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导游词作文500字
参观王家大院有感上星期我去山西,参观游览了几处,感受最深的是王家大院,回京之后其印象还久久出现在眼前。
除了对王家大院的建筑群,看了之后感觉特别舒服,青砖青瓦高高的堂屋,工整大气,尤其是各种砖雕,不但工艺精湛,而且寓意深刻,几乎每一处都可以讲出一段故事。
例如大门两边刻出两株竹子,根部是深扎石头之中,寓意根基扎实;中部竹竿挺直,寓意虚心求教、节节向上;顶部竹叶茂盛,寓意清平正廉。
我历来最喜欢竹子,去年出的文集即以竹子为封面底图,家中亦养了富贵竹,但是象这样解释竹子,并放在大门,更是使我感动。
王家大院的每户每室都有对联和横匾,其内容充满了中国文化和道德,基本上围绕的主题都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做学问。
即使涉及做官致富,也是教人要为官清廉,取富正道。
例如有一横匾,上书“为善最乐”,我看了心中一震,原来这正是我老父临终给我们儿女的教诲:助人为乐,为善最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还有一匾,上书“学会吃亏”等等。
王家大院尽管是富户人家, 但是他们每户都这样做家教,使其鼎盛维持了相当长的年代,据说后来衰败也是缘于放松了教育,以至吸毒腐败盛行。
我参观之后触动很大,当今各类腐败是不是也与我们教育重文轻德有关,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都是如此。
每一个做家长的都应认真自问,我们对儿女最大的期望,究竟是出人头地,还是正直为善
如果大家都以前者为目标,甚至不择手段,不惜踩着别人往上争,那么不怪国家民族堕落
我们自己就没有责任吗
王家大院导游词
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前些天,大家也领略过它们的风采啦,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王家大院。
在到达王家大院之前呢,我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家大院有着近700年历史的文化,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
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在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的静生镇,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据说在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
在事耕的同时,王实兼做豆腐,由于技高一筹,加之为人敦厚,生意渐兴,因此王实被尊为静升王姓始祖。
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年间,那时,除了大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
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二品至五品官员就有12人,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官员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足以看出王家的显赫。
民国初年,王家店铺仍然覆盖晋、冀、京、津等省市。
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王家被迫举家南迁,大院人去楼空,而王家人也漂浮异乡。
而在现代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优异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建筑艺术珍品,开放几年来,在国内外发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
首都一家报纸曾以“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头版头条的长篇报道,引起了在北京及周边省市普遍关注。
朱镕基、尉健行等那时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余秋雨、王鲁湘等考察王家年院后,亦都欣然题词赋诗,给以很高的评价。
所以啊大家今天来到王家大院绝对是票有所值。
好啦,王家大院到了,大家收拾收拾准备下车,跟随我前往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现开放高家崖、红门堡两个建筑群和王氏宗祠孝义祠三部分,共有院落123座,房间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在这里呢我也只以个人对王家大院的简单的理解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王家大院的特点,还有大家进了王家大院之后应该看点什么,注意些什么,大家首先要注意的是王家大院的各处的砖雕、木雕、石雕,它们姿态分成,各具特色,其次如果站在王家大院的最高处的院墙上,俯瞰一下整个王家大院,大家会发现红门堡的整体结构是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大家在进入之后,仔细的看看,就会发现我所说的这些特点。
因为咱们相处时间挺长了,我还想给大家留一个完美的印象,我不太想大家知道我才疏学浅,所以等等会有专业的讲解员为大家进行细细的讲解,我就在最后尾随大家,大家如果有什么事,就到队伍最后找我,或给我打电话,咱们整个王家大院的游览时间是三个小时,,因为王家大院整个建筑群是院内有院,门里套门,就像迷宫一般,虽然不会走不出来,但极易走散。
因此,进入王家大院之后,大人要带好小孩子,老人随我一块走,如果是中年人或年轻人和队伍失散的话不要着急,一个人在高宅大院里面游览也别具风趣,并且会在游览完之后对整个大院有着个人独特的见解,所以当走散时,你只需在三小时后,到咱们停车处集合,就可以啦。
好了大家看到前面的那个穿着正是,留着寸头的殷俊小伙了没有,大家向那里靠拢,那位就是咱们的专业的讲解员,,,什么没看见,就是那个脸上有疙瘩的那个。
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
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
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年夜院是清代平易近居建筑的集年夜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巨匠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现以“中国平易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年夜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巨细院落123座,衡宇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高家崖、红门堡工具坚持,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锁城堡式建筑。
外不美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
博年夜精湛壮不美观,天工人情地利。
于貌似陈旧看法中千变万化,在连结北方传统平易近居共性的同时,又闪现出了卓越的个性妨现校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焰宏伟,功能齐全,根基上担任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气概,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在丰硕,适用而又美不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屋建瓴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配合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
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巨细院落既珠联璧合,又自力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受。
此刻,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遵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名目,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传布下来的年夜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此鱿脯根基上恢复了王家昔时的历史风貌。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
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门又应变为前园后院。
各院间有的都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
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气概;年夜年夜都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型。
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博物馆,是今朝国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开事后,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不雅参观、寻根谒祖或信函、电话咨询。
