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读后感 > 初三课文论语十则读后感日记

初三课文论语十则读后感日记

时间:2018-12-24 13:43

辽宁省初三《论语十则》课文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习乎? 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自省也.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求采纳

初三作文《论教养》读后感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我仿佛听见春秋 时期一位文人的感叹。

心中渐渐浮现一个问题:何为教养

情不自禁的翻开了《论教养》这篇文章。

看利咯夫笔下的文字,解我心中的疑惑。

读那人生哲理,写下我未知万一的感慨。

何为真正的教养

“教养”一词从小充斥在我们耳旁,父母常说:“小孩子要有教养,才会讨人喜欢。

可没人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是父母所说的见人问好还是老师说的与同学友善相处?其实这些都是,但又不是。

见人问好,和同学有善相处是没有错的,但是在私底下说尽他人坏话,甚至是编造。

这又要另当别论,这不单单是教养上的缺失,更是存在人格上的缺陷。

在《论教养》的原文中就有提到: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看他在私底下的表现。

因为真正有教养的人,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

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有了基本的教养,我们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优雅”。

优雅是什么

优雅,不是吃吃下午茶,没事装装文青感叹人生。

优雅从文化的陶治中产生的,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

其实讲述如何优雅的书很多,但真正从中吸取有意的见解的很少,我们总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存在。

其实优雅标志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

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从古至今,无一例外。

远在远古时期,那时人类文明中还没有衣服这一说。

逐渐人们用树叶,动物的牙齿来装饰自己,这无一不是在追求优雅。

优雅的格言很多。

但我们只需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这是《论教养》原文的一句话。

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之前看到的另一篇文章。

那篇文章记述了最让作者印象深刻的一个人。

作者的公司请来了一位港姐来来他们公司给新人做礼仪老师。

叫他们在餐桌上如何吃,如何说,如何做,谁也谁也没想到,吃一顿饭还有那么多讲究。

带着好奇心,新人们认真地学了起来。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认为只是一位普通的礼仪老师

其实最令人震惊的是,礼仪老师上完最后一节课,临走前的话:这些天我们所学的礼仪,如果将来有一个人做错了,甚至全部错误,我们也不要指责她说她没有教养,因为这样我们自己连最基本的教养都丧失了。

“人而无仪,死而何为

”古人将一一个人的仪表看做和生命同等重要,“失仪”不业于死亡。

而如今,“失仪”几乎是司空见惯的。

在公共场合,家长对孩子的打闹喧哗置若罔闻,地铁上因为座位而引起的口角甚至是斗殴,可谓“失仪”至极。

失仪的人不会因此而死,死的只会是脆弱的教养愿我们每人都可以做到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教养是一束温暖的阳光,闪耀着晴朗的光泽。

徜徉在这“玫瑰花园”中,你笑看花开叶落,风卷云舒。

你的心底会变得格外灿烂。

阳光拂过你的脸庞,拨动你的心弦。

让您感受真正的真善美的不朽乐章。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

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5.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

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

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6.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6.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

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之。

” 7.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 8.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 9.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9.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 10.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春夏之交,春天的农事已做完,与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边洗个澡,上舞雩台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来,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我尽力而为拉

论语六则原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说乎

有朋方来,不亦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翻译】 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全文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