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凌晨的诗句
淡定的态度 遇事沉稳中又积极果断,老练里却又重视有佳,胜不骄,败不馁, 行事放松自如,从容冷静,闲看庭前花落,轻摇羽扇城头; 展示出对人对事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亲而有度、顺而有持; 淡定形容一种风度。
神鹰背上秋风过面、静若处子,名利场中灯红酒绿、过眼云烟; 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淡定形容一种能力。
深思熟虑能扬长避短,内省自知可有进有退,待该出手时再出手; 气定神宁,如巨岩阻浪,坚持不懈,如水滴石穿; 淡定形容一种效率。
稳而避其乱,洞悉而练达,如庖丁演刀、如鲁班弄斧; 兰秀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人生如一副锐利的老花镜,难得糊涂,难得清醒。
编辑本段消极的淡定与积极的淡定 当一个人经历的多了,他把什么都看淡了,自己感觉对什么都无所谓了,无所求时,那么当发生什么事都觉得这个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人生中避不可少的事而已,那么他的心就自然是正常的心跳了,脑子也是清楚的,那么处理事也是处理的很好,其实这也是成熟的一种标志也是一种被动消极的淡定。
而积极的淡定表现为,遇事不慌乱,总是从根本上去解决事情。
这就需要清晰的头脑和淡定的心态,别把事情想的太复杂,没什么事情是严重的无可估计的。
要知道,越是紧张,越办不好事,先想好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如何解决,永远用积极的态度去淡定人生 淡定的感情 幸福是淡淡的,不知不觉中在身边浮动。
幸福犹如深夜中的星星,恍恍忽忽,隐隐约约,闪闪烁烁。
幸福犹如城里的月光,清辉洒满整个房间,淡然的感觉。
82岁高龄的杨振宁娶了一位28岁的女硕士。
忘年恋本就是个敏感话题,再加之特殊身份,更成了炙手可热的新闻。
想起曾经有人问一个记者,新闻的定义是什么
他说:“新闻就是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或不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
” 而如今,一个不平凡的人做了不平凡的事,则是重大新闻。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好不热闹。
有祝福、也有谩骂,有沉默、有抨击的。
想起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有人的地方不仅有江湖,还有很多是非。
纵然外界议论纷纷,但老人还是牵着新婚妻子的手漫步在海边。
不在乎外界的喧嚣与嘈杂,只是沉醉在他们自己的幸福中。
拍照、聊天、旅行,羡煞旁人,好不幸福。
突然想起一首歌——《最浪漫的事情》。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收藏起点点滴滴的心事,留到以后和你慢慢聊。
” 淡定的生活 有人说,寂寞是都市丛林里的人们想要逃避却又逃避不了的症候群。
工作之余,不喜欢逛街,更喜欢蜗居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看片子。
如果你想体会亲情的感觉,不妨看看《大河恋》。
美丽的风景,淡淡的音乐,衬托出一种宁静与祥和。
父与子,兄弟之间的手足情跃然于心。
如果你想知道人性的本质,不妨看看《这个杀手不太冷》。
简单的人物,复杂的情绪,奇特的经历,将两个人紧紧串连在一起。
于是,开始了这场生与死的逃亡,开始了一段情感的起伏。
有人说,杀手应该是冷血的,绝不能动情。
而一旦动情,他也将不久于世。
而这个杀手动了情,心甘情愿的,即使他知道自己最后的结局。
但是我相信,他死的时候是幸福的。
因为在那一刻,他可以体会一种幸福与温暖。
如果你想了解社会的真相,不妨看看《肖申克的罪赎》。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被体制化着,无可奈何的。
久了,便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挥之不去。
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命运抗争,而唯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方为最终的胜利者。
如果你憧憬年少时的爱情,不妨看看《泰坦尼克号》。
年少的轻狂与炙热的情感,能够让彼此挣脱重重障碍,去拥有一份真爱。
在生与死的边缘,杰克即使在冰冷的海水中,也依然鼓励露丝要坚强地活下去。
生,因为一份爱;死,亦是为了爱。
爱,因为杰克的死亡而变得永恒。
如果你想了解中年时的情感困惑,不妨看看《廊桥遗梦》。
四天的交流让两颗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却因为一份对家庭的责任感而告别彼此。
于是,将所有的真情在心中掩埋,装进一个心灵的罐子中,从此尘封起来。
两人隔着车窗互相凝望,从此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缘分,不妨看看《西雅图夜未眠》。
What if someone you never met, someone you never saw, someone you never knew , was the only someone for you? 如果你觉得寂寞,不妨看看《重庆森林》。
