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海滩的导游词作文400字
美丽的北海银滩坐落于北海市南部海滨,离北海市中心十公里,以“滩长、沙白、水净、浪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滩”。
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泛出银光,所以称之为银滩。
银滩上有许多贝壳,有的被沙子埋住了,有的躺在沙滩上,还有的搭在另一个贝壳上。
大的、小的、厚的、薄的,有的五颜六色,有的奇形怪状,有的轻如鹅毛,有的重如泰山。
。
。
。
。
。
清晨 ,我来到海边,发现了一群可爱的小螃蟹,它们只有小玻璃珠那么大,我轻跑过去想抓它们,可它们很敏捷,又那么小,一下子就跑进洞穴里了。
我扑了个空,掉进了海里,还好我穿着游泳衣,要不我就成了落汤鸡了,而且海水又咸苦又涩,难喝得要命。
这时太阳出来了,灿烂的阳光照耀在洁白而广阔的沙滩上,海水时涨时退,椰树迎风摇拽,空气自然清新。
我久久不愿离去,这么美丽的北海让人流连忘返。
欢迎到美丽的北海银滩来吧,享受阳光,拥抱海水,漫步银滩,
故宫导游词作文4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北京来作客,我叫方芳,大家可叫我方导。
今天我将带领各位去游览世界闻名的故宫,希望我们能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故宫是我国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在世界上堪称最为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己有近600年的历史。
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故宫的建筑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
外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大臣的主要场所。
其中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文华殿和武英殿分立两侧。
内廷是皇上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嫔妃及幼年的皇子居住、游玩、奉神的地方。
故宫共有9000多间宫殿,雕梁画栋,殿宇辉煌,极尽华丽威严。
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和能工巧匠非凡技术和丰富相象力的结晶。
如:太和殿中有72根支柱,其中6根支柱是镀金的,上有金龙盘绕。
透过栏杆往大殿里瞧,你们会瞧见大殿里金碧辉煌。
宝座是镀金的,扶手是镀银的,4个香炉是用香木做的,真是富丽堂皇。
太和殿后是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最让你们惊叹的是保和殿后的一块石雕。
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有200多吨重。
上面雕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腾云驾雾的飞龙。
故宫真不愧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呀
现在我给大家两个小时的自由参观时间。
请大家面对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文物时,要格外珍惜,小心,不要损坏,大家可以用照相机照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还有,除了照片,你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身影,你什么也别留下。
我们该回去了,希望大家喜欢北京,有机会再来北京参观其它20处文化遗产。
草原导游词400
给你找了两篇,你看喜欢哪个就用哪个吧
1 大家好
我是阳光的国家级导游,我姓X,今天,我将带您领略一番美景,那就是草原
大家看
草原上的小丘多美呀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一片诗情画意的情境。
牧羊人,每天都会带着羊群在山上吃草,他们奔跑,羊儿和牧羊人欢快的融入这一片美丽的风景中,羊儿在草原上尽情舞蹈,一会儿跑到小丘上,一会儿又下到小丘来,羊儿们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几层波浪,是这片草海里面最活跃的精灵
遥望这一片草海,特色蒙古包,点缀在上面像一颗颗蘑菇。
这里的风景太让人陶醉了,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是一副富有生机的流动画面啊
……大草原不仅风景美,人更美。
您来到了这里,你看啊,蒙古族老乡穿着节日的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您的到来。
蒙古人可真好客啊
他们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带上哈达,送去他们最真挚,最诚意的问候
他们面对微笑,赞同着对这片草原的喜爱,这表现出了蒙古族同胞的淳朴热情和各个民族间的团结互助,相互关爱。
怎么样
您满意今天的旅程吗
欢迎您下次再来草原作客
2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你们见过草原吗
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群群的羊在草原上奔跑着,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是那么的美
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人心旷神怡,在那种境界里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就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限乐趣。
来到蒙古包,又见我的同胞,主人迎客,群马领跑,少年套马,壮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举杯,老翁敬酒,少年献歌。
