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导游词考试景点

导游词考试景点

时间:2019-02-06 10:40

求2010年导游考试口试的有关考试方式,流程。

六大景点导游词~~~

北京口试包括两部分,景点讲解和小题签回答。

景点讲解是65分,小题签回答35分。

景点讲解 不包括旅游车上的沿途讲解,仅仅只是北京6大景点的知识,共16个题签。

其实就是模拟你在景点带团的情景。

时间限制是十分钟,但是一般5,6分钟老师就会打断你,示意你可以了。

这样口试的景点讲解就算结束了,接下来去另一个地方,做小题签的回答,会有很多个信封,里边有大概十几个问题,老师问 你回答就可以了。

北京旅游局官方规定的口试教材是《北京主要景点》。

6大景点拆分成16道题目,官方公开题目:01、天安门题一: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02、天安门题二:今日天安门广场03、故宫题一:午门前讲故宫04、故宫题二:故宫前朝05、故宫题三:故宫后廷06、故宫题四:故宫后廷外东路07、故宫题五: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及御花园08、天坛题一: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09、天坛题二:天坛圜丘坛建筑群10、颐和园题一:颐和园的宫廷区11、颐和园题二: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12、颐和园题三:颐和园昆明湖景区13、明十三陵题一:明十三陵概况及神道14、明十三陵题二:明十三陵概况及长陵15、明十三陵题三:定陵16、长城题一:长城的历史及居庸关、八达岭长城。

北京六大景点导游词在你那441***526@qq.com 里找

考导游词时。

是考一个景点的导游词。

还是所有景点的导游词

是的有几个固定的景点,他会提前告诉你的。

你准备一下。

然后考试前15分钟左右抽题抽到哪个,考哪个

导游证考试考的导游词是哪几个地方

时间是有规定的,必须达到

如果你认真准备了,你只会感觉时间不够用,我记得我好像还有很多没说完,时间就到了,还是考官提醒我才意识到该结尾了

另外,考官会随时喊停,要做好心理准备,千万不要乱,按自己的语速调整

呵呵,说到经验,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的秘籍,你在考试之前亲自到各个景点去实际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别的导游是怎么讲的,(最好是笔试之前,因为笔试完后时间不长就会考口试,你要留出时间整理)我老师教过我,说做导游有一个本事,就是神游,简单的说就是别人给你讲一路的见闻,用语言描述建筑、景点的样子,你就要有和亲临现场一样的感觉,这是衡量导游员是否可以做得出色先觉条件之一。

另外,你也要配备“头脑现场录制”的模式,也就是你到了景点以后,将你看到的完整的记录在你的脑子里,在口试的时候,就像再次还原一样把你想象中的景点讲出来,说实话,我当时考试的时候就是这样,也很投入,当时我竟然连考试的老师都看不见了,脑子里想的,嘴里说的,以及眼里看到的全是故宫

那种感觉很奇妙,不像在考试,好像完全在做导游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千万别讲故事和野史,否则成绩会凄惨到极点

呵呵

2011天津导游考试口试的十个景点的导游词谁有呀

天津光华教育针对2011年天津导游考试,特推出中英文口语集训班,7月即将开课

现针对2011年广大考生热点关注的导游口语考试,同时推出网上口语课堂及面授课程

7月12日晚班;16日周六日班正式开课

详情可登陆天津光华教育网,跟邢老师咨询。

谁知道吉林省导游考试面试题有哪些

急急谢谢了..景点的导游词我知道

2010年导游口试四十道实务题第一题 导游人员的定义

导游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第二题 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第三题 导游员应该怎样熟悉接待计划

第四题 上团前导游员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第五题 旅游团抵达前导游员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第六题 旅游团抵达后导游员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第七题 从机场(车站)赴饭店途中导游员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第八题 在入住饭店服务中导游员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第九题 地陪在途中导游应做好哪些工作

第十题 购物服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十一题 在用餐过程中导游员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第十二题 送站前导游员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第十三题 送站服务的具体内容要求有哪些

第十四题 下团后地陪的后续工作有哪些

第十五题 导游人员应当怎样与领队合作

第十六题 导游人员在与司机的合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七题 在接待宗教界旅游团的过程中导游员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第十八题 导游员对有特殊身份与地位的旅游者应该如何服务

