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写一篇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1000字左右谢谢
位于壶关县东部的晋豫两省交界区,北距壶关县城3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公园涉及三个乡镇的23个村,占地面积达4389.4公顷,其中林木面积3287.6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4.9%。
公园风光旖旎,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规划以五指峡、龙泉峡、五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开辟紫团洞、云盖寺、水妖洞和真泽宫四大景区。
共有峡景、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
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公园的和人文景观珠联壁合,相映成趣。
公园的景点主要集中在紫团山上。
山距壶关县城东南60公里,因山有紫气缭绕成团而得名。
山区突兀,。
古称抱犊,风光绝佳,有“南五夷(山),北抱牍(山)”之说,是“海内不可多得”之胜境。
历史上有颂扬它的诗词百余篇及36景诗传世。
主要有八大景色:仙翁崖、云盖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参园、唐崖碑、将军峰、翠微洞和白龙潭。
云盖寺在山巅,亦称白云寺,有南向的二进院佛寺建筑,大殿斗拱层叠,木质透雕,尤以4组戏剧砖雕而著称。
紫微洞亦称紫团洞,是紫微道人面壁之处。
洞如迷宫,宽窄不等,最高处达50余米,最宽处达30余米,最低窄处则仅容一人侧身而入。
洞中有“天神”、“罗汉”、“八仙过海”、“玉龙捧寿”等溶岩层景点151处,已开发1500米,接待各方宾客。
真泽宫景区以真泽宫为中心,位在紫团山区树掌镇神郊村。
宫内供奉着乐氏二仙女,又称“二仙奶奶庙”、“二圣庙”。
宫外红墙碧瓦,巍峨庄严,内部雕梁画栋,结构巧妙,占地7000平方米,依山筑砌成五进院落,一院高于一院。
有香道、牌坊、山门、当央殿、万寿亭、钟鼓楼、寝宫、圣公母大殿及两侧的楼阁式配殿,有阳宫、阴宫、婴儿宫、奶水宫、梳妆楼等,使整个建筑统一在古朴典雅、高低错落的环境之中。
太行山峡谷,古有“藏龙卧虎之地”的美称。
不久太行峡谷森林公园,将以“返璞归真”的氛围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游人赞赏、青睐。
太行山绵延千里,象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
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称为南太行林虑山。
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磊山的悬崖峭壁中。
因此,该风景区定名为“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
这里是国家级风景浼胜区,也是“亚州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
主要景区面积有100平方公里。
我国锦乡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称,而林虑山是北雄风光最胜处。
林虑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它的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形成独特的山区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左右。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少雨,秋凉气爽,平均气温12.7。
C。
林虑山历史悠久,汇独特的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内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1处,旅游资源丰厚。
从南北朝时期起,这里就已成为众所瞩目的旅游胜地。
这里曾留下了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的足迹,也有他们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故事。
商朝第22代国王,省年时被其父送往王相岩与平民奴隶生活在一起,在此结识了奴隶,发现其很有才华,他即位后三年不语,方把朝臣说服,请出山并拜为宰相,而得辅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殷道复兴”。
东汉时期,朝中官宦夏馥迫于皇宫之祸,陷姓埋名避难于此,现遗迹尚存。
明嘉靖年间游方道人赵得秀居山不舍,依崖筑景,苦练仙丹,现仍存其师徒墓塔。
景区气势磅礴,风光独秀。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桃花谷、、天开图画黄华山、文物宝谷洪谷山、北雄风光天平山、翠柏园林龙凤山、石门涌泉万泉山、龙洞天桥王龙洞等景观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本书重点介绍风光。
