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景观的导游词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泛指自然景色,景象。
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种形式。
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
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对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一型单位,如荒漠景观、草原景观、景观学中指特定的区域概念。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景观的含义[2] 同汉语的“风景”、“景致”、“景色”相一致,等同于英语的“scenery”,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地表景象,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
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做资源;建筑师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
风景导游词
[紫砂壁画]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御花园景区。
首先,在我们的右手,有一幅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大型紫砂浮雕壁画。
这幅名为《大唐兴衰图》的壁画,全长61.5米,宽1.5米,是由860多块紫砂浮雕镶嵌而成,这幅壁画由六幅相对独立而又互有联系的画面构成,全面展示了唐王朝由建立到兴盛、最后到衰落灭亡的全过程。
主要由“晋阳起兵”、“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后称帝”等部分组合而成。
壁画左起,第一幅画面名为“晋阳起兵”,表现了李唐王朝的创建过程: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海内群雄并起。
公元617年,隋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李渊率领三个儿子建成、世民、元吉挥师南下,很快攻占隋都长安,次年(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国号为唐。
数年之内剪除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第二幅画名为“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有三个嫡出的儿子,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秦王李世民由于长年征战,屡建战功,掌握了很大的军政大权,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两人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
公元626年,李世民趁李建成不备,突然发动政变,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被迫封李世民为太子,并于当年八月让位与李世民,自己去当太上皇。
秦王李世民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壁画上描绘的正是李世民射杀李建成、李元吉的场面。
第三幅画名为“贞观之治”。
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登基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缓和阶级矛盾。
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封建史上一段难得的治世——贞观之治(627—649)。
壁画上描绘的歌舞升平、四夷来朝、商贾辐集、公私咸足的景观,正是这段历史的逼真再现。
朋友们,这一整幅壁画采用了浮雕艺术手法,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地再现了大唐王朝的盛衰历史场面。
大家通过这幅壁画可以从中感受到唐朝时期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