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读后感 > 女儿的故事读后感袁老师

女儿的故事读后感袁老师

时间:2014-01-20 15:15

梅子涵写的女儿的故事书中的袁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词语: 景色迷人 洋房林立 望子成龙 无可奈何 大惊小怪赫赫有名 熟记于心 焦头烂额 拍翅展翼 疾走如飞五花八门 于心不忍 流连忘返 跃跃欲试 欣喜万端马马虎虎 精神抖擞 清清楚楚 笔挺笔挺 半途而废吊儿郎当 欲言又止 人山人海 风度翩翩 摩拳擦掌名列前茅 轻描淡写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无遮无挡热浪滚滚 挥汗如雨 激动万分 乃至于稍 唾沫四溅眉飞色舞 喋喋不休 不谋而合 天衣无缝 当机立断 穿街走巷 忍气吞声 荒谬绝伦 莫名其妙 相约而去默默无闻 一鸣惊人 地动山摇 出类拔萃 哄堂大笑乱七八糟 肆无忌惮 异口同声 日复一日 寸步不离改弦易辙 宽宏大量 束手无策 信口雌黄 弹无虚发失之千里 差之毫厘 势如破竹 势不可当 鸣金收兵戆头戆脑 逃之夭夭 以守为攻 片甲不留 壮志未酬短句:击中要害,弹无虚发 。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势如破竹,势不可当。

壮志未酬,奉陪到底。

有眼不识泰山。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英语:Bear’s Family (熊的家族) half past eight(八点半)Sorry(抱歉) Very good(非常棒) Thank you very much(你好吗) hello、hi(你好) Good afternoon(下午好)长句:1、在一条很宽的马路的旁边。

房子是绿颜色的,有童话感觉。

大门也是绿的。

绿的大门里面,有个绿色廊壁,壁上有个大钟,钟下是莎士比亚的话: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所有的人走过,都经常要从它的门口走过,看到绿的颜色和莎士比亚的话,看到的感觉的格调。

那是女儿还小,爸爸告诉她:“那是莎士比亚的话。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家。

” 2、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抓住‘现在’,好好努力读书——把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写在学校的门口,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中心思想。

从‘现在’就开始努力

从‘现在’的这一分钟、这一秒钟就开始努力!3、T的意思就是不能只培养学生单向发展,死拼一样,死拼两样,变成“I”,还应该加上一横,有横向的丰满,兴趣广泛,品德高尚,身心健康,能说也会做,能做也会说,能唱也会跳,不仅仅是跳舞的跳,还是跳高的跳、跳远的跳等等。

4、没有一横,“I” 就像个没有肩膀没有力量的人,像长豇豆,像老病鬼,像抽鸦片的,加上一横,就成T,力量就出来了,有了肩膀,可以挑担子了,挑起担子疾走如飞,嗨呦,嗨呦,嗨呦,嗨呦。

5、本子越来越漂亮越来越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看见了更是要于心不忍、流连忘返、跃跃欲试……结果一没克制,就肯定有买回一本。

有一次,看见一种本子,没有克制,欣喜万端,一下买了十四本。

6、当大队长最神气的事是星期一主持升旗仪式。

下雨不升天晴升。

天晴的星期一梅思繁精神抖擞。

她宣布升旗仪式开始国歌就响了。

她声音响亮,站在我们住的第九宿舍窗口听得清清楚楚。

但是我怀疑她又驼背了。

7、这一点我没说出来,欲言又止了。

我本来想说,这可能有的缺点严重些,有的缺点还不严重,严重的就直接写,还不严重的就写“希望”。

但是我没说。

我怕说了,她会认为她也不严重,就不去改。

8、差不多个个感觉良好,精神抖擞,风度翩翩,摩拳擦掌。

有的“同志”第一天报到,干脆带了三条杠来。

没有戴的就在心里不以为然地说,嘻

但是第二天他们就不戴了,再戴就拎不清了,因为那个不算的。

9、袁老师大眼睛、短头发、中等个、端庄,穿着永远得体,不戴项链,不戴戒指,不戴项链不戴戒指但没让你感觉到她没有钱,只化淡妆,轻描淡写,恰到好处,不哇啦哇啦跟学生说话,哇啦哇啦跟学生说话,永远有训斥的架势是小学老师常有的毛病,这种毛病在袁老师当小学生的时候,在梅思繁爸爸当小学生的时候已经有,现在更加厉害。

10、这个大学离她家有很长一段路,公共汽车开七站,头上无遮无挡,一棵树也没有,一切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骑着山地车在热浪里穿行,热浪滚滚,挥汗如雨。