恍惚迷离的镜头,大量的内心独白,让人觉得既遥远又接近,既熟悉又陌生。
“在1994年5月1日,有一个女人跟我讲一声生日快乐。
因为这句话,我会一直记住这个女人。
如果记忆也是一盒罐头的话,我希望这盒罐头不会过期。
如果一定要加个日子的话,我希望它是一万年。
” 隐忍的对白,看似自言自语,却隐含着无奈与伤痛。
一个人总要忘记一些事情,他才能记住另外一些事。
如同有人要靠近自己的身边,必定有人要离开。
时间无法倒退,生活无法拼凑。
于是我们便这样擦身而过…… 淡定的思考 生活中,我们总有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平衡,太多的不满足。
犹如一个被宠坏的孩子,总是向生活不断索取着。
越是拥有,越是担心失去。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一旦失去,便不容我们找寻。
有时幸福就像手心里的沙,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快。
有时幸福就像彼岸的花朵,隐约可见,却无法触摸。
“掩饰着现实的空间,梦想离我还很遥远。
希望仿佛就我眼前,自己却一直在幸福的旁边。
现实有现实的空间,梦想并不容易实现。
醒来时才突然间发现,自己一直都在幸福的旁边。
” 快过年了,不知不觉又长大了一岁。
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
看《20,30,40》,很细腻的电影,或许这样的感觉只有女人可以体会吧。
20岁的女孩清纯可人,30岁的女人思考人生,40岁的女人风韵犹存。
20岁的女孩憧憬爱情,30岁的女人体会爱情,40岁的女人感悟爱情。
一个人,一颗心,静静体会一个女人成长的历程。
冷暖自知,体会成长的代价。
有时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一切都是未知。
有时想知道自己真正期待的是什么,可是答案连我自己也不知道。
有时我会问自己,40岁的时候,我能不能学着坚强而自信地面对人生和自己
或许,苍老的是年龄,成长的是经历,成熟的是心智。
时过境迁,过去的故事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即使别人会提起,自己也不愿再回忆。
因为崭新的生活早已让我们马不停蹄。
夜深了,灯亮着,我醒着。
淡淡的桔色让人感觉一丝融融暖意。
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执着于自己脚下的路。
拥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心,拥有淡定的生活态度,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人生好比博客,涂来涂去,听别人喝彩。
人生犹如赌场,赢的人不少,满足的人少,所以输的人多。
人生仿佛电影,不论观众多少,不论演技如何,我们都要好好地演下去。
淡定的议论 学生年代是一个单纯而缤纷多彩的时代,每天坐在一间教室里,谁也不会带着面具上课、打闹嬉戏。
那个时代不需要“淡定”这两个字。
工作年代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时代,每天坐在一间办公室里,谁都要带着面具上班,甚至交谈吹牛。
这个时代很需要“淡定”。
都是该死的“利益”惹的祸,你让“同事”上班不得不带面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都是该死的“利益”在作怪,你让“同事”变得笑里藏刀、尖酸刻薄、明争暗斗。
“利益”呵呵
可怕的“利益”
罢了,罢了
做好自己该做的,问心无愧
不要让“利益”挡了道,着了魔
在这个纷扰的社会里“淡定”是最好最善的知己。
许地山 《空山灵雨·银翎底使命》中说到:“惟有几朵山花在我们眼前淡定地看那在溪涧里逆行的鱼儿喋着它们底残瓣。
” 欧阳山 的《苦斗》五二中提到:“最后一位大姑娘,看上去正在二十左右,也轻盈淡定地站了起来。
” 面对“利益”把“淡定”带在身边,就会坦然。
“利益”也是一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编辑本段要学会淡定 从容淡定,意味着冷静的现实主义。
对世界、社会和他人,不抱过高的期望。
知道正义也可能常常迟到,公正永远是相对的,永远没有完美的现实,有的只是庸碌凡俗的世人,以及随时可能会裂变霉变的脆弱人性……有了这种冷静的态度,遇到不公正、遇到误解、遇到委屈,就不会伤心,就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自怨自艾,而是咬紧牙关,苦炼内功,“面壁十年图破壁”,等待和寻找胜出的机会。
从容淡定,意味着有所抗争有所不争,有所为有所不为。
凡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个人长远建设的事,就努力做,排除干扰地做;而不利于社会、不利于个人长远建设的事,就尽量不做,少做。
从容淡定,意味着“三不较劲”原则,“不与天较劲,不与人较劲,不与事较劲”。
不较劲,不意味着对待社会邪恶、社会腐败、职场小人的咄咄逼人就退避三舍,而是要选择最有策略的方法,达到最大的效果。
从容淡定,意味着在大多数时候应该保持好心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意味着自己还有更广阔的境界,更宏大的作为,而在事业之余,对美好的事物有更好的鉴赏力,看一片大好的自然景色,看一张艺术水平高的影碟,都可以调剂好从容淡定的气度与心情。
有一则故事好像在嘲笑傻人,我倒觉得可以推陈出新:“下雨了,大家都在往前跑,惟有一人不急不慢,在雨中踱步。
有人问:‘干吗不跑
’回答是:‘急什么,前面也下着雨呢
