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啊!本人急需甘肃概况,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的导游解说词!请尽量在本周五9月22号前给我答复!谢
三峡旅游概况导游词尊敬的客人:大家好!欢迎大家乘船游览美丽的长江三峡。
我叫***,是***旅行社的职业导游,持证号码是******号,市旅游投诉电话号码是:*********。
今天能为大家服务和导游,我十分高兴和荣幸。
希望三峡之旅和我的服务都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江三峡美丽的风光,去发现三峡古代文化的辉煌灿烂。
第一部分:长江与三峡(介绍长江概况)三峡是长江上的一段河道,了解三峡首先得从了解长江开始。
大家都很熟悉《长江之歌》吧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慨。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这首歌已经成为中国音乐的经典旋律,它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表达了长江之水从雪山一路奔腾而来的磅礴大气。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西南侧,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麻逊河和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
长江支流数以千计,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等49条。
嘉陵江、岷江、雅砻江4大支流的流域面积均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淡水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大湖、巢湖等。
长江不同河道常用称谓有: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上分别称沱沱河和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宜宾至湖北宜昌俗称川江;长江三峡一带称峡江;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矾,俗称荆江;江苏扬州镇江以下江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得名扬子江。
现在所称杨子江泛指武汉以下长江下游。
长江纳百川容千流,穿山越谷,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在重庆至湖北境内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造就了雄奇壮丽的三峡百里山水画廊。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的总称,从自然上说三峡是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从人文上说三峡是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
长江三峡犹如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是集游览观光、科考怀古、艺术鉴赏、文化研究、民俗采风、建筑考察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雄伟壮观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使三峡成为我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和举世闻名的观光旅游胜地。
因为有了三峡,长江变得更加雄伟,风光变得格外秀丽。
三峡风光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三峡留下了历代骚人墨客畅游的千古绝唱,三峡旅游一直是万里长江不变的主题。
三峡因长江而存在,长江以三峡而骄傲。
美国人罗斯福曾说,每个美国人都一定要去看看科罗拉多大峡谷,因为峡谷是用时间缓慢雕刻出的惊心动魄。
和科罗拉多大峡谷纯粹沙石沟壑的粗犷相比,三峡更完美地将山、水、文化景观结合到了一起,而且三峡是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大峡谷中唯一可以乘船在大江上游览大峡谷。
世界上大江大河很多,大峡谷也不少,但是要么有江无峡,要么有峡无江,只有我国的长江三峡才同时拥有著名的大江和雄壮的峡谷两者兼备的风光。
如果长江是一首交响曲,那么进入三峡就开始了它最华彩的乐章。
第二部分:造化三峡(介绍三峡地理演变)长江三峡是大自然的杰作。
关于三峡的形成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最典型、流传最广的是“大禹开江”的说法,是说长江的主流最早不是经现在的三峡流下,而是流经古之南江“涔水”。
由于当时天下洪水泛滥,大禹决巫山,令江水得东过,终于使长江“东流之注五湖(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之处,三峡之水从此畅通,长江的主流才改从现在的河道(即北江)流淌。
大禹导江治三峡,是有史料记载的。
春秋孔子、汉代诸葛亮、晋代郭璞、北魏郦道元等历代名人都有论述。
(另一传说见附一)这些关于三峡形成的美好的神话传说只不过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与洪水长期斗争中的强烈愿望。
从地质发育看,长江三峡显然不是人工开凿或鬼斧之功,而是强烈的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和江河发育的结果。
三峡地貌变化之大,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
远古时代,三峡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距今1.8亿年前的印支造山运动,使华南地区形成陆地与华北陆地联成整体,中国地势东高西低,西南地区仍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古长江从东向西流向古地中海。
距今7000万年前,燕山造山运动使巫山山脉自北而南隆起,切断古长江,于是,巫山以东的古长江即向东流,巫山以西的古长江仍向西流。
距今4000万年前新生代之初,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气势非凡,使中国的西部地区迅速抬升,形成世界第三极高峰和整个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强迫浩淼的西部之水向东流去,去冲刷切割阻挡长江的巫山山脉。
