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的导游词
坤宁宫是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在交泰殿后面,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
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
坤宁宫坐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明代是皇后的寝宫。
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仿盛京清宁宫,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
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
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
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
坤宁宫细节:正堂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
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
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
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
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床铺前挂的帐子和床铺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织绣,上面各绣神态各异的一百个玩童,称作“百子帐”和“百子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如果先结婚后当皇帝的,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
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
雍正皇帝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清代改作祭神场所 坤宁宫 清朝皇室每年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
这也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这些祭祀中,有一些是要皇后进行的,而且地点就在坤宁宫中。
满族是一个极其敬重神明的民族,因此祭祀、祭神对于满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外,满族的居住设计有着不同于汉族的特色,根据满族传统风俗,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
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
由于满族人以西为上,故西墙供神或祖宗牌位。
西炕一般不住人,南北炕以南炕为大,长辈住南炕,晚辈住北炕。
由于以上的原因,在顺治十二年,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
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
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
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
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自此以后,坤宁宫就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也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
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
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当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经结婚的话,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因此说,清朝真正在坤宁宫里住过的皇后并不多,皇后们大多在东西六宫有自己的住所,比如说顺治孝惠皇后住在宁寿宫,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生前住在长春宫等等。
朱家溍 坤宁宫是明清两代皇后的中宫。
明代皇帝住在乾清宫,所以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时,崇祯的皇后(周皇后)就是在坤宁宫自杀的①。
到了清代,因为皇帝办公地点从外廷移进内廷的乾清官,寝宫西移养心殿,所以坤宁宫也就成为形式上的中宫了。
皇后可以住在东西六宫随便选择一处居住,只有在皇帝大婚时才在坤宁宫和皇帝住上两天②。
清朝的皇帝在即位以后才举行婚礼的,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朝。
而根据《大清会典》能肯定皇后曾经在坤宁宫住过的,只有康熙、同治、光绪三朝。
此外,辛亥革命以后,溥仪举行婚礼时也曾在这里住过。
坤宁宫 除了婚礼之外,清代历朝的皇后在元旦、冬至和她的生日(叫作千秋),率领贵妃等去朝见太后和皇帝礼毕在坤宁宫休息,再到交泰殿升座,受妃嫔们的朝贺。
坤宁宫经常的用途是祭神。
每日朝夕祭、春秋大祭、求福祭、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等④,都在坤宁宫的明间举行。
坤宁宫虽然基本上是明代的建筑,但在清代有很大改动。
明代坤宁门在清代顺贞门的地方,今天的坤宁门在明代是一道围廊叫“游艺斋”,与御花园相接⑤。
至于清代坤宁宫的室内格局,则完全依照沈阳故宫里清宁宫的样子⑥,保存着一部分满民族的风俗习惯。
室内顺着山墙,有前后檐通连的大炕,窗纸糊在窗棂外面,在炕上祭神,在炕沿鼻柱上挂着弓矢,这些,和明代坤宁宫的室内装饰当然不会相同。
1959年,坤宁宫布置了原状陈列,这里把布置经过和陈列依据,作一简单的介绍。
坤宁宫共九间,除东西两间为过道之外,室内七间。
七间又可以分为三个单元,中间一个单元包括四间,是祭神、吃肉的地方;东面一个单元包括两间,即所谓坤宁宫东暖阁,是起坐的地方;西面一间是存贮佛亭的地方。
这次布置的经过,是先研究资料,如1925年3月15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刊行的《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内务府广储司所存的坤宁宫陈设档、乾隆年间纂修的《满洲祭天祭神礼》,以及《大清会典事例》《内务府办事则例》等等清代官书和清室善后委员会时期拍摄的一部分现场照片,并向曾经在坤宁宫吃过肉的老先生进行了访问⑦。
结合这些资料,对坤宁宫以往的收藏物品进行了研究之后,才进行布置。
东暖阁的陈列 东暖阁最主要的用途是帝后合卺。
清代皇帝婚礼,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内务府对于婚礼所置办的物品,其费用往往几十倍于市价⑧。
室内的铺陈,最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布置清代皇帝婚礼期间的原状时,首先对东暖阁的室内环境和固定的装置进行研究。
东暖阁为敞两间,前檐通连大炕一座,后檐落地罩木炕每间一座,落地罩上面仙楼二间。
据康熙四年礼部奏折,内有“……今奉太皇太后懿旨,中间合卺与神幔甚近,首间次间虽然间隔尚是中宫之正间内北炕吉”,显然,中间即指正中有“坤宁宫”匾额的一间,首间即指有煮肉锅灶的一间,次间的北炕,是指东暖阁靠西边的落地罩炕而言。
