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读后感 > 艾滋病小士读后感450字左右

艾滋病小士读后感450字左右

时间:2018-09-25 18:52

学习艾滋病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爱滋病缠上任何无过什么途径,都是最致命疾病对生命情剥夺,从这个角度说,任何人患上爱滋病都是无辜的。

试想,还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可贵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们还要呼吁社会行动起来,坚决抵制毒品、预防爱滋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有责任去关爱那些曾失足染上了毒品或是爱滋病的人们,因为他们需要全社会的人们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远离毒品,预防艾滋,从自己的心灵深处筑起一道禁毒防艾的长城,让我们的青春更健康、更亮丽,这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我在心中默默祈祷着正受着毒品和爱滋病缠饶的人们能积极的摆正心态,找到生活的目标,跨越恶魔的束缚,终究我们会找到生活的希望,我们一起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看到光明.希望全世界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

戒烟否

所谓心中有禅即可不用守戒律.或者杀生就是度生之类的话,那是在这个说话的人去杀别的众生的时候,他是可以很轻松的说出:我心中有佛,我懂真正的禅意,所以我可以杀生.可如果是别人杀他的时候,请问这样的狂禅者还能轻松的说:我心中有佛,我懂真正的禅意,所以你来杀我吧.请问真的有这样的狂禅者么,如果他真的能这样,那对于他来说,确实是生死就是涅盘,贪嗔痴就是戒定慧,他可以很圆融的运用佛法和戒律,但如果当他面对别人杀他的时候,心中还有一丝一毫的恐惧或者怨恨,那他的所谓禅就是假禅,这样的禅平时说说还可以,但对于自己的生死大事,对于自己慈悲心菩提心的生起是没有一点点帮助的,佛陀说的一切佛法,当然也包括禅,都是为了我们苦难众生能够脱离轮回苦海,能够生起菩提心来救度一切如母众生,难道佛陀和历代禅宗祖师传授的佛心--禅,只是为了我们一时口头讲讲很爽快么?无有是处. 禅宗在中国流传这么多年来,只出了一位六祖慧能大师,难道各位狂禅者以为自己能超过六祖的根器么,难道各位以为六祖写了那首有名的偈子就开悟了么?还是五祖给六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才言下大悟。

况且六祖大师在隐居在猎人堆里面的十五年的时候,他也并没有吃肉,只不过但食肉边菜而已,哪里像现在所谓的禅者,每天一边吃着众生的血肉,一边说着口头禅打着所为的机锋,这样是如来的真实意么?(我个人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就是这样,以为自己很懂禅,现在想想,连禅一丝一毫的意思根本就是梦都梦不到啊,在这里也忏悔我当时的狂态,和因为无知说的一些所谓禅话,南无阿弥陀佛.) 佛陀在<金刚经>里面确实说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但是什么时候可以舍法呢?佛说的佛法就是大船,帮我们度过生死轮回苦海,如果你已经过河了,如果还背着船走,那你确实是很没有智慧,但如果你还在河里,只看到已经过河的人扔掉了船,不去想想自己现在还是在河里的人,就东施效颦一般也扔了船,那你不是要淹死么?恐怕没有这么没有智慧的人吧,那为什么又要随便学着舍弃戒律呢?如果说学着放下一切执着,那为什么不从放下我们对五欲六尘的执着学起,不从放下我们内心的贪嗔痴学起,却偏偏从放下戒律学起呢? 什么身份的时候就做什么样的事情,说什么样的话,作为凡夫身份,就要老老实实的持戒修行,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只学了几句口头禅,只不过是说食数宝,对于自己是没有半分益处的.到了腊月三十,阎王老子催债的时候,只会手忙脚乱,不知道要落在什么地方去了. 而对于提问的楼主师兄,你看的那个讲座,即使那个教授他的题目是什么是真禅宗,但怎么知道他真正懂禅呢,这些学者或者教授本身就不信佛,他们只不过把佛法当作一种学说或者一种哲学来研究,就像一个根本不相信中医理论的人,他来讲中医,那你说他会懂中医背后高深的道理么?所以,如果对禅感兴趣,最好不要看这些所谓学者写的书,他们都是在禅外说禅,就像瞎子摸象一样,自己觉得自己懂的那一点就是禅的全部,哪里知道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啊. 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学佛者千万别吸烟毛启祥自认真学佛以来,利用休息时间,经常去寺院打佛七或参加其他一些佛事活动,我发现有些居士吸烟,当时就感觉奇怪,但是鉴于很多方面的原因,这事只记在心中。

有时利用抽烟的居士找我看病的机会,我从疾病的角度劝导他们戒烟;私下同一些居士讨论佛学时,也从佛学教义探讨过这个问题。

近日,看了一些大德关于烟害的开示后,才发觉这个问题很严重。

有心弘扬正法的佛子,应该努力宣传戒烟,无论世出世间都非常重要。

现将有关资料综合于下,希望对天下人,特别是对学佛者有所利益。

一、吸烟的历史与危害人类历史在一个漫长的时间里是不吸烟的。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达西印度群岛海滨时,看到当地印第安人将干燥的烟叶,卷成筒状点燃吸食,冒出烟雾并散发出一股刺激性味道,也看到有人将烟叶碾碎做成鼻烟、嚼烟或放在类似现在的烟斗中吸用。

这是对于人类吸烟最早的直接发现。

可见人类吸烟距今至少在500年以上。

到16世纪中叶,烟草很快传到世界其他各地。

到17世纪初,烟草已传入德国、俄国、土耳其、菲律宾、日本等地。

在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时才出现卷烟。

1887年卷烟机在英国问世,于是卷烟生产飞速发展。

我国古代人是不吸烟的。

烟草传入我国,约在16世纪末,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最早译音叫“淡巴姑”,大约是在明朝末年改用“烟草”这一名称。