这是他自己打听得来的,自己跑去报名。

他的妈妈知道了激动万分,油然感到孙斌有希望了。

11、在台阶上坐下来的大人很多。

有的看报纸,有的抽香烟,有的一边看报纸,一边抽香烟,有的既不看报纸,也不抽香烟,而是相互讲话。

梅思繁爸爸则是既不看报纸,也不抽香烟,也不跟人相互讲话,而是看着看报纸的抽香烟的一边看报纸一边抽香烟的和相互讲话的,因为他是个作家。

12、她考取的市二女中,她半辈子都在为她读过的这所中学自豪,一说起来就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喋喋不休,乃至于稍不注意,就肯定唾沫四溅了。

而且看样子,她还会继续这样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喋喋不休、唾沫四溅半辈子。

浮生如梦亦如烟 只记花开不记年 什么意思

袁枚的妹妹袁机所作《感怀》。

  袁枚《随圆诗话》里说自己的妹妹都文采出众,却不幸都“多坎坷、少福泽”,其中三妹袁机的婚姻却不是这六字就能简单概括的。

袁机是自幼定下的娃娃亲,定亲的经过原本是一段佳话:袁机4岁时,父亲正在给衡阳县令高某做幕宾,高某死在任上,被查出有亏空,妻儿下狱,此时已离开衡阳的袁父赶去救出了高某的妻儿。

高某的弟弟感激袁父的侠义,说自己的妻子现有身孕,若生男儿,愿与其三女儿结为娃娃亲,袁父答应了。

后来高家果然生了个男孩,就依照约定,送来一枚金锁片,袁家给女儿袁机挂在项圈上,正事地定下了这门亲事。

袁机的少女时代是幸福的,父亲多年来辗转在各地为地方官做幕僚,不能常回家和妻儿团聚,但在母亲章夫人的辛苦操持下,一家人过的其乐融融。

尽管家贫,章夫人还是为儿子袁枚请了家庭教师,几个女儿也常常在帮母亲操持家务、针黹女红之余去听课。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袁机长成了才貌双全、知书答礼的大姑娘,渐渐到了出嫁的年龄。

  成亲的日子快到了,高家却来袁家退亲,说自己的儿子高绎祖得了治不好的恶疾,怕耽误了袁机,袁家父母心疼女儿,想应允下来,而袁机认为女子既然已经定婚,就只能从一而终,她决然发誓:夫婿有“疾,我字之;死,我守之”。

同时终日拿着金锁啼哭,寝食俱废,父母没有办法劝解,只好回绝了高家退亲的请求。

高家第二次来人说明了实情,退亲并不是因为高绎祖有病,而是因为其人忤逆、残暴、嗜赌,高家父母不想对不起恩人,希望袁机能另寻个好人家,不要往苦海里跳。

但袁机听不尽任何人的劝告,坚持不退亲,到25岁时,终于依自己所愿嫁到了远在如皋的高家。

  袁机知道等待她的是苦海,但还是义无返顾的跳了下去,她觉得自己的努力会改变一切,她孝顺公婆,婆婆因此疼爱她如己出,对丈夫高绎祖更是委曲求。

高绎祖无理由的打骂她忍声相承,他自己不事生产,却不愿意让袁机做针线,她就停止女红;高绎祖不学无术更看不得她写诗词,并把她的作品毁掉,她就当真不再写诗;后来袁机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阿印,孩子虽不幸是个哑巴,但也给了袁机很大安慰。

做了父亲的高绎祖丝毫没有长进,他偷了袁机的陪嫁做赌本,输光了还欠下债,回来反而拿袁机撒气,往死里毒打她,用棍子打,拿火灼,婆母出来阻止,他丧心病狂把母亲的牙齿打断。