又查会典载同治、光绪大婚一切具照康熙四年成案办理,可见从康熙时起这一个北炕就是这个用途。
从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点查报告》第二册(坤宁宫部分)上面可以看出,在这个炕的范围内有“紫檀雕龙凤炕几二张,紫檀雕龙凤双喜字桌灯二对,红呢炕罩一件,黄氆氇炕垫一件”等物品。
双喜字桌灯应该是婚礼时用的,龙凤炕几应该是平时和婚礼时都有的陈设,至于黄氆氇炕垫则仅仅是平时的铺陈(这件炕垫早已不存在)。
根据清代宫廷陈设的惯例,每一处所的陈设品,有些是长期的,有些是逢年过节才安设的,包括一些缂绣织锦的炕垫座褥等等杯内,它们有的存贮在本宫,有的收贮在广储司所属的各专库内,至于不常用的地方,陈设物品根本不齐全。
《故宫点查报告》虽然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但也不能受它的局限,例如坤宁宫所有原存的物品中,根本没有适合这个北炕的炕褥,我们在库房中找出了与这个北炕尺寸正合的大红缎绣龙凤双喜字大炕褥一件,褥里有布条写着“东暖阁北大炕”字样,从质料图案风格等方面可以断定这件炕褥是清代晚期的制品,是为同治或光绪婚礼所特制的。
同时选择了与此同一风格的大红缎绣百子图大座褥两件,正适合前檐大炕在炕桌两边的尺寸。
这三件褥子,可以表现婚礼当时的举行情形。
坤宁宫风光(2)(15张) 自道光十五年至宣统二年,共有七册时期不同的坤宁宫东暖阁陈设档,可以看出东暖阁的陈设,前后大致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在举行婚礼时加上一整份大红绣龙凤双喜百子等图案的座褥炕垫帐幔地衣及喜字灯笼等物品。
陈设档上所载的物品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上的登录,大部分是相符的。
例如前檐大炕东西墙上蒋廷锡和顾铨的画、案上的白玉盘、珐琅炉瓶盒(底有乾隆年制坤宁宫第一份十字款)、紫檀木嵌玉如意(柄上乾隆隶书嵌金丝坤宁宫铭)、案下的潮州扇、玻璃四方容镜、雕漆痰盒、竹帚以及墙上挂的钥匙口袋,自道光至宣统,一直是这些摆设,它们都是乾隆年间制品,结合墙上乾隆的题诗,这个陈设形式可以上溯到乾隆时代,不过我们所能找到的档案依据,最早只能及于道光而已。
在点查报告上虽然这些物品不是像陈设档上那样集中而又有次序,但物品都还存在,这些陈列品都曾经对照过几种史料,彼此都没有矛盾。
有时,材料之间也不尽一致,例如关于北墙的东一个炕,《故宫点查报告》和七册陈设档上的记载都不同,前者说是双座,后者说是“紫垣内正宝座”,但是我们认为原状陈列应当按照长时期陈设档上设正座的形式,所以虽然《故宫点查报告》上记载得很确切,还有溥仪占居宫内时拍摄的照片为证,可是为了符合比较长久的陈设情况,就仍设正座,并且在北墙上恢复了坤宁宫铭的挂屏和几部书以及陈设(根据历年陈设档,这里有《盛京舆图》《经史讲义》《敬胜斋法帖》等书帖和陈设。
这显然是为皇帝准备的)。
又有一部分物品是陈设档所未载,而点查报告上所记载的物品和它的部位,都合乎历中情况的,例如炕沿鼻柱的大铜钉上挂着一份弓箭撤袋,虽则不是为了实用,但和坤宁宫的很多从生活实用品变成的象征性陈设品是协调统一的,因而还是摆上去。
明间的陈列 明间的原状陈列,可以有两个方向:一为表现白天无所活动的状况,一即表现各种祭神礼节中之一种,现在陈列的属于后一种。
在各种祭神礼中从所掌握的物品来考虑以表现每日朝夕祭为宜,但朝夕二祭不能同时进行,所以只表现朝祭。
而夕祭神位平时就在北炕上,陈设的物品也可以同时存在⑨。
朝祭的布置:故宫博物院从前有一个时期所陈列的坤宁宫祭神状况有个总的缺点,就是既非白天的状况,又不是祭时的状况,现在的布置是根据乾隆十二年《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卷二坤宁宫常祭仪注、坤宁宫常祭祝辞、卷五祭神祭天器用数目、卷六祭神祭天器用形式图的记载,对原藏坤宁宫的物品和原祭神库物品加以研究核对,有些物品已残缺不堪无法修复,例如“镶红片金黄云缎神幔”和“背灯青绸幕”已经腐朽污损,则保存原件,用复制品陈列。
还有一些陈设,如:省猪(既杀猪)包锡红漆大桌,按制度应为两件(因为每次同时杀两只猪),但藏品只发现一张,原因是辛亥革命以后,每次改用一只猪⑩,所以多年来只剩下一张包锡红漆大桌了。
