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导游词烈士陵园

导游词烈士陵园

时间:2018-04-04 09:33

烈士陵园的导游词怎么写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

主体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

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集纪念、游览、科普于一园。

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四季鲜花不断;墓上密铺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

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横匾上书 “血祭轩辕”,为董必武所题。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的导游词尽量多一点

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南麓小龙山上。

距会址约1千米,红军烈士陵园因建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红军坟、钟伟剑烈士、邓萍牺牲时的雕塑、红军女卫生员铜像以及纪念红军长征在遵义牺牲的烈士纪念碑而著名。

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中共遵义地委决定,在红军烈士陵园建设红军烈士纪念碑。

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

整个碑高30米,下宽6米见方,顶部宽2米见方。

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圆环外壁镶着28颗闪光的星,象征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使外环的星光装饰和圆环内的汉白玉画像结合成一体。

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用紫色花岗石雕凿而成,东南侧为老红军形像,西南侧是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红军威震四方。

整个纪念碑以环形和伸向天空的造型构成,反映红军崇高理想情操,雄伟磅薄的气派,威震环宇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代。

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是“邓萍烈士之墓”。

邓萍烈士的遗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彭德怀同志的亲自关怀下,经党政和各界人士的努力,才找到的。

1958年开始动工修建邓萍墓,次年建成。

墓地在陵园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其延伸段和花圈组成。

墓身均用红砂石料扣砌,通宽32.55米,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

1979年10月,张爱萍为邓萍撰写了墓志铭。

在邓萍墓西面处,有一座红军卫生员墓,群众称为红军坟。

坟四周以青砂石砌成墓裙,裙高1.2米,上面封土,墓的最高处约3米,坟前竖立一块青石墓碑,碑座上石碑高2.03米,宽0.83米,厚0.19米,正面阴刻“红军坟”三个红色大字,背面阴刻楷书《红军坟简介》。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后,一支红军部队的卫生员给当地群众治病去了,这时部队执行紧急任务离开了遵义。

在外为群众治病的一个卫生员未能跟上部队,后惨遭伪保长杀害。

群众怀着悲愤的心情,就地安葬了红军卫生员。

红军走后,群众又陷入苦海。

群众生病无钱医治,更加怀念红军卫生员。

有些生病群众到红军卫生员坟前悼念,因精神振奋,回家后感到病情好转,就认为是红军卫生员“显灵”。

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四面八方。

保长率爪牙多次去挖坟,群众一次又一次地把坟垒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高大。

群众为了保护红军坟,就宣扬红军卫生员是“菩萨”。

反动派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群众络绎不绝地到红军坟悼念和求药治病,寄托对红军卫生员的哀思,盼望红军早日归来。

解放后,人民政府把红军卫生员的遗骸由桑木垭迁葬小龙山。

从此群众就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

红军坟下边,塑立着一座高4.5米以红军女卫生员正在给干人儿子喂药的铜像,铜像于1990年7月建成。

邓萍墓东边,是一座表现邓萍中弹倒在张爱萍身上的半身雕塑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邓萍烈士牺牲时的情景,塑像墓座上刻有简单的文字说明。

在邓萍墓的右后侧,2004年新建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牺牲的1338名烈士英名,由28块碑连成一体组成的红军英烈墙。

陵园西边的“青松堂”里,安放着几十位无名红军烈士的骨灰盒。

“青松堂”是1991年2月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为陵园题写的。

陵园内的“翠柏园”里陈列着邓萍、钟伟剑两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红军烈士陵园是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麻城烈士陵园导游词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麓,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

二战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歌乐山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和展览馆于1954年修建,1984年改名。

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

二战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1984年7月改称现名。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东西长约7公里,纵横约10公里。

在这个“特区”周围完全用碉堡、岗亭和铁丝封锁着,任何人也不能通行。

它名义上是以中美联合对日作间谍战、中美交换情报为幌子。

实际上,完全是一个训练法西斯刽子手的机构,对中国共产党员和搞日民主人士进行大量的搜捕和迫害。

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是关押和杀害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均在这里惨遭杀害。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政权撤离大陆前夕,对囚禁在这里的300多位革命人士实行集体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血案。

解放后,在这个“特区”内,办起了工厂、农场和学校,原平的白公馆、渣滓洞两个在监狱已开辟为展览馆,陈列了当年的实物、图片等。

如今,每年有上百万游人来此参观、凭吊烈士英灵。

  195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修建了烈士墓园和烈士纪念碑,占地698平方米。

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这里定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重庆中美合作所美蒋罪行展览馆成立,恢复了白公馆、渣滓洞的原貌,于1985年更名为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

1988年,这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增挂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馆牌。

  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1996年被中央六部委局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 渣滓洞:5元\\\/人;白公馆:5元\\\/人;松林坡:5元\\\/人;梅园:2元\\\/人;陈列大厅(含半景画):5元\\\/人 到达方式:重庆市内乘坐215、217、221、227、265、801等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开放时间:08:30到17:00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包括红岩村13号、曾家岩 50号、 桂园、《新华日报》旧址等。