北起林州市任村镇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顺县井底村,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200米,最窄处60米。
群山环绕,山峦重迭,奇峰突兀,台壁交错,形态万千,森林覆盖,郁郁葱葱,青山流水,,景色“雄、险、奇、秀”。
站在高处眺望,抬头是景,低头是景,左看是景,右看是景,景色迷人。
主要景区有:山前景区、王相岩景区、仙台山景区、桃花谷景区、太行平湖景区、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等。
那三九冰雪桃花开的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洞结冰的冬夏倒置奇观,更是令游人神秘莫测、赞口不绝。
太行大峡谷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四方游客。
每年接待观光野营、休疗养生、滑翔攀岩等大批游客。
现在北京、河南、上海、广州等多家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来此作外境地,拍摄电视、电影片,著名的电影片《李双双》和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等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每年迎来大批美术院校师生,来此写生作画,创作出了无数优秀美术作品。
咏太行大峡谷高空吊桥凌空横跨危崖半,极目凭栏忘胆寒。
树绿峰青鸟蹈舞,天蓝云白水安澜。
用英语介绍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导游词
林城贵阳是我的老家.它是个很理想的避暑胜地,那里是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众多、树木常青、四季如春的地方.贵阳市郊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浓厚,凡是去过贵阳的中外游客都盛赞贵阳是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贵阳有个好地方,叫花溪,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还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花溪风景区主要有三大部分景区组成:一是以花溪河为主线,有二十公里的河滩,沿岸分布有天河潭景区等,共包含二十多个景观;二是以明清建筑的人文景观为主的青岩古镇景区;三是以高坡、黔陶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区.这些景区内的景点,犹如一颗颗明珠,被河流贯穿着,形如挂在贵阳市脖颈上的一串项链,陈毅爷爷更有诗词赞叹道:“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 我爱我的家乡林城贵阳,我爱花溪,更爱这儿的山山水水.我希望我的家乡更美更靓,希望大家有时间能来贵阳来花溪,观光旅游,避暑度假,你们一定不会失望的
贵州旅游十大景点有哪些
可以说说吗
高质量暑假生活 我说,我们应该学会休息。
六年了,在小学生活了六年的我们总会因考差而伤心,因比赛输了而哭泣;会因成绩排在前三名而开心,会因各色比赛而高兴……说起这些也只能算是陈年旧事,因为会遗忘,我们也没必要太过沉沦。
但亘古不变的是我们曾有过无忧的童年。
暑假了,不少父母会自作主张地为孩子报各种技能培训班,总希望孩子能变得更加完美。
但这种做法还属错误的,这种事情得看孩子自己的意见,如果没兴趣,茫然地投入大量资金只会让孩子变得空洞与没有自由;如果有兴趣,那未必是件坏事,但必须要有恒心,三分钟热度是不可取的。
我个人认为,小六的暑假时很自由的。
若能让每个孩子能在7:30分左右起床,22:00之前入眠已算很幸福的了。
当然,日日的空暇我建议如下操控:可以买些适量的儿童文学,桌前一杯白开水,然后坐在长椅上捧着文学之类的书放手里,并自备一支笔,可以再喜欢的词、句、段标上符号。
因为这是自由而散漫的时光,我们可以听听音乐,当然并非太多的流行曲,你可以试着听些纯音乐,如《卡农》《Thetruththatyouleave》那些都是纯净且能洗涤忧伤与污垢的乐曲。
我们还可以出去散散步,舒舒心,让美景灌入眼帘,使自己的身心受益。
有了这样的暑假安排,我们定能活得更充实、精彩
太行山大峡谷都有什么景区
景区特色是什么
河南安阳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地处河南省最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西侧,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盖率为90%,森林覆盖率80%,其中原始植被约占60%,森林茂密,自然生态保持良好,植被完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旧志曰:“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
阳春,风和日丽,万木峥嵘,鸟语花香;盛夏,青山绿水,林树青葱,叶茂荫深;金秋,红叶似火,菽谷飘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皑皑,垂冰百丈。
