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大刻 北山、:祖国古冠顶上的,揭开你的面纱,全世驰名,不同肤色的人们,纷纷慕名而来,欣赏你那古老美丽的面容。
你是无书的史,你是地文的诗,你是无声的歌,你是状丽的图,你是人民浇灌的花,你是艺术宝库。
你吟出了动人的声韵,你奏出了扣人心弦的笛音,你雕刻了维妙维肖的菩萨,你绘出了栩栩如生的人,你印留下古乡的风貌,你铭记了劳动者的智慧和酸辛。
你使我们漫游过去,你使人们对古代文明赞美,你使我们了解昔日的黑暗,你使我们更爱母亲,北山宝顶啊,祝愿你在文化遗产中放出的光芒更加辉煌
------------------------ 观大足石刻有感 大足石刻久倾慕,名师巧匠夺天工。
多姿菩萨技艺绝,布衣村景韵味浓。
吹笛声和养鸡女,青牛卧对牧牛童。
莫道古今隔千载,生活清趣一脉通。
---------------- 观石刻留言 巍巍宝顶,皎皎毫光;大足石刻,寰宇无双。
偶游胜地,主人情长;开办旅游,堪话沧桑。
大足行 石刻夸棠邑,如来非我敬, 神工鬼斧迷,入境欲探奇。
返回诗词导航 看大足石刻 龙岗石刻第一流,千手观音世稀有, 宝顶艺术誉全球,心神车窟耀千秋。
赞石刻 北山首题 千年石刻显神工, 暗壁生逃映数峰。
刺史占先难掠美, 匠心还在匠人胸。
圆觉洞 人工巧手夺天工, 日月星辰移洞中; 不尽山泉何处去
佛家盂钵自能容。
石刻赞 长相忆,最忆是宝顶。
千手观音圆觉洞,华严三圣报恩经。
尊佛难观尽。
龙岗顶,北塔高耸起。
媚态观音甚为佳,蔡京碑帖神州一。
观看可有益。
游宝顶 半壁危岩佛万尊,仙态神姿栩如生。
技艺精湛叹观止,锲而不舍尤可钦。
忽入仙境赏观音,媚态神笛妙趣生。
谒佛暗许心中愿,四化之日共金樽。
观宝顶(鹧鸪天) 山色晴岚谁不夸
苍松翠柏映朝霞。
香山自古密宗地,宝顶原来圣寿刹。
悬崖上,塑菩萨。
禅经变像图生花。
大士千姿称绝技,牛坪一境更精华。
大足感怀 多宝塔白云霄璘,媚态秀丽耀古今。
石刻栩栩吉年佳,蔡碑残遗万古怜。
--------------- 咏大足石刻 渔歌子·牧牛道场 昨日分袂杏花村, 今朝依依不忍分。
悄悄话, 倍相亲, 于无声处却有声。
天净沙·游宝顶 古柏苍松栖鸦, 楼阁宫殿亭茶, 龙泉飞溅菩萨。
是甚人家
南海泛舟天涯。
游大足随感 仲春艳日游大足,应接不暇心促促。
北山宝顶心神怡,灿烂文化饱眼福。
旅社盛情胜暖春,服务周到是公仆。
青春化作沸腾血,把我中华铁壁铸。
宝顶醉游 邱斌 久闻宝顶石雕奇,今春有幸游圣地。
菩萨容颜千秋在,观音风姿百世稀。
醉迷仙境神魂倒,沉恋天国真佛迹。
宾朋惊呼匠心巧,五洲共叹佛光丽。
返回诗词导航 石刻景赞(回文诗) 山南绿化风景绵,塔白高耸遍云间, 添绣春光藏福地,石刻佛湾妙在天, 缘是蓬莱登仙境,爽心逍遥遇阳关, 贤圣古迹参佛影,壁岩悬望一弯田。
返回诗词导航 观大足石刻 千年石刻非等闲,今日登临不怕难。
宝顶北山工世绝,人人过后笑开颜。
介绍大足石刻的作文400字左右的作文
大足石刻乃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个暑假,我们便去旅游了一番。
走进大足石刻,迎面而来的是一阵凉爽的风,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多走几步,便会发现一张牌子,上面写了几个国家主席来参观的记录,我大概浏览了一下,便往前走去了。
我们发现大足石刻上描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一对母子,那个儿子尿床了,床上湿了一大片,儿这时,这个伟大的母亲却与她的儿子换了一下位置,儿子睡在干的床的那边,而那位母亲却睡在了湿的那边。
古代人的思想到底高到了什么程度,竟然在方寸之地刻出了母亲那无私,伟大的高尚品德。
接下来,我看到了闻名已久的千手观音,古代很多人刻千手观音都没有刻到一千只手,而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是真正刻到了一千只收的千手观音,并且每只手上都有一个眼睛,每只手上都拿着不同的东西,虽然经过多年的风蚀,但是大致的模样还是看得清,经过专业人员的修复之后,千手观音殿金碧辉煌,看着十分宏伟。
令人不得不赞叹古人们的巧夺天工。
之后,我们随着导游的路线,来到了卧佛之处,传说这是释迦牟尼佛涅槃的地方,这个卧佛有一双大脚,听说大足因此而得名。
卧佛前有九个弯弯的凹槽,听导游说,这个就是九曲黄河,看着卧佛神态安祥的样子,听着导游滔滔不绝的解释,吹着凉爽的风,闻着那股清新的味道,吃着美味的雪糕,好不惬意。
这就是渠道推广的大足石刻!