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 革命斗争的中心。

因业绩卓著,故设馆加以纪念。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

作为中 共代表的周恩来,以及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等 同志也相继抵达,组成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

当时的南方 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都设在红岩村。

1945年,同志从延安到重庆与 国民党进行谈判的43天内,也住在红岩村13号。

因此,当年的红岩村成了举世 瞩目的政治活动中心。

红岩村13号,为3层简易建筑,是由当时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必机 关工作人员动手改建的。

为适应在敌特包围中斗争的需要,设置奇特:右侧传 达室装置了脚踏电铃,以便在紧急时向内部发出通知;传达室门后掩蔽着一个 通向二楼的小门,大门开时,即掩了小门。

、周恩来同志和南方局的领 导人在此办公住宿的房间里陈列着许多革命文物。

曾家岩50号,是当时南方局在重庆市城内租用的办公处。

它是一幢3层楼 房,右侧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侧有国民党警察局的派出所,这 幢楼挺立在中间。

楼的二层有两个房间分别作为周恩来、董必武同志的办公 室兼宿舍,底层和三层为南方局其他同志用。

1945年8月,同志在重庆 与国民党谈判期间,曾在底楼会议室接见过中外人士。

周恩来同志会见各界 人士和中外记者也常在这里。

桂园,是同志在“重庆谈判”期间市内办公、会客的地方。

它是 一座砖楼小院,位于曾家岩50号右侧200米处,原是国民党谈判代表之一张 治中先生的公馆,为了同志的安全和方便而特意提供的。

楼下会客厅 是当年、周恩来同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和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 要》(即《双十协定》)的地方,曾在这里接见过各界民主人士和记 者。

在右边的餐厅里,和周恩来曾宴请各国驻华使节和中外各界人士。

二楼是和周恩来办公、休息的地方。

现在这里陈列着他们在重庆期间 活动的照片,以及《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登载的有关在重庆 活动的报道。

湖北省武汉市英山县干山烈士陵园导游词小学生作文

导游词大家好,我是山水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张导。

下面,由我带领大家来参观这天下第一的山与水。

来,我们先上船去感受桂林的山与水。

大家看,这里的水多绿,是不是很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呢

游客们你们感觉到船在动吗

一定感觉不到,这也是漓江水的特点之一“静”,这水很清澈,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可以在水中倒映出你们各自清晰的面孔,不信你们看看,但要小心不要摔下去了,也不要往里丢垃圾呀。

游客们,欣赏完桂林秀美的水,接下来我们来领略“奇、秀、险”的桂林山。

桂林山不仅奇,还很秀,它像一个大屏障,又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美丽极了。

桂林山不仅秀,还很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是不是有一种要栽下去的感觉

有些山像老人、有些山像骆驼……看,那座山是不是很像一头大象

那座山叫做象鼻山。

它可是有来历的。

象鼻山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构成的,因为很像一头长鼻象,所以叫做象鼻山。

象鼻山还有一块象鼻,长13.5米,宽3.3米,高1.9米。

拜拜~~~~~~指导教师:王熙敏四年一班苏尼特左旗直属蒙校

四.八”烈士纪念馆导游词

“四·八”烈士陵园坐落在,是为纪念在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的爱国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等9人而建造的陵园。

  解放后,1957年党中央决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园。

新建的陵园设在原八路军总部王家坪北侧,背枕清凉山,面对延河水。

陵园里有纪念堂、纪念塔、纪念亭、陈列室、陵墓台等建筑物。

建筑布局陵园占地3.6万平方米,一座汉白玉纪念塔在墓园中间,塔高19.46米,寓意1946年,塔身后部呈4层阶梯式,塔下有8级台阶,象征4月8日。

塔尖上有象征的镰刀斧头图案,塔顶最高一层四面嵌着四颗镏金五角星,代表中国人民的事业。

塔身正面嵌着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

正面塔座上雕砌着一只汉白玉花环。

塔座右侧勒记“四.八烈士遇难碑记”。

陵园最高处是烈士墓台,台分三层。

王若飞烈士墓居陵园中轴线顶端,处于陵园的核心地位。

然后依次为“四.八”遇难烈士和在牺牲的重要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如秦邦宪、、叶挺、张浩、邓发、黄齐生、杨松、、张寒晖等。

黄土有幸埋忠魂,“四.八”烈士陵园是最早的一座高规格的烈士陵寝地。

[1] 历史事件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的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乘飞“四·八”烈士陵园藏品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刚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出席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回国的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及著名爱国教育家黄齐生先生等9人,因飞机失事,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

为了缅怀“四·八”遇难烈士,延安各界群众3万多人,在飞机场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题写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和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的悼词。

朱德、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亲自执绋,送灵下葬,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飞机场旁边,为烈士建起了陵园。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