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的100字导游词
富春江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
瞧,这山,这水,真是名副其实——集富春江的美于一身。
从古时起,便已经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折服,不禁倾笔写下句句名言。
此时,我们身临其境,定能品出这诗文中之神韵,可能还有人会大喊出“我爱富春江
”的冲动呢
可这对于真正见到它美懂得欣赏它美的人眼中,并非什么可笑之举。
因为她的美确是能倾倒众生。
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虽映照出其生机勃勃,却掩不住其真正的奇伟嶙峋,虽令人心生寒意,却更有一种兴奋之情。
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水,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游动的小鱼儿与细石“交纵嬉戏”不亦乐乎。
瞬间心灵得到了诠释,心如止水,仿佛真正读到了人生真谛。
她美,却真实;她险,却活泼。
她难道不是令人不得不爱吗
——八(2)金艳艳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了富春江的中下游,就让我们在这里畅游一番吧。
”我知道,我第一次的导游解说开始了。
富春江的景由水与山组成,站在各个角度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站在山的最高峰,一览无余。
这样,才能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山,峰峦如聚,各具特色。
横看,有排山倒海之势;侧之,给人以天崩地裂之感,此为山也。
水有水的魅力。
西湖的水是宁静的岁,洞庭的水是清澈的水,而富春江水正是具备了两者的长处。
水,气势平缓之处如平地,则心如明镜;气势澎湃之处如鲸波巨浪,翻江倒海的气势自古无人不为之惊叹。
总而言之,富春江的独一无二的山水会让大家的旅行过得愉快而富有意义。
我的第一次解说算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八(2)章绍亮 游客们注意了,现在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富春江景区。
南朝文学家吴均曾在《与朱元思书》中,极力赞扬富春江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元朝吴恒赞也曾咏过:“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很明显,富春江的招牌便是山与水。
如我们眼前所见,这山层层叠叠,高耸陡峭,以一“绝”字也尽叙其美。
另外,我们也可望见山边的树木,一株株都伟岸挺拔,暗绿色的他们仿佛在叙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仔细听听,鸟儿此起彼伏是他们的话语,更冲刷着我们的身心。
再向下看看水,清澈见底,缓缓地流着,那样安详,那样平和,但这仅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而已。
再往前,那儿两岸紧密地接着,水流湍急,激起千堆的浪…… ——八(2)杨承印 要说秀色哪里好,古今当推富春江。
今天,我们就来到了美丽的富春江,关于富春江的美丽,且容我这个导游慢慢道来。
富春江因山青水碧而名闻遐迩,早在古代,便有吴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赞叹。
是啊,瞧那水,清澈缥碧,泠泠作响,水底还有那灵活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块,他们享受这舒适的家园,向人们诉说着富春江的美。
还有瞧那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倘置身于此,还以为来到了仙境哩
富春江的美,美就美在流水,清澈澄清;富春江的美,美就美在青山,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今天,就让我们共游富春江,感受那来自天宇外的美
——八(2)王斐斐 朋友们,你们听过“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这句名言吗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富春江著名的七里峡谷。
这边的江两岸青山夹峙,峭壁峥嵘,它素有“小山峡” 的美称。
富春江千姿百态的江水也甚是美丽,它有千丈见底的清澈,并且有时如箭般湍急。
而富春江的山,则是连绵不断,此起彼伏,那里鸟鸣猿啼,光影交错,别是一番趣味。
你们可以看着眼前的天光山色,然后乘着小舟游行于江面,赏玩风景,任凭小舟随意飘荡,也是良多趣味。
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八(3)黄艳 各位旅客,经过了二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的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富春江了。
看,这里的美丽景色是否让你们忘记了旅途的奔波了呢
我想是这样的吧
自古以来,这儿就已经被古人用诗词传诵着,唐朝的韦庄赞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再看那元朝的吴桓赞写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是的,看那回,清澈见底,犹如一块明镜倒映着两旁的青山、绿树、悬崖,柔美与险峻结合成了一幅天下独绝的山水画,两旁传来的猿鸣声是否令你心里产生了一个莫名的空虚感呢
这也难怪古人为此痴迷了吧
——八(3)郑金权
关于富春江导游词(200字)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了富春江的中下游,就让我们在这里畅游一番吧。
”富春江的景由水与山组成,站在各个角度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站在山的最高峰,一览无余。
这样,才能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山,峰峦如聚,各具特色。
横看,有排山倒海之势;侧之,给人以天崩地裂之感,此为山也。
水有水的魅力。
西湖的水是宁静的岁,洞庭的水是清澈的水,而富春江水正是具备了两者的长处。
水,气势平缓之处如平地,则心如明镜;气势澎湃之处如鲸波巨浪,翻江倒海的气势自古无人不为之惊叹。
总而言之,富春江的独一无二的山水会让大家的旅行过得愉快而富有意义。
联系与朱元思书写写富春江的导游词
这一段风景区两岸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澈碧绿,而在山水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
风景区东线以富春江七里泷风光带和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有“严陵问古”、“双塔凌云”、“子胥野渡”、“七里扬帆”、“葫芦飞瀑”等景点,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之妙趣,是富春江回归自然旅游线; 南线以“地下艺术宫殿”--灵栖洞天、“江南悬空寺”--大慈岩为主,其中“东海龙宫”、“中国第一天然立佛”等景观世之罕见,是科普考察和佛教文化观瞻旅游线; 西线以“华东明珠”--新安江水电站、千岛湖、好运岛等景点为旅游点,其中千岛湖集太湖之浩瀚、西湖之娟秀于一身,堪称天下奇观,是千岛湖山水风光旅游线;而新安江城又以“风凉、水清、雾奇”三绝闻名,是江南地区著名的城镇避暑胜地。
锦绣新安江被誉为中国的“多瑙河”。
新安江龙舟漂流、新安江九姓渔民水上婚礼、月亮岛等旅游项目、景点与新安江水电站、千岛湖、好运岛等景点组合成新安江城郊水上旅游线路。
’ 有关文章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
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
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
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跪求 - 富春江导游词 。
要求借鉴《与朱元思书》 字数600字左右。
--- 廖涵伟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
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
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的面积达 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4。
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
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
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
总面积290多公顷。
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铜亭,临湖畔建的千米长画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和石舫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点。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离城约10公里。
既可以坐郊区公共汽车,也可以坐专线游览车前往。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虽大,但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
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
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
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
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 山迥然而异。
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朱元思书翻译
思书翻译: 原文: 风烟,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写作背景
1、创作背 景魏晋南北朝时,黑暗,社会动乱。
因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2、全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受梁武帝欣赏,任为奉朝请。
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有《吴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传下来。
保留下来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