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的读后感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
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平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平等意识不到位。
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
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
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
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
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中国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
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
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习学习“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
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利用上课的间隙,我读了《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这两本关于有效管教孩子的书籍,《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恰好,我所教的三年级孩子正是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期,而且自己的孩子也正处在这样的一个时期,所以Jane Nelson的《正面管教》中的一些思想更加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也特别想找到一个理想的解决之道。
正是这样的想法,吸引着我一章一章地看下去。
其中有些分析令我印象深刻,而且汗颜:惩罚手段是否长期有效
父母和老师们坚持使用惩罚手段的首要原因之一是,惩罚有效——短期有效。
惩罚通常会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问题在于成年人不了解惩罚的长期效果。
受到惩罚的孩子不可能会想:“噢,谢谢你,这对我太有帮助了。
我几乎都等不及让你帮我解决所有问题了。
”相反,他们想的是反叛;或者以严重地丧失自我为代价而屈从。
成年人使用惩罚手段的另外一些原因是,他们担心不惩罚就只能骄纵孩子;他们害怕对孩子失去控制;害怕没有尽到作为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而且,惩罚很容易。
你根本不需要告诉大人怎样惩罚孩子。
他们无师自通。
惩罚常常是一种“反应性”的回应。
但要采用有效地管教方式,则需要努力、需要学习技巧。
成年人使用惩罚——尽管它并没有长期效果——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其实,代替惩罚而且有效地管教是有其标准的,通过管教我们能够交给孩子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如果说,惩罚教给孩子的是暴力、偷偷摸摸、不自尊自爱以及其他的负面“技能”的话,那么你会注意到正面管教法则不仅能够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还会教给孩子具备良好的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正面管教的关键是:记住自己的目标,那就是:你希望孩子具备哪些品格
这些品质中必然包括了学校教育中所要达到了下面这些品质:正面的自我概念;好学;责任感;礼貌;自律;诚实;开放的思维;耐心;善于客观地思考;幽默感;尊重自己和他人;关心他人;同情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自己和他人;智慧;热爱生活;正直,读后感《《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
而要培养这样的品质,我们就要向正面管教靠拢,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些正面管教的工具:1、废除惩罚;2、废除骄纵;3、和善而坚定;4、给孩子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5、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惩罚带来长期负面的效果);6、放弃荒诞的观念——“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7、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中来;8、问启发式的问题;9、使用和善而坚定的话语。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工具能够运用自如是需要我们在不断地摸索与探讨的。
当然,自从我看了这本书后,有些东西还是在阅读中不自禁地流入了我的血液中来,成为我教育孩子的积极方式。
印象中,女儿还是那个每天送到幼儿园,然后就一直到晚上我下班才接回家的小小姑娘。
在幼儿园的表现,每次问起老师来,也都是用挺好两个字一言而概之。
但我在幼儿园前面的教学楼里监考时,分明看见过女儿随班出游时,每每和小朋友闹成一团,根本就不守秩序。
我也曾担心过,但毕竟女儿还小,所以有些东西不适宜过早地教给她,而且,在她的生活环境中,她也理解不了
在家中,我就是权威,往往我说过的话,女儿都是并行不悖的。
那么在校呢
我从侧面了解到女儿表现并不出色,虽然不是最差的,但跟好也绝对沾不上边。
回答问题声音好小,几乎让人听不见。
曾经跟老公讨论过,老公曾戏谑地对我说:女儿幼儿园的陈老师和我的外形有点像,再加上陈老师也是年轻气盛,爱发火,所以女儿是带着害怕犯错的心理在幼儿园生活的,怎么优秀得起来
而且,女儿又是满三岁后插班上的中班,可能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融合上还需要一段长长的磨合期。
说实话,当时我并不以为意。
然而暑假里,我的的确确发现女儿长大了。
因为她会将她自己的生活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开始反抗我的权威了
由此我也真正意识到,我不能再用老方式来教育孩子了
尽管转变已经用了四年多的管教方式有点儿难,但幸运的是,我做到了
没有了我的权威,女儿更活泼了,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在家里跟我更加亲近了。
每次我与老公发生口角之争时,女儿甚至会用三字经里的“夫妇顺”来说服爸爸和为贵了
在学校里的表现就更让我大跌眼镜了:女儿尽管不是“自来熟”式的孩子,然而每次见了老师都会大声地问:“老师好
”在班里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尤其爱给其他小朋友当小老师,教他们念生字。
《韵语识字》上一共有398个生字,女儿在学习之前,自己就能够认出299个生字,只有99个不认识的。
而这些都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
上一次在班里的秀出自我中,女儿讲的故事《小熊请客》以三十八票的好成绩夺得了当天的冠军,这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这些都得益于《正面管教》这本书给我的理论以及具体事例上的指导。
当然,作为老师,我能从这个故事里体会到更多。
教育好学生,让我们正面管教开始
时时记着,孩子良好的品质,得益于我们教育孩子的坚定目标和正面管教孩子的正确方法
〔《正面管教》与《儿童纪律教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正面管教拥抱读后感
怎样教育好孩子1、引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者黑,孩子友可能会影一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交朋友还真要留颗心。
平时有时间多与孩子交流交流并要适当引导。
2、树立自信心。
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他是最棒的,而不是总去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有些父母很容易去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好”,这样类似的话说多了,容易给孩子造成自卑甚至是叛逆的心理。
3、确定目标。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的目标,孩子也一样,需要先给他确定好目标,或者是让他自己学会确定好目标和方向,目标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如果短期内自己看不到成效便会灰心丧气,这个确立的目标也就失败了。
有关情绪的词语 例如:(开心、快乐、..........)并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类、越多越好,
与情绪有关的词语我来答张老师知道合伙感行家 2017-01-07聊聊愉快、 低落、 伤感、高兴极、消极、失落、寂寥、 愤怒、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疾首痛心开心见诚垂头丧气喜出望外恼羞成怒悲痛欲绝举棋不定,忐忑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六神无主、心神不定
家长回音大全
家长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因为本人从事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工作,所以有机会通过教育圈内的分享知道了正面管教。
最初的了解并不多,后来顺藤摸瓜才找到了张宏武老师创办的正面管教之家进行了一番了解,随后又翻阅了几本与正面管教相关的书籍,如《正面管教》,《孩子:挑战》、《超越自卑》等一系列书籍,通过自学的过程,感觉正面管教倡导的理念和方法与蒙台梭利教育很能融合。
为了更好地陪伴家长去服侍好家庭中的儿童,我赶赴参加了正面管教之家为期三天的家长普及班,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正面管教的家长课堂,是一种体验式的家长课堂,需通过讲师的带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各种形式学习更好的沟通方法,练习更实用的沟通语言,从而让成人自我察觉,通过成人自省的工作,改变成人的态度,从而打开孩子的心门,与其从容相处,轻松陪伴,让每一段亲子时光都成为美好的享受和共同成长的最佳途径。
蒙台梭利教育中提倡的成人态度是“温柔而坚持”这和正面管教中提倡的“和善而坚定”的成人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善,成人应该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沟通时采用平等的和善的态度,因为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人能够更好地自省,并理解尊重的含义和意义。
而且,这个自我觉察的过程中,往往可以改变成人的言语和行为,逐渐体会到以尊重的态度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
对于孩子来说,成人态度的改变会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