据史学家研究认为,烟草是通过三条路线传入我国的:一条是从菲律宾传到我国台湾、福建,再传到北方各地;另一条是从南洋传入广东;第三条是从日本经朝鲜传入辽东。

一般认为最早传入我国是从菲律宾传到我国台湾、福建两省。

到明朝崇祯末年,吸烟盛行。

到清朝,此风更盛。

从此,客人来,先敬烟后敬茶已成世俗。

明、清医药学家已观察到烟草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如《滇南本草》中记载烟草“令人烦乱,不省人事……”;《本草汇言》记载“偶有食之,其气闭,闷昏如死,则非善物可知矣”;中医张景岳曾说烟草令人耗气,得出“烟也损人”的结论。

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2000余种有害成分,其中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苯并蒽、亚硝胺、钋210、镉、砷、β-萘胺等有致癌作用。

香烟烟雾中的促癌物有氰化物、邻甲酚、苯酚等。

吸烟时,香烟烟雾大部分吸入肺部,小部分与唾液一起进入消化道。

烟中有害物质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

在致癌物和促癌物的协同作用下,损伤正常细胞,可形成癌症。

香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醇类、酚类、烷烃、烯烃、羰基化合物、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杂环族化合物、重金属元素、有机农药等等。

他们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1、对呼吸道粘膜产生炎症刺激,如醛类、氮氧化物、烯烃类;2、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如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3、使人产生成瘾作用,如尼古丁等生物碱;4、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以及镉、二甲基亚硝胺、β-萘胺等;5、对人体具有促癌作用,如酚类化合物;6、使红血球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评价烟草的有害物质含量通常采用“烟焦油和一氧化碳”,要求每支烟产生的烟焦油在15毫克以下,但市场上的烟实测却超过数倍。

按一天吸烟20支,其中四分之一吸入体内计算,吸烟者每天吸入的烟焦油量约为120~200毫克。

烟焦油中有害物质的联合作用是人类癌症的一大威胁。

组成烟焦油的多种致癌物质,当吸入的量达到一定水平就是致癌的引发剂、促癌剂和协同致癌剂,又能加速致癌作用。

1998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召开了第四次“烟草与健康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在西太区国家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几乎等于因酗酒、凶杀、自杀、吸毒、溺水、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和艾滋病死亡人数的总和。

吸烟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引起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死于吸烟的达8000人。

牛津大学癌症研究所皮托教授指出:“经常吸烟的人中1\\\/3将死于这一嗜好,其中一半人只能活到中年。

”在发达国家中,吸烟与肺癌死亡人数的85%有关,与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总死亡人数的75%有关,与心脏病死亡人数的25%有关。

据统计,英国平均每4个吸烟者中有1人死于肺癌,中年死亡者中1\\\/3死于肺癌和吸烟引起的心脏病。

研究显示全部癌症患者发病的1\\\/3与吸烟有关。

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水平在戒烟第三个月后,开始从肺组织内下降,直到戒烟5年后才能达到不吸烟人的水平。

二、大德开示(一)宣化上人谈戒烟可不可以抽烟

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

”“我没有抽啊

”“有人看见你抽了嘛

他来告诉我的。

”“哦

那……我就抽一个。

”你看,他先是说他没抽,以后又说抽了一个。

我说:“你现在还有几个

”“现在还有三个。

”“那七个到哪去了

”“这……这……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我拿一根棍子照他头就“啪”地打一下,“你知不知这是什么

你觉不觉得痛

”“觉得痛。

”“你觉得痛,为什么你要讲大话

”“这……这戒律上没有说戒烟的。

”“你读过戒律了吗

戒律上没有说戒烟,你一定知道吗

那个烟就包括在酒里面。

”“啊

我不知道。

”人抽烟的味道最不好,不单外面的味道不好,就是身体里面的味道也不好,尤其是菩萨、护法善神,一发觉你有烟味,就不保护你了。

你就是有多大的功德,他也不管你了

你就会遇到许多意外的事情。

不要说别人,我们这儿有一个人偷着抽香烟,所以就遇到很危险的事情,这就是因抽香烟所引起的,不过他自己到现在还不知道。

抽香烟的人死了以后,会下火焰地狱。

火焰地狱专门给抽烟的人预备的,谁抽烟谁就有机会去。

若是戒了烟,就和火焰地狱断往还;若不戒,将来就有份的。

人不知道这个厉害,就乱来;你知道了就不会做了。

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没说戒烟,只说戒酒呢

因为那时候人还不会抽烟,在佛住世时,没有人懂得抽烟。

你再不喝酒,不抽烟,不吸毒,不吃种种迷魂药,你的意业就会清净,就会不贪,不瞋,不痴,因为你不吃那些迷人的东西,所以吸毒罪犯里面也没有你的份了。

(二)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开示许多人不知道烟的由来,认为佛陀的五戒中没有烟戒,所以抽烟应该没什么关系。

其实吸烟的危害远胜于杀、盗、淫诸罪。

今天这里有7位吸烟者,所以我就给大家讲讲烟的由来,你们要好好听。

为什么吸了烟就无法解脱呢

因为烟专门熏染人的中脉。

按密续所说,人死的时候,明点要从中脉的顶端出去才能解脱。

抽烟会闭塞顶轮的脉结,临终时明点无法从顶门走。

所以莲花生大士一再说:“吸烟者无法解脱,而且必堕无疑。

”再者,抽烟的人令诸佛菩萨皆不欢喜,一切护法也都远离他。

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不知道它的危害,对烟就是恋恋不舍。

有人甚至说:“让我戒烟还不如戒饭。

”由于烟是魔的愿力所化(注:二魔女不能破坏释迦牟尼佛戒体,一魔女取胎血,一魔女取便溺,抛南赡部洲,结果胎血生为烟草,便溺生为大蒜,并发恶愿:烟、蒜一入口中,众生即当堕入地狱),所以烟瘾的魔力很大,很难戒除,它会不断找你,诱惑你。