长江左突右冲,终于波涛汹涌劈开巫山山脉,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大峡谷。
长江就永远的“大江东去”,从此“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峡形成的阶段见附二)三峡横空出世,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观,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是造物主在大地上刻画雕琢出的惊世杰作。
三峡是大自然的运动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种种奇迹中最惊心动魄、最雄奇壮观的精彩华章,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
三峡两岸可以欣赏到举世罕见的峡谷地貌、溶洞景观、名山水景、原始森林及距今4000多年历史文化和20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迹。
山,是三峡的骨架与躯体;水,是三峡的灵魂与血脉。
三峡保存着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又完整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和地质地貌现象,是中国最大的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地质博物馆”。
第三部分:历史三峡(介绍三峡的文明发展史)长江三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大峡谷,还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居住古人类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和世界人类远古文明出现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曾预言说:“我们现在称北京猿人为我们的老祖宗,但北京猿人的老祖宗又在哪里
我觉得应该到长江三峡一带探寻。
”现在,考古学家在大量的遗址遗迹中已经找出三峡人类活动的大致轮廓,在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巫山龙骨坡,发现20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证明“巫山人”是全球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人类;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溪文化展示了三峡人类的聪明才智;三峡地区古代巴人的遗址和墓地反映了三峡是巴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是解开古代巴人历史之谜的主要地段。
长江文明堪与黄河文明媲美。
三峡也是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另一个摇篮和重要通道。
在历史进程中,长江串接起下游的吴越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上游的巴蜀文化。
而三峡,像一个巨大的纽结,沟通了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将巴蜀文明和荆楚文明连接起来,造就了完整的长江文明。
三峡两岸夏商周遗址、秦时栈道、楚国阳台、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夷陵(湖北宜昌)古战场,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八阵图、永安宫、涪陵白鹤梁、黄陵庙等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与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向人们展开了一册数千年文化历史的巨卷。
可以说,百里三峡是一根哺育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脐带,如果没有这个通道,中华民族文化史就是残缺的。
第四部分:瑰丽三峡(介绍三峡自然风光)三峡是中国让人记忆最深刻的景观,小学课本收入的《长江之歌》使不少人第一次认识长江的豪迈;中学课本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诗,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了三峡的雄奇与壮丽;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三峡》一文中把长江三峡那独具魅力的风光名胜和意境渲染得淋漓尽致,一次又一次的加深了我们对三峡的印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
我们通常所的三峡风光是指泛从重庆到宜昌全长600公里的峡江风光。
整个三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两岸山高谷深,悬崖绝壁,群峰竞秀。
三峡“山水峡林泉洞,包罗万象;雄奇秀险峻幽,无奇不有”;其景色之壮观,气象之宏阔,占尽天下所有自然景色,被称为天然博物馆,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位居全国十大风景区之首。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以雄奇之美著称于世。
瞿塘峡山势雄峻,两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样,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是瞿塘峡的代表景观,也是长江三峡在景观上特征最明显的景观。
古人诗称夔门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人们常称“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
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幽深秀丽闻名中外。
巫峡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绝,就像一串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江畔,其中以神女峰最富魅力。