1999 年,王家年夜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年夜闻名优异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点)”; 2001 年,经由过程了ISO9000 国际质量打点系统认证;2002 岁首,王家年夜院又被评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元; 2003 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区。
2006年05月25日,王家年夜院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核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呵护单元名单。
灵石匠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世居本县汾河峡谷间沟营村(今巨室滩镇沟峪滩村)。
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念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年夜望族。
王氏家族鼎盛于早晨康、乾、嘉年间,那时,除年夜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
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搜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夜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王氏家族年夜十八世往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不美观身非凡,在自己,则主若是后辈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道德。
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鸦片,终致秋风落叶,年夜喷香日倾。
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体年夜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情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漂浮异乡。
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年夜业各界多有建树,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名门望族。
王家大院导游词作文600字
大家好,我是导游张智堃。
今天,我要带领着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观光。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
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
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
主峰的东侧有一个观日石。
在原来,传说古人因为爬山时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们齐心协力从山上搬来一块大石头,大家把它放在观日点,人们站着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主峰的西侧有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四个鲜红的大字:“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时古代文学家孟子(孟轲)说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
从古至今,这四个字成了千古佳来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十八盘。
因为古人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十八盘的台阶共1594级。
高约400多米,可以说是泰山的“脊梁”。
如果你从下面的中天门顺着十八盘一直登上南天门,你就会感觉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这是因为十八盘很陡。
登上了南天门,大家先休息一下,留个影,休息一会我们再向上爬。
大家请继续跟我向上爬。
爬上一小段距离以后,便到了天街。
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
因为天街已经话。
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点——玉皇顶。
从玉皇顶的观望台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
正如大诗人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所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晓”。
游客们,泰山的景色确实很雄伟,希望您带着亲朋好友再来光临泰山! 塔坡小学四年级四班四年级:焦玉婷
灵石王家大院作文450字
今天我们来到了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时一座元朝风格的建筑,王家是元朝开始做官,清朝没落,建筑十分有特色。
进了大门,首先是一座城堡,叫老宅,老宅是由王家大儿子拥有,由于他是四品官,所以门楼不是特别气派,往里走有少爷读书的地方,寝室,小姐楼,书房,会客厅等,还有一些壁画象征做官,健康代代升旺,从这点看来古代人十分聪明。
穿过一道小门便是新宅,新宅并没有老宅参观价值达,它里面展出一些板画家和国画家的作品。
再往上走,便是城墙,城墙往前走是龙亭,在龙亭上不但可以看到王家大院的全景,分别是玄武,朱雀,青龙,白虎,麒麟,象征着平安,再往前走是一个亭子,亭子下面是个很长的坡,下去后便结束了参观。
从王家大院参观可以看出古人十分聪明,建筑很有特色,木材石板十分坚固结实。
导游词介绍灵石的550字作文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静升王氏是王家大院的创始者。
静升王氏祖籍琅琊,后西迁到山西太原。
南宋初年,族人王实由太原南迁至灵石县沟峪滩村。
元皇庆二年(1313年),王诚斋又率家族迁至静升村,从此在此定居了600多年。
从清朝初期到中期,王家的经营规模逐渐增大,并成为当地的一大富贾。
今天的王家大院是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年间不断扩建的。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对海内外游客开放。
我是导游,老师给我虚拟了情境,是我给新婚的夫妇讲解山海关王家大院的婚俗厅,我要怎么写欢迎辞和欢送词
厚厚的冬未完全卸去,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样一个而温暖的下午,我们迎来了织的“三八”妇女节的春游,这次去的地方,是离家很近的万荣“李家大院”。
晋商在全国是很有名的,所以晋商的院子也很出名。
以前去过乔家大院,听说要去李家大院,心里很不以为意,觉得乔家大院那么有名的地方都看了,李家大院想来也不会有很特别的地方。
但去了以后,感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刚下了车,就感受到了李家大院的华贵美丽、庄严肃穆。
李家大院新建成的大门巍峨壮观,典雅古朴,门楼正上方挂有“修德为善”的匾额,匾额下面嵌青石一块,上书“广善门”三个大字。
门口立有一对高约两米的石狮。
还有一棵被称为摇钱树的树,这种树据说在当时的晋南民居中是很常见的,想来应该是财源滚滚的寓意吧。
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十一条宽阔平坦的大路。
道路两边建有文化长廊,长廊两边的建筑为新建区,里面建有房屋几十间,西边的各间房里布置的是李氏家庭的发展史,东边的则是李氏家庭善行善举史展览。
在灿烂辉煌的山西民居——“大院文化”中,广泛流传了这样一句话: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
的确,李家作为富甲一方的家庭,以乐善好施、博施济众为荣,推仁行义,代代相传,未尝间断,家族数人被冠以“李善人”的称号,他们的善行善举在晋、秦、豫等地广为流传。
大道的尽头是李氏家族的“功德堂”。
“功德堂”的西面有个小门,从小门出来,就到了李子用的宅院。
首先看到的是院子里的两个人的雕像,是李子用和他的英国夫人。
正因为如此李家院落风格多以中西合壁式样,反映了中西文化结合的艺术特点。
此时所看到的这个宅院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十六世纪欧洲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我们从李子用的“哥特式”门楼走出来,下了一个大坡后,往南走,就到了李家大院真正的精华所在,有很多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品,就连一个门楼,都有七八层的花雕,它们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的富贵平安,多子多福、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穿过一个个古老的院子,仿佛也穿过了一段又一段的历史,李家大院让自己游历的不仅是精妙的宅院构造,还有曾经繁盛一时的晋商文化。
下午的时光好似非常的短暂,走出大门已是傍晚时分了。
回头再看肃穆的李家大院,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那段历史。
再也没有来之前的犹豫,有的感觉只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