要戒烟非得下大决心不可,在上师诸佛面前,虔诚忏悔,发愿戒烟。

就跟受戒一样,因为在上师诸佛面前受持烟戒,有功德,也有护持。

三、感慨与呼吁读了上述现代科学研究与大德开示,不知抽烟的佛子有无震动。

抽烟危害严重,不但伤害身体,带来种种的疾病,同时对于学佛者还有损法身慧命,对于了生死脱轮回带来难以估计的障碍。

另外,抽烟不利于传播佛法,依佛教“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义,抽烟“吞进去自杀,吐出去杀人”,自是作恶无疑,给人印象特差,这样的行为怎么能传播佛法,怎样能令他人信服而生欢喜心呢

所幸的是,许多高僧大德都就抽烟危害为众生做了慈悲开示,有一些寺院也禁止来参学与打佛七的佛子吸烟,比如四川乐至报国寺、江西庐山东林寺等。

但愿天下人人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人人远离烟害;学佛者更应脱离烟害,广宣烟害,树佛形象,发菩提心,自利利他,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同证菩提。

问下谁知道数学家的小故事,请快告诉我有熟悉这个的吗

十分感受大伙5J

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

有时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看乡间夕阳 ;有时我们慢慢地走着,享自在风光。

而当远处的地平线——那心中永恒的渴望在召呼我们时,那便是我们奔跑的时候了。

奔跑人生,共同体验人生百味。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艰辛。

真实的长跑需要身体的良好状态,而人生的长跑则需要心灵的坚韧不屈。

毕竟,人生的跑道不会是铺满玫瑰的花径,而是充满艰难险阻的沙土之道。

我们要忍受脚板的疼痛,呼吸的困难,外界的纷扰,还有心灵里,那隐隐约约的放弃之念。

太多的艰辛,让无数人失去了心中的渴望和方向,人生变成了安适的散步。

而那些坚韧不屈的灵魂,则继续在生命旅途奔跑着。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畅快。

当远处的地平线最终屈服于你我不懈的步伐时,当遥远的彼岸最终踩在你我的脚下时,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最透彻的满足。

不要太多的言语,不要在意彼岸的伟大抑或平凡,只要静静去享受,这惟一属于自己的奔跑人生。

而即使我们最终到不了自己的理想之境,别着急,终究会有一个人,顺着走过的路,奔向远方。

当我们经历了这漫长的奔跑人生,无论艰辛、畅快、满足,都已幻化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而奔跑,便是人生最美丽的主题。

系紧你的鞋带,不要犹豫,让我们一起奔跑,去体验这多彩的人生! 经历过最初似乎无止境的艰辛,我们挺了过来,身体已经适应了奔跑的感受,心灵不再有激烈的困惑——远方的目的地一点点在接近,而人也有了一种属于奔跑的快感,这是体验人生点滴过程的快感。

不再理会外界的纷扰,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每一刻成长,轻盈的风成了我们最好的伴侣。

想想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奔跑者吧:司马迁、李白、凡高、尼来、格瓦拉……外界的一切早已不能羁绊他们的脚步,他们沉浸在内心的美妙体验,在人生旅途中划出了一条美丽的轨迹。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满足。

曾几何时,他满载着中国篮球的希望驶向大洋佊岸的美国,几年过去了,时间的脚步强有力的说明了一切。

这个追风少年不但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反而铸就了现在的休斯敦火箭队的辉煌``````` 慢数着他一路走来的坎坷,人们不经意的发现,似乎每个成功人的身后都有着一个为追求成功-奔跑的脚步,摆脱了那些失败

姚明就是这个典型的事例,时间倒退到2002年NBA选秀大会上,休斯敦火箭队以状元签选中了这位来自中国上海的“小巨人”,姚明也似乎迈开了追梦的步伐,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姚明刚开始很难适应NBA的比赛节奏,几场比赛下来,自己没能如愿得分,反而让球队尝到了一切又一切的失败`````` 正当这时,跌踵而来的质疑,使这位“小巨人”不得不明白这道理,人生的脚步不应放慢,而应时刻奔跑;就在评论员巴克利说出一句“姚明如果能拿下20分,他就亲驴屁股”这话后,姚明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那些对他提出质疑的人们,更让巴克利与驴屁股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姚明在事后体验着自己的成功果实,他并没有被短暂的胜利从而放慢自己前进的脚步,今后的路还十分漫长,他要做只是加快自己奔跑的步伐,原自己追风少年的这些理想`````` 追风的道路上,总是会与到一些障碍,今年伴随着姚明伤病的倒下,许多中国球迷为此担心姚明能否参加北京奥运会,但姚明宁愿放弃短暂的休息时间也不愿看到球场上没有他的身影

因为他对自己现在的辉煌显然不满足,他现在已经把追风脚步奔向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

奔跑,三追风少年对辉煌永不止步的信念 其实我想故事本身所处那个大时代的背景,就已经为阿甘和珍妮的人生之路定下了基调,战后的西方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黑人的摇滚乐被带到了白人世界,猫王红了,lennon来了;中场阶级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可他们的子女却成为了垮掉的一代,他们抛弃父辈的信仰,他们以反叛标榜自我,追求理想主义他们追求自我解放,性解放,于是“花童”时代来了;黑人开始争取自己的权利了。

因为信仰不同,阿甘和珍妮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典型的方式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自幼失去母爱,在父亲的暴蘖下成长的珍妮,自然而然的在性格中注入了反叛的因素,并不那么美好的童年使她自小就想脱离现在这个世界,所以她和阿甘在田地里,许下的愿望是我愿自己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fly far far away,在他许下愿望的时刻,鸟儿从他们头顶飞过。

珍妮作为西方社会垮掉的一代,作为“花童”中的一员,以波希米亚人的方式渡过了成年后的大部分生活,就如垮掉诗人凯鲁亚克的那首诗《在路上》一样,她随其他嬉皮士成员四处游走,居无定所,追求自我解放,理想化主义,而这样追求的现实体现方式就是流浪、吸毒,摇滚乐、反战还有性。

珍妮是反叛的化身;而单纯的阿甘在那个伟大母亲的呵护与鼓励下,自始至终走的是“人间正道”。

他几乎在所有重大事件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不仅取得了财富,更赢得了荣誉,阿甘是主流的代表。

