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潇湘古城导游词
要去零陵
永州八景1 朝阳旭日---朝阳岩2 迥龙夕照---迥龙塔3 萍洲春涨---萍岛 4 香零烟雨---香零山5 恩院风荷---碧云池6 愚溪眺雪---愚溪8 山寺晚钟---高山寺个人觉得萍岛还不错,不知道近几年有什么变化没
比起玩的,我觉得吃的更好,冷水滩虎岩公园的夜市生意都不错,比如-东安鸡,宁远血鸭,鱼榨(跟生鱼片不太一样)别的地方做不出来,我在深圳从来都没吃到过这三种菜,不过口味比较重,因个人口味定
《零陵古城》作文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地处潇水,湘江两水汇合处,东接郴州,西南毗邻“两广”,与桂林、清远相连,北界衡阳、邵阳,全市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 永州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永州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游览胜地.这里有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永州历史文化悠久,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舜帝陵、盘王殿、柳子庙、怀素园、浯溪碑林、瑶族祖居地千家峒、“女书”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唯我独有.宁远文庙和芝山武庙的龙凤石柱,雕刻技艺精湛、全国罕见;“荔枝碑”全系名人、名文、名字、“大唐中兴颂”碑,文奇、字奇、石奇,被尊为国宝.永州是瑶族聚居地区,历史形成的“盘王节”、“耍春牛”、“敬鸟节”、“坐歌堂与送亲”等节庆活动,热闹非凡、引人入胜.永州的地方文化古老多姿,瑶歌、对山歌、龙舞、狮舞和祁剧小调,地方气息浓郁;东安武术蜚声中外;蛋雕竹贴独树一帜,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这片古老和神奇的土地上,现已开发建设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区.
永州八景导游词的作文
永州是中国湖南省西南部的一座城市,永州历史悠久,境内风景优美。
永州八景,是永州境内较为著名的景点的合称,这八个景观分别是朝阳岩、迥龙塔、萍岛、香零山、碧云池、愚溪、绿天庵、高山寺。
永州八景中朝阳岩位于永州市朝阳公园境内,因古代元结著名诗词而闻名,周边有众多石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迥龙塔是一座宋代建筑风格的砖塔,外形古朴雄伟,是永州市境内的一大旅游热点; 萍岛风景优美,因其像一叶扁舟一样浮于水面而闻名,从唐代以来,就被人们所熟知; 香零山因古时盛产香料而著名,每逢下雨,则会呈现出烟波浩渺的美景,令人神往; 碧云池位于永州城南门内,有一亭子在河边,与周边的垂柳相映成趣,景色十分优美; 愚溪取名自柳宗元之意,景点在冬季呈现出银装素裹的景象,漫步周边,十分令人神往; 绿天庵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怀素出家修行之地,以此而闻名于世,为纪念伟大的书法家,周边筑有怀素的雕塑; 高山寺始建于唐代,寺内有钟鼓,每晚声动全城,是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
自驾游从永州零陵到永州阳明山大概要多久
1小时44分钟65.3公里途经:X005S216零陵从零陵区到南津中路,行20米,进入南津中路,行驶980米右转,进入黄古山东路,行驶920米左转,进入阳明大道,行驶430米右后方转弯,从阳明大道到X005,行驶50米右转,进入X005,行驶7.7公里右转,进入S216,行驶37.6公里左转,从S216到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行驶17.6公里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游览永州零陵东山景区的作文
永州风光潇里平湖北起冷湘大道,南至芝山富家桥镇.连绵百里,两亘.集湖光山色、众多于一体;聚工业重镇、文化名城于一身.潇湘永州,历史悠久,沉淀人文厚重.百里平湖,山水奇特,造化沧桑扮靓.巍巍西山,青翠碧绿,荟萃了潇湘美景之精华.悠悠潇水,源远流长,构成了旅游资源之大观.香零烟雨,朝阳旭日,愚溪眺雪,苹洲春涨,恩院荷池,华法晚钟,绿天蕉影,淡岩秋月,永州八景,天下皆知,点辍其间,灿若星辰.柳子古庙,高山古寺,迥龙古塔,景陵候墓,李达故居,零陵文庙,永州武庙,绿天古庵,名胜古迹,遍布两岸,傍依湖畔,风物宜人.怀素元结,子厚濂溪,米芾陆游,欧阳永叔,何公绍基, 程颢子谅,名家墨宝,诸多遗迹,诗画哦吟,镌刻石崖.鸟岛石秀,巴洲林密,筠竹环江, 垂柳依岸, 四季花开,百鸟翔集, 自然风光, 美不胜收.双坝留龙,彩虹飞架,飞船遨游,曲河长丰,衡昆高速,火车新站,现代景观,气势恢宏.