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号称“太行大峡谷”。
王相岩王相岩景区,东临溪水,西依悬崖,左右两侧峭壁环绕,形成了一个闭合性极强的围谷,与岩崭展开的朱雀峰相迎,暗合中国古代风水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模式,吸引了历代名人雅士来此修身隐居。
据载,商代国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都曾在此居住生活,故后人称为王相岩。
武丁是商朝第22个国王,少年时被父亲小乙送往商都西部的林滤山和奴隶在一起劳作和生活,和奴隶傅说成为朋友。
武丁觉得傅说很有雄才大略。
武丁继承王位后,拜傅说为宰相。
傅说就任后,竭尽文韬武略之才能,辅佐武丁把朝政治理的井然有序,使商王朝达到了空前发展,历史上称之为武丁中兴。
桃花谷桃花谷是一条谷中之谷,东西长4km,南北宽3.5km,游览面14km2,海拔800--1736m,高差近1千米。
谷内奇峰突兀、峭拨雄壮,一条蜿蜒曲折的桃花溪水贯穿峡谷。
溪水两岸草草藤垂挂,杂木丛林莽莽无际,随山风涌动的绿潮似海水漫卷。
沿谷流下的溪水跌落成瀑,瀑落成潭,潭瀑相连,更兼峡谷山峰,山泉出露,崖崖飞瀑,纵横山沟,沟沟见泉,构成了桃花谷山灵水秀的峡谷水韵。
桃花谷景观奇特,雾散云山变,花开鸟飞鸣,高山悬瀑落百丈,泉流潭水澄如镜,石山石林千姿百态,林木茂盛青翠葱郁,溶洞幽暗犹如迷宫,登山石径错纵交织,三九桃花开雪里,盛夏冰窟透寒风。
黄龙潭、飞龙峡瀑布、飞龙峡栈道、九连瀑、桃花洞、仙女泉、桃花泉、福龟探水泉、冰窟泉、水断泉、太白峰、油萎峰、五指峰、马鞍峰、王帽峰、天柱峰、文塔峰、天狗吞日、卧牛望月、骆驼望日、太极山冰窟群、白桦林、虬藤区等主要景点珠联壁合,显示出深峡藏秀的悠远意景。
太行天路“太行天路”景区位于太行山之巅,北起桃花谷景区,南至仙霞谷景区,全长约30km,既是景区环线游览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俯瞰太行山壮美风光的绝佳位置。
乘坐观光车游走于太行天路,犹如置身百里画廊,满眼望去,无处不是大气磅礴的国画山水长卷,深邃的峡谷、直立的岩壁,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震慑。
结合山势山形,太行天路沿线设置有10余座观景台,临栏远眺,感觉心胸开阔、杂念全消。
峡谷漂流太行大峡谷漂流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
全程4500m,落差85m,全程位于山地森林带,河道两侧林木葱郁,景色壮观,被称为“晒不黑的漂流”,是名符其实的“生态氧吧漂流”。
太行大峡谷漂流设施先进,居省内前列,建有全程监控系统,空气能热泵热水供应,一定能带给您全新的漂流体验。
太行平湖太行平湖即南谷洞水库,是景区内“露水河”的蓄水工程,因拦河大坝的建设,在太行大峡谷景区内形成了长约5公里,宽约0.5公里的高峡平湖景观,也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补源工程。
太行平湖是太行山水的灵动之处,湖畔青山叠翠,水面波光粼粼,太行山姿倒映于水中,更衬托出山的雄伟、水的的温柔。
上佳的风光,不仅吸引着众多游客,也使太行平湖成为影视剧的重要外景地。
太行山区夏季凉爽、冬季严寒,生长于太行平湖的鱼、虾和水产品受环境影响,生长缓慢、肉质鲜美,徜徉于太行山水之间,品尝到美味珍馐,亦是大峡谷旅游的回味之处。
太极冰山太行冰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地的遗迹,亿万年前,在混沌中孕育成人的盘古,蹬碎了束缚,开天劈地,创造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得天地之灵气的巨石散落于此地,形成了充满神秘的太极冰山。
太极冰山景区林木苍翠,岭峻峰奇,道路曲折,群鸟栖息,还有出没于山野之间的野兔山獾,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原始森林图景。
参观游览太极冰山,将能亲身感受到冬夏倒置的自然奇观,盛夏酷暑,山窟之中仍可见块块寒冰;三九严寒,山窟洞口却可见桃花初绽,神秘的太行山将使你的行程更加富有乐趣。
国际滑翔基地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位于林州市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的鲁班村,起飞点海拔高度1190m,相对高差700m,陡峰坡度60度,顶部平坦,直立如削。
受太行山与林州盆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关系影响,气流迎崖而上,造就了开展滑翔运动的天然环境。
自1992年首次组织滑翔赛事以来,每年的国际滑翔比赛已经成为河南省重要的旅游品牌,滑翔基地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已具备同时容纳30名运动员同时起飞的场地设施,在国内、国际滑翔运动界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被国际航协赞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
畅游在太行大峡谷,看着空中翱翔的点点帆影,更显得大峡谷风景壮美。
