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台湾孙中山纪念馆导游词

台湾孙中山纪念馆导游词

时间:2018-12-16 01:19

宝岛台湾的诗歌和短文

一、【导游词的定义】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编辑本段]二、 【导游词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编辑本段]三、 【导游词的结构】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如: 来自×地的朋友们: 大家好

大家辛苦了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来我市观光旅游。

我姓桂,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桂导”好了。

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

在我市旅游期间就由×师傅和我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

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师傅,因为他的车技娴熟,有12年的驾龄,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桂导我好了。

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以免跟错队伍。

请大家记清集中和游览时间,以免因一人迟到而影响大家的活动。

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决。

最后祝大家这次旅游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适。

谢谢

告别语包括感谢语、惜别语、征求意见语、致歉语和祝愿语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后面。

如: 各位朋友: 眼看火车站就要到了,桂导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别”。

在此,桂导我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对我工作的支持。

短短几天时间,大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的合作

在几天的游览过程中,若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您的意见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议将是我们改进的目标。

在返程途中,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多谅解。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再来我市,欣赏我们的春季湖水、夏日荷香、秋天红叶和冬季的雪光。

一年四季的美景等着您,到时桂导我再来给各位当导游。

最后祝愿大家一路平安

合家欢乐

身体健康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

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范文一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

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

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530万人。

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

自公元229年东吴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为京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地理区位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地处长江“金三角”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城市。

南京对外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航空、高速公路、铁路、长江航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网路。

南京,山环水抱,葱笼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

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蟠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

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

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

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炼,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

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

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

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蔟,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寒山寺导游词 ·江苏周庄导游词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淮安市导游词 ·夫子庙导游词% 独具南京特色被誉为中国织锦工艺“活化石”的云锦及“国之瑰宝”的雨花石,成为南京旅游商品的代表。

美味的秦淮风味小吃及盐水鸭,享誉中外。

今天的南京,既是现代文明的经济都会,更是虎踞龙盘的秀山丽水,城桓殿阙,街巷格局,园林苑囿,绿地广场......共同构筑起一幅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多彩画卷,展现出“绿色古都,文化之城”的独特魅力。

范文二 长城导游词 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气魄雄伟的长城,我是你们的导游XXX。

我们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了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它建筑在八达岭上,高人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现在请大家往外看,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是用来瞭望和射击的。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屯兵还可以在堡垒里休息。

大家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容易想起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来。

现在我来给大家讲古代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百万民兵修筑长城,很多男子去建筑长城的时候死去了,别的男子听说后四处逃散。

有一个叫范杞梁的青年男子逃到了孟姜女的家里,躲在树丛中。

孟姜女看见了他,正要叫喊,范杞梁连忙摇手,说:“我叫范杞梁,求求你不要叫人”。

后来,范杞梁和孟姜女产生了感情,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俩人就成婚。

在成婚当晚,忽然外面鸡飞狗叫,原来是秦始皇的人来抓范杞梁了,他们看到范杞梁,就把他抓了回去。

孟姜女天天思念丈夫,就去找了。

她历经了千山万水,终于到了长城,打听到了丈夫的消息。

可是范杞梁已经死了,尸体还埋在长城下。

孟姜女就日夜不停地哭,哭倒了一段长城,看见了丈夫血淋淋的尸体。

游客们,这个故事是多么感人呀

多少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我送大家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请大家继续前进吧

希望可以帮到你啦

用英语介绍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导游词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钟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

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中山陵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半圆形广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组成。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

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

整组建筑总平面取“自由钟”图案,表“使天下皆达道”之义。

孙中山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南京民国政府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

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也有称:警世钟)式图案荣获首奖,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吕彦直的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

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

1929年3月18日,中山陵工程还没有最后完工,吕彦直就因为患肝肠癌而去世了,年仅36岁。

为了表彰他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后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在中山陵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了一块纪念碑。

碑的上部是吕彦直半身像,下部刻于右任所书的碑文:“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议决,立石纪念。

”。

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

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

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

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如为便于孙中山先生家属守灵而在陵墓后上方建造的永慕庐、存储奉安大典纪念物品的奉安纪念馆以及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等。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

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历经了磨难,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

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

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

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

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再进为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一块高约9米的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另三位是于右任、胡汉民和吴稚晖 )。

手书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孙中山当年以袁世凯保证清帝退位为条件,答应荐袁以自代,辞去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所以是以国民党总理的名义下葬)的鎏金大字。

字为颜体。

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

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

祭堂是仿宫殿式的建筑。

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

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

祭堂建有三道拱门,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

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

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的。

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

祭堂的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全文。

堂后有墓门两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

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

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

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

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

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

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斯洛伐克雕刻家高崎按遗体形象雕刻的。

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

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

音乐台在中山广场南面。

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

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

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

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

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

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

主楼为宫殿式建筑,外观又像一座寺院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

楼后有回廊式建筑,长125米,壁面镶砌的是冯玉祥将军捐赠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三民主义学说全文碑刻,共十六讲,计15万5千余字。