我的家乡大足石刻1000字作文
重庆石刻是一部伟大的石刻“连环,不会像云岗石窟深谙佛理才能看懂,也不需要像龙门石窟那样需要导游的细心讲解您才能明白,大足石刻用那些古老的故事向我们展示神与神、神与人的关系,也许您的难题将在这里获译。
大足石刻集佛、道、儒“三教”造像艺术,引领着世界宗教文化艺术的旗帜,是世界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足石刻摩岩造像达五万多尊。
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
这里的石刻在世界上都很著名。
这儿的大佛、观音、天堂、地狱全是石头雕刻成的。
其中“千手观音”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她一共有一千零七只手,看得人眼花缭乱。
细细观察,可以发现1万多座石刻全部由山体直接开凿而成,是为一个整体,没有一个雕塑是取下石胚、打造完成之后再塑上去的,因此,可以想象,这对雕刻者的技艺水平要求有多高,不仅要求雕刻者完全凭借心中的胸臆,直接在岩壁上进行开岩、定胚、斧凿、细雕,一气呵成,而且需要各个雕刻者之间进行非常完美的配合,才能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在那个缺乏现代科技的时代,其所需要的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和协调配合的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我觉得古代的工匠很能干。
大足石刻在重庆大足县,距重庆市中心130公里。
出重庆主城区向西70公里,乘坐长途汽车2.5小时,即可到达大足县城。
到县城转乘当地的旅游小巴士0.5小时,可直达大足县保留最完整、佛像最生动、大型石刻最多的宝顶山石刻。
全县有石刻40余处。
以宝顶山、北山的规模最大、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是唐宋时期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
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历时70年,沿岩壁开凿,长500米,造像近万尊,其中尤以举世无双的千手观音和长达31米的卧佛著称。
北山,于公元892年开始造像,历时近300年才建成,共264龛窟,长500米,造像7000余尊。
它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
不仅有规模宏大的佛教雕刻群,还有道教和儒家塑像群,这在中国早期各代石窟群中是罕见的。
堪虞我国的云刚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相比美。
北山距县城两公里,唐朝靖南军节度使韦君靖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在北山修建“永昌寨”,开始凿造佛像。
经五代至南宋,历经250年建成。
北山石刻造像共5处,以佛湾为中心,备受称誉的“普贤菩萨”、“媚态观音”、“水月观音”等造像皆集中于此。
大足石刻在让我们感受了古人石刻艺术的高超之外,也再一次让我们体会了浩瀚的佛理和人生处世中的诸多箴理。
比如六道轮回图、父母恩重经变相、地狱变相等等,都是通过将生活的本意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佛理、人生处世的高度,教化人们从真、从善、从尊,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吸收借鉴的。
大足石刻华严三胜是哪三圣,求求各位,拜托了,拜圫了(亲亲)
华严三圣一般指释迦三尊。
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释迦牟尼佛,左胁侍菩萨是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右胁侍菩萨是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三者合称释迦三尊。
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言大日如来)。
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
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的造像反映了哪些思想
大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西距成都271公里,东去重庆70公里。
全县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人口约90万。
大足建县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40多年历史,其县名取“大丰大足”之意。
大足石刻始创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绵延明清。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即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也即“五山石刻”(世界遗产部分),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即尖山子、舒成岩、妙高山石刻、千佛岩石刻,大足县文物保护单位有66处如西山、圣水寺、三教寺、青山院、老君庙、半边庙、七拱桥、普和寺、陈家岩石刻等。
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是大足石刻中最具规模、最有价值、艺术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岗、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
她集中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她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并且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
正因如此,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
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
长达500米余,共编为290号龛窟。
其中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55处,经幢8座,银刻线阁1幅,石刻造像364龛窟。
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
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
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
“心神车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
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
晚唐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饰简朴、线条流畅。
五代时期的作品,玲珑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饰由简到繁,逐渐摆脱了外来文化影响,具有石刻造像过渡期的特征。
两宋时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
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
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
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
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
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
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
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盘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造像旁还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画,是不同于中国其他石窟的显著特点。
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石窟造像中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
大足石刻的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巩固。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
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可以介绍一下大足石刻中的精品吗
有特殊的寓意的雕塑作品
宝顶,去车站有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