朝祭神位所供的,据《满洲祭礼》载,为释迦牟尼(在髹金小亭内)、菩萨像、关帝像(画像轴挂神幔上),现在仅存关帝像一轴。
据《满洲祭礼》载,“礼毕司香太监撤菩萨像,位关帝像于正中”,这时才开始杀猪。
现在陈列的状况是炕前有两高桌,摆着盛猪的银里木槽盆,从供品前后次序说明猪肉摆上来之后,菩萨像当然是已经撤收了,所以现在朝祭神位的陈列中,只在神幔正中挂关帝像,和炕前的银里木槽是一致的。
夕祭所供的神根据《满洲祭礼》卷二夕祭仪的记载:“穆里罕神,自西按序供奉架上,画像神安奉于神幔正中,设蒙古神于左,皆于北炕南向。
”从卷六“器皿形式图”供奉古神连靠黑漆座的图式和各种文件上都记载着蒙古神列于最末,可以断定原存北炕的连靠黑漆座上的两个绸制偶像就是蒙古神。
《清史稿》礼志第四解释坤宁宫夕祭祝辞中“喀屯诺延为蒙古神”,所以这两件偶像现在就定名为喀屯诺延。
在供夕祭神位绘花黑漆抽屉桌中原有画像一轴,当即是画像神。
内容为七个盛装女子端坐椅上,上有飞鹊二只,下有清代服装的供养人二人。
夕祭祝辞中有“纳丹岱珲”,《清史稿》礼志和《国朝宫史》解释纳丹岱珲为七星之祀,这个画像神是七个女子,可能就是纳丹岱珲。
至于穆里罕神,估计原来可能是牌位而不是画像,在藏品中尚未发现此项物品。
煮肉蒸糕锅灶部分的布置:这一部分在正间之东的首间(即对着门的一间)向南的隔扇内。
灶上有大锅三个,两只猪各占一锅,另一锅蒸切糕。
灶的北窗棂上挂着煮猪用的铁钩、铁勺、铁铲,窗台上放着照明用的铁板灯、木板蜡台。
东墙上设着“东厨司命灶君之位”的木牌。
隔扇外靠东墙设着“盛净水瓷缸”二件,放在红漆缸架上,两缸架之间放着一块圆形石头,叫作“打糕石”。
据《满洲祭礼》卷五解释,打糕是“以稷米蒸饭,置于石,用木榔头打烂”,是粘糕一类的食物。
关于宝座的布置,《啸亭杂录》载:“大内于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行大祭神于坤宁宫。
钦派内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
上(指皇帝)面北坐……”《啸亭杂录》的作者是乾嘉时代的人,可以知道在那个时代以前,皇帝坐在南窗大床,而朝北。
又据《曝直纪略》:“每年坤宁宫吃肉三次,枢臣皆与(按:指的是大祭,这和每日常祭只有少数侍卫参加吃肉的情况不同)。
两宫祭神毕,太后坐北床,皇上坐南床,如太后不御坐则皇上坐北床。
”从这个材料知道到了同、光年间,除了南床上安设座褥靠背隐枕一份宝座以外,在北床上又增设一份。
这次陈列是按这种形式来布置的,坐北面南的一份最初曾经设在正间,后来经过文史馆衡亮先生提供照片核对后才改陈在西一间。
还有南北两份宝座各安设铜座牛角灯两个于座褥左右,也是参考照片布置的。
总言之,坤宁宫原状陈列所表现的时间是包括清朝整个朝代的。
在东暖阁内具体地表现同治、光绪婚礼期间内的状况,但并不排斥乾嘉以来遗留下来的陈设品。
在明间内具体地表现举行朝祭的状况,这是坤宁宫从有祭神活动以来的原状,同时也不排斥同治以后南北对面设两份座位的状况。
我们从一切能够找到的可靠史料中选择适当的内容,把原地点历史上积累下的室内陈设面貌,重新复原了。
这次布置故宫中路的原状陈列自太和殿至坤宁宫都是在这种情形下进行的,这种陈列的方法,是否正确,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指正。
① 见《明季北略》。
② 见《翁文恭公日记》。
③ 见《国朝宫史》。
④ 见《大清会典事例》。
⑤ 见《垣宸识论略》。
⑥ 见乾隆《御制诗集》坤宁宫铭。
⑦ 我们曾经特请文史馆的衡亮先生到院参加意见。
衡先生曾经当过清朝的御前侍卫和都统等职,当年他每隔几天在月华门值宿。
他说:“每逢值宿的日子到五更天的时候,就听见乾清门有太监喊‘请大人们吃肉’,当时的习惯语是‘叫肉’。
所有乾清门的侍卫进来到坤宁宫门口领肉。
那时候我是伊立答(满语即站班的头目),还有几个御前的和卓钦(即侍卫中管理蒙文翻译事)、太医院值班的,共六人。
进门来,从南窗下每人拿一块毯垫(白心红边),地当中有一灯架子(现在尚在坤宁宫),在灯前放下垫子,向西一叩首,坐下。
有太监给拿出一盘整方的肉,另有一人给盘内撒一把细盐,用手来撕吃,吃完把盘子一举,就有太监接过去,倘愿意再要也可以。
”这是他谈每日吃肉的情况。
⑧ 据衡亮先生谈:同治大婚时,内务府堂郎中文索曾经把价值不过数千两的紫檀龙柜,开价十万两。
⑨ 有些器物是举行祭祀时才陈设出来,平时则撤收,有些器物则是固定的。
