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利用上课的间隙,我读了《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这两本关于有效管教孩子的书籍,《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恰好,我所教的三年级孩子正是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期,而且自己的孩子也正处在这样的一个时期,所以Jane Nelson的《正面管教》中的一些思想更加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也特别想找到一个理想的解决之道。
正是这样的想法,吸引着我一章一章地看下去。
其中有些分析令我印象深刻,而且汗颜:惩罚手段是否长期有效
父母和老师们坚持使用惩罚手段的首要原因之一是,惩罚有效——短期有效。
惩罚通常会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问题在于成年人不了解惩罚的长期效果。
受到惩罚的孩子不可能会想:“噢,谢谢你,这对我太有帮助了。
我几乎都等不及让你帮我解决所有问题了。
”相反,他们想的是反叛;或者以严重地丧失自我为代价而屈从。
成年人使用惩罚手段的另外一些原因是,他们担心不惩罚就只能骄纵孩子;他们害怕对孩子失去控制;害怕没有尽到作为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而且,惩罚很容易。
你根本不需要告诉大人怎样惩罚孩子。
他们无师自通。
惩罚常常是一种“反应性”的回应。
但要采用有效地管教方式,则需要努力、需要学习技巧。
成年人使用惩罚——尽管它并没有长期效果——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其实,代替惩罚而且有效地管教是有其标准的,通过管教我们能够交给孩子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如果说,惩罚教给孩子的是暴力、偷偷摸摸、不自尊自爱以及其他的负面“技能”的话,那么你会注意到正面管教法则不仅能够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还会教给孩子具备良好的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正面管教的关键是:记住自己的目标,那就是:你希望孩子具备哪些品格
这些品质中必然包括了学校教育中所要达到了下面这些品质:正面的自我概念;好学;责任感;礼貌;自律;诚实;开放的思维;耐心;善于客观地思考;幽默感;尊重自己和他人;关心他人;同情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自己和他人;智慧;热爱生活;正直,读后感《《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而要培养这样的品质,我们就要向正面管教靠拢,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些正面管教的工具:1、废除惩罚;2、废除骄纵;3、和善而坚定;4、给孩子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5、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惩罚带来长期负面的效果);6、放弃荒诞的观念——“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7、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中来;8、问启发式的问题;9、使用和善而坚定的话语。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工具能够运用自如是需要我们在不断地摸索与探讨的。
当然,自从我看了这本书后,有些东西还是在阅读中不自禁地流入了我的血液中来,成为我教育孩子的积极方式。
印象中,女儿还是那个每天送到幼儿园,然后就一直到晚上我下班才接回家的小小姑娘。
在幼儿园的表现,每次问起老师来,也都是用挺好两个字一言而概之。
但我在幼儿园前面的教学楼里监考时,分明看见过女儿随班出游时,每每和小朋友闹成一团,根本就不守秩序。
我也曾担心过,但毕竟女儿还小,所以有些东西不适宜过早地教给她,而且,在她的生活环境中,她也理解不了
在家中,我就是权威,往往我说过的话,女儿都是并行不悖的。
那么在校呢
我从侧面了解到女儿表现并不出色,虽然不是最差的,但跟好也绝对沾不上边。
回答问题声音好小,几乎让人听不见。
曾经跟老公讨论过,老公曾戏谑地对我说:女儿幼儿园的陈老师和我的外形有点像,再加上陈老师也是年轻气盛,爱发火,所以女儿是带着害怕犯错的心理在幼儿园生活的,怎么优秀得起来
而且,女儿又是满三岁后插班上的中班,可能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融合上还需要一段长长的磨合期。
说实话,当时我并不以为意。
然而暑假里,我的的确确发现女儿长大了。
因为她会将她自己的生活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开始反抗我的权威了
由此我也真正意识到,我不能再用老方式来教育孩子了
尽管转变已经用了四年多的管教方式有点儿难,但幸运的是,我做到了
没有了我的权威,女儿更活泼了,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在家里跟我更加亲近了。
每次我与老公发生口角之争时,女儿甚至会用三字经里的“夫妇顺”来说服爸爸和为贵了
在学校里的表现就更让我大跌眼镜了:女儿尽管不是“自来熟”式的孩子,然而每次见了老师都会大声地问:“老师好
”在班里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尤其爱给其他小朋友当小老师,教他们念生字。
《韵语识字》上一共有398个生字,女儿在学习之前,自己就能够认出299个生字,只有99个不认识的。
而这些都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
上一次在班里的秀出自我中,女儿讲的故事《小熊请客》以三十八票的好成绩夺得了当天的冠军,这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这些都得益于《正面管教》这本书给我的理论以及具体事例上的指导。
当然,作为老师,我能从这个故事里体会到更多。
教育好学生,让我们正面管教开始
时时记着,孩子良好的品质,得益于我们教育孩子的坚定目标和正面管教孩子的正确方法
〔《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利用上课的间隙,我读了《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这两本关于有效管教孩子的书籍,《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恰好,我所教的三年级孩子正是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期,而且自己的孩子也正处在这样的一个时期,所以Jane Nelson的《正面管教》中的一些思想更加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也特别想找到一个理想的解决之道。
正是这样的想法,吸引着我一章一章地看下去。
其中有些分析令我印象深刻,而且汗颜:惩罚手段是否长期有效
父母和老师们坚持使用惩罚手段的首要原因之一是,惩罚有效——短期有效。
惩罚通常会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问题在于成年人不了解惩罚的长期效果。
受到惩罚的孩子不可能会想:“噢,谢谢你,这对我太有帮助了。
我几乎都等不及让你帮我解决所有问题了。
”相反,他们想的是反叛;或者以严重地丧失自我为代价而屈从。
成年人使用惩罚手段的另外一些原因是,他们担心不惩罚就只能骄纵孩子;他们害怕对孩子失去控制;害怕没有尽到作为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而且,惩罚很容易。
你根本不需要告诉大人怎样惩罚孩子。
他们无师自通。
惩罚常常是一种“反应性”的回应。
但要采用有效地管教方式,则需要努力、需要学习技巧。
成年人使用惩罚——尽管它并没有长期效果——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其实,代替惩罚而且有效地管教是有其标准的,通过管教我们能够交给孩子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如果说,惩罚教给孩子的是暴力、偷偷摸摸、不自尊自爱以及其他的负面“技能”的话,那么你会注意到正面管教法则不仅能够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还会教给孩子具备良好的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正面管教的关键是:记住自己的目标,那就是:你希望孩子具备哪些品格