’” 每当人们烦躁不安、急火攻心的时候,喝一口这样的“从容淡定”的良药,不失为排毒养颜、补气安神的好方法——就像这位雨中踱步的“傻人”一样,在人人都像聪明的小鸡一样奔跑的时候,淡然安然泰然地说:“急什么,前面也下着雨呢
”他没有告诉你的后面的话是:“我正要看看雨景呢
” 编辑本段淡定也是一种幸福 说起幸福,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时下最流行的莫过于“金钱幸福论”了。
有钱真得就幸福吗
也不尽然。
钱能买到书本,但买不到智慧;能买到地位,但买不到尊重;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能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能买到别墅,但买不到温馨的家…… 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情,是一种自我感受到的愉快心情。
在这忙碌的世界里,生活的焦虑、工作的压力、家庭的担忧常常让我们变得苦恼与烦躁。
欲望无止境,欲壑终难填,一味追名逐利之人是难得拥有幸福的。
何不淡定淡定,静下心来,珍惜现在的拥有,也许另一种幸福感便会由然而生。
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生活的一种状态。
是内在心态修炼到一定程度所呈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优雅的感觉。
淡定的人会热情地对待工作 他们珍惜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会因为工作的压力而怨天尤人,也不会因为职务的高低而怀才不遇,更不会因为待遇的多少而牢骚满腹。
他们努力地学习,勤奋地工作。
不会欺上瞒下,看领导的眼色做事,也不会投机钻营,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地去捞取名利。
他们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劳动中获取幸福。
淡定的人会真诚地对待感情 他们不会因发妻的衰老而见异思迁,也不会因社会的诱惑而忘乎所以,更不会因职务的升迁而为所欲为。
他们感情专一,家庭责任心强。
他们会和心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们最爱唱《最浪漫的事情》的主题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能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起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淡定的人会坦然地对待生活 他们能清醒地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不好高骛远、缘木求鱼,也不盲目攀比,爱慕虚荣。
他们脚踏实地地追求自己所认定的幸福,与世无争地生活着,简单而又快乐。
不会太过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
遇事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执着于自己脚下的路。
淡定不是平庸,平庸的人没有太大的能力,只是很平凡地生活着。
而淡定则是一种高修养的生活态度。
淡定的人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他们却不完全看重这一切。
因此,拥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心,拥有淡定的生活态度,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淡定是一种境界。
凡事能淡定从容,绝非易事。
北宋苏轼对此极为推崇。
一天,他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非常满意。
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那里指正。
老和尚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
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
老和尚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
你看,争强好胜的苏轼在淡定上就差一截子。
我以为,要做到淡定,读好书应是最佳的起点、捷径。
一般来说,好书是作者对自身生活的感悟;人生经验的积累。
读一本好书,犹如进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倾心交流、充分沟通,可以领略到世事变迁,感悟出人生百味,不管是反反复复地读,还是随便翻开一页来读,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约星期二》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不仅连续44周名列全美图书畅销排行榜前列,而且迅速风靡了全世界。
书中记叙了莫里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人生的最深刻的理解。