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也证明了蒙汉情深。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体会到,来到这里,会使你流连忘返,时时沉浸在草原的无限乐趣,站在草原上,你会觉得天是那么的蓝,大地一片绿色,会觉得自己也是这一片绿色的一员,仿佛自己是这片绿色中的一棵小草。
否则老舍先生也不会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有没有描写大海景色的作文 有好词好句400~300字的急急急急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绍一下……。
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
故宫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
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
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就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好
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
后来,该叫皇极殿。
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
大家请看
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
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各位,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
“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
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
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
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的讲解到此结束。
迷人的青海湖导游词400字
各位游客朋友们,离开了,离开了的传说.我们前方将要到达的是我们美丽富饶的青海湖.青海湖古称西海,藏语称为错温布,称为库库若尔.大家知道为什么称为库库若尔吗 相传,古时的青海湖美丽而宽广,但这里一写部落头人却肆意地欺压百姓.有一个叫库库卓尔的英雄解仇释怨,使群众团结和睦,亲如一家,并帮助邻里部落解决危难,度过饥荒.他死后,被天帝封为团结之神,保护善良.从此,称青海湖为库库卓尔,即我们所说的库哭若尔.对于青海湖的形成原因,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大约在两千多派万年以前,如今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大陆板块挤压,,海底渐渐向上隆起,逐渐形成了被称为的.而青海湖则是在地壳隆起过程中断层陷落而形成的.关于它的形成,还有着一些非常有趣的传说.如有的说,这是水晶宫老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108条江河的水汇成的.还有的说,当年大闹天空时,与大战.被追赶到这里,觉得又饥又渴,发现了此处被石板盖住的神泉.他跑过去大喝一通后,忘了盖上石板,神泉滚滚涌出,汇成了大湖.而此时,也已经追上来了.急忙顺手抓了五块石头,压住泉水.后来这五块石头就变成了湖中的五座小岛.二郎神连做的饭都顾不上吃,拔腿跑时不小心,一脚踢翻了锅.锅里有盐,倒在湖中,从此湖水就变咸了.不止如此,他的盐口袋被扯了个口子,边套边撒,一路漏盐.于是青海湖畔就有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盐湖和盐泽.关于青海湖的传说,我们就讲到这里了.大家请看前面那平嵌在皑皑的雪山和茫茫的草原之间,的宝镜,那就是青海湖了.青海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湖水平均深度19米,湖面海拔3260多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如今,青海湖已经成为青海省四大旅游区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观光为主,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环湖旅游带.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青海湖的湖滨地区.此处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不仅如此,这里还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丰美的牧草,肥沃的土地,养育着这里成群的牛羊.没到夏秋季节,辽阔的草原像披上了一层碧绿的绒毯,各种野花五彩缤纷,将绿色绒毯点缀得如锦似缎.四周大片整齐的农田麦浪翻滚,油菜花一片金黄,散发出沁人肺腑的芬芳.湖面上碧波万倾,白色海鸥追逐着鱼帆在空中翱翔,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日出日落的景色更是充满着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一份描写冬天烟台的海的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您们来加入我们的这个旅游团队。
这次我们将要去的是我国的烟台市,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去欣赏着烟台冬日凝重的海。
大家都知道,我国东、南两面临海的城市居多,北面临海的城市却寥寥无几,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在这一年四季的海上奇观中,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象尤为独特,堪称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最具有代表性。