⑩ 据衡亮先生口述。
编辑本段相关故事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
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 坤宁宫 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清代重建时,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按照满族的习俗,将正门开在偏东的一间,改菱花格窗为直条格窗,殿内西部改为三面环形的大炕,使此殿的内外装修都不同于其他宫殿。
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
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
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
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释迦牟尼、关云长、蒙古神等画像15—16个。
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清代,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
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
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
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床铺前挂的帐子和床铺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织绣,上面各绣神态各异的一百个玩童,称作“百子帐”和“百子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如果先结婚后当皇帝的,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皇帝大婚极为豪华,挥霍十分惊人。
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皇帝载淳大婚,共耗费白银一千一百万两;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皇帝载湉大婚,在国家极为贫困的条件下,仍然耗费白银五百五十万两。
现在洞房内的装修和陈设,是光绪皇帝大婚时布置的原状
有关旅游景点风水方面的导游词谁有给个
北京十三陵导游词关于陵墓风水的讲解 大家早上好,今天咱们要去的地方是北京的北部山区,去参观十三陵、爬长城,今天也将会是咱们在北京游览行程当中最轻松的一天。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导游你是不是说错了啊
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还要爬长城,怎么会是最轻松的一天呢
因为啊,咱们今天由于路程远,所以在车上休息的时间也会比较多,大家爬完长城,上了车,眼睛一闭、一睁,就到家了。
但是,咱们现在可绝对不能睡觉,因为司机师傅会带咱们走一条非常特别的公路,就是八达岭高速公路。
北京高速公路很多,但是只有走这条高速公路是不能睡觉的。
过去没有飞机,也没有地铁,皇上要去十三陵只能走这条路。
而走这条路的也只有两种人,第一种呢是睁着眼睛的人,也就是去祭灵的皇上和陪同大臣,这第二种啊,就是闭着眼睛的人了,就是即将入土为安的死皇上。
那咱们肯定愿意做活皇上,谁也不愿意当死皇上,对不对
所以大家千万别睡觉。
昨天咱们参观了北京城的中轴线,那我问问大家,北京城的中心是哪
友情提示,这个地方就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我小时候呢,一直以为是天安门,长大之后读了很多书,才知道原来是故宫,说具体点就是故宫的交泰殿。