所以我想阿甘是永远无法看到他和珍妮之间的那条鸿沟,他永远不明白珍妮的选择。

虽然最后两人殊途同归,可是此前两人的人生之路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相互对抗的。

在那个两人第一次重逢的夜晚,阿甘从军队回到镇上,却在声色酒吧里看到了抱着吉他裸唱的珍妮,多年之后两人的人生路线居然就这样第一次交叉。

而此时珍妮娓娓唱来的却是那首《Blowing in the wind》,很多人都说这是bob dylan的反战歌曲,而此时台下的阿甘身着军装,两个人的即纠葛又对抗的宿命人生隐约可见。

也就是在一晚,珍妮伸手拦下了一辆汽车,正式开始了她“在路上”的旅程,开始了她的fly之旅。

之后两人走上了方向不同但又时而交叉的人生之路。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 在《San Francisco》的歌声中,离开家乡的珍妮只身来到三藩市,也许她那时也和其他“花童”一样是头戴鲜花赶往圣地三藩市的。

而阿甘则派往了越南。

在那个多雨的越南丛林里,伴随着沙沙雨声传来的是悠扬的《加州梦》,此时的阿甘正顶着雨认真给珍妮写信,他写的是那样认真。

而珍妮在哪

此时的珍妮正和其他嬉皮士们坐在赶往加州的汽车里,加州的旧金山是珍妮他们的圣地。

然同一首歌串起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信仰。

讥讽的是作为战斗英雄的阿甘荣归故里,可却在白宫门外遇到了反战示威的珍妮。

虽然湖里的一个拥抱,使两人都忘记了自己所谓的信仰,然而久别重逢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在byrds的《turn turn turn》中一副波希米亚打扮的珍妮和戎装上挂满奖章的阿甘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毕竟他们所走的路不同。

于是阿甘继续着他的传奇之旅,几乎和此后上任的每一个总统见面,刺杀与丑闻总是围绕在总统周围。

前一个镜头尼克松还和阿甘微笑握手,而后一分钟住在水门大厦的阿甘却无意中揭露了尼克松的丑闻,导演让水门事件就这样搞笑的诞生。

电视里马丁路德金开始演讲“I have a dream.....,中美建交了,lennon来美了,金钱与信仰

阿甘成名了,阿甘也有钱了。

最后使两人重新走到一起的确是那个孩子。

他们又重新回到儿时的小镇,过着最朴实的生活,享受着传统的天伦之乐。

然而快乐短暂,最终珍妮死于艾滋病,导演以艾滋病作为珍妮结束人生的方式,我想恰恰为珍妮生前所走之路写下了宿命的注脚。

珍妮被埋葬在了儿时两人一起玩耍的大树下,就在阿甘一转身离开时,身后一群鸟儿从珍妮墓前飞过,恍惚间,阿甘似乎回到了儿时和珍妮一起许愿的那个下午。

也许就在此时,珍妮才真正挣脱了所有束缚,逃离了所有痛苦,成为了一只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fly..... fly........ fly....... 阿甘将孩子送上了school bus,就如同当年母亲送他一样,白色的羽毛在风中飘舞,于是生命的轮回又开始了。

下面还有一篇。

也是关于人生价值的。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

)” 每当我遇到问题或困难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很自然的想起电影中阿甘奔跑的每个场景,然后我也会很自然的把自己当成阿甘,不断的奔跑,为自己的人生奔跑,为自己的理想而奔跑。

在今天之前,看过阿甘正传不下13遍,很久就想写一部观后感,毕竟很多时候,我的身上有阿甘的影子。

不知是出于对影片的理解不深还是自己的阅历尚浅,又或者两者兼之吧,每次提笔总会写不下去。

今天,电影里一些熟悉的镜头和那些熟知的对白不止一次地闪进我的脑海,我想阿甘了。

于是,从抽屉里拿出那张尘封的《阿甘正传》DVD光盘,再一次重温了阿甘的人生。

在我看来,阿甘的一生是成功的,尽管他的IQ仅有75。

而阿甘的成功是因为他的纯洁以及简单却从不曾改变过的信念。

现实生活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天才,但都比阿甘聪明;可是有多少人能比阿甘更努力,更执着于自己的生活呢

其实阿甘没有任何特长,除了奔跑,还是奔跑。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奔跑着,跑遍了小镇上的每一个角落;从中学跑进大学;从大学跑进海军陆战队;跑进了越南的森林;跑进了美国的乒乓球国家队;跑到了中国;跑到海上去捕虾;跑到了美国总统的身边;跑遍了全美国……其实在我的心目中,我一直是觉得阿甘虽然傻,但是他是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以及知道自己要为所渴望的东西付出什么,所以他的一生都在奔跑,一直的奔跑。

很多人在心目中笑阿甘傻,觉得阿甘的成功不过是误打误撞。

我们不能否认这仅仅是一部电影,一部虚构的电影,但是事实上,这个充满规则的复杂的世界也一样可以很简单,因为我们脚下的路没有哪一条不是得靠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只是很多智商正常的人总是喜欢把简单的一切变得复杂化,以此来炫耀自己肤浅的卖弄。

谈谈影片中的亲情。

影片中的母子情确实让我印象深刻,阿甘的母亲没有因为阿甘低智商而抛弃他,相反想尽办法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不让别人看不起他,支持他,以他为自己的骄傲。

母亲对于阿甘一生的影响可以说是谁也无法取代的,母亲是阿甘心灵上第一个也是最牢固的依靠。

这段母子情让我印象深刻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很容易就把阿甘的母亲看做是我的母亲,同时把阿甘看做是自己。

母亲也是一个人把我从小带大,没有因为生活的苦难而选择埋怨或放弃,而是想尽办法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希望我某一天能够从nobody变成 somebody,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的母亲不像阿甘的母亲那样有文化,也许她还带着骨子里还带着愚昧和无理,但是很庆幸,她能默默的接受一些东西,支持我、鼓励我,那已经足够了。