他一遍遍地重申:我们真正需要的不多,而我们的文化让我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太多的人受它迷惑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一句句使人醍醐灌顶。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做到淡定,最根本的是要深刻地观察,恭敬地体验,反复地思考,并不断矫正自己的言行。
孔子没有多少书可读,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更是一个文盲,可他们照样洞悉世故人情,讲学处事淡定自若。
其实,我们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不乏一些文凭不高而修养颇高的长者、朋友。
确切地说,要做到淡定,关键要围绕两点下苦功。
一是理清那些不必要的欲望,尽可能的将之摒弃;二是给自己的志向、目标加上一个适度的顶端。
对此,莫里教授讲得更透彻,要疏离盲目的物质追逐,确立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
并劝告别试图炫耀自己,比你强的照样瞧不起你,比你差的只会忌妒你。
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能使你悠然面对整个社会。
凡事皆淡定,或许极难做到。
然而,通过自身的感悟、修炼,不断地追逐淡定,接近淡定,其实也是一种境界
淡是一种示现于外的状态,定一种一心不乱的心境, 一个人看事比较淡,不慌不忙,这种人,大都心里有定见,有主心骨;同样,一位一心不乱的人,对很多事也会表现得很淡定。
正是心的定,才有行的淡。
因此要想淡定,更多的要从定下心来开始修炼。
所谓“禅心已定粘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淡与定相表里,定是因,淡是果。
求知作文410字
求知作文带上求知欲上路据统计,刚出生的婴儿几乎每天都要做梦,而老人却是因无梦而苦恼,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婴儿无知,对一切事物都有了解的欲望,而老人已经经历太多,对世界没有了新鲜感,也没有了新鲜事物,可先求知欲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不是童年、青年、壮年甚至晚年,而是还没有记忆的幼年,那时生来就有的求知欲显得尤为强烈,所以才能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当我们长大时,再学一门语言十分漫长,而幼年却仅几个月就可以学会,可见求知欲的重要性了。
对于现在的我们,似乎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但是永远不要这么想,世间总有没有看到的地方,求知欲是强大的,能给一个人巨大的动力去探寻,总要怀有这种想法,就不可能“长大”,永远充满的求知欲,伴随着好奇心,一步步充盈自己,使自己更好。
求知的眼睛面对繁忙琐屑的学习生活,你可曾感到倦怠
肩负升学的压力,你可曾想过放弃,停下自己奔跑的脚步
在我停留徘徊时,眼前总浮现出一双求知的眼睛,它像一盏灯,催我在求知的路上坚定地迈出每一步。
暑气蒸腾,我手握着数码相机奔走在老家的阡陌上,这是急着要去村里的小学看看妈妈学习过的校舍呀
故乡的黄土热情地扑在我身上,烈日下的我只得加快了脚步。
远远的,山坡上出现了一个灰点,我不禁兴奋起来。
还未看清这几间校舍的全貌,却先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整齐而洪亮。
迈进校门的那一刻,我呆住了——两间砖瓦房,看上去年久失修;没有操场,只有栏杆围出的一小块空地……这是学校吗
这样破旧简陋。
我寻着书声进入教室,两排木制桌椅板凳映入眼帘,每一个桌子上挤着三两个穿着灰土土的衣服的孩子,分享着一本黄页的书,几十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墙上一块缺了角的破黑板,一个老师样的人用方言讲着什么。
没有人注意到我进了教室,孩子们坐在硬梆梆的板凳上,可是他们凝视黑板的双眸中似乎有一种东西在撞击着我心灵。
一个小姑娘伸长脖子盯着前边同学的书本,那双眼睛,透着天真也闪烁着一种光芒,是求知啊
我不禁想起了希望工程的大眼睛,这小女孩的眼睛也许没有那么大而明亮,但是目光中对知识的渴求,却重重地叩击着我的灵魂。
他们渴求知识,可是他们没有书,三个人分享一本书又怎能填饱他们的求知
我被触动了,被震撼了,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特别的味道。
我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那一幕,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
回到北京,我整理了一大箱读过的好书,全部寄回了老家,寄给了家乡的孩子们。
捧着这些书,希望他们求知的视线可以找到落点。
夜深人静,父母已睡了而我还在灯下苦读。
一丝倦意浮上心头。
向窗外望去,几颗星星像缀在夜幕上的宝石,一闪一闪却更似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点亮我心中求知的灯,在漫漫求索路上为我指引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走在求知的小路上“今天的作业好多,读书真累啊
”当我回家时,总会时不时对爸妈牢骚一两句。
而这时候,妈妈一般会说:“要加油啊,现在努力了,以后就轻松些了,再苦再累总会有个头的。
” 本来听了还有点心理安慰的,但爸爸的一番话却让我又烦躁起来,“你现在那是叫幸福,读书多么幸福,你老爸我还不愿上班呢