第十九题 导游讲解的原则是什么

其基本方法都有哪些

请解释什么是制造悬念法

第二十题 导游员抵达景点前及在景点讲解过程中的服务内容是什么

第一题 导游人员应如何预防漏接

一旦发生漏接,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二题 导游人员应如何预防错接

一旦发生错接,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三题 导游人员应如何预防误机事故

一旦发生误机事故,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四题 外国旅游者在我国丢失护照和签证,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五题 旅游者钱物丢失,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六题 旅游者在中国境内丢失行李,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七题 导游人员应如何预防旅游者走失

一旦旅游者走失,应如何处理

第八题 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旅游者伤病、病危和死亡事故

第九题 对于交通事故,导游人员应如何预防与处理

第十题 对治安事故,导游人员应如何预防与处理

第十一题 对于火灾事故,导游人员应如何预防与处理

第十二题 导游人员应如何预防旅游者食物中毒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如何处理

第十三题 对旅游者在餐饮方面的个别要求,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十四题 对旅游者住房方面的个别要求,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十五题 对旅游者娱乐活动方面个别要求,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十六题 对旅游者购物方面个别要求,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十七题 旅游者要求探视亲友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十八题 旅游者要求转递物品,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十九题 旅游者要求中途退团,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第二十题 旅游者要求延长旅游期限,导游人员应如何处理

长春的实务题考试基本上就是从这里面抽了,四平的估计和长春的差不多

河南08年导游考试景点导游词

其实导游词书并没有用,里面的内容太书面化了,导游词需要自己写。

模拟题一般参加培训班的人有,你多打听打听,另外好像有个试题网,你自己找找。

只要按照考纲把书看好就基本没问题了。

求:北京导游资格考试6大景点导游词

导游词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要参观十三陵景区。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葬有明朝的十三个皇帝,二十三个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及公主等。


明十三陵始建于公元1409年,位于北京北部的昌平区境内,距市中心50公里,整个陵区是个小盆地,以天寿山做为天然屏障,左右有龙山、虎山,守住门户,是理想的“风水宝地”。

在这个小盆地内,扇形分布着十三个帝王陵。

那么是谁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呢

明朝有十六个皇帝,那此处为何只有十三座陵呢

别着急,请听我细细道来。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后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

他临死传位给皇太孙朱允文,这使得当时被封为燕王的朱棣非常不满。

为什么呢

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四儿子,当时他的三个哥哥都以死去,论资排辈,他才是理所应当的皇位继承人。

于是为了争夺皇位,叔侄子俩打了起来。

这就是历史上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

最后,朱棣夺了皇位,而他的侄子朱允文却不知所终,既不知所终,当然无法建陵,于是明朝的前两位皇帝的陵一个在南京,一个未建皇陵。


朱棣做皇帝以后,改年号为永乐,希望天下太平,永远快乐,但人岂有不死之理

于是在他继位后不久,便一直筹划着两件大事:一是迁都北京;二是在北京周边地区为自己及子孙们找一块万年寿域。

经过多次筛选,最后才相中了昌平北部的黄土山,后改为天寿山。

永乐皇帝死后与他的徐皇后葬入了十三陵最早且最大的皇陵——明长陵。


到了明代第六位皇帝正统及第七个皇帝景泰的时候出了点乱子,由于正统皇帝御驾亲征被俘虏,他的弟弟被推上了台,做在了哥哥的位置上,成为新皇帝。

并改年号为景泰。

新皇帝改年号为景泰,希望从此好景常在,国泰民安,但是这年号未能应验,而是好景不长。

正统皇帝被放回后,兄弟二人明争暗斗,后来正统皇帝复辟成功,重新登上了座宝。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可想而知景泰皇帝的下场,先被降为王,连死后也未能葬在十三陵,而是以亲王礼制葬在了颐和园西侧的金山口。

重新登上王位的正统皇帝改年号为天顺,前后做了22年皇帝,死后葬在了十三陵的裕陵,自此以后,直至亡国皇帝崇祯,死后都葬在了十三陵陵区内。

现在各位都明白为什么明朝有16个皇帝区却只有13个陵了吧

今天十三陵景区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前来参观。


二、神路
(一)涉及内容
1、 石牌坊
2、 大宫门
3、 牌楼
4、 神道与石像生
5、 棂星门
(二)介绍位置
在车门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请往右侧的窗外看,这是十三陵陵区的标志性建筑物——石牌坊,它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大的石牌坊,共有五门六柱十一楼,建于公元1540年,至今已有四百六十多年历史了。