再谈谈影片中的友情。

可以简单的归结为阿甘和巴布的友情。

阿甘对待友情不能用亲密来形容,在我看来,是一种简单的纯粹,就像对珍妮的爱情一样,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在越战时,队伍遭到偷袭,大家各自逃命,阿甘心里一直想着他的朋友巴布,在回来寻找巴布的路上救出一个一个受伤的战士,当阿甘救出丹恩中尉得知丛林很快会被移为平地的时候,他没有一丝退却,心里想到的只是一定要再进丛林,找到巴布,因为巴布是他阿甘的朋友。

在巴布死后,他们的友谊并没有随巴布的死亡而终结,退伍之后阿甘履行曾经的承诺,去巴布家那边干起虾业,取得成功后与巴布的家人一同分享自己的财富。

说起友情,我是心里时刻是充满了感恩的,能走到今天,绝对离不开朋友对我的理解、信赖、包容和鼓励,那是一生的财富啊

毫无疑问,没有友情的一生是不完满的。

也许我们这一代不需要用生命去验证友情,但是真正的友谊绝对不是建立在金钱和权势上的。

友情和爱情一样,值得用一生去守候。

最后谈谈爱情。

之前一直很难下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在爱情上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虽然现在还不能完全读懂爱情,但是可以说比以往读得更明白了。

阿甘的奔跑,从某个角度看,可以说是为了珍妮而奔跑。

小的时候,阿甘遭同伴欺负,珍妮大声喊:“Run, Forest! Run!”然后阿甘就挣脱了脚下的束缚,开始了自己的奔跑人生;长大后,同样一个镜头,阿甘跑进了橄榄球场,跑进了大学;越战前夕,珍妮让他不要太勇敢,遇到不对劲就跑,阿甘就这样跑着逃了命,还救出了很多自己的战友,跑到了总统身边;所以阿甘曾经对珍妮说,他的所有一切都是珍妮给他的,因为她曾经叫他飞奔,他一直听她的,所以才得到今天的成就。

他对珍妮的爱是简单、纯洁而且高尚的。

当珍妮在车里与男友亲密的时候,只是听到珍妮因为头撞在玻璃上而发出的叫声便冲上去给他男友两拳;参加越战时,他能坚持几乎每天都给珍妮写信;当珍妮在酒吧台上唱歌却遭人调戏,阿甘二话没说,冲上去将那几人推倒在地,并且抱起穿着裸露不堪的珍妮;当珍妮被男友(黑豹党任职的那位)抽了记耳光之后,阿甘双眼发怒,全身都扑了过去,暴打此人;在反战演讲时,阿甘听到台下珍妮的喊声,非常惊异的一声JENNY,他随即冲下台去两人在水中拥抱在一起;珍尼死后,阿甘找人将那曾经带给珍妮伤害的房屋痛快的推倒掉……阿甘和珍妮最后还是结婚了,婚礼是在他们家门口举行的,没有铺张的排场,平淡得如同一阵微风浮过的水面,然而那样感人、真挚。

谈到爱情,我坦言自己做不到阿甘那样执着,或许说,我们追求的东西不同。

在我看来,爱情是双向的,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付出。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相互理解、相互坦诚、相互信赖和相互包容的,两人在一起不应该成为对方的负担,而是前进的动力;不应该是占有,而是给予。

我庆幸在我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身边有了这样一位女子相伴,让我多了一份责任,也多了一份动力。

我们现在都还有缺点,不曾完美,但我们会相互理解和包容;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会坚守心中的信念。

亲情、友情、爱情,可以说这就是生活的全部了,缺少哪一部分人生都是不完整的。

我无法得知自己的命运会如何,用阿甘母亲的话讲,我需要自己用一生去探寻。

所以我会继续奔跑,为自己的人生奔跑,为自己的理想而奔跑,也为她的理想而奔跑

我有信心,我会比阿甘更成功、更幸福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峰来不羡瓦松高。

我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

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我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我一腔热血。

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我磨墨,那该是我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我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我觉得我应该永远让我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

我清醒地知道,我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我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我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我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我骑白鹿奔向我梦寐以求的远方。

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

奔跑让我屡跌屡撞,奔跑又让我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

宁可枝头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远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奔过来的。

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

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公|文\\\\有*约提供)战马,驰骋沙场。

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鸿: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

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

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

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

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

你可以参考一下哦望采纳

艾滋病是怎么得到的

男的搞男的,然后男的直肠膜比较薄,破了就有了

护士与患者沟通技巧

人类大的成就来自沟通的失败,来自不愿意•你需要了解对方•你需效地表达自己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医患纠纷中,有65%是由于服务方面的问题引起和诱发的。

而这其中35%是由于医务人员说话不当造成的。

•医院的硬件环境•医务人员的技术•便捷的流程•合理的费用•高效的管理•有效的沟通甲方乙方有效沟通的原则平尊保灵等重密活原原原原则则则则平等原则•对艾滋病病人进行特殊的关爱正确平等的做法就应该是把艾滋病病人当成普通的病人一样,既不歧视,也不过分关注。

•美国迪斯尼游乐园要求员工接待残疾游客……“无痕迹服务”尊重原则•尊老爱幼,讲礼仪,懂礼貌•不应认为他是病人,有求于我们,他卑我尊保密原则•绝不能将病人的隐私作为谈资、笑料向别人传扬•如果你没有为别人保密的习惯,最好不要去打听别人的隐私灵活原则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一件事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灵活的处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人性化服务”有效沟通的技巧ClickToEditTitleStyle仪表端庄服饰整洁注意外在形象面带微笑语言文明不美观的站姿---保证信息准确无误---倾听技巧倾听是首要的沟通技巧你会倾听吗

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聆听:取得智慧的第一步;有智慧的人都是先听再说。

医学研究表

感的含义

感gǎn hà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感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感 gǎn部首笔画部首:心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五笔86:DGKN 五笔98:DGKN 仓颉:IRP笔顺编号:1312515344544 四角号码:5333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11F基本字义1. 觉出:~触。