每讲分别由当时的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粪翁等人书写,是一组书刻俱佳的珍贵文物。

美龄宫系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

1984年起,这座富丽堂皇,典雅秀美的别墅正式对外开放,并称为“美龄宫”,成为中山陵附近的一处著名景点。

1949年之后,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

1960年12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晋谒中山陵。

那时,为了支援农业,有关部门向陵园索取木材,紫金山的森林被大量砍伐。

周总理指示“中山陵园不仅是南京市的、江苏省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一定要保护和管理好”。

第二天,采伐工人就全部撤出。

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

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2005年04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

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

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

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在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址改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增建牌坊、纪念堂及纪念塔。

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

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游卢德铭纪念馆》的作文怎么写

怀揣一颗虔诚的心,我们一行人瞻仰了卢德铭故居。

初识革命先烈卢德铭是在自贡乡土教材上,再次了解是到烈士陵园祭扫时,那时只知道他是一位年轻的军事奇才,曾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仅22岁。

本学期的主题党日活动,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远走自流井区仲权镇狮子湾瞻仰卢德铭故居。

隆冬时节,细雨蒙蒙,气温虽低,但大家热情高涨。

下车后,我们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继续向前。

翻越一陡坡,眼前赫然出现一座高大巍峨的建筑,上面一行大字:卢德铭故居。

大门建筑全部采用本地的石材、木料、小青瓦,体现了“归家”的设计理念。

热情迎接我们的是仲权镇竹元村第一书记和烈士的侄孙卢国钊。

走过一段石块铺成的小路、石坝,我们来到故居正屋。

墙上书写着“德行兼备、铭记使命——卢德铭烈士事迹展览”两行大字。

烈士侄孙卢国钊担任讲解员。

随着他生动细致地讲解,我们详细地了解了烈士光辉的一生:卢德铭字邦鼎,又名继雄,1905年出生于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现自流井仲权镇竹元村1组)。

192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公学,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1924年到广州投身革命,后在老师李筱亭推荐并经过孙中山的亲自面试,破格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2月,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并担任学生军侦察队队长,机智勇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9月毕业后留任学校政治部组织科。

11月,任叶挺独立团连长。

因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及武昌的战斗中屡立奇功升任独立团第二营营长。

1927年6月,担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

后积极参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并任秋收起义总指挥。

在决定中国红色力量未来命运的“文家市会议”上,卢德铭坚定地支持“停止攻打长沙,退往湖南,向罗霄山脉进军”的正确主张。

9月25日在江西萍乡县芦溪镇山岩口遭遇敌人的前后夹击,为掩护率部突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2岁。

当知道卢德铭牺牲的消息后,悲愤交加,斥责指挥错误、侦查不力的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并大声地呼喊:“还我卢德铭

还我卢德铭

”卢德铭烈士虽然英勇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鼓舞、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后来人。

解放后,在卢德铭牺牲的江西萍乡芦溪镇建有卢德铭纪念馆、纪念碑和烈士陵园,而在家乡自贡市也建有纪念碑和烈士陵园,原自贡市33中学也更名为德铭中学。

而自流井区和萍乡县也因卢德铭而结为友好城市。

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主题征文800字

心灵的抽搐我不是导游,我不想重复导游词;我只是游客,我只想讲述我的感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望辛亥革命,已过百年,似乎已变得遥不可及,无法触摸。

但当你静心呼吸时,他就会进入你的身体,汇入你的血液,融入你的灵魂。

因为他已经化为空气,长存于世。

以前了解辛亥革命主要通过教科书,感觉很陌生,难以有很深的体会,因为毕竟没经历过。

但是这么多年的积淀(学了很多年历史,学了很多年辛亥革命),终于在那一刻爆发,就是前一段时间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

当时,我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愤慨不已、时而热泪盈眶。

此后,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是何缘故让他们这么的热衷于革命。

其实也不用多想,但也不能不多想,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对中国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们是中国人,身上流着的是中国血,骨子里存的是中华魂。

正是他们的爱国情怀,正是他们的一腔热血,将中国的历史推向进步,让后人敬仰。

早就听说红楼的存在,于是乎,今天下午,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路上。

不知怎的,一路上脑中不断闪现电影《辛亥革命》中的片段,但当我真正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我呆呆地望着,望着,就那么望着……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很美、很可爱(也许这两个形容词不是很恰当,但我就是想这样说,略带小孩的一种执拗),我认为美的人就是美的,不管在哪里,抑或是以什么样的一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眼前;可爱的人就是可爱的,无论何时何地与他相遇。