现在请大家往前看,前方有一个大门,门开三洞,这便是明十三陵陵区的正门——大宫门。

因其颜色为红色,故又称之为大红门。

在大宫门的左右各立有一座皇帝下马碑,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古代皇帝到这来祭陵,至此也必须下马。

原来在大宫门的两侧连有40公里长的围墙,设为禁区,重兵把守。

其实就是一座为死去皇帝而设的“紫禁城”。

明朝规定,每年大祭三次,小祭四次。

皇帝每次祭陵便在大宫门前下马进入陵区。


在大宫门之后依次是碑亭、石象生、棂星门,这条路被称为神路,下面我把神路上的建筑向各位做一简介。

大家请看前面的碑亭,里面是长陵的神功圣德碑。

正面是碑文,列述永乐皇帝的功绩,碑的背面是清乾隆皇帝写的《哀明陵三十韵》,碑东侧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清朝嘉庆皇帝论述明亡的原因。


在碑亭之后便是整齐地排列于神路两侧的石像生,何为石像生呢

其实就是些石人、石兽等,即为象征生命的石雕,它们将为死去的帝王们在另一个世界提供服务。

十三陵的神路上有石兽24只,包括狮子、獬豸、骆驼、麒麟、马和大象,每种兽4只,两立两卧。

此外还有石人12个,即文臣、武将、勋臣各4人。


在神路的尽头是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当地人又称其为火焰牌坊,此处意为“天门”,即皇帝皇后等人的棺樽通过此门后,灵魂便升入了天堂。


我们马上就到了,请大家收拾一下随身物品,带好照像机,我们准备参观十三陵之首——长陵。


三、明长陵
(一)涉及内容
1、 墓主简介
2、 陵恩殿简介
(二)介绍位置:在长陵内简介牌旁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明十三陵中最大,年代最久的众陵之首——长陵。

长陵位于天寿山下,始建于公元1409年,先后历时四年建成,陵内葬有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及徐皇后。


永乐皇帝初为燕王,后从侄子朱允文手中夺得皇位,因他在北京起家,又考虑到北京地势的重要性,于是在1420年自南京迁都北京。

除长陵外,北京的紫禁城、天坛等建筑都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著名的建筑。

他厚文重武,安内攘外,不但在军事上修筑长城,而且又派人编著了举世名著——《永乐大典》。

不但发展农业,让百姓安居乐业,又派郑和下西洋,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但他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最残酷的是采用活人殉葬制度,他死后,有不少宫妃被赐死殉葬。


长陵的主要建筑有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宝顶等,分为三进院落。

自陵门到陵恩门为第一进院落,东南角有碑亭一座,原来无字,立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皇帝看过长陵后在碑的正面有满汉两种文字写了谒陵感受,碑的背面是清乾隆皇帝写的明陵八韵。

第二进院落自陵恩门到内红门,院内在汉白玉台阶之上威然矗立着我国最好的楠木大殿——长陵的陵恩殿,殿内有楠木巨柱60根,当中4根直径为1米以上,大殿现在展出定陵出土文物。

第三进院落是自内红门至明楼,明楼前有二柱牌坊、石五供,明楼额上写“长陵”二字,内设“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碑。


明楼两侧连宝城,宝城中央的高大土丘为宝顶,宝顶下面即是地宫。

长陵的地宫尚未发掘,在十三个陵中只有定陵的地宫被打开。


现在,各位一定很想知道,那神秘的地宫是什么样子的吧

参观完长陵后我们就去参观定陵的地下宫殿。


四、定陵简介
(一)涉及内容
1、 墓主简介及两位附葬皇后简介
2、 建筑布局
3、 参观路线
(二)介绍位置:在定陵内简介牌旁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打开地宫的陵,它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孝端和孝靖的合葬陵,位于天寿山的大峪山前,建成于公元1590年。


朱翊钧年号万历,意思是要做一万年的皇帝,虽然没有实现,但也创下了明朝皇帝的一项记录,即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10岁继位,22岁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建地宫。