《东游记》原著中,八仙的战斗力详细分析。
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称为《东游记》),八中国及中国神话中的八位神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幼、贫贱富贵,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
他们手持的法器或宝物,也称为“八宝”。
八仙的由来“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拥有不同的含意,直到明朝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一般称为《东游记》),才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
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
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
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刘海(或作刘海蟾)虽然现在不在八仙当中,但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
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
日本也有类似的神明组合,称为“七福神”,但其中多为印度教/佛教神明。
由于中日两地文化影响,加上七福神搭宝船的形象与八仙过海类似,也有学者认为七福神是由中国八仙而来。
铁拐李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
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尸体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
”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
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钟离权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
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
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
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
《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
《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
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
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
”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张果老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
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
张果只得进京。
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
”居然对面而看不见。
从史传所记来看,张果不过是一位有些心虚的老朽江湖术士,要不何以数次装死以避征召呢
充其量不过会些幻术而已。
所以有关他的仙话,全都是道教凭借民间传闻,夸大其词,为了宣传需要而编造的。
《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
”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
”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吕洞宾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
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
《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
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
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
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
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
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
何仙姑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
一说她是唐朝人。
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
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身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
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
一说她是宋朝人。
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
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可见她不过是一位精于占卜的民间女巫。
蓝采和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
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
是唐末至五代时人。
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
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
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且颇具仙意。
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
这个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汉,仅由于他的行为癫狂,又好周济穷人,因此深得人们喜爱而被神化成仙。
韩湘子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
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
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壮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
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曹国舅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流传的仙话也较少。
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
《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
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
《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
《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形象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挑、李铁拐酗酒成性等等。
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
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
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
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办仙戏”。
暗八仙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样宝物或法器,一般称为“暗八仙”或八宝,常出现于刺绣、民间艺术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随场景不同而变换。
其中较为通俗的暗八仙为:芭蕉扇(汉钟离) 葫 芦(铁拐李) 花 篮(蓝采和) 荷 花(何仙姑) 剑(吕洞宾) 笛 子(韩湘子) 鱼鼓(张果老) 玉板(曹国舅) 八仙过海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
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李铁拐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
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
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
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
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除上述以外,民间中关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传说,其中有则悲惨的“八仙过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
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
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
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
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
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采纳
求柳宗元为人为官及性格的资料
