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为什么叫贡水河
宣恩,地处鄂西南边陲,国土面积2740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属巫郡地,秦属黔中郡,汉归南郡,三国属荆州建平郡,西晋及隋属清江郡,唐为黔中郡。
宣恩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宣恩“八景”和“二水一山”是宣恩美景的真实写照。
清浙江平湖人张金澜,任宣恩知县时作竹枝词八首,曰《吕氏晚钟》,对宣恩八景做了生动的描写。
宣恩,南有酉水,北有贡水,加上,称为“二水一山”。
酉水河从源头白水河顺流而下,白水孔、一天门、鸳鸯峡、月亮岩、将军山等景点,令人心旷神怡。
贡水河的仙人洞、三仙洞、天门洞、鹰潭峡、五窑峡、羊角峡、展翅峡、隔人峡、火烧堡、油茶峡、缤纷崖、跃马崖、莲花池、青龙山、腾龙山、鬼城堡等景点。
移步换景的写景作文400字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金风送爽,繁华的都市还沉浸在宁静的晓色中,我随家人来到附近的复兴公园散步。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法国梧桐,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来,使人想起步履满跚的老人。
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平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
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叶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沿着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
一串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竞相开放;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依托,互相映衬,真是美丽极了
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猫、高楼、大山等模糊的形象来。
一阵秋风吹过,池中泛起粼粼波纹,它们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边去,什么都不像了。
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叶,任凭风吹不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形状。
我们在不绝如缕的走进园晨练的老人身边走出园门,而这时,四周已笼罩着灿烂的秋阳。
济南的名胜古迹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称。
泰山山脉丰富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至济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挡,于市区喷涌而出形成众多泉水。
在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最负盛名。
喷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区北部汇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于市区南部的著名佛教胜地——千佛山交相辉映,构成了济南“一城山色半成湖”的独特风景线。
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公元1019-1083年)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赞美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公元1857-1909年)在《老残游记》中详尽描述了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丽景色。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发现以红褐色陶器为标志的西河类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遗址10多处。
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
说明济南作为城市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
当时,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诞生并生活在济南一带。
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庙,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 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
我国现有最古老的单层石塔——四门塔,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李清照、辛稼轩、李苦禅等名人纪念馆陈列了他们的作品及其重要文献资料。
。
趵突泉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园林,风光秀丽,内涵丰富。
名列济南七十二泉之冠的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水分三股并发,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称“趵突腾空”,蔚为奇观。
泉水质洁甘美,用来沏茶,色清、味醇、爽口、坐在泉东端的“望鹤亭茶社”饮泉品茗,令众多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趵突泉还是历代唱戏说书的场所。
春夏秋双休日上午在白雪楼戏剧舞台有专场京剧演出,以“钓金龟”、“望江亭”等经典剧目为主,还可以看到山东特色戏剧吕剧、柳子戏,以及曲艺等节目,游人还可以与演员联欢、联唱,自娱自乐。
大明湖大明湖之名始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
”总面积86公顷,湖水面积46.5公顷。
湖畔杨柳依依,湖上荷叶连连,清人刘刘凤诰写联赞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大明湖还是历代名人聚集荟萃之地,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发出“园林美丽,堪悦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的感叹。
位于湖心岛的历下亭,上悬清高宗御书“历下亭”匾额。
亭前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诗句。
加之园内有“遐园”、“稼轩祠”、“北极阁”等景点缀其间,令游客赏景之余不忘记怀古,极受海内外游客好评。
千佛山千佛山位于市区南部,古称历山,相传虞舜(舜是我国原始社会晚期著名的贤君之一),曾耕稼于此,故又称舜耕山。
隋开皇年间(581-600),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始称千佛山。
千佛山主峰海拔二百八十余米,山上多巨石,庙宇亭台各据其胜,有饱经峥嵘岁月的唐槐,始建于隋唐几经兴废的古刹兴国寺,以及著名的“齐烟九点坊”、“文昌阁”、“舜祠”、“大佛头”等名胜。
在此登高远眺,山下泉城美景尽收眼底。
灵岩寺灵岩寺坐落在长清县境内,是唐宋时代负有“四绝之首”美名的海内古刹。
寺中现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古建筑。
其中千佛殿里环列的40尊彩色泥塑罗汉,是宋代泥塑之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他们大小与真人相似,形状姿态各有不同,表情互异,神态逼真,而且其肌肉与脉络都表现的栩栩如生,书画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齐长城齐长城修建于公元前404年以前,完成于齐宣王时期(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
早于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百余年。
齐长城西起济南市长清县境内,东至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蜿蜒千余里,是古代一项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四门塔四门塔坐落于泉城柳埠镇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单层石塔。
四门塔全部用大块青石砌成,塔顶用二十三行石板层层叠筑,成四角攒尖方锥形屋顶。
整个形体简介质朴、浑厚大方,是单层塔的早期建筑范例。
五峰山五峰山位于长清县城东南40余里,占地面积4.83平方公里。
五峰山与泰山、灵岩并称鲁中“三山”。
山中,峰、宫、观、亭、台相互掩映、风景绝佳。
南北朝时,佛教在此发展,莲花洞内数百尊佛像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金元时期道教在此兴盛。
历史上五峰山道观曾4次受到皇帝的敕封。
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景景生辉,处处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