由于巫峡湿气蒸腾不散,容易成云致雾,随时可见云雾或缠绕于山腰,或飘浮于江面之上,因此,古代骚人墨客游历三峡时,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三峡的云和三峡的雨。
用巫山云比喻爱情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元稹。
他在《离思•五首之四》中这样吟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据说这是元稹为悼念亡妻而作,诗中以巫山之云比喻他对爱妻无限眷念之情——经历过沧海水、看过巫山云的人不再以其它地方的水云为美。
诗人之挚爱与真情可谓感人肺腑。
美丽的山水加上美丽的诗句,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关于巫山云雨的传说见附三)巫峡小三峡更是王冠上的明珠,为天下绝境。
小三峡雄奇之中又带着秀美,龙门峡峭壁高耸入云,巴雾峡云霞飘渺,滴翠峡水嫩苍翠。
西陵峡自古因滩多水急名声在外,两坝建成后,又以山灵水秀著称。
长江东出南津关后,江面骤然展宽,由400米增至2000米左右,流速由急变缓。
宜昌古称夷陵,就是根据“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
大自然把所有雄奇的力量都整合在三峡,把所有瑰丽的色彩都附丽在三峡,峡长、谷深、江险,构成了三峡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完成了一章最完美最奇异的诗篇。
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中外游人。
第五部分:诗歌三峡(介绍三峡的文化源流)三峡是诗歌的圣殿,中国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像三峡这样聚集了那么多的瑰丽诗篇。
几百里三峡画廊,到处都可以拾到古代文豪们遗留的不朽诗篇;长长的峡江两岸,遍地是骚人迁客万古流芳的华章。
《唐诗三百首》中有30首写长江,有12首写三峡,历代歌咏三峡的诗作超过4000首。
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如屈原、宋玉、诸葛亮、郦道元、李煜、张九龄、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孟郊、刘禹锡、元稹、李贺、黄庭坚、王安石、司马光、苏洵、苏轼、苏辙、寇准、欧阳修、陆游、范成大、杨慎、王士桢、李调元等大文豪,有的曾在峡区为官作吏,有的在峡区旅居、漫游,写下了大量歌咏三峡、堪称千古绝唱的不朽诗篇,赋予了三峡山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更高层次的文化品味。
三峡壮美的山川孕育、熏陶并激励着人们的情感。
诗人一踏上长江三峡,就才情迸发、诗情涌动,“三峡”也就随着诗歌在中国文学史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名。
中国诗歌史上最沉重、最深刻、最痛快、最雅致的诗篇有相当数量都与三峡有关。
屈原《九章》、《九歌》里大量的篇章讴歌了三峡的风土人情;宋玉的《神女赋》和《高塘赋》使“巫山云雨”变成了长江三峡的代名词;李白三到三峡,一首《早发白帝城》成为千古绝唱;白居易在三峡为官,写了200多首诗;曾在云阳和奉节白帝城旅居两载的诗圣杜甫,作诗437首,写下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名篇佳作,占到杜甫传世作品的一半。
刘禹锡曾任夔州(今奉节)刺史,发掘出当地民歌竹枝词,开一代新风,一曲古典情歌“杨柳青青将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让竹枝词这种艺术形式走上文坛,使三峡地区民歌在文化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声情并茂。
历代的大诗人,多在三峡有过杰作。
这座长达193公里的峡谷,不仅仅是轴山水长卷,更是座诗书长廊。
可以说三峡就是一首壮丽的诗歌,每一段峡谷,每一片江面,无不平仄和谐。
从雄壮的瞿塘峡,到婉约的巫峡,再到行云流水的西陵峡,三峡是段落分明而又酣畅淋漓的黄钟大吕。
三峡是对中国诗人才情的最大挑战。
一个文人到了三峡如果不写诗,写不出好诗就不是真正的诗人。
三峡成就了这些千古绝唱,名篇佳句加深了三峡的魅力,三峡之灵山秀水给文人们以灵气和灵感;而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迹和诗篇又使三峡声名远播;山水与文化相得而益彰,三峡山水因富有文化内涵而流芳千古。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风景如画的三峡外在美,而其内在美,则是历朝历代的优秀文人用心灵铸造。
在世界著名的大峡谷中,中国的长江三峡是惟一一座将鬼斧神工的自然和浓郁深厚的文化完美凝聚的峡谷。
《三国演义》有40多个故事发生在三峡,在三峡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历史悠久的巴楚文化,留下了长江三峡的三大悬谜——悬棺、古栈道、古洞(巴人神秘失踪的衢塘峡黄金洞);荡气回肠的三峡纤夫文化和码头文化,有被国外称为中国的“伏尔加船夫曲” 的川江船工号子为代表;闻名遐迩的丰都“鬼城”,是集儒、道、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的宝库,《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等小说,塑造了一个中国民间影响巨大的“幽冥世界”——丰都“鬼城”;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寨,距今四百多年,寨楼依山而建,飞檐展翼,孤峰拔地,四壁如削,造型奇异,被列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是长江三峡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江上明珠”;奉节白帝城东、西碑林70多块石刻镶嵌着一个灿烂的文化世界,远观是画,近看是诗,画面栩栩如生,诗画浑然一体,堪称二绝。
云阳张飞庙,现存早至汉唐、晚至明清的石碑、摩崖石刻300余幅、木刻217幅。
三峡的旅游文化积淀深厚,让人叹为观止。
第六部分:坚韧三峡(介绍三峡人的人文精神)三峡自然山水与人文结合,产生了三峡文化独特人文历史精神——三峡精神。
三峡精神是三峡人民依托三峡山水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精神,包含以巴人为代表的忠勇刚烈的品格、以楚人为代表的开创奋进的精神,以及承担大义、舍身为国的自我牺牲精神。
上下几千年,纵横数千里,三峡人每每在中华民族危重关头,象峡江中的山脉,以负重和牺牲为代价,承担着一个民族希望的人文历史形象和品格。