整个工程历时六年,耗银八百多万两。

他在位48年,几乎不理朝政,终日沉缅于后宫,他好饮酒,经常酒醉杀人,死后葬在了定陵。


万历皇帝有两个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

孝靖皇后死时只是一个贵妃,按明朝规定,皇贵妃死后不能入地宫,于是葬在了其它地方。

皇太子继位后,追封孝靖为皇太后。

孝端皇后和万历皇帝去世后,有将孝靖皇后迁葬到地宫。

所以地宫中葬有一帝二后。

定陵的地下宫殿于1957年被打开,出土文物3000余件,举世轰动。


目前,定陵已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参观。


整个陵园原来由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及明楼前的左右配殿组成。

历经近500年的苍桑,原来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已毁,仅存基座。

由于定陵的明楼为石质,不怕火烧、故至今保存完好。

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陵恩门及陵恩殿遗址。


五、定陵内地面建筑
(一)涉及内容
1、 陵恩门、陵恩殿遗址
2、 东西二陈列室简介
3、 明楼及宝城
(二)介绍位置:在陵恩殿遗址上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即为定陵陵恩殿的遗址,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大殿的柱础。

陵恩殿是用于祭祀的大殿,原来大殿内供有皇帝和皇后的牌位。

定陵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在清兵入关时曾被焚毁,后来乾隆皇帝为了拢络汉人,重新修缮十三陵,但大多缩小了规模。

据说乾隆使用了偷梁换柱的方法,把十三陵原来的粗大木料等运往清西陵及清东陵,用小型木料重修十三陵,所以要缩小规制,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的说法。


前面东西两个配殿内是十三陵出土文物展,第一陈列室主要展出了皇帝棺椁中出土的文物,包括谥宝、谥册、金冠、玉带、金银器皿、丝织品等。

第二陈列室主要展出自两位皇后的棺椁中出土的文物,随葬品,包括凤冠、头饰、宝石及其它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现在各位可以免费参观,请不要在展室内拍照,摄像,谢谢大家的合作,咱们十分钟后在明楼前集合。


(在明楼下)
各位请看,这就是定陵的明楼,明楼是一个陵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每个陵的最高建筑,为什么定陵的明楼能保存如此完好呢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座明楼看起来斗、拱、梁、枋俱全,再加上油漆彩绘象是木结构的,但实际上完全是石制的,故不怕火烧,不怕日晒雨淋,所以保存相当完好。