文联书画创作基地中国文联书画写生基地位干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的石板岩村核桃坪秀水山庄,与石板岩集镇隔河相望。
这里一层断崖一层绿带,层次分明,朴实浑厚如版画,强烈的审美意境,蕴含着无尽的美与灵光,民俗民风淳朴。
中国文联已在仙霞谷举办了三次中国山水画培训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 2001年4月20日,中国文联书画写生基地在此挂牌,主要接待全国高、中等艺术院校师生在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写生、绘画、业务研究等。
2001年4月以来,共接待上述有关人员达2万人次,创作太行大峡谷风土人情图画18000幅,油画26000幅,水粉画16000幅。
求一篇或多篇旅游相关的短文,或软文
用来形容九华山的九华山,原名九子山。
因山峦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为九,故名九子山。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诗,从此更名九华山。
它位于安徽青阳县西南,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有99峰,以天台、莲花、天柱、十王等9峰最为雄伟。
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
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
山光水色,变幻多姿;古刹丛林,遍布其间;晨钟暮鼓,声震遐迩。
唐刘禹锡赞其“奇峰一见惊魂魄”,宋王安石誉为“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古人把九华山美丽诱人的景色总结为,五溪山色、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东岩晏坐、平冈积雪、化城晚钟、莲峰云海、九子泉声、天柱仙踪、天台晓日等十大名景。
九华山景色绚丽多姿,奇险幽雅,远非十景可以概括,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移目换景,涉步成趣。
特别是闵园竹海,面积达千亩以上,山风起处,松声竹韵,溪唱泉吟,别有一番情趣。
竹海之中的山道旁,挺立着一棵遐迩闻名的凤凰松。
它植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其主干扁平,鳞甲披身,两股枝干一高一低,远望极像一只绿色的凤凰在昂首展翅飞向天台,人称“天下第一松”。
九华山的秀丽风景,引得教徒们纷纷来这里选择道场。
佛教于晋代传入九华山。
《池州府志》记载,晋隆安五年(401年),有天竺僧杯渡禅师到山传经布道,创立茅庵。
唐朝中期,又有僧檀号者居之。
唐开元七年(719年),新罗国(今朝鲜南部)国王近族金乔觉渡海来华,上了九华山。
他虔诚苦修,影响渐大,时称“洞僧”,唐贞元十年(794年)农历闰七月三十日夜趺跏圆寂,寿九十九。
据说三年后开函时,“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
时人认为他与佛教传说中的地藏菩萨瑞相相仿,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即地藏王“降世”。
于是,称他“金地藏”。
据佛经介绍,地藏菩萨是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众生赖以救苦大悲菩萨,其誓愿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九华山自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后,便大规模兴建寺庙,历经宋、元、明、清,日益兴盛。
鼎盛时期,僧尼众多,香火旺盛,出现了“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的盛况,享有“佛国仙城”的美誉。
现尚存古寺78座,佛像63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藏经及其他玉印、法器等佛教文物2000多件。
百岁宫内,还供有无瑕禅师的肉身坐像。
九华山的寺庙建筑,颇有匠心,别具特色。
从整体布局上,将九华山视为一顶天立地的仙人,以天台为首,东为背,西为面,化城为腹,五溪为足;在局部布局上,又依托山势,一破我国寺庙建筑庄严雄伟、轴线对称的传统手法,从散乱中求和谐,因地制宜地进行大胆而精心的安排,使之具有外形为白墙灰瓦似山居民舍,而内部结构却复杂多变的特点。
大小寺庙从山脚下的五溪开始,到九华街形成中心,再过闵园,修上天台最高处。
这些寺庙,或依山就势,或居高临下,或高低错落,或回旋曲折,形式各异,有疏有密。
它们大多采用当地山村民居的建筑形式,于朴实中见庄严。
墙基用条石砌成;墙体多用块石和泥板筑造,白石灰抹光。
屋顶除少数大殿采用歇山大屋顶外,都是硬山两落水,覆盖当地烧制的赭黑色陶瓦。
寺屋一般为两或三进四合院,设内天井,主要佛殿放在后进。
殿内一般木格小窗,窗扇、门个别个槅或个供桌、神龛等制作精细,雕图造型生动细腻。
现存具有代表性的庙宇有甘露寺、祗园寺、化城寺、站不住脚 栴檀林、肉身宝殿、百岁宫、上禅堂、闵园尼庵、天台寺等。
祗园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寺东、东崖西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几经重修和增建,规模为全山寺院之冠。