秋去冬来,冬天,万物凋零,可着烟台的海却没有一点睡意,相反,它的海水更加汹涌,它的气势更加磅礴。
冬天。
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它走出了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原。
冬天的海平添了几份浓重。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能溅起数丈高的浪花。
有时,它的力量大的可以把岸边数百斤的石凳掀到几十米远的马路中央。
这可见烟台的海真是威力无比呀
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游客们都会来观赏着蔚为壮观的景象。
今天我们正巧遇到了。
有这样的景色大家难道还怕被这巨浪打湿衣服吗
机不可失,快点来以这数丈高的巨浪作为背景拍照吧
在照片里留下一道壮丽的风景线,留下美好的回忆吧
关于烟台冬季的海的壮观景象,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
同时,希望大家能快乐地度过这次旅行,最后,祝大家以充实和快乐为这此旅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阿克苏九眼泉公园导游词400字作文
镇江金山风景区导游词金山位于市区西北,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
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而闻名,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
直至清代道光年间,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于是“骑驴上金山”曾盛行一时。
金山形胜天然,风景幽绝,自古为我国优美游览胜地之一。
金山自古名称很多,古人把扬子江比作香水海,把这座山比作《华严经》里的七金山,所以叫作金山。
而宋代王存著的《九域志》中则有另一说法:唐代高僧法海云游来此,为子修复寺庙,每日在山间披荆斩棘,一日挖到黄金。
地方官李奇上反皇帝,皇帝敕令将黄金交法海作修复寺庙之用,并名山为金山。
此外,金山还曾叫过泽心山、浮玉山、获茯山、龙游山、紫金山等。
而金山的名则与金山寺有关,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殿宇后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山体与寺庙浑然一体,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景色壮观,气势雄伟,形成“寺裹山”的独特风貌。
宋休以来,京流传着“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评语。
金山又有“神话山”之称,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中国有名的古典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于此,民间流传甚广,为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
小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到过的金山古迹“七峰亭”,景色宜人。
章回小说《水浒》中“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即今镇江城)”一回对金山瑰奇风景,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
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驻跸金山,留下不少“御制”文物,有关乾隆在金山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使金山更负盛名。
历代诗人、书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张祜、孙鲂、苏东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赵孟、王阳明等登临观景,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遗迹和脍炙人口的题咏。
唐代起,国际友人登山游览者络绎不绝。
明代日本画僧雪舟等杨居住金山两年半时间,绘有《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等有关金山的画卷,现保存在寺庙。
金山这座青螺般的小山,却包孕着许多风流往事,具有无限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骚客和游人。
有人说“到了镇江不去金山,等于没到过镇江”,此话自有一番道理,当你游览金山之后,便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金山游览路线 江天禅寺——夕阳阁——观音阁——楞伽台——佛印山房——金山四宝——慈寺塔——古法海洞——留云亭——妙高台——七峰亭——白龙洞——朝阳洞——古仙人洞——玉带桥——御码头——郭噗墓——天下第一泉江天禅寺 在金山寺门口,抬头仰望“江天禅寺”匾额,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
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我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
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侣数以万计。
清代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庙。
金山寺由于当时皇帝的信仰不同,曾两度由寺改观。
一次是在唐朝,曾把金山寺改为龙游观,将近二百年。
又一次是宋朝政和四年,因徽宗赵佶奉道教,又将龙游寺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道士观),为天下神霄第一。
后复名为龙游寺。