明楼的两侧连接环绕着周长800米的围墙,它叫宝城,在宝城的正中的高大土丘被称为宝顶,在宝顶下方即是地宫了。

现在,请各位随我上宝城,我给大家讲一讲定陵发掘的经过。


六、发掘过程
(一) 讲解位置:在宝城西侧第一条探沟边
(二) 导游词
各位朋友,请到这里来,大家肯定很关心当年发掘定陵地宫的情况,这得从1955年说起。

当时北京市委的几位领导及我国著名的学者吴晗、郭沫若、沈雁冰等人联合上书国务院,建议发掘明陵,以研究明史。

经周总理的批示后,成立了发掘委员会,发掘队长是年仅29岁的赵其昌。

发掘工作于1956年5月正式开始。


各位请看

发掘队首先从宝城西侧了一条探沟。

很遗憾,一无所获。

后来又挖了一条更长,更宽的探沟,当挖到7.5米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字样。

发掘队按小石碑提供的线索,在正对明楼的中轴线上又挖了第三条探沟。

于1957年5月在隧道的尽头发现了金刚墙。

拆开金刚墙进入与地宫的过渡的隧道券,当然大家兴奋极了,一年的汗水和心血终于有了回报。

突然,人们一片沉寂,怎么了

原来呀,在大家面前赫然出现两扇巨大的坚闭的汉白玉石门。

每扇石门高有三米三,宽有一米八,有四吨重,门上有青铜门梁,用人力无法推开。

更糟的是,人们发现在石门的背后还有一块长条小石碑似的“顶门杠”,死死地顶在门后,怎么办

危难之处总会有人显身手。

忽然,有人说:“让我来试试

”大家回头一看,哟

一个小伙子从人群中走出来。

信不信由你,他只用了一根木条及一些铁丝,不到5分钟便打开了大门,真神了

就这样,这座沉睡了337年的地宫被打开了,那么到底那位年轻人是怎么打开地宫大门的,地宫内有什么呢

现在我们就去揭开地宫秘密。


七、地宫
(一)涉及内容
1、 地宫构造
2、 金井玉葬
3、 后殿、中殿的陈设
4、 揭示地宫大门开启之谜
(二) 介绍位置:在地宫左配殿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在定陵地宫的左配殿内,这座地宫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孝端和孝靖的寝宫,它位于宝顶下27米,完工于1590年,至今已有410多年的历史了,地宫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大殿,这是地宫的左配殿,理论上是放置皇后棺椁的殿堂,但当打开地下宫殿时,发掘者们发现皇后的棺椁并不在这里,而且左配殿内是空的,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这是根据明朝的祖制,即虽然地宫设左右配殿,但不用,而是把帝后的棺樽都放在后殿。

各位请看,这个大石台叫做棺床,棺床的正中有个长方形的孔穴,那是做什么用的呢

这个小洞穴名叫“金井”,是为皇帝的“金井玉葬”之制而设。

所谓“金井玉葬”就是要在棺床上设“金井”并放置玉石,这是古代最高级别的葬制,只有帝后才能享用,普通人家即使是高级官员也不能享有这种级别的葬制。

“金井”中放的是金子吗

“玉葬”的玉是真的吗

其实,金井中的“金子”只不过是一把黄土,在地宫建成后再把这把土放在预留的“井”内,即成“金井”,取善始善终之意,美化帝后们都是善始善终之人。

另外“金井”中的“金”为土,而“井”象征水,即有水有土,而有水就有了生命,有土就有了生命之根基,有了水土就有了江山社稷,故“金井”象征皇帝在死后仍为人主,虽死犹生。

再说皇帝是龙,龙能上天,也能入地,能屈能伸,设“金井”是为了接地气,而井中必有水,若有水,真龙就能复生,重上九天,正是“金鳞岂为池中物,一遇风动便化龙”。

所以设“金井”又象征皇帝能够复活,再统天下。

那么玉石是真的吗

怎么说呢,那些玉石都是些璞,即未剖开之玉或含玉的石头,剖开后可能极其普通,也可能价值连城,之所以在棺椁旁放此玉石,既有美好的象征,又有实际的作用,既象征高贵,又能起到防潮的效果,避免棺椁及尸体腐烂。

那么,皇帝和皇后的棺椁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我现在就带大家去参观。


(在地宫后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地下宫殿最精华的部分,这里是地宫的后殿,在打开地宫时,人们发现帝后的棺椁都放在这里,中间最大的棺椁是万历皇帝的,两旁的是孝端和孝靖皇后的。

两侧还陈放着26个红漆木箱,里面放的是陪葬品,当年经过整理,共出土3000多件出土文物,大概包括以下几种物品,一是帝后生前用过的物品,如衣服、玉带、冠冕及日用品等;二是帝后们生前喜爱的物品,如宝剑、装饰物;三是奢侈品,如珍珠、玉石、金锭、银锭等;四是冥器,如银酒具、木桶、木马等。

打开地宫时,由于地宫渗水,帝后的棺椁及装随葬品的木箱子已经腐烂,帝后的骨架还在,各位,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复制品。

您也许要问,后来人们把原来的棺椁及帝后的骨架放在什么地方啦

在博物馆吗

不幸的是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些文物了,因为地宫刚刚被发掘就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这地宫内的文物当然与文化有关,既然有关,某些东西就会成为“革命的对象”,于是倒霉的万历皇帝和皇后们被当成地主阶级的代表,革命小将们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竞把帝后的棺椁抬出并扔掉,将帝后的尸骨付之一炬,多么惨烈、滑稽又令人回味的一幕呀

倘若时间能够倒流,我真希望小将们会说:“……曾经有万历皇帝的尸骨在我们面前,但我们没有把它当成文物保护起来,让它再也无法挽回,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会说:不能烧

一定要保护起来。

如果要让我们把这些文物保存的时间加个年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真的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

下面请各位随我到地宫的中殿参观。


(在地宫的中殿,皇后的宝座旁,因为万历皇帝的宝座旁地方窄,不利于讲解)
各位

这是地宫的中殿,当年被打开时,里面有三座汉白玉的宝座,呈“品”字形陈列,现在为了参观方便,摆成了“三”字形,万历皇帝的宝座雕有云龙图案,两位皇后的宝座刻有翔凤图案,此外在每个宝座之前都有五个琉璃摆件,即一个香炉,一对烛台及一对花瓶,称为“五供”,是专门供奉那些死去的人而设。