寺前铺石雕莲花、金钱图案甬道。
寺内有弥勒佛、哼哈二将、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等大型佛像。
大雄宝殿高约13丈,覆以金黄琉璃瓦,飞檐画栋,金碧辉煌。
殿内的三尊敷金大佛,均有2丈余高,为九华寺庙佛像之冠。
两侧墙边罗列着神采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
大佛背后有巨型彩绘壁雕——海岛,宽2丈余,高5丈左右。
大殿背后是两丈多高的海岛图。
海岛中塑有观音斗鳌鱼等许多佛教故事立体画。
抬头仰望,如万顷波涛盖天而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祗园寺前殿入口门上为三层重檐宝塔式建筑,半檐悬山顶,黄绿色琉璃简瓦。
入口为一拱门,门上有“祗园禅寺”匾额。
四周粉墙在大片红墙衬托下显得十分突出。
化城寺,是九华山的总丛林、开山寺,坐落在九华山中心——九华街上。
它背倚白云山,南向芙蓉岭,东有东崖,西为神光岭,四山环绕如城。
相传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僧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
《九华山志》记载,唐代至德二年(757年),青阳人诸葛节等建寺,请金乔觉居之。
唐代建中二年(781年)辟为地藏道场,皇帝敕赐匾额,名“化城”。
明代宣德、万历皇帝,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均曾书匾额并赐金修葺。
现存的庙宇,共有四进殿厅,除后进藏经楼是明代宣德年间的建筑外,其余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建。
整个寺院随地势有层次地逐级升高,庄严古朴。
寺庙门头悬有“化城寺”匾额,门楣、斗拱和梁柱的镂雕十分精致。
特别是正殿天花藻井刻有九龙盘珠,是木雕艺术的珍品。
寺前有溪有田有街,圆形的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放生池,名月牙池。
寺的后进藏经楼,现为佛教文物展览馆,这里陈列有明代万历皇帝圣旨一道,御赐藏经一部共6777卷和贝叶经、金地藏的九龙方印以及其他佛教文物1300余件。
百岁宫,又名摘星庵。
这是在东崖摩空岭的悬崖峭壁上建造起来的通天拔地的走马通楼式宏大建筑群。
据宫前石碑记载,明万历年间,僧人海玉(号无瑕禅师,原河北宛平县人),由五台山到此山,在摩空岭摘星亭结茅而居,长年以野果为生,活了一百多岁。
逝后三年,众僧敬其年高德厚,遂建宫纪念。
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皇帝敕封“应身菩萨”,并赐以金粉涂身。
现宫内除供有佛像外,还供有无瑕禅师的敷金真身和他生前以舌血拌和金粉抄写的经书。
百岁宫的建筑极具匠心,它是随着山岩的高低起伏组织空间,在凹凸散立的悬崖上,盖起了共九十九间半的殿宇。
由于屋顶采取同一高度,而基线却随山势高下附于岩石之上,远望轮廓整齐,墙身挺拔有力,犹如一座威严的城堡。
其墙壁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屋内空间或大或小,或长或方,均依山岩形状的变化而定,安排巧妙,建造精美。
它的内部结构更为巧妙,寺庙入口的大雄宝殿为一层,穿过数层依山势渐下,达底层才现五层高楼。
大雄宝殴的整座佛像设在一块浑圆的巨石之上,全殿以此为起点展开轴线布局,巨石以原来本色露于佛殿之中,与殿外环境协调一致。
这是人工建筑与天然岩石结合为一整体的极好范例。
肉身宝殿,位于九华山神光岭,是一座建在地藏墓地上的宝塔形建筑,又名地藏塔,始建于唐建中二年,今存者为清同治年间重建。
宝殿重檐歇山,顶覆铁瓦,壁立红墙,四周回廊石柱环卫,雕梁画栋辉映,誉称“布金胜地”。
殿内有7级木质宝塔,高约17米,呈八角形,每级有佛龛8座,内供地藏塑像,塔底层供地藏王大佛像,两侧有十王立像拱侍。
塔基、神台、殿内地面均铺以汉白玉。
宝殿入口为一凹廊,设长窗,上有“东南第一山”匾额,额上有“肉身宝殿”木雕竖额。
殿前有百级石阶(8l步)直通山门,又有天桥横跨于百级石阶之上,气势磅礴,极为壮观。
肉身宝殴内和它的文物展览室中,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有的还为皇室赠品,非常难得。
唐至德年间铸造的螭龙金印、“利生”玉印,明万历年间铸制的龙印,都是封建帝王给肉身宝殿的赠品。
此外,这里还有明代皇宫中佛像前用过的铜供器,万历年间雕刻的石金龙,明代制作的能敲出八种声音的“八音石”;清康熙年间铸造的金地藏渡海坐骑地听(又名独角兽,长三尺,宽二尺,高二点五尺,重五百斤),等等。
至于铜、瓷佛像、各种朝珠、念珠,以及佛教经典,这里也收藏得不少,堪称一座佛教文物宝库。
九华山,既是佛教圣地,又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两全其美,珠联璧合,成为中外游人和善男信女向往的理想胜地。
特别是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生日)传统的庙会,全国各地的僧尼和香客到这里举行佛事、敬香等活动,并聚集在肉身塔周围为地藏王守夜;附近城乡居民也纷纷上山交流商品物资,进行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游客、香客成千上万,经声佛号昼夜不歇,香烟缭绕,鼓乐阵阵,持续多日,呈现一派盛典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