袁机逆来顺受,幻想她的隐忍善良总会有一天能唤醒高绎祖的良知。

最后他居然想把袁机卖了还欠下的赌债,被逼无奈下,袁机逃到尼姑庵栖身躲避,又请人给娘家报信求援。

父亲从老家赶来,看到爱女的惨况,悲愤之下报到官府,官府判决离异后,父亲把袁机带回杭州。

怀抱着不会说话的孩子,沿着四年前出嫁的路回家,袁机一路泣下不止。

  按照古人的观念,嫁出去的女儿便不再是娘家的人。

袁机回到娘家尽管是和父母兄长生活在一起,这时她只能算是娘家的客了。

她取号青琳居士,素服、茹素,表示在家修行。

固有的亲情和她本人的温和博雅让一家老小对她尊敬有加。

三年后,袁枚搬迁到南京,袁机也随着全家一同前往,定居随园。

  没有残暴的丈夫再毁坏她的诗稿了,她将在家人面前掩饰的寂寞,无法排遣的悲伤写在诗里:《闻雁》里写孤雁的哀号:“秋高霜气重,孤雁最先鸣。

响遇碧云冷,灯含永夜清。

自从怜只影,几度作离声。

飞到湘帘下,寒夜尚未成。

”除了侍奉双亲和帮袁枚料理家务,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在对哑女阿印的教育上,耐心地教她认字、画画,希望她以后能和人交流。

寂寥之中,小女儿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偶作四绝句》之一:“归梦隔扬州,空庭雨不休。

女娇频乞果,婢小懒梳头。

”还在一直牵挂着疼爱她的婆母,托人给婆母带去食品衣物,写出《寄姑》表示感念和追忆的心情:“欲寄姑恩曲,盈盈一水长。

江流到门口,中有泪双行。

”对于丈夫,宽容多于恨意,如《感怀》中所说:“草色青青忽自怜,浮生如梦亦如烟。

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从如皋传来了高绎祖的死讯,往事纵然不堪回忆,总是夫妻一场,袁机《追悼》诗“旧事浑如昨,伤心总问天。

”之句写出她不愿诉人的苦楚;“牉合三生幻,双飞一梦终。

”是心头隐隐的哀伤。

身心俱瘁的袁机在第二年冬天病故,死时才四十岁。

  袁机的死让家人痛彻心扉,袁枚《祭妹文》中哀叹妹妹正因为读了书,深陷于“节义”二字,才误了自己一生,“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堂弟袁树《哭素文三姊》也是以墨和泪地写到:“少守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

  袁机因为抱守金锁之约、绝不退婚,遭受了非人折磨也要恪守三从而被收录于《清史稿.列女传二十五史中留有姓名的女性只有八百多人,其中有很多如袁机一样是以血泪换来的节烈之名,每个烈妇后面都是一段段悲惨的故事。

袁树“纵教青史留遗迹,已负从前金粟身。

”可谓一语道破。

当时合肥女子许燕珍读过袁机的遗稿后,大为感叹:“彩凤随鸦已自惭,终风且暴更何堪

不须更道参军好,得嫁王郎死亦甘”。

袁机在能选择时候如果不执著于“三从”,不会是这么悲惨的一生,可古代社会给女性的空间如此逼仄,但见茫茫苦海,哪有退路。

谁记得一部电影,类型是科幻片,有个机器人是小男孩

主演: 视频 剧情: 11岁少年勇仔无意间发现从天而降的小机械人,有别于一般机械人,他竟懂得讲“人话”,更能清楚地说出勇仔的名字

勇仔与其好友大吃一惊,立即前往请教专门研究的电脑奇人()。

此时,巨型宇宙船与变形异星人突然从外太空出现,准备大举侵略地球,并打算吸干整个地球的海水-出乎意料之外,吸取海水的仪器竟落入勇仔手中

变形外星人于是掳走勇仔暗恋着的同学阿美(),与及其表姐范子(),更将她们大肆复制

此时自行改造成一个超级机械人,协助和勇仔参战,用 2驾驶T仔与异星人展开激斗…

官场小说,主角最开始是一个秘书了职员,刚好有一个市委书记秘书的职

浩海无边作者: 舆熙简介:“施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一个老和尚如此说道 “回你个头啊,哥要下山泡妞去了,再见,不,是永远别再见。

”我如是的回应了一句。

《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生平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

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梦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

  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

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早年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

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

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

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

在这一时期(太和四年,830)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  仕途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

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

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令狐楚的幕僚。

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

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

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

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

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

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

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

但李商隐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

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中立,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

结果是李商隐两边不讨好,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

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理睬他。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他曾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两入秘书省,但只是短期地担任过低级官职。

李商隐也在基层政府做过小官(开成四年-五年:弘农县尉;大中二年-三年:盩厔尉),同样短暂和坎坷。

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

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

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6),其时他追随盐铁转运使柳仲郢,担任盐铁推官,当柳被调任兵部尚书时,他也随即失去工作。

在回到家乡后不久即病故。

  其晚年的丧偶和官场失意时他笃信起佛教。

  社交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

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

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与仕途生计有关的人物。

包括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人。

互相酬和诗友。

包括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政见或信仰志同道合的朋友。

包括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

  礼节性的交游或亲戚之间的来往。

包括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事。

  与令狐楚的交往  在父亲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隐陪同母亲回到河南故乡,这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且相当艰苦的环境,没有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力帮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进入一个社交圈。

