅清隽,丁春秋和虚竹这一交上手,但见一个童颜白发,宛如神仙,一个僧袖飘飘,冷若御风。
两人都是一沾即走,当真便似一对花间蝴蝶,蹁跹不定,于这“逍遥”二字发挥了到淋漓尽致。
旁观群雄于这逍遥派的武功大都从未见过,一个个看得心旷神怡,均想:“这二人招招凶险,攻向敌人要害,偏生姿式却如此优雅美观,直如舞蹈。
这般举重若轻、潇洒如意的掌法,我可从来没见过,却不知哪一门功夫
叫什么名字
” 那边厢萧峰独斗慕容复、游坦之二人,最初十招颇占上风,但到十余招后,只觉游坦之每一拳击出、每一掌拍来,都是满含阴寒之气。
萧峰以全力和慕容复相拚之际,游坦之再向他出招,不由得寒气袭体,大为难当。
这时游坦之体内的冰蚕寒毒得到《易筋经》内功的培养,正邪为辅,火水相济,已成为天下一等一的厉害内功,再加上慕容复“斗转星移”之技奥妙莫测,萧峰此刻力战两大高手,比之当日在聚贤庄与数百名武林好汉双垒,凶险之势,实不遑多让。
但他天生神武,处境越不利,体内潜在勇气越是发皇奋扬,将天下阳刚第一的“降龙十八掌”一掌掌发出,竟使慕容复和游坦之无法近身,而游坦之的冰蚕寒毒便也不致侵袭到他身上。
但萧峰如此发掌,内力消耗着实不少,到后来掌力势非减弱不可。
游坦之看不透其中的诀窍,慕容复却心下雪亮,知道如此斗将下去,只须自己和这庄帮主能支持得半个时辰,此后便能稳占上风。
但“北萧峰,南慕容”素来齐名,今日首次当众拚斗,自己却要丐帮帮主相助,纵然将萧峰打死,“南慕容”却也显然不及“北萧峰”了。
慕容复心中盘算数转,寻思:“兴复事大,名望事小。
我若能为天下英雄除去了这个中原武林的大害,则大宋豪杰之士,不论识与不识,自然对我怀恩感德,看来这武林盟主一席,便非我莫属了。
那时候振臂一呼,大燕兴复可期。
何况其时萧峰这厮已死,就算“南慕容”不及“北萧峰”,也不过往事一件罢了。
”转念又想:“杀了萧峰之后,庄聚贤便成大敌,倘若武林盟主之位终于被他夺去,我反而要听奉他号令,却又大大的不妥。
”是以发招出掌之际,暗暗留下几分内力,只是面子上似乎全力奋击,勇不顾身,但萧峰“降龙十八掌”的威力,却大半由游坦之受了去。
慕容复身法精奇,旁人谁出瞧不出来。
转瞬之间,三人翻翻滚滚的已拆了百余招。
萧峰连使巧劲,诱使游坦之上当。
游坦之经验极浅,几次险些着了道儿,全仗慕容复从旁照料,及时化解,而对萧峰开击出刚猛无俦的掌力,游坦之却以深存内功奋力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