~觉。

~性。

~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官。

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动。

~想。

反~。

好~。

情~。

敏~。

~染。

~召。

~慨。

~喟。

~叹。

自豪~。

~人肺腑。

百~交集。

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谢。

~恩。

~激。

~愧。

详细字义〈动〉1. (形声。

从心,咸声。

本义:感动)2. 同本义。

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move]感,动人心也。

——《说文》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易·系辞》。

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列子·汤问》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后汉书·列女传》3.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4. 感应,影响 [response]5.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感应变动)6. 感触;触动感慨 [touch]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易·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7. 又如:感目(触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触动);感逆(触犯,冒犯);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8. 感谢;感激 [thank;feel grateful]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

——韩愈《赠张籍》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

——宋· 苏轼《与张元明书》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10. 感慨,感伤 [sigh with emotion]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 杜甫《春望》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11. 又如:感忾(感叹。

同“感慨”);感切(伤感凄切);感时(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感悼(感伤哀悼,伤感);感恻(感伤悲痛)12. 思念 [miss]感物众而思深。

——何晏《景福殿赋》。

注:“犹思也。

”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14. 感染,感受。

多用于疾病 [infect;be affected by]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

——《红楼梦》15. 又如:感风(谓中风;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16. 迷惑 [puzzle]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

——《吕氏春秋》17. 通“减”( jiǎn)。

减损,减少 [lessen;decrease]其满为感,其虚为亡。

——《管子·侈靡》〈名〉1. 感触;情绪;意念 [thoughts and feelings]。

如:善感;伤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预感;手感;颇有所感;读后感;杂感;观感2. 另见 hàn常用词组1. 感触 gǎnchù[thoughts and feelings;emotional stirrings] 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感情他在这方面深有感触2. 感戴 gǎndài[be sincerely grateful for] 感激爱戴(用于对上级)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三国志·朱桓传》3. 感动 gǎndòng(1) [move;touch emotionally;impress](2) 触动感动人之善心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史·海瑞传》(3) 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上下无不感动4. 感恩 gǎn’ēn(1) [be thankful](2) 感谢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感恩不尽(3) 餐前或餐后对上帝表示感谢5. 感恩戴德 gǎn’ēn-dàidé[be deeply grateful for] 感激别人所给的恩德6. 感恩图报 gǎn’ēn-túbào[be grateful to sb.and seek ways to return his kindness] 受了别人的恩惠,一心思念回报所宜竭力宣忠,感恩图报。

——《剪灯新话》7. 感发 gǎnfā(1) [move and inspire]∶感动启发读他的诗令人感发兴起(2) [show]∶情感于中而发之于外她听了,一时羞恶之心感发8. 感奋 gǎnfèn[be moved and inspired;be fired with enthusiasm] 因受感触而精神振奋主席的讲话令人感奋(婉贞)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以。

”众皆感奋。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9. 感愤 gǎnfèn[be moved and indignant] 感到愤慨令人感愤痛切10. 感官 gǎnguān[the five senes;sense organ] 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有眼、耳、鼻、舌、身等他看电影是要追求感官刺激11. 感光 gǎnguāng(1) [sensitization] [摄]∶照相胶片、相纸等受光的照射而起化学变化(2) [be sensitive to light]∶在可见光范围内对光波的感觉12. 感化 gǎnhuà(1) [influence sb. to better way of life;convert]∶用言行的影响,使人受感动而逐渐转变用党的政策感化失足青年(2) [get worked up]∶跟外界接触而动心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

——鲁迅《故乡》13. 感怀 gǎnhuái(1) [recall with emotion]∶感伤地怀念感怀亡友(2) [reflections]∶有所感触。

也指因感触而产生的情绪新春感怀14. 感激 gǎnjī(1) [feel grateful;be thankful]∶因为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有好感感激不尽我把电话打通了,他感激地谢了我。

——《小桔灯》(2) [gratitude]∶对于施恩者怀有热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报答恩情感激施舍(3) [be moved and inspired]∶感动奋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出师表》15. 感激不尽 gǎnjībùjìn[can't be thankful enough to] 形容因受对方好处而极为感动小生连日打搅,感激不尽。

——《元曲选》16. 感激涕零 gǎnjī-tìlíng[shed grateful tears;be moved to tears of gratitude] 感动之深,以致哭泣下泪感激涕零,矢志不弍。

——曾文正公《奏稿》17. 感觉 gǎnjué[sense;sensibility;sensation] 动物及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18. 感觉 gǎnjué[be aware of; feel;perceive] 觉得,认为你感觉怎么样?19. 感觉器官 gǎnjué qìguān[the five senses;sense organ] 感受客观事物刺激的器官,如皮肤、眼睛、耳朵等。

简称“感官”。

受到刺激(如热或声波)的影响时,在联接它的感觉神经纤维中引起兴奋,神经纤维把特异的冲动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在那里冲动被译成相应的感觉(温热或声音)20. 感慨 gǎnkǎi[sigh with emotion;give vent to one's feeling about]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变知人心啦!”——《果树园》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21. 感愧 gǎnkuì[feel grateful and shame] 自愧不如的感想(感愧不已)22. 感喟 gǎnkuì[sigh with emotion] 感慨;叹息日本的文人因此写出许多“人生短促”的凄凉感喟的诗歌,据说樱花的特点也在“早开早落”上面。

——《樱花赞》23. 感冒 gǎnmào[common cold] 伤风,由病毒、混合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及畏寒、低热等局部和全身症状24. 感念 gǎnniàn[recall with deep emotion] 因感激或感动而思念感念不忘25. 感佩 gǎnpèi[be grateful and admire] 感叹佩服;感激而钦佩其心之诚,其意之切,令人感佩深为感佩衷心感佩26. 感情 gǎnqíng(1) [emotion;feeling;sentiment]∶对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反应易激动的感情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