李商隐凭借才华、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早在十六岁,他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自己的作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许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认识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来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令狐楚帮助李商隐进入士大夫的社会阶层,同时也使他卷入了党争的旋涡。

从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们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李商隐以谦卑诚恳的态度赢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现这种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这并非普通的遗书,而是要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

令狐楚本人就是这种文体的高手,而他宁愿让李商隐帮助完成自己一生的总结。

另一方面,他们两人之间又有非常微妙的距离感。

李商隐在一些场合称呼令狐楚为“四丈”,显得相当亲近,但他从不会放松到忘记时时表达感激之情的地步。

当然,与其说李商隐谨小慎微地保持了距离,倒不如说令狐楚的态度给定了双方交往的界限。

  在与令狐楚交往的过程中,李商隐学会了如何与既有身份又欣赏自己才华的人融洽相处。

这样的人对他而言具有多重身份:伯乐、老师、长辈、上司、赞助者……简言之,他们会对其个人仕途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爱情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

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柳枝。

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

他还为在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

但李商隐失约了。

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

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

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

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

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

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5]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

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

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

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

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

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

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

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

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

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

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

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

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

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诗歌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

[6]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

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7],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

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

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

《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

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

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

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诗风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

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

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

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

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无题诗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

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7]里所收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9])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

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

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许多人倾向于将《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诗与无题诗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

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常令人信服的阐明诗中的涵义。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10],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

各持偏见,互持莫决。

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  文章  李商隐的写作,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

事实上,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

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

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

《旧唐书·文苑传》说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

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词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

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因此被认为这是他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3]。

  李商隐曾将其骈体文作品编订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

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的记载,李商隐的文集,除了自编两集,还有另外一些。

但前述这些文集,都没有流传下来。

目前可以看到的李商隐的文章,是朱鹤龄、徐炯、冯浩、钱振伦、钱振常、张采田、岑仲勉、刘学锴、余恕诚等人,先后从《全唐文》、《文苑英华》、《唐文粹》等书中搜辑、考证而得到的。

最新的汇编文集《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刘学锴、余恕诚,中华书局,2002)中收入了352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骈体文,也有少量被称为“古文”的散体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对李商隐的骈体文评价很高,认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

  笺注  由于李商隐诗意比较隐晦,因此一些李商隐诗的爱好者尝试着为这些难懂的诗注解。

宋代蔡绦《西清诗话》里提到刘克笺注李商隐诗;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里提到郑潜庵编《李商隐诗选》;明代唐觐《延州笔记》里提到张文亮注过李商隐诗。

但这些注本或选本都没有流传下来。

事实上,在明末之前,李商隐诗的笺注并不算多。

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曾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明朝末年的道源和尚,也曾为李诗作注,清朝初年,朱鹤龄在道源注本的基础上,删去了一小部分,又增补了很多,完成《李义山诗注》三卷。

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李商隐诗歌的完整注本。

此后又经过陆昆曾(《李义山诗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屈复(《玉溪生诗意》)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冯浩(《玉溪生诗详注》)等多人的注解考证,已经能够对李商隐诗中的典故大致了解,但是对于许多诗的涵义仍然没有定论。

  在文章整理方面,李商隐曾自编《樊南甲集》、《樊南乙集》,今已不存。

清朱鹤龄曾辑录《文苑英华》等书,编成《李义山文集》,但有明显的疏漏。

清徐树榖、徐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两人分担了笺、注的工作,成书《李义山文集笺注》,是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注本。

之后,冯浩又对《李义山文集笺注》进行考订改编,著《樊南文集详注》。

钱振论、钱振常兄弟从《全唐文》中找到徐注本、冯注本均未收入的佚文两百多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

  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

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

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

”(《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

在当时颇有影响。

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

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清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

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传说  与李商隐有关的传说,散见于后世的史料笔记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

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

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

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

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

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吟罢隐身而去。

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

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说: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

后来李商隐儿子衮师出生,李商隐为他取小名叫“白老”。

  宋李颀《古今诗话》中记载:北宋杨亿、刘筠等人互相以诗唱和,创立“西昆体”,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著名。

当时有一位职业演员扮演李商隐,穿着破烂的衣服,对别人说:杨亿他们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

引起大家的笑声。

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西昆体”诗派对李商隐的继承是生吞活剥。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