此外还有一个云龙大瓷缸,它是做什么用的呢

养金鱼的

不可能,也太浪漫了吧

防火的

要是放在木结构大殿内倒是可能,可这座地宫是地地道道的石制宫殿,不可能着火,那么这些瓷缸是些聋子的耳朵——摆设

当然不是,它们就是人们所说的万年灯,也叫长明灯,当年里面装满香油,在关闭地宫大门前点燃整座地宫,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象征大明江山,象征长明之灯万年不灭、万世相传,不过没有氧气怎能长明

所以打开地宫之时,万年灯已灭,缸内的油层表面也已经凝固。

现在摆在这里的是复制品,下面我们到前殿去参观一下。


(在地宫的前殿门口,石门旁)
各位朋友,现在是揭开“如何打开地宫之门”谜底的时候了,刚才我们说过地宫的两扇大石门被一个小伙子在五分钟之内巧妙地打开,还记得吗

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我们眼前的大门,这就是当年那两扇石门,怎么样,够重吧

门后的这块长条石就是当时从门后顶住大石门的顶门石,又称“自来石”。

整座地宫中有七扇大门,每扇大门后都顶有一块自来石,为什么叫它自来石呢

是因为地面上有凹槽,在关门前自来石的下部放在地面凹槽内,斜靠在石门上,石门的背后也有预先根据自来石的高度及倾斜度而做好的凸槽,当关闭大门时,自来石就“自己”“来”到了该到的位置,即大石门后的凸槽下,故称其为“自来石”。

可想而知这自来石不仅从后面顶住石门,而且上有凸槽,下有凹槽,相当稳定。

那么怎么可能用5分钟将厚重的石门打开呢

俗话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个合适的工具是最重要的,在打开地宫大门时使用的是什么“神密武器”呢

这武器专业术语叫“拐钉钥匙”,怎么样

听起来够专业吧

其实那“拐钉钥匙”就是一根绑着铁丝的硬木条儿。

不过话得这么说:“不管木条钥匙,还是铁钥匙,打开大门就是好钥匙”,对吧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打开大石门的经过。

原来“没有不透风儿的墙,也没有不留缝儿的门”打开地宫的关键就在于两扇大门之间有个缝隙,而且可以插入一根木条儿,工作的程序是这样的:第一步,将硬木条插入门缝中,轻轻用力将石门后的自来石从门后的槽内顶起,并保持原位置;第二步,轻推两扇石门,直到能将手伸入为止;第三步,将绑在木条上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形的套,从自来石的上部将其套住,这样既保证推门时自来石不会从后面翻倒,损坏文物,又不影响进一步推开地宫大门;第四步,一边进一步推开大门,一边用力将被套住的自来石往侧面拽动,目的是让自来石的下端出凹槽,失去支点,以便打开其中一扇大门;第五步,当大门打开的程度可以钻进一个人时,下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大家知道了打开地宫大门的方法了,也就知道了关闭地宫大门的方法,只要反其道而行之便是。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会有个疑问,你说的轻巧,那么重的大门怎么可能会被轻易地推开

其实,地宫的大门在设计上是很科学的,也就是说皇帝虽然不懂科学道理,但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请看这两扇石门,从门轴到门沿逐渐变薄,这就使得每一扇石门的重心都偏向门轴,各位还记得一个物理公式吗

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重心越是偏向门轴,动力臂就越长,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所以人们用不大的力便可以将很重的门推开,怎么样

对设计者们的才智心服口服吧

听到这儿,有些朋友在兴奋之余多少会有些失望,为什么呢

因为在打开地宫时既没有惊险电影里所描写的重重机关,防不胜防的暗器,也没有传说中的为了防止营建皇陵者泄露皇陵的秘密而把施工者活埋或封闭在地宫墓穴中的事情,似乎失去了惊险刺激的味道,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万历皇帝认为大明江山气数远远未尽,借他们十个胆子也没有人敢挖皇陵,甚至想都没人敢想,既是这样,又何必设机关、暗器,杀死筑陵者,而让天下人耻笑,所以难免让您有点失望。