——《最后一课》(2) [affection;attachment;love]∶对人或事物关心、喜爱的心情感情真挚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挖荠菜》27. 感情用事 gǎnqíng-yòngshì[act impetuously] 凭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问题立柱妈怕他感情用事28. 感染 gǎnrǎn(1) [infestation;infection]∶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侵入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的病理反应及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感染期轻度感染(2) [infect]∶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另一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3) [be influenced by;be tinged with]∶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他们谈话中不时爆发出大声的笑,使邻室的人听了也受感染。

——《地质之光》29. 感染力 gǎnrǎnlì[inspiration] 能引起别人产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启发智慧或激励感情的能力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30. 感人 gǎnrén(1) [touching;moving]∶令人感动生动感人(2) [emotional]∶激起感情的感人的艺术31. 感伤 gǎnshāng[sorrowful;sad;down-hearted] 因有所感触而悲伤。

尤指过分的和做作的多愁善感带有几分感伤的心情他的作品感伤情调太重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晋· 张载《七哀》32. 感受 gǎnshòu[be affected by] 受到;感染。

生理学上指由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感受风寒眼睛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识别图象。

——《眼睛与仿生学》33. 感受 gǎnshòu[experience;feel] 体会;感想生活感受这次下乡巡回医疗,感受很深34. 感叹 gǎntàn[sigh with feeling] 有所感触而叹息感叹一番与其感叹光阴似箭,不如从每一分钟做起35. 感叹 gǎntàn[exclamation] 强烈 [抗议、申斥或抱怨]的语言对于社会偏见的感叹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记念刘和珍君》36. 感叹号 gǎntànhào[exclamation point;exclamation mark] 在书写和印刷中使用的符号“!”,放在感叹句或祈使句之后,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亦称“惊叹号”37. 感叹句 gǎntànjù[exclamatory sentence] 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句子。

如:“哎哟!”“好哇!”“哟!你也来了!”在书面上,感叹句末用感叹号38. 感同身受 gǎntóngshēnshòu[feel grateful as a personal kindness] 内心的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

多用来代人向对方表示谢意39. 感悟 gǎnwù[be moved and comprehend] 有所感触而醒悟或领悟上感悟,下诏赐肖望之 爵关内侯。

——《汉书·刘向传》40. 感想 gǎnxiǎng[thought;impressions] 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的思想活动请问,这次春游你有什么感想?41. 感谢 gǎnxiè[thank] 对接受别人给予的或提供的方便、恩惠,用言行表示谢意感谢她叔叔送来的生日礼物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回忆我的母亲》42. 感性 gǎnxìng[perceptual] 感官知觉。

尤指内容或方向倾向美学或感情方面的难道理智会屈服于单纯的感性吗?43. 感性认识 gǎnxìng rènshi[perceptual knowledge]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

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参看“理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44. 感应 gǎnyìng(1) [response;reaction;interaction](2) 物理学名词。

一个物体(如电导体、可磁化体、电路)内部由于另一类似激发物体的接近(但不接触)或者由于磁通的变化而产生的电荷、磁性或电动势(3) 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反应自然界现象对于人间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

——茅盾《谈月亮》令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与妻书》45. 感遇 gǎnyù(1) [grateful for good treatment]∶对他人的知遇表示感激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既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晋书·庾亮传》(2) [sigh forth one's sufferings]∶对自己命运的感慨(3) [sigh with emotion]∶对所遇事物的感慨46. 感召 gǎnzhào(1) [rally sb.to a worthy cause;move;inspire](2) 感化并召唤在政策的感召下,他自首了(3) 通过神或超自然的力量把某种意思传给或透露给代理人说了受上帝感召而说的话47. 感知 gǎnzhī[perception] 利用感官对物体获得的有意义的印象48. 感知 gǎnzhī[make sth.reflected in consciousness through sense organs] 哲学名词。

感觉与知觉的统称。

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感 hàn详细字义〈动〉1. 假借为“撼”。

摇动 [shake]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枚乘《七发》2. 又如:感突(冲撞奔突貌);无感(不能撼动);感帨(指男子对女子非礼相陵);感移(谓动摇之使其改变);感动(动摇)3. 假借为“憾”。

怨恨 [hate]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左传·昭公十一年》。

注:“ 楚常恨其不服顺。

”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汉书·张安世传》4. 又如:释感(化解仇恨);怀感(怀恨);感恨(怨恨,不满);感恚(愤恨)5. 另见 gǎn隐藏更多释义 以下结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结构汉字首尾分解:咸心 汉字部件分解:咸心笔顺编号:1312515344544笔顺读写:横撇横竖折横折撇捺捺折捺捺 感的英文翻译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1.to feel2.to realize; to sense3.to move; to touch4.to feel appreciation for5.a sense; a feeling

鸣机夜读 文言文翻译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各族,行九。

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

十八归先府君。

时府君年四十余, 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

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

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 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 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时铨及小奴衣服冠 履,皆出于母。

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工,令小奴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及小奴无褴褛状。

  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

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

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 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

”既而摩铨顶曰:“好儿子,尔他日何以报尔母

”铨稚,不能答,投母怀,泪涔涔下,母亦抱儿而悲; 檐风几烛,若愀然助入以哀者。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 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 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

”对曰:“子 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  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

外祖母濒危回,泣 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

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

其善诱之

”语讫而卒。

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

闾党姻娅,一 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 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

尝问 日:“母有忧乎

”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

”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 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

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赵秦魏齐梁吴楚间。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 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

”府君数颔之。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 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又十载,归。

卜居于鄱阳。

铨年且二十。

明年,娶妇张氏。

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纤事,一如教儿时。

  铨生二十有二年,未尝去母前。

以应童子试,归铅山,母略无离别可怜之色,旋补弟子员。

明年丁卯,食廪 饩;秋,荐于乡,,归拜母,母色喜。

依膝下廿日,遂北行。

每念儿,辄有诗;未一寄也。

明年落第,九月归。

十二月,先府君即世,母哭而濒死者十余次,自为文 祭之,凡百余言,朴婉沉痛,闻者无亲疏老幼,皆呜咽失声。

时,行年四十有三也。

  己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八十余,白发垂耳,能图人状貌。

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以位置景物请于母,且 问:“母何以行乐

当图之以为娱。

”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尝以不及奉舅姑盘匜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母、哭父、哭儿、哭女夭折,今且 哭夫矣