大家还有印象吧,他的南面就是皇上住的乾清宫,北面是皇后住的坤宁宫,东边有日精门,西边有月华门,而交泰殿就位于这天地日月4个建筑的中心,大家谁要是有兴趣破坏故宫的风水,请您一定要把炸弹放在交泰殿啊,放在别的地方没用
这条中轴线呢,也叫龙脉,它是明朝时人为建造的,可不是天然的啊。
那咱们都知道,大家现在买东西都喜欢买天然的,甭管是吃的还是喝的,甭管是用的还是玩的,那都是天然的好,对不对
所以龙脉也一样。
那这天然的龙脉在哪呢
就在咱们今天要去的十三陵,说具体点就是十三陵的主峰天寿山。
古代既没有卫星,也没有雷达,古人仰观天象,俯查地理,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咱们今天看,皇上祭天的天坛,也是圆的,皇上祭地的地坛,也是方的。
这叫上映天时,下合地理。
大家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还有中国。
但是前面仨,都灭亡了,而咱们中国没有。
就是因为咱们中国人,特别在乎这种文化。
今天有些现代人,喜欢把封建迷信和科学真理分得特别清楚,但是古人不管这些,科学真理也好,封建迷信也罢,在古人眼里它们都是中华文化。
比如说奥运场馆把,够现代了吧。
鸟巢是圆的,代表天圆,水立方是方的,代表地方,它们中间有一座玲珑塔,负责新闻转播用的,和故宫的交泰殿一样,起着和谐阴阳的作用。
在比如说福娃,北、京、欢、迎、你,一共5个,同时也代表着金、木、水、火、土这五行。
你能说鸟巢是封建迷信吗
你能说福娃是封建迷信吗
不能吧
这是中华文化。
在奥运场馆的西边,坐落着一座中国最豪华的酒店:盘古七星酒店。
大家现在住宾馆,您再有钱也就住个超5星,对不对
盘古七星酒店,则是一个例外,它是7星,全中国仅此一家。
奥运期间,一晚上一万多。
盘古大家都听说过吧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是我小时候我奶奶给我讲故事。
说宇宙最开始本来是混沌一片的,后来盘古不知道从哪抓过来了一把斧子,胡乱这么一挥,就把天地给劈开了,轻的那种气上升,变成了天,浊的那种气下沉,变成了地,后来盘古死了,他的骨骼变成了山川,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海,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
这个故事记载了中国人的起源,所以奥组委把这个中国最豪华的酒店,用盘古的名字来命名了。
此外,奥运场馆选择的这个位置还特别好。
它的正南就是北京城的中轴线,也就是刚才提到过的这条人工龙脉,而它的正北就是十三陵的主峰天寿山,也就是天然龙脉。
话说到这大家可能还是不太明白,这龙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说白了,龙脉就是特别好山脉。
大家现在都知道了,皇上是生活在北京的市中心,也就是故宫。
因为只有皇上居中,他才配治理四方。
咱们今天看国家领导人办公的地方叫什么啊
叫党中央,对不对
中国政府叫什么啊
叫中央人民政府,对不对
孔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
甭管是皇上,还是国家领导,他要不跟中间呆着,那他说话都会觉得自己理亏。
现在大家明白北京的中轴线为什么要称为龙脉了吧
古人根据多年的精心考察,认定昆仑山是天下所有山脉的中心。
相传这座山上,居住着神仙,而这座山下,就是非常非常著名的阴曹地府。
因此昆仑山既可以通天,也可以通地,天下最好的龙脉,也必须是发脉于昆仑山。
那么昆仑山在什么地方呢
它在中国的西北方。
昆仑山一共有5条龙脉,其中有2条在国外,我们不管他,我们只说进入中国的这3条龙脉。
南边这条龙脉,它位于长江以南,龙脉的终点是南京的钟山,也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所在地。
中间这条龙脉,它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龙脉的终点是安徽凤阳,也就是朱元璋他祖宗的坟头所在地。
由于这两条龙脉不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回头就让别的导游来带大家参观吧,我只负责带大家参观黄河以北的这条龙脉,而这条龙脉的终点,就是天寿山。