这些品质中必然包括了学校教育中所要达到了下面这些品质:正面的自我概念;好学;责任感;礼貌;自律;诚实;开放的思维;耐心;善于客观地思考;幽默感;尊重自己和他人;关心他人;同情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自己和他人;智慧;热爱生活;正直,读后感《《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而要培养这样的品质,我们就要向正面管教靠拢,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些正面管教的工具:1、废除惩罚;2、废除骄纵;3、和善而坚定;4、给孩子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5、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惩罚带来长期负面的效果);6、放弃荒诞的观念——“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7、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中来;8、问启发式的问题;9、使用和善而坚定的话语。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工具能够运用自如是需要我们在不断地摸索与探讨的。
当然,自从我看了这本书后,有些东西还是在阅读中不自禁地流入了我的血液中来,成为我教育孩子的积极方式。
印象中,女儿还是那个每天送到幼儿园,然后就一直到晚上我下班才接回家的小小姑娘。
在幼儿园的表现,每次问起老师来,也都是用挺好两个字一言而概之。
但我在幼儿园前面的教学楼里监考时,分明看见过女儿随班出游时,每每和小朋友闹成一团,根本就不守秩序。
我也曾担心过,但毕竟女儿还小,所以有些东西不适宜过早地教给她,而且,在她的生活环境中,她也理解不了
在家中,我就是权威,往往我说过的话,女儿都是并行不悖的。
那么在校呢
我从侧面了解到女儿表现并不出色,虽然不是最差的,但跟好也绝对沾不上边。
回答问题声音好小,几乎让人听不见。
曾经跟老公讨论过,老公曾戏谑地对我说:女儿幼儿园的陈老师和我的外形有点像,再加上陈老师也是年轻气盛,爱发火,所以女儿是带着害怕犯错的心理在幼儿园生活的,怎么优秀得起来
而且,女儿又是满三岁后插班上的中班,可能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融合上还需要一段长长的磨合期。
说实话,当时我并不以为意。
然而暑假里,我的的确确发现女儿长大了。
因为她会将她自己的生活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开始反抗我的权威了
由此我也真正意识到,我不能再用老方式来教育孩子了
尽管转变已经用了四年多的管教方式有点儿难,但幸运的是,我做到了
没有了我的权威,女儿更活泼了,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在家里跟我更加亲近了。
每次我与老公发生口角之争时,女儿甚至会用三字经里的“夫妇顺”来说服爸爸和为贵了
在学校里的表现就更让我大跌眼镜了:女儿尽管不是“自来熟”式的孩子,然而每次见了老师都会大声地问:“老师好
”在班里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尤其爱给其他小朋友当小老师,教他们念生字。
《韵语识字》上一共有398个生字,女儿在学习之前,自己就能够认出299个生字,只有99个不认识的。
而这些都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
上一次在班里的秀出自我中,女儿讲的故事《小熊请客》以三十八票的好成绩夺得了当天的冠军,这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这些都得益于《正面管教》这本书给我的理论以及具体事例上的指导。
当然,作为老师,我能从这个故事里体会到更多。
教育好学生,让我们正面管教开始
时时记着,孩子良好的品质,得益于我们教育孩子的坚定目标和正面管教孩子的正确方法
〔《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刑法中政府收容教养条款是否废除了
中国教育历史和现状 中国自古有的传统。
中国人尊崇的(公元前551—前479)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
两千多年前,创办私学,使平民受教育成为可能。
以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经典,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学校教育历经数千年,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就有了校、学等教育机构。
在中国,封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吏,是官府经过定期举行的科目考试,择优选取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制度。
自隋朝(581—618)开始,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历时1300年。
现代意义的学校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最早是外语学校、军事学校和技术学校,当时的清政府还派遣年轻人到英、法等国学习军事和技术。
1912年,刚刚建立的(1912—1949)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
1949年11月,一个月后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
自此,在和平与安定的社会环中,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
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间,中国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系统,实行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工作时间内安排专门时间系统学习等教育形式。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教育事业加快了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面启动。
改变了过去无法可依的行政管理方式,加强教育领域的法制建设,已颁布实施的有(1980年)、(1986年)、(1993年)、《教育法》(1995年)、《职业教育法》(1996年)、《高等教育法》(1998年)等6部教育法律,以及16项教育行政法规和200多件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在制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战略时,将科技与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科教兴国”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教育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任务。
1999年6月,中国政府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功能将从传播知识向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转变。
在21世纪,中国的教育界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系统,健全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行业与企业教育系统,设置以文化生活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系统,在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形成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沟通、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终身教育网络,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提供开放的、多样化的、社会化的受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