一般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开的,而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这里自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据传很久以前,金山寺的大门也是坐从朝南,而金山寺屡遭火焚,山门口也经常会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
当时金山的当家和尚深感不安,觉得此事有点蹊跷,便请来一位云游和尚卜算。
云游和尚在山寺前后转了一圈,对方丈说:“师傅,您这山门朝南直对天上的南天门,得罪了玉皇大帝,必须改向。
”方丈听后,连连合掌曰:“罪过
”于是命人将山门改成现朝西的门向。
传说毕竟是传说,金山寺山门朝西是有其真原因的。
据史料分析,当时的建筑师建筑朝西山门是有用意的。
因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游人透过朝西山门放眼望去,便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
这正可谓建筑师的独具匠心所在吧。
由山门入天王殿,中供弥勒佛,人称笑佛。
两旁塑的四大金刚,形象高大逼真,意在看守山门。
四大金刚俗称四大天王,故称天王殿。
左侧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右侧是北方广目天王,西方多闻天王。
弥勒佛旁有联,曰: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在天王殿牌坊前有巨型石狮一对。
天王殿向后便是大雄宝殿。
历来寺庙多损于火灾,原大雄宝殿是1948年毁于火灾,共烧毁二百六十多间亭、台、楼、阁、房屋等。
夕照阁 夕照阁存有清代乾隆帝南巡驻跸金山留下的七块御碑,保存完善。
这些石碑引来许多文人识士、专家、历史研究者、书法家的拜谈赞吧。
石碑记载的内容大多是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到金山,对金山风景的评价和如何继承清室传统,统治大清帝国的决心。
乾隆不仅留下了许多有迹可寻的“御制”,还留下了一些颇为有趣的传闻。
按理乾隆的父亲是雍正,而这里却广为流传着雍正皇帝“偷龙换凤”得乾隆,乾隆六次来金山寺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新的传说。
观音阁 从夕阳阁登山而上,南面正中有观音阁,又叫士阁,因阁中供奉观音,故名。
此建筑与楞伽台、妙高台,西与慈寿塔、法海洞丹辉碧映,椽摩栋接,连成一气,足以壮此名山胜概。
椤伽台 “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
楞伽台在金山的东南,傍山驳石而建造。
相传苏东坡晚年受老朋友佛印和尚相托在此写《楞伽佛经》,故又称书经楼。
登台顶长廊远眺,碧空万里,磅礴江流,尽收眼底,江天一色,气势十分壮观。
由山下登楞伽台,需经三重楼阁,每进一层,疑无上处,洞门一开,豁然有级可登,迂回曲折,上下错落,往往令游客迷其所在。
最高一层有清王文台撰写的一副对联: 窗前沧海凭开眼, 台上楞伽可印心。
佛印山房 宋代著名的金山、焦山寺庙的主持佛印法师住宅。
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败赌无奈入空门。
由于学识高超,终成为金、焦二山寺的大方丈,东坡则成宋有名学士,两人经常在金山吟诗作画。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创建于一千四百余年前的齐梁,塔高三十米,唐宋有双塔,宋朝叫“荐慈塔”、“荐寿塔”。
1472年,日本画家雪舟等杨登游金山,曾绘《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上有南北相向的两座宝塔。
双塔后毁于火,倒坍后,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寿塔。
按照古代各国佛教的习惯,一般情况建寺同时建塔,特别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
到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
光绪二十年,金山寺住持僧隐儒誓建此塔,往京都向清廷呼吁,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
他奔走南北,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约经五年,募银二万九千六百两建塔,仍名慈寿塔。
此塔玲珑、秀丽、挺拔,矗立于金山之巅,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把金山都拔高了。
塔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内有旋式梯,供游人登塔远眺。
每层四面有门,走廊相连,面面有景,风光各异。
游人登临塔顶。
凭栏远眺:东望长江中的焦山和形势险固的北固山,南望城市风光行重重叠叠的山峦峻峰,西望波光粼粼的鱼池和浩浩荡荡的大江激流,北望烟波缥缈的古镇瓜州和古城扬州,令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
有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诗为证: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慈寿塔外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清代光绪年间湖南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所写。
传说,当时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寿辰。
为了贺寿,两江总督刘坤一特地进京朝见慈禧,献媚道:“老佛爷六十大寿,卑官没有什么厚礼,只是在江南镇江金山造了一座宝塔,取名慈寿塔,祝您长寿万岁。
”慈禧心想,这宝塔标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巅,实在非同一般寿礼,不由渐露喜色。
便问刘坤一:“你祝我长寿,看我能活多大
”刘一听却张口结舌,一时无言以对。