地宫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合作,现在请各位出——宫——。



第六节 故 宫
一、故宫简介
(一)介绍位置:旅游车上
(二)导游词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

“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

“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称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

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

在故宫城楼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称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精美角楼。

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

“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

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够多吧

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啦


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想而知的,故宫自1407年开始筹建,至1420年完工,历时十余年。

施工中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夫100万,所用的材料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

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1912年清帝退位。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多次对故宫进行修缮,使它更加壮丽辉煌。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好,先介绍到这里,呆会儿我再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二、午门
(一) 涉及内容
1、 午门的地位及用途
2、 午门的建筑特点
3、 午门名称的涵义
(二) 讲解地点:故宫午门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

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的平面呈“U”字型,正楼高35.6米,门额上有“午门”二字。

两厢尽头为钟、鼓楼。

城门正面开三个门洞,中路供皇帝出入,东西两侧供皇室成员及文武大臣通行。

在两侧的墙上,还开有两个掖门,即侧门,平时不开,唯有举行皇家考试时才开放。


下面,我再为大家讲一讲午门的作用,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

所谓献俘大典是指军队凯旋而归时,皇帝在此接见功臣、将士,将士们向皇帝献上战俘,皇帝象征性地将战俘赦免,以示皇恩浩荡,像正午的太阳光照四海,颇有一种“哪里有了皇帝郎,哪里人民得解放”的意味。

另外,每逢正月十五过灯节的时候,皇帝在此赐宴百官,农历十月初一,在这里颁布次年历书,每逢皇帝去太庙祭祖便击鼓,去社稷坛祭土、谷神则鸣钟。

如果皇帝去天坛祭天或祈谷便钟鼓齐鸣,告知百姓们“咱们的皇帝要去天坛祭天,祈谷为民造福啦

多么伟大的皇帝呀

”界时还有乐队吹奏、擂鼓,真是名符其实的自吹自擂


刚才咱们讲的都是发生在午门前的好事,但这里还有可怕的一面呢

各位都在电影或在小说中听到过“将某某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虽是午门,但却不是砍头的地方。

在明朝的时侯,这里是廷仗之所。

何谓廷杖呢,说白了就是用棍“仗”打某人的屁股。

为什么要廷杖呢

大家都知道皇帝是真龙天子,文武大臣对真龙要百依百顺。

但凡有人敢出言不逊或顶撞皇帝,那便是犯了“逆鳞”之罪。

那位“逆鳞”者就会被押到午门东北角进行廷杖,轻则皮开肉绽,重者死于仗下。

挺可怕的吧

那么,今天还有受廷杖之苦的人吗

有,不过今天的廷杖是让某人“停(廷)止游览,依仗(杖)有关条例处罚”的意思。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遵守有关游览规定。


三、太和门
(一)涉及内容
1、 内金水桥
2、 御门听政
(二) 讲解地点:故宫太和门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

此处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即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何谓“御门听政”呢

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

您可能觉得新鲜,这堂堂的皇帝放着那么多的宫殿不用,偏偏跑到这里来处理朝政,是不是有点做作呀

其实这并不是皇帝故弄玄虚,而是出于无奈。

怎么回事呢

原来呀,在永乐皇帝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后,不到一百天,崭新的三大殿就着了一把无名火,望着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乐皇帝想,是不是我迁都劳民伤财,上天要惩罚我

怎么办

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上苍。

因为三大殿被烧毁,无处可去,又要对上天表现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门办公,也真是够辛苦的。

到了清朝,虽然也有御门听政的做法,但听政处自康熙以后改在了乾清门。

自清朝咸丰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御门听政了。

但同治皇帝上台后,又有了听政,不过不再是“御门听政”,而是变成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了。

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未出三年,大清国就灭亡了。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四、太和殿广场及太和殿
(一) 涉及内容
1、 广场面积
2、 太和殿及广场的用途
3、 太和殿建筑概况
4、 太和殿名称的内含
5、 太和殿内外主要陈设
(二) 讲解地点:太和殿广场一角
(三) 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即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太和殿广场

谁能给我苏州导游资格考试的七个景点的导游词,最好有英文的,嘿嘿

我是外面导游证本来要转的 但是怕麻烦后来别人说 只要在当地考外导的话就直接能转过来的就想问问 ..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