他们美丽可以说是魅力,一种高尚人格的魅力;他的可爱可以说是执拗,一种对中国革命永不放弃的执拗。

一生鞠躬尽瘁,奋斗于中国革命,忧国忧民,任劳任怨,他要的不是名利,只是国家的繁荣富强。

望着今日富强的祖国,幸福的人民,无论如何,他应该是开心的、快乐的。

正是因为他是开心的、快乐的,所以他的雕像活了,至少在我的心中是这样。

“红楼”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建筑所采用的材料是红砖。

红色象征着破晓而出的红日,正因如此人们已习惯将红色与革命联系起来。

红楼的红色代表着辛亥革命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

但我今天看到的红色不是那么的积极,它此时在我眼中是辛亥革命中英烈的鲜血

鲜血

这一刻,我似乎灵魂出窍了,它飘荡于红楼的各个角落,我到处看着、望着、触摸着,我想尽可能地靠近他们,靠近他们的思想,靠近他们的心灵,靠近他们的灵魂。

我可能还是无法摆脱那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所以在参观时我总是想起那部电影中的情节,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件坏事,相反我认为只有先前强烈的冲击力,才能使这次参观有所不同,有些别样的感。

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我现在无法用语言表达,因为我不知怎样说,怎样表达才会真实反映我的内心。

也许是因为我想把它们藏于我心中,让我不断反思。

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中国的近代历史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有沉重,而更多的是一份警醒与反思。

大学四年,一晃而过。

现在大一生活就快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在这一年中,你学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我感觉我像浮萍,任风吹,任水冲。

林觉民他们的生活好吗

我觉得很好,因为他有追求,他有远大的抱负,他短暂的一生都在全身心地投入他是爱国事业中,不管怎样他是幸福的、他是快乐的。

也许这样说是错的,因为他们内心充满着挣扎。

但是在他们牺牲后,他们也许可以说是无悔的,而我们呢

大学中的浮萍们

我承认国家、政府开放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想让我们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但是我们在感怀先辈们的事迹之时,是否应该反省下自身呢

不要再埋怨列强的残忍,当时政府的无能,以史为鉴,活在当下吧

其实,强大自己,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因为国家需要每个人的贡献,但是在强大自己的同时一定要树立科学的“三观”。

心灵的抽搐,行动的起航

每天破晓而出的红日好美,我要做一名“夸父”,追逐那片红,做自己的红日。

我的未来就是那轮“每天都在重生的破晓红日”

我只是我,一个游客;我只是我,一个学生;我只是我,一个……

现在急需东江纵队之歌,麻烦提供一下。

为人民血战的战士们。

革命战士用鲜血和青春换来了这一派繁荣景象,他们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而得到的,只有安心地闭上双眼。

他们留下一份新的希望,将由我们这一代传承

东江纵队作文(四)东江纵队导游词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罗浮山名胜区。

罗浮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

史学家司马迁把罗浮山比作“粤岳”,所以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

罗浮山山势雄伟挺拔,风光清静幽秀,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罗浮山又有神仙洞府美誉,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

罗浮山不但山水绮丽,风光优美,而且神话、传奇、古迹繁多。

山上寺观遍立,座落在主景区朱明洞景区内的冲虚古观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东晋葛洪创建,是我国有影响的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传说杭州的黄龙观,香港的黄大仙等道观以它为祖庭。

冲虚古观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东江纵队司令部驻地,这给罗浮山的历史增添了光彩。

历史上道士僧人如云,文人墨客纷至,留下许多珍贵的佳作和题刻。

20年代初,孙中山率军东征归来即偕宋庆玲、廖仲恺、何香凝等结伴游览罗浮山。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及贺龙等七大元帅也曾在罗浮山游览度假。

二、东江纵队简介东江纵队纪念馆是在2003年12月1日暨东纵成立6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的,它座落在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朱明洞景区内。

三面环山,前面是秀丽的白莲湖,右侧不远处为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

四面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

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

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4个厅分别为“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以及二条长60多米、宽3米的参观走廊。

纪念馆前面,是一个宽阔的广场(2284M2)。

在广场的右侧,安放一组人物雕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赴后继,永远向前。

在广场的左侧,竖立一支旗杆,方便参观者举行升旗仪式。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它焕发出的凛然正气,将永远激励人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序幕厅(223M2)的正面,是一幅大型彩色喷绘图,它以东江为背景,磅礴的气势展示了东江纵队的精神风貌。

序厅两侧墙上,镶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东江纵队之歌》,表达了当年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意志。

序厅里面的两侧墙上,用红底金字,展示中央6位领导人的题词,这些题词对东江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列厅(525M2)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反映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

陈列的文物有70多件,主要是东纵战士生活用具,以及缴获敌人的武器。

重要文物有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和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等。

在展厅的另一侧,镶有6幅反映东江纵队重要革命事件的油画。

英烈厅(120M2)的设置,是为了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和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

英烈厅刻写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

厅内还展示了10位英雄人物和5个英雄集体的光辉事迹。

映视厅(76M2)主要播放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东江纵队》和历史纪录片《芦沟桥事变》,让观众更形象地了解东江纵队的战斗史迹和“七?七”事变。

在参观走廊,还设置了《日军侵略华罪证》展览,通过展览,警示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一抗日战争爆发,组建东江人民抗日武装抗日烽火漫燃全国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国性抵抗战争的开始。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