心想无论说多说少,都会招来杀头之罪。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群臣百官之中,有一小孩从身后很敏捷地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他一看如获至宝,迅速呈上,慈禧一看原来是“天地同庚”四个大字,便喜笑颜开,大大奖赏了刘坤一。
后来这四字便被刻于慈寿塔下。
古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
现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横额“古法海洞。
”在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法海是一个阻挠破坏青年男女美满婚姻的恶僧,可历史上他却是位有德行的高僧。
法海姓裴,人称裴陀头,河东闻喜人。
他父亲裴休是唐朝宣宗皇帝的宰相,感到“伴君如伴虎”,一旦得罪了皇帝是没有好下场的。
他十分信仰佛教,认为富贵荣华不如出家好,因而决心送子出家为僧。
裴陀头出家到江西庐山,取名法海,他在庐山学道参禅,一心修炼。
后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
他就找到山上西北角的这个岩洞,住在洞里参禅打坐,白蟒就避走了。
法海来金山后,最大愿望是要修复金山寺,他曾燃指一节,以表决心。
一天也僧众披荆斩棘,到江边挖土,偶然挖出黄金若干镒(一镒为二十两),就报告润州刺史李奇,李奇又上报宣宗皇帝,宣宗命他把黄金给法海作修复庙宇之用,并赐名为金山和金山寺。
相传法海死后,他的徒子法孙把他的肉体装金供在洞中,以便瞻仰。
后来肉身坏了,又塑了一个石像,留作纪念。
宋朝张商英来此游览,做了一首裴公洞的诗:“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
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
”寺僧将这首诗做成楹联,挂在洞门两边。
留云亭 金山最高处,有一石柱凉亭,名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和吞海亭。
亭中石碑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
康熙登高远眺,大江东去,水天相衔,诚雄观也。
遂历奋笔手书“江天一览”四个大字。
亭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修,同治十年(1871)复建,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
这里是领略金山风姿,俯瞰镇江全城美景的最佳观赏点之一。
据传康熙在执笔就书时,“江天一”前三个字一气呵成,而第四个字“览”字笔划多,一时竟想不起来。
却又不肯“不耻下问”,只是嘴中念着“江天一览”四字,无从落笔。
周围大臣侍从一见此情,知道皇上遇一难题,但又不敢直截了当上前提示,虽则一字好提,却怕招来欺君杀头之罪。
正在为难之际,有一大臣计上心来,下跪在皇帝面前说了一声“臣今见驾”。
康熙一听“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
因为“览”的繁体字正是“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皇帝。
由于康熙愣了许久才勉强写了“览”字,所以这一字显得特别细小,云云。
妙高台 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译。
刘编《金山志》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佑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
”几经兴废,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相继重建。
1948年与金山寺大殿、藏经楼等同毁于火,如今仅存台址。
当年妙高台,还是赏月佳处,并且流传着名士苏东坡曾在此赏月的轶事。
此外,据传“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公元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气助阵,大破金兀术部众。
这个历史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英风千载,流芳百世。
七峰亭 七峰亭在山西侧金鳌岭上。
古代因有七座小山突起,名七峰岭。
后削山建阁,故以七峰阁而名。
相传南宋绍兴年间,抗金名将岳飞在北方指挥抗金战争,正在乘胜前进之时,奸臣秦桧要挟高宗连续发了十二道金牌,召他回都城临安(今杭州)。
岳飞路过镇江时,拜访金山道月禅师,告诉道月和尚:“昨夜梦见两犬抱头而言,未知此行吉凶如何
”道月答道:“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必须谨慎。
”岳飞致谢登舟,临行时道月赠诗曰:“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
谨备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
”岳飞到杭州,果遭秦桧陷害于风波亭下,他在临死前说了一句“悔不听道月之言”。
这句话传到秦桧耳中,秦桧大怒,就命何立往镇江金山拘捕道月。
何立到金山,道月正在堂上说法。
只见道月整衣拈香,合掌说偈:“吾年四十九,是非终日有,不为自身,只因多开口。
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
”说罢,坐在法座上怡然逝去。
何立只得将情况回禀秦桧,并说金山有七峰,风水好,因而每代能出高僧。
秦桧盛怒之下,立即命人到金山削平七峰。
后人为了纪念岳飞和金山寺道月长老,便兴建了七峰阁,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时战火,后改修为七峰亭。
白龙洞 白龙洞在金山西北山脚下玉带桥旁。
相传唐朝武则天的侄孙灵坦来到金山,在这洞里打坐参禅,白蟒就避走了,毒气也没有了。
白龙就是指这条白蟒。
现在洞内塑有白娘娘、小青青两座白石像,各高一米许。
据民间传说,此洞与《白蛇传》“水漫金山寺”密切相关。
白娘子、小青青呼东海之水,跟金山寺高僧法海相争,救自已的丈夫许仙。
许仙被关在寺内,闻外面战鼓震响,看到女娘子带身孕力战,心急如焚。
看守庙门的小僧十分同情,放许仙从白龙洞跑到杭州与妻子在西湖断桥相会。
这个洞有一条石缝,一人可进去达数丈深,再往前进洞即变小,人不能进去,恐怕只能白蛇可进了,不然为何称白龙洞呢