远在武王伐纣平定天下,邀三峡巴人逐鹿中原时,其骁勇善战,无所畏惧,前歌后舞的战斗形象已成千古绝唱。
后至宋末钓鱼城抗敌,巴人拼死苦战,视死如归,不容外强染指河山的气概,气壮山河。
再到八年抗战,他们忍受饥饿,承受狂轰滥炸,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守卫着中国大后方,苦苦保全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抗战时期,三峡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当时***人已经过了武汉,为了抢运中国的工厂设备和北京的国宝,卢作孚无私出动重庆民生轮船公司全部的船只,连夜运输。
当时老百姓用绞盘拖船,用人力拉一艘艘分装船。
那是一场意志与力量的竞争,中国民众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当时美国报刊登载了中国全***的纤夫抢运战时物资照片,震撼了全世界,知道这样一个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会用肉体与钢铁搏斗。
最后终于在***人进攻前以运完了全部物资,而船只损失惨重。
但那大船小船齐头并进,齐心协力的场面永远留在这个民族的精神史上。
三峡为最终赢得民族保卫战作出了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精神意义上保全了中国。
三峡纤夫是三峡人最典型的缩影。
过去三峡两岸,一群群头包布帕腰缠麻片足蹬草鞋的纤夫,身背长纤,力挽狂澜,与三峡的恶水险滩搏斗。
长江三峡船夫面对的危险要远远超过在平岸上拉纤的伏尔加船夫,纤夫必须光着脚行进在江边尖利的岩石上,夏天顶着炎热的骄阳,冬天经受刺骨的寒水,奋力拉船。
伏尔加河的纤夫在莽苍的伏尔加河上显得无奈,凝重,悲怆,而三峡纤夫则表现出在长江峡谷中为生存抗争奋进,有着中国独特的进取人生、积极生命的文化意义。
与三峡纤夫相伴的是铿锵有力、纯朴粗犷《船工号子》,这是与自然、与命运、与意志抗争动人心魄的搏斗之歌。
千百年来三峡船工面对艰险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探索***和开拓闯关的精神正是三峡最豪壮、最浪漫的乐章。
三峡人与急流险滩博斗的“闯滩”精神,永远是三峡文化的精髓,是值得不断开凿和利用的珍贵遗产。
另外,三峡移民反映出来的开拓奋进和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也是三峡精神的延续。
正在建设的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移民最多的水利枢纽工程,今后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重庆市的16个县市区,湖北的四个县,共计20个县(市、区)。
须迁移的总人口将达113、18万人,称为“百万大移民”。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
截至2004年三峡库区已经迁出移民上百万人。
一批又一批的三峡移民,为了三峡工程早日建成,毅然舍弃眷恋的家园,离开视为生命的热土,离开了他们熟悉的山村,熟悉的长江三峡,迁往一个个陌生的地方。
将他乡作故乡,去异地扎根创业。
坦然接受了命运的挑战,重新创造新的生活。
三峡移民为三峡工程作出了特殊的奉献。
第七部分:腹地三峡(介绍三峡成库后的神奇风光)2003年三峡二期蓄水,水位上溯回水在重庆境内形成约400多公里长的狭长形巨型水库,云阳以西江面开阔,形成“平湖”,以东依然“高峡”。
2009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将形成总面积达1084多平方公里的巨型人工湖泊。
长江三峡水库是峡谷河道型水库,完全与千岛湖等湖泊式水库不同。
因此,三峡水库完工后并不会损害峡区的基本风貌,三峡仍然会保持峡多、山高、水清、景奇的景色。
三峡蓄水后江面大大展宽,江水流速变小,对水势的改变多于山势。
瞿塘峡两岸和巫峡十二峰高程大都在1000—1500米,三峡工程全部完工后,水深也仅比成库前增加10到110米。
水位上升的幅度,不会改变千米以上的峭壁悬崖的景观特色。
回水到夔门只抬高40多米,“夔门天下雄”的壮观气势依然存在。
神女峰水位抬高约50米,可以说“神女应无恙”。
历史人文景观绝大部分也依然屹立长江两岸。
被淹没的云阳张飞庙、秭归屈原祠、瞿塘峡沿岸的摩崖石刻、古栈道、孟良梯、粉壁墙以及大宁河岸的大昌古镇等都已原物原貌迁建到距原址不远的江岸。
据统计,三峡成库后,将全部淹没兵书宝剑峡等9个自然景观和张飞庙等15个人文景观;部分淹没14个自然和人文景观。
但其中8处重要景点通过集中陈列或异地复建得以保存。
库区几处著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水位的壅高和江面的展宽,反倒会增展秀色。
奉节的白帝城将形成天然小岛,大有仙岛“蓬莱”之胜景。
忠县石宝寨依附的玉印山成为水中孤峰,12层的塔楼被江水环绕,宛如水上浮宫。
号称“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的涪陵白鹤梁,将修成水下博物馆,用玻璃钢罩起白鹤梁,以后人们透过航空玻璃罩才能看到白鹤梁石刻。
大昌传统民居也将随着新的大昌集镇一起搬到对面的山坡上。
三峡库区的形成本身也是最大的自然景观,新增不少景点使三峡旅游更加多姿多彩。
成库后将出现涪陵湖、石宝湖、万州湖、白帝湖、巫山湖等11个大的湖面和白帝岛、石宝岛、隍华岛、广阳岛等14个大型岛屿。
同时,由于水位上溯向两侧腹地回灌,三峡腹地更多幽深的峡谷和大量旅游资源在不会“养在深闺人未识”了,极高旅游观赏价值的乌江十三峡、鲜为人知的上古盐都宁厂古镇、世界奇景奉节小寨的天坑地缝、高山草原巫溪红池坝、夏冰洞以及有洞穴科学博物馆美誉的武隆芙蓉洞等43处人间佳境将呈现在游客的眼前。
水库蓄水后形成的峡谷及37处漂流河段,15个溶洞,更加丰富了三峡旅游的内容。
现在那些交通不便的奇山秀水,到时都可以乘坐游艇前去游览。
新三峡将以三峡风光依旧、大坝风光无限、平湖秀色迷人、库区新生千岛、腹地美景无数的旅游形象自然地展现出来。
第八部分:“水利三峡”(介绍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通常简称“三峡工程”或“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三斗坪,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由拦河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3大部分组成。
三峡大坝全长23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分洪区的库容。
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大坝通航建筑物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