”“那我跟你换啊
我坐在办公室悠闲地上班,你来写作业背书啊,天天弄到十多点,然后早上6点多就起床去学校啊,看谁比较幸福
”爸爸听了仍笑着回答“我也想换啊,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再说我那时比你辛苦多了,寄宿到学校,没有热水,冬天洗澡都是用的冷水。
”我有点愣了,是真的吗
没有在忽悠我吧
还是想以此激励我学习
突然间,满肚子疑问冒了出来,但我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
“你们现在真的算幸福的了。
”在补习班写作业时,老师忽然说道。
“欸
为什么这么说
”我停下笔,很不解地望向老师。
“现在有作业做啊,有书读啊,很多人还想不来呢。
”老师笑笑。
“但作业多一点都不好
”我有些埋怨。
“虽然这么说也有点道理,但你们还不太懂呢,如果出生在我们那个时候也就明白了。
”老师轻轻地点点头,又摇摇头,然后走开了。
回到家,我开始回想爸爸和老师说的话,其实,他们要表达什么,我都知道。
“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学之路是坎坷的,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必定要付出努力,勤奋学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正如宋濂,即使家贫,生活困难,还是坚持走自己的求知之路,从师从劳,四处奔走寻找名师。
与宋濂等人比起来,我们现在的读书环境优越了许多,我们的所谓的苦和累,在他们面前,真是微不足道。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苦与乐是相对的,我们如果豁达一点,树立自己的志向,培养读书的兴趣,也能变苦为乐,成为一个“乐知者”。
我们一生,都在求知的小路上,当我们对一些事情不解时,总会问“为什么
” 会不懈探索,只希望求个明白。
那求知是天性吗
答案是肯定的,每个人都有求知欲。
我们小的时候,就喜欢缠着父母问这问那的,因为不懂,所以想了解。
正因为有了它,我们才会积极地探寻科学真理,寻求知识,才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活到老,学到老。
”我想做一个乐知者,快乐地走在求知的小路上,欣赏漫漫旅途中的美丽风景,体味生活,享受其中的乐趣,这何乐而不为呢
快乐的阅读 幸福地求知“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感受世界的文明,还可以学会怎样正确地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怎样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更加好的是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美妙感受。
记得第一次去图书馆,心里还有点怕怕的,可看到管理员阿姨那和蔼可亲的样子,我就安心了,再一看到那么多书,我就迈不动脚了。
阿姨向我说明了那里的规章制度后,就让我随便挑选随便阅读(是拿一本翻一下感觉不好又放回去又看其它的书,这样有时会有好几次,才会找到自己最想看的)。
这时才向阿姨借来看,可阿姨她从不发火或不耐烦地提高嗓门,并且她还会向我推荐适合我兴趣的书籍哩
由于我一有时间就往跑去图书馆,为此妈妈有次找我也到了图书馆,她也加入了借书的队伍,并且还借了些爸爸感兴趣的书,这样我们一家人就经常出入图书馆。
最开心的是妈妈,她说这样可以节约一笔不小的开销,可以不用订那么多报纸,也可以不用花钱买书却照样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书。
我看书时有不明白的字都是自己,再不明白的就请教爸爸和妈妈,实在一家人都不知道的,我们就用电脑来查一查。
而且最主要的是我们一家人经常在一起看书,有谁阅读到自己书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就来朗诵给其他人听,有时是一段非常好笑的段落,我们听了一起大笑家里就充满了欢乐;有时是非常悲伤的事时,家里的女人妈妈会流泪,我和爸爸两人是男人就不做声了。
一次,妈妈因为读了书中小女孩想妈妈的心里话后眼泪也止不住了,我说:“妈妈,您怎么像个小女孩。
”爸爸听了就说:“不要乱说。
”妈妈却高兴而快速打断爸爸的话说:“虽然说得不是很好,可我还是很开心。
”说完在那笑个不停。
看着那刚才还流泪的妈妈现在又笑得前俯后仰的,我和爸爸也笑了,家里充满了欢笑声。
阅读不但让我有了一个终生受益的好习惯,也让我家的生活更加的缤纷多彩!因为经常地阅读,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认字也可以到达高年级的水平。
也敢自信和同学讲解一些故事中的道理,都有同学喊我“小博士”,我心里可美滋滋的。
老师也夸我想像力和表达力进步很大哦
在《深圳青少年报》和《深圳晚报》上有我的文章。
我好开心,现在我学习也更积极主动了,阅读也更勤奋了。
妈妈说这一切是图书馆的功劳,我想我也要感谢图书馆阿姨的照顾;也要感谢咱社区提供的免费阅读的机会;还要感谢社会,是大家的付出我才可以有机会在社区图书馆中快乐的阅读,在人生求知的路上幸福地成长。
只要我们大家都认真用心地阅读来打下扎实的基础,以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行动目标来要求自己,那么世界上最美好最和谐的国度一定是我们中国
简评:聪明的人选择阅读,阅读的人变得更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