朝阳洞 朝阳洞又名日照岩、观音洞。
在金山东北山腰间,洞上是一片悬崖,上有“日照岩”三个字。
当金山还在江心的时候,每当旭日东升,从朝阳洞向南一带石壁上,金碧辉煌,水天皆赤,可称奇景。
所以朝阳原是观日出的最佳之处。
至今留在岩上的“朝阳洞”三个石刻大字,是明代滕谧所书。
古仙人洞古仙人洞位于金北侧金鳌岭下,深六点六米,依山洞筑有半亭一座。
这里道教遗存。
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在这里面而窥视江面,故名“仙人洞”。
明代程敏政诗云: 鬼斧穿山骨,明明透一窗。
仙人时举步,竖立一窥江。
玉带桥 金山白龙洞前有座玉带桥,传说是苏东城与金山方丈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经常给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弄坏,于是就命人仿照玉带的式样建造了一座桥。
谁要再看玉带,去看桥就行了。
玉带桥长十六米,桥下绿波荡漾,清澈见底,令人心爽神怡。
金山四宝 在慈寿塔下的屋内陈列着金山寺的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其中苏东坡的玉带、周鼎、金山图、铜鼓为金山四宝。
玉带:宋神宗年间,大学士苏东城与金山和尚佛印交往甚密,称为“忘形交”。
有一次两人以禅语对句,用东坡玉带作赌,东城一时迟钝而输,玉带便成寺院镇山之门宝。
苏东城的玉带存在金山已有九百多年了,这件珍品被人称为国宝。
玉带环宽约二寸、长约二尺,带上缀着二十四块米色白玉,有长方形、圆形、心形。
清初被火焚毁四块,乾隆皇帝金山时,命玉工补齐,上面刻有乾隆的诗句。
但是后补的四块玉色和原有的玉色不同,一看就可以辩别。
周鼎:是西周宣王时代的铜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
当时周宣王北伐成功后,铸造铜鼎酬劳北伐统帅遂启祺的,所以此鼎又称遂启祺鼎。
金山图:这幅图是我国明朝著名画家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茫茫,微波荡漾,金山如浮玉飘浮在波涛之上,山色青碧,上面有一栋栋画檐朱宇,展现了当时金山和金山寺屹立扬子江心秀美雄姿。
画后有他写的《金山寺追赋》诗一首: 白发金山续旧游,依然绀宇压中流; 沙痕灭没潮侵登,帆影参差日映楼。
江汉东西千古逝,乾坤高下一身浮; 谪仙故自多愁绪,更上留云望帝州。
字大数寸,潇洒可爱。
铜鼓:是一种鼓状铜器,高八寸分,径一尺五寸,重二十三斤八两。
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行军时可做煮饭的炊具,战斗时可作战鼓敲打,所以又叫诸葛鼓。
御码头 在山北有十三级台级,原作伴月式,两边护有石栏,左右有钟鼓楼(清咸丰年间被毁)。
清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先后几次来金山都由这码头上岸,故称“御码头”。
现护栏上刻有“御码头”三个大字。
郭璞墓 郭璞墓在金山之西的石簿山上,又称云根岛。
岛上葬有东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的遗物,俗称郭璞墓。
郭璞(公元276—324),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据记载,他博学多才,人称其词赋为东晋之冠。
他曾注释过《尔雅》、《山海经》、《楚辞》等古代重要著作。
又精于风水相命。
东晋初为著作佐郎,后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
王敦想造反,不知吉凶,时人皆说大吉,问郭璞,璞独自不言,触王敦怒,被杀于武昌的南岗。
明万历三十三年巡按御史黄吉士为他树碑立传,墓碑上刻着“晋赠弘农太守郭璞之墓”。
天下第一泉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遥。
唐代时就已闻名天下。
第一泉原与金山同在江中,清咸丰、同治年间,遂随金山登陆。
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
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称“南泠泉”。
中泠泉上岸后曾一度迷失,后来于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补道薛书常等人发现,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为池,并由常镇通海道观察使沈秉成,于同治十年春写记立碑,建亭覆亡。
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栏,池旁筑庭榭。
并拓地四十亩,开塘种植荷菱,又筑土堤,种柳万株,抵挡江流冲击,柳荷相映,十分秀丽。
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个遒劲大字,为王仁堪所书。
池旁盖楼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柱,直径七米,十分宽敞,取名“鉴亭”,是以水为镜,以泉为鉴之意。
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十分风凉幽雅。
池北建有两层楼房一座,楼上楼下为茶室,环境幽静,林荫覆护,风景清雅,是游客品茗的最佳之处。
楼下层前壁左侧,嵌有沈秉成所书“中泠泉”三字石刻,右侧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书常“中泠泉辩”石刻。
唐朝以来,中泠泉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唐代评茶专家陆羽品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后唐名士刘伯刍分全国水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为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不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也不见沉底。
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其醇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