龙脉好不好,我说了不算,您说了也不算,它是有固定标准的。
这第一个标准啊,就是要出身尊贵。
咱们今天说去公司面试,经理一看你简历上写着大专学历,估计你前脚刚走,这简历就进废纸篓了,可要是写着研究生,我估计那经理能立马起来给你沏杯茶。
咱们刚才说过,天寿山是发脉于昆仑山的,这出身肯定是没的说。
那就要看第二个标准了,就是要一脉相承。
咱们今天去吃拉面,抻面的师傅把面给抻断了,那你肯定说他技术不过关,这面吃着也不舒坦,可要是这面条就一根连下来,就说明这师傅技术特别好,这面你吃着肯定也特别香。
龙脉也一样,少则绵延千里,多则绵延万里,你说这山脉还没走出200公里呢断了,那肯定是不合格的。
光凭龙脉来定风水,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要素“砂”。
砂,指的就是龙脉的形态怎么样。
比如东岳泰山、西岳华山等等这些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它们的砂就都不错。
可要是这山看上去特别僵硬,山上连跟草都没有,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砂肯定也不好。
咱们就拿十三陵当中风水最好的长陵来说吧,它背靠天寿山主峰,形势为玄武垂头,玄武就是乌龟,是守护北方的一种神兽,天寿山主峰山脉走向呈下降趋势,就好像是乌龟趴在地上,并且把头低下来,表示服从皇帝的命令。
在天寿山东西两侧的蟒山和虎峪,分别象征着东方守护神青龙和西方守护神白虎,而且这两座山都比天寿山主峰略矮一些,表示青龙和白虎都很听话,而不至于犯主。
蟒山走向一定要弯曲,这叫青龙蜿蜒,虎峪走向一定要下降,这叫白虎驯服。
南边还有一座小山峰,叫做天寿灵山,代表的是南方守护神朱雀,大家也可以理解成为凤凰。
天寿灵山很小,山势很圆,就好像一只听话的小凤凰在给主人作揖,这叫朱雀朝揖。
未完请访问。
。
。
。
《北京十三陵导游词关于陵墓风水的讲解 - 雷火范文网》由雷火范文网( )整理,访问地址为: http:\\\/\\\/\\\/article\\\/html\\\/2011\\\/20110812\\\/216\\\/34722.html
爱情传说故事的导游词讲解
你也许已经忘记,微风摇曳朗朗书声的青葱朦胧,纸飞机划过瓦蓝天空的轻啸,又或是手牵手漫步长廊温情的依偎。
月华柔情似水,一帘幽梦席卷思潮如涌。
若你花前月下对尔歌,会否想起,有一女子抛去世间三千繁华,只为你舞一场。
四年级作文古羌城导游词600字
近了,近了
我靠在车窗边,仿佛听到心在呐喊。
日思夜想的家乡,正在越来越靠近自己,一幅幅图景,逐渐清晰起来,一个个回忆的点滴,迅速勾画出轮廓…… 夜风微寒,卷着些雪花,在我面前飞舞。
我凝望这睡梦中的小城,有一股难言的激动。
故乡,我回来了,你,还记得我吗
仿佛是天,仿佛是松柏,用低沉的声音回复我:记得,当然记得…… 伫立在雪地中,任雪花打湿头发,打湿衣襟。
故乡,好久不见。
几年前随父母外出求学,很少再回来,城市的霓虹灯闪烁变幻,华美莫测,可是为什么,每次眺望霓虹,看不到星辰,总是有些怅然若失呢
也许,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假象万籁俱寂的夜,能看到篱笆深黑的剪影,能听见几声隐约的犬吠;也许,想念的是故乡繁星点点的夏夜,还有门前那丛染上月华的清竹;也许是难忘故乡的雪,惦念秋日里开得一树一树的桂花。
也许这里,才是我的归宿,不论飞得多高多远,总会回来,因为忘不了,这里,是那么多,那么多的回忆。
如何赞叹云南石林
给你摘几段石林导游词中的描述,你可以从中想选择有用的资料: 一、云南石林县境内3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石海茫茫,蔚为壮观,集奇峰、怪石、瀑布、湖泊、溶洞、石芽原野为一体,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
将石林轻叩,整个石头的家族矗立路旁,将您迎候
走进石林,一簇簇石头或凌空悬挂,触目惊心,或婷婷袅袅,婀娜委婉,有的似鸟兽,有的似利剑
千姿百态,真如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般,叫人目不暇接,到处可闻旅游者的惊叹声
无论您横看、竖看,都会有一个惊喜地发现