主体工程总工期17年,分3个阶段进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为6年。
三峡工程于1993年开工,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三峡成库蓄水到135m高程,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首批机组发电,目前已进入三期工程施工,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投产。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综合效益。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可使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基本上消除洪涝灾害的影响。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八大水电站中最大的水电站,装机26台,总容量达182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达到847亿度,一年上交的利税可以建一座葛洲坝枢纽工程。
目前三峡电站已投产11台机组,2004年累计发电358亿千瓦时,缓解了当前华东、华中和广东地区的缺电压力。
三峡水库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万吨级船队可以从重庆直达汉口。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在三峡谱写一首新的民族之歌。
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和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以及通航建筑物,成为三峡新的世界奇观。
三峡大坝是三峡旅游的终点,给三峡之旅画上了一个充分显示人为力量的句号。
附一:三峡形成的另一种 传说另一个传说与成语“杜鹃啼血”相关。
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叫做望帝。
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
他带领人民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了天府之国。
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
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
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
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最后到了岷江。
这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
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 便告诉了他缘故。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 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 将大水挡住了。
结果, 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 梯田等淹没了,望帝因而一筹莫展。
鳖灵听后,向望帝自荐治水, 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 和龙蛇鬼怪斗了若干天才制服了它们, 接着鳖灵又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
望帝他见鳖灵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殊不知鳖灵做了国王后, 情况慢慢起了变化。
他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 他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鳖灵。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 大家便跟在望帝的后面,进宫请愿。
这一来, 鳖灵丛帝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
便下令紧闭城门, 望帝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
最后他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 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
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由于苦苦地劝鳖灵和以后的帝王要爱民,叫出的血,把嘴巴染红了。
这就是“杜鹃啼血”的故事的来历。
附二:三峡形成的三个阶段三峡的形成大致有这样三个阶段:1、退出古地中海。
早在距今二亿年前的三迭纪,现今长江流域是一个片辽阔的大海,它与古地中海相通。
在三迭纪末,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 它使三峡地区地壳上升,古地中海向西大规模地退出了三峡地区。
现今著名的黄陵背斜(湖北西部)露于海平面之上。
在它的西面留下姊归湖、巴蜀湖、西昌湖、滇池等几个大水域,除姊归湖之外,它们被一个水系串连起来,从东到西,由南涧海峡(云南西南部)流入地中海,这就是西部古“长江”的雏形;在它的东部有当阳湖、鄂湘湖、鄱阳湖及其它众多湖泊,它们也有大河相连,这是古东部“长江”的雏形。
2、 两水背流。
在距今大约七千万年前, 又发生了一次燕山运动( 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就是典型的代表),四川盆地和三峡地区开始隆起,姊归湖消失,洞庭、云梦盆地开始下降。
三峡地区的巫山、黄陵三段山地背斜,就是在燕山运动中形成的。
这些背斜隆起之后,东西两坡上顺着坡面发育的河流,各自形成相反的流向,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长江?\\\/cn>
有关庞贝古城的传说
字\\\/古义\\\/今义许:左右。
许多。
戾:至。
暴戾。
经纶:筹划。
整理。
绝:极。
上:上边。
百:一百。
奔:动词作名词,奔马。
三峡的历年中考赏析题,要短的,最少四套,给出来源 如XXXX(地名) XX年中考赏析题 好的话还给分!!!!!!!