姓名:柳宗元 别名:柳河东 生辰:773年 祭日:819年 籍贯:河东解县 地区:河东解县 国家:唐代 职业:文学家、哲学家 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
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 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 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古文大致分为五类。
1、论 说: 包 括 哲 学、 政 论 等 文 及 以 议 论 为 主 的 杂 文。
笔 锋 犀 利, 论 证 精 确。
《天 说》 为 哲 学 论 文 代 表 作。
《封 建 论》、 《断 刑 论》 为 长 篇 和 中 篇 政 论 代 表 作。
《晋 文 公 问 守 原 议》、 《桐 叶 封 弟 辩》、 《伊 尹 五 就 桀 赞》 等 为 短 篇 政 论 代 表。
其 哲 学 思 想 中 具 有 朴 素 的 唯 物 论 成 分。
其 政 治 思 想 主 要 表 现 为 重 “势” 的 进 步 社 会 历 史 观 和 儒 家 的 民 本 思 想。
但 也 受 佛 教 影 响, 尤 是 政 治 失 意 时, 往 往 向 佛 教 寻 找 精 神 上 的 解 脱。
2、寓 言: 继 承 并 发 展 了 《庄 子》、 《韩 非 子》、 《吕 氏 春 秋》、 《列 子》、 《战 国 策》 传 统, 多 用 来 讽 刺、 抨 击 当 时 社 会 的 丑 恶 现 象。
推 陈 出 新, 造 意 奇 特, 善 用 各 种 动 物 拟 人 化 的 艺 术 形 象 寄 寓 哲 理 或 表 达 政 见。
代 表 作 有 《三 戒》 (《临 江 之 麋》、 《黔 之 驴》、 《永 某 氏 之 鼠》)、 《传》、 《罴 说》 等 篇。
嬉 笑 怒 骂, 因 物 肖 形, 表 现 了 高 度 的 幽 默 讽 刺 艺 术。
3、传 记: 继 承 了 《史 记》、 《汉 书》 传 统, 又 有 所 创 新。
代 表 作 有 《段 太 尉 逸 事 状》、 《梓 人 传》、 《河 间 传》、 《捕 蛇 者 说》 等。
有 些 作 品 在 真 人 真 事 基 础 上 有 夸 张 虚 构, 似 寓 言 又 似 小 说。
如 《宋 清 传》、 《种 树 郭 橐 驼 传》。
4、山 水 游 记: 最 为 脍 炙 人 口, 均 写 于 被 贬 后, 以 永 州 之 作 更 胜。
典 范 之 作 为 永 州 八 记: 《始 得 西 山 宴 游 记》、 《钴 潭 记》、 《钴 潭 西 小 丘 记》、 《至 小 丘 西 小 石 潭 记》、 《袁 家 渴 记》、 《石 渠 记》、 《石 涧 记》、 《小 石 城 山 记》。
这 些 作 品, 既 有 借 美 好 景 物 寄 寓 自 己 的 遭 遇 和 怨 愤; 也 有 作 者 幽 静 心 境 的 描 写, 表 现 在 极 度 苦 闷 中 转 而 追 求 精 神 的 寄 托。
至 于 直 接 刻 画 山 水 景 色, 则 或 峭 拔 峻 洁, 或 清 邃 奇 丽, 以 精 巧 的 语 言 再 现 自 然 美。
5、骚 赋: 独 具 特 色。
《惩 咎 赋》、 《闵 生 赋》、 《梦 归 赋》、 《囚 山 赋》 等, 均 用 《离 骚》、 《九 章》 体 式。
或 直 抒 胸 臆, 或 借 古 自 伤, 或 寓 言 寄 讽, 幽 思 苦 语, 深 得 屈 骚 精 髓。
《天 对》、 《晋 问》 两 巨 篇, 则 为 另 一 种 类 型, 形 式 仿 照 《天 问》、 《七 发》, 造 语 奇 特 深 奥。
此 外, 柳 集 中 也 有 不 少 有 关 佛 教 的 碑、 铭、 记、 序、 诗 歌 等 作 品, 对 禅 宗、 天 台 宗、 律 宗 等 学 说 有 所 涉 及。
柳 诗 现 存 140 多 首, 均 为 贬 谪 后 所 作。
前 人 把 他 与 王 维、 孟 浩 然、 韦 应 物 并 称 王 孟 韦 柳。
其 部 分 五 古 思 想 内 容 近 于 陶 渊 明 诗, 语 言 朴 素 自 然, 风 格 淡 雅 而 意 味 深 长。
另 外 一 些 五 古 则 受 谢 灵 运 影 响, 造 语 精 妙, 间 杂 玄 理, 连 制 题 也 学 谢 诗。
但 柳 诗 能 于 清 丽 中 蕴 藏 幽 怨, 同 中 有 异。
另 外, 柳 诗 还 有 以 慷 慨 悲 健 见 长 的 律 诗 《登 柳 州 城 楼 寄 漳 汀 封 连 四 州》 为 唐 代 七 律 名 篇, 绝 句 《江 雪》 在 唐 人 绝 句 中 也 是 不 可 多 得 之 作。
八仙是谁的徒弟
吕洞宾的前世是谁
他的前世又和王母是什么关系
李 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李,名洪水,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
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尸体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
”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
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钟离权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
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
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
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
《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
《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
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
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
”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
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
张果只得进京。
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
”居然对面而看不见。
从史传所记来看,张果不过是一位有些心虚的老朽江湖术士,要不何以数次装死以避征召呢
充其量不过会些幻术而已。
所以有关他的仙话,全都是道教凭借民间传闻,夸大其词,为了宣传需要而编造的。
《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
”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
”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
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
《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
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
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
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
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
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
一说她是唐朝人。
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
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身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
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
一说她是宋朝人。
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
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可见她不过是一位精于占卜的民间女巫。
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
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
是唐末至五代时人。
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
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
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且颇具仙意。
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
这个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汉,仅由于他的行为癫狂,又好周济穷人,因此深得人们喜爱而被神化成仙。
韩湘子 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
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
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
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曹国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流传的仙话也较少。
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
《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
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
《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
《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暗八仙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样宝物或法器,一般称为“暗八仙”或八宝,常出现于刺绣、民间艺术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随场景不同而变换。
其中较为通俗的暗八仙为: 芭蕉扇(钟离权) 葫芦(铁拐李) 花篮(蓝采和) 荷花(何仙姑) 剑(吕洞宾) 笛子(韩湘子) 鱼鼓(张果老) 玉板(曹国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