不论您从哪一个角度,都能邂逅一个生动的造型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鬼神的琢磨,而是大自然日精月华,千百年创作的杰作!喜\\r关于旅游的一些事宜和攻略什么的可以百度搜索:篝火旅游网 感觉这个论坛上的资料还算靠谱
东莞欢乐天地导游词作文
作者是果果。
《花千骨》是fresh果果(果果)成名之作,于2010年1月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
经典仙侠文,文笔精美,犹擅仙侠奇幻,背景磅礴大气,内容诡异奇幻,爱情凄美动人,情节一环扣一环,悬念倍出。
小说主要讲述她是世间最后一个神,出生时满城鲜花尽数凋零,故取名花千骨。
他是长留上仙,淡然而带着冰冷的目光,流泄如水如月华。
读者无不被虐得流泪,愁肠百结。
果果在2009年凭《花千骨》一文成功晋级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
fresh果果(又叫:果果),女,为了纪念陪伴多年的狗狗,所以取了相同的名字,超人气新兴小说作家。
恋家巨蟹,爱好读书、摄影、音乐与美食。
怀感恩的洒脱行走于世,以无畏的执著爱中坚持,用纯真的幻想创造世界,把刻骨的深情篆成文字。
2009年凭《花千骨》一文成功晋级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文笔精美,犹擅仙侠奇幻,背景磅礴大气,内容诡异奇幻,爱情凄美动人,情节一环扣一环,悬念倍出,精彩绝伦。
用古文描述四季的变幻
春夏秋冬四阕词: 春 傍花随柳,雕轮骢马,紫陌践香尘。
巧啭黄鹂,翻飞粉蝶,风景醉人魂。
笙歌劝饮垂杨下,娇鸟唤游春。
狼藉杯盘,玉山颓倒,归去日西沉。
夏 彩鸳戏水,黄莺织柳,庭树尽浓阴。
水阁榴丹,回廊桐碧,风过觉微熏。
方床石枕清无暑,碧筒劝频斟。
瓜李冰凉,芰荷香满,坐待月华生。
秋 寒蛩泣露,银蟾吐月,万户捣衣声。
桂蕊飘香,菊英初绽,新酿醉花阴。
金风簌簌惊黄叶,天际雁声频。
玉烛泪流,金炉香烬,侧耳听残砧。
冬 玉梅才放,瑶花乱舞,朝野庆升平。
炭炽红炉,歌扬白雪,红粉侑金樽。
楼台似玉轻寒透,痛饮已微醺。
脍鲤炮羔,浅斟低唱,莫负好青春。
四季即景诗: 春景第一 梅花径里雪痕香,苦教春回试众芳。
弱草不经笼雨露,柔枝岂惯历烟霜。
溪山似尽羞文绮,莺燕如歌和转簧。
九十光阴时荏苒,风林绕出玉林行。
夏景第二 赤帝炎威事不将,荷风荡漾过来香。
几头消昼嫌窗小,户下看书倦日长。
竹影倚帘桐影静,松声入阁柳声凉。
浓阴蝉调增人恨,拟抱水壶向北堂。
秋景第三 长天秋水雁鸿声,桂子飘香月渐明。
金菊篱前争艳色,芙蓉江上斗新清。
夜凉如许西风紧,朝气寻常白露生。
砧杵慢闻更漏静,愁人悲听野蛩鸣。
冬景第四 霜景寥寥胜事无,小轩闲坐向红炉。
一阳初动纹添线,双鹤曾言预朔呼。
现在江山参冷暖,时来松柏耐荣枯。
玉楼寂寞三冬景,每听春堂羯鼓奴。
四时回文诗: 花朵几枝柔傍砌,柳丝千缕细摇风。
霞明半岭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树松。
(春) 凉回翠簟冰人冷,齿心清泉夏月寒。
香篆袅风清缕缕,纸窗明月白团团。
(夏) 芦雪覆汀秋水白,柳风凋树晚山苍。
孤帏客梦惊空馆,独雁征书寄远乡。
(秋) 天冻雨寒朝闭户,雪飞风冷夜关城。
鲜红炭火围炉暖,浅碧茶瓯注茗清。
(冬) 四时回文诗: 芳树吐花红过雨,入帘飞絮白惊风。
黄添晓色青舒柳,粉落晴香雪覆松。
(春) 瓜浮瓮水凉消暑,藕叠盘冰翠嚼寒。
斜石近阶穿笋密,小池舒叶出荷园。
(夏) 残石绚红霜叶出,薄烟寒树晚林苍。
鸾书寄恨羞封泪,蝶梦惊愁怕念乡。
(秋) 风卷雪蓬寒罢钓,月辉霜析冷敲城。
浓香酒泛霞杯满,淡影梅横纸帐清。
(冬) 词云: 我爱春,春意好,山嘴吐清烟,墙头带芳草,黄鹂骂杏花,惹得游蜂恼,海棠憔悴牡丹愁,只恐韶光容易老。
我爱夏,夏日长,玉碾棋声碎,罗纨扇景凉,南风卖奇货,一路菱荷香,蝉在绿荫深处噪,也应回首顾螳螂, 我爱秋,秋色朗,篱菊想陶潜,征鸿唤苏武,黄叶落在阶,因风乱飘舞,双双紫燕数归期,旧巢留待明年补。
我爱冬,冬日闲,烹茶消雪水,曳杖看冰山,戍妇征衣曲,将军夜度关,若遇渔翁堪入留,笠蓑披带冻云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