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

”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

”母曰:“苛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鸣机课夜,老妇之 愿足矣,乐何有焉

”  铨于是退而语画士。

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厂,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 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

阶下假山一,砌花盘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

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及垂 短发、持羽扇、煮茶石上者,则奴子阿同、小婢阿昭也。

  图成,母视之而欢。

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以请求诸大人先生之立言而与人为善者。

译文或注释:  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排行第九。

她在小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 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

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

家中 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拿下金玉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丰盛,毫不减色。

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 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

亲戚和同族人,个个赞她贤慧。

由于这样,我父亲能再到北方去做官,把我母亲和我寄放外祖父家靠他们生活。

  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

为了我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 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

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

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 才停止。

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

我外祖父家素来不富裕,经历了几年的灾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

那时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 亲亲手做的。

母亲精于纺织刺绣,她所做的绣件、织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带到市场上去卖,人们总是抢着要买。

所以我和年幼仆役从来衣冠整洁,不破不烂。

  外祖父高身材、白胡子,喜欢喝酒。

酒喝得高兴,就大声念他做的诗,叫我母亲指出诗句的缺点。

母亲每指出 一个字不妥当,外祖父就斟酒一杯喝下肚;指出几个字以后,他就乐乎平地捋着胡须大笑,举起酒杯大声说:“想不到我老汉竟有这样的好女儿

”接着抚摩我的头 顶,说:“乖孩子

你将来用什么来报答你娘啊

”我年纪小不会回答,就投到母亲怀里,眼泪索索地流下来,母亲抱了我也伤心起来,檐下的风,吹着几上的烛, 象是非常伤感,同情人们的哀伤。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

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

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

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 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

”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 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

”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

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 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

”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 我靠谁呢

”  庚戌年,外祖母病势严重。

母亲侍候外祖母,所有病人吃的汤药、茶水、食物,母亲一定先尝过再给她吃。

服 侍四十昼夜,没有倦怠的样子。

外祖母临死前,流着眼泪说:“女儿身体本来虚弱,现在为了服侍我,比哪个哥哥都劳累,真把你拖垮了。

哪天我女婿回来,替我 说:‘我死没有别的怨恨,只恨看不见我外孙成家立业’。

希望你们好好诱导他

”说完就死了。

母亲万分哀伤,七天不饮不食。

亲戚和邻里,当时人人夸她是孝 女,到现在还是这样说的。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

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 古诗。

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

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 戏。

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

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

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

”她说:“ 是不快活。

”“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

”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

”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

母亲微笑着 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

”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

  我十岁时,父亲回家来了,过了一年,父亲带着母亲和我,一起出门,到过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江苏、湖南、湖北好多地方。

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 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

父亲每次审理有关人命的重案,母亲总是拉着我立聋他桌子前面说:“您不要忘记,您还有这样一个儿子

”父亲就频频点头。

父亲在外地的 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从来不 觉自己疲累。

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过了十年,我们回乡,在鄱阳县定居下来,我那时将近二十岁。

第二年,娶妻子张氏。

母亲把媳妇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教她纺纱织布、刺绣缝纫,象我小时候救我读书一样。

  我生下二十二年,从来没有离开过母亲。

有一次,因为要应童子试,回到原籍铅山,向母亲告别,她一点也没 有舍不得我离开的神情。

后来我考中了秀才。

第二年是丁卯年,领到了廪膳生的生活补贴费;秋天,中了举人。

回来拜见母亲,母亲脸上现出了高兴的表情。

在父母 身边住了二十天,就到北方去。

母亲每次想念我,总写诗,但是一首也不寄给我。

第二年我考试落第,九月份回家。

十二月份,父亲去世。

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十几 次,自己写了祭文祭父亲,共有一百多句,辞句真诚衷婉而沉痛,听到的人不论是亲疏老幼,个个嗓音哽塞、哭不成声。

这一年,母亲四十三岁。

  己巳年,有位南昌的老画师来到鄱阳,年纪八十多岁,满头的白发长过两耳,能够画人的相貌。

我请他来给我 母亲画幅小像,因此,我请示母亲,画像左右怎么安排景物,又问她:“娘用什么来娱乐,把这些画上去让娘高兴。

”母亲伤感地说:“唉

自从我到蒋家来做媳 妇,常常把赶不上侍候公婆认为遗憾;到今天,在忧愁和痛哭里过了几十年:哭娘、哭爷,哭儿子、哭女儿短寿死去,现在又哭丈夫了

我欠缺的只是一死,有什么 高兴的啊

”我跪下说:“尽管如此,娘有没有想到什么高兴的事情却还没有得到的,望您同意画在这图像上,行不

”母亲说:“只要我儿子和新娘子能够勤勤恳 恳,不就可以了吗

在布机声里夜里教你念书,我老太婆的愿望就够了,其他还有什么乐趣啊

”  于是,我从母亲处退出来,去把她的要求告诉了画师。

画师就画了幅秋夜的景色:堂屋里四面空敞,中间挂盏 明亮的灯;屋外一株高大的梧桐,树影落在屋檐上;堂屋中间排一座布机,画我母亲坐在机上织布,我妻子坐在母亲旁边摇纺车;屋檐下横摆一只书桌,映着桌上的 烛光靠着窗栏上读着书的,是我,台阶下一座假山,阶边的花和盆中的兰,抖抖瑟瑟,在微风和清凉的月光下摇动。

那个蹲在梧桐树下捉蟋蟀玩的小孩子,和垂着短 发、手拿羽毛扇在石上煮茶的女娃,就是书童阿同、丫环阿昭。

  画好了这张图,母亲看了,非常喜欢。

所以,我特地把我母亲勤劳的一生,写了这篇概略的记叙,为的是请求著书立说、鼓励人们善行的大人先生,据此写出完善的文章来。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