三峡》练习题1、解释文中加线的字。
(1)重岩叠嶂 嶂: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曦: (3)或王命急宣 或: (4)飞漱其间 漱: (5)虽乘奔御风 奔: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相同字。
(1)①沿溯阻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④佛印绝类弥勒 ⑤韦编三绝 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3)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君有疾在腠理 (4)①至于夏水襄陵 ②每至晴初霜旦 ①属引凄异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3、翻译下面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回答下列问题(1)“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的意思是___(A.概数 B.确数),写出两个含有相同意义的带“三”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末引用“渔者歌”是为了证明什么
5、下边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B.至于\\\/夏水襄陵C.其间\\\/千二百里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7、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 ”八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8、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的山势之高的
9、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10、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
11、赏析文中关于春冬之时水的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参考答案:(1)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太阳 (3)有时(4)冲刷 (5)飞奔的马2、(1)断 陡峭的 停止 极 断绝 与世隔绝(2)从,由 如果(3)快 疾病(4)表示另提一事 到(5)连续 类4、(1)概数 三三两两、三头六臂(2)证明三峡秋季时节有猿放声长叫,声音悲哀婉转,揭示三峡水道漫长和艰险,表达对渔民的深切同情。
5、D6、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水:江水盛大,水流湍急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连绵、众多、高峻或答:山势连绵不断,山峰高耸,山貌挺拔险峻9、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其连绵、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其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10、先写山势,是为描写水势设置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水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尽在槽中;狭窄,则水的流量大,由山势的特点,就自然构成水势流急的特点。
11、“湍”是动态,“潭”是静态,以素饰“潭”更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三峡练习题(含答案) 1.段落 季节 主要景物 景物特征 一段 四季 山 连绵、高耸 二段 夏 水 汹涌、湍急 三段 春冬 水山柏 清荣峻茂 四段 秋 猿 凄异、哀转(冷清 寂静 悲寂凄凉)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写山的特点,是为了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做铺垫,山高水的的落差就大,水速自然急速。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疾,突出降水的凶险和急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三峡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深秋的萧瑟的气氛。
4·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写三峡景色特点 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5·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首写。
6·为什么后写秋天
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峰值 7·文章结尾用了歌词,有何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8·文章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为本文找2个理由,写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
水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填空: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4.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3、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答:从“或有王命急宣”可看出,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4、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答: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10、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海枯石烂中国心 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险水急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三峡七百里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D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_____________4.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3.文章①段总写三峡的_______________,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势。
三峡的地貌,峰高谷深的险要 4.②、③、④段写_______,分别写出了___________三峡四季变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_____________ 的总特征。
江水, 夏季 春冬 秋季 , 山高水险 5.(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表现春冬季水清流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 _____________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与朱元思书》中描绘山水与本文相似的句子是: 山——争高直指,互相轩邈 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C A.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 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9.找出两个写山的四字短语: ,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找出两个写水的四字短语: , 。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C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或王命急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一.背诵默写 1.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以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
本文里描绘的渔者歌唱的“ _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_”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1、《三峡》节选自《水经注》,作者 郦道元,字 善长, 北魏时 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峡是 瞿塘峡、 巫峡和 西陵峡的总称。
2、 《三峡》先写三峡地貌,接着依次分写夏、春冬、秋 四个时期的景物。
5、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6、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 连和高 7、“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9、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0、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1、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
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 夏水——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
15、《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哪两句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意思相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