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翠峰山公园导游词
翠峰公园座落在灵石县城东南的翠峰山上,制高点海拔946米,总面积100公顷,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人造山顶公园。
目前占地33公顷的翠峰公园主体部分已全面建成,公园续建及周边绿化工程也已基本完成。
翠峰山由于紧傍县城所在的汾河、静升河谷地拔地而起,因此,山体虽不算高大,但显得十分巍峨。
历史上的翠峰山,林木茂盛,青翠秀雅,寺观庙宇,遍布山间,有“翠峰耸秀”(灵石古八景之一)之誉。
公园前身为翠峰镇两村委所属地域,域内童山荒坡,纵横沟壑,土石裸露,坟茔遍地,水土流失,祸患居民。
1995年10月,县委、政府从改善县城居民生存和生活环境出发,铺开翠峰公园建设工程,到2001年8月以山顶文化广场的落成为标志全面建成翠峰公园。
公园建设总投资5000余万元,共动用土石30余万方,修建桥、涵、渠、坝150余条1500米,人造平地60余块,种植草卉2.4万平方米,栽植各种乔灌藤近15万株,建成各种亭、台、楼、阁、榭、走廊、花架等15处。
公园内建有三星级宾馆1座,广场两处,体育、娱乐设施10余项。
导游词介绍灵石的550字作文
xx家园的对面是一个小公园,它很漂亮。
我经常去那里打羽毛球、散步、玩耍。
xx公园景色迷人。
那里的花草树木非常茂盛,有高大挺拔的香樟树,有四季常青的松树,有茂密的夹竹桃……绿色的草坪上种满了花,有火红不怕寒冷的菊花……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花的身影,都能闻到花的芳香。
那边有个假山池,它是用各种各样的石头砌成的,有时候会喷出水来。
假山池的后面是一条小河,河水很清澈。
河上有两座小桥。
岸边有两排柳树,它们像一个个少女,在风中梳理着自己长长的头发。
xx公园热闹极了,那里有一个游乐场,里面有很多玩的项目。
有翘翘板,有滑滑梯,有充气城堡……常常能听到小朋友的欢声笑语。
有些老爷爷都会在这打太极拳;晚上,有些人会在这里跳健美操。
xx公园是又美丽又漂亮,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我很喜欢它
灵石翠峰山作文500字
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翠峰公园游玩。
走着走着,我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原来这里是翠湖。
天空一碧如洗,好像用清水洗刷过一样。
葱绿而茂盛的大树,挺拔的站在那里,像坚强的士兵一样庄严。
湖的岸边,有一座拱桥,洁白的拱桥和葱绿的大树对比起来,桥显得更白树显得更绿。
还有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狮子、有的像粽子、还有的像馒头。
它们好像一个个严肃的“军人”和“士兵”一起保卫这里的美好环境和美丽的景色。
旁边还有亭子,是让人们休息的,人们累了,就可以在这里静静地观赏美景。
湖儿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倒映着亭子,石头,拱桥和绿树的倒影。
旁边还有一条小船,轻轻地靠在岸边。
忽然,一阵微风吹来,顿时,湖面荡起了一道道波纹。
这迷人的风光,永远记在我的心中,这种景象,真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有着丰富的色彩。
啊, 翠湖的景色真美
翠峰山公园真美! 我赞美你,翠峰山公园
求一篇大约350字的导游词,谢谢。
各位团友,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面积为50平方公里。
它由五泄湖、桃源、五泄禅寺、东源五泄瀑布、西源生态峡谷等重要景区组成。
五泄瀑布是风景区的精髓,一泄娟秀奇巧、二泄珠帘飘洒、三泄千姿百态、四泄烈马奔腾、五泄,香港报纸誉其为“神州第一飞瀑”。
五泄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400多种,草本植物600多种,7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五泄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他的地理学巨著中记述了五泄山水。
赞其日:“水势高急,声震山外,望若云垂。
”1100多年前,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慕名五泄山水,在此建造了五泄禅寺,广招弟子,传播佛教,禅宗五大家之一的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从宋、元、明、清到民国,历代名人,如著名地理学家、诗书画篆四绝的徐渭、古代人物画大师陈洪绶、清宰相刘墉()以及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作家等都游览过五泄,或吟诗作画,或题词撰文,对五泄风景赞叹不绝。
【叠石岩】五泄的第一个景点是叠石岩。
它高约100米,长约400米,径直向五泄溪斜伸过来,它是风景区的照屏,使其欲露先藏。
民间传说,五泄过去老发大水,冲毁了田地庄稼,老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次,天上神仙驾祥云路过此地,只见下面波涛滚滚,五泄又在发大水,五条玉龙又在作孽。
他动了怜悯之心,手抓神仙土向下撒,谁知土高一尺,浪高一丈,连施了几十把土,才将洪水止住。
这几十把土堆叠成叠石岩,成为五泄一景。
大家看,“叠石胜景”这几个摩崖大字,是著名书法家钱君訇先生的墨宝。
【五泄湖】我们站在五泄湖大坝上,可以感觉到凉风习习,面前的五泄湖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五泄湖呈狭长形,弯弯曲曲长2公里,水容量为1O01万立方米。
大家看,这是夹岩峰,它高200多米,巍然屹立,弧形的岩壁,上倾下收,超过了90度,非常险峻,那裸露的碎岩是地壳剧烈变动时高温凝结而成,古人写诗赞其日:“皱瘦石骨透,兀立干仞壁。
游履阻攀跻,猿猱竞跳踯。
”下面我们乘船去湖中游览,看一看两边的风光。
大家看,这夹岩峰光滑陡壁处,凿刻着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沙孟海题写的“五泄胜景”四个大字,增添了这里的风采。
大家猜猜看,母个字的大小有多少?直径有10米,真是气势豪迈。
这里有一个山洞,叫夹岩洞,深约20米,高16米,原在半山腰。
山脚有夹岩庙,后来建造了水库,庙成为水底龙宫,而这洞刚好在水面上,成为湖中一景。
往西面看,有一只千年乌龟头傲蓝天,整个身子贴在岩壁上,四只脚爪奋力撑在岩壁上,在陡峭的石壁上爬行。
传说,这乌龟在五泄修炼了千年,要上天成神。
这是仙桃峰,传说在瑶池中设蟠桃盛会款待诸路神仙,被封为“齐天大圣”的偷吃蟠桃,慌乱中跌落一只掉到五泄。
据说这蟠桃6000年才一熟,凡人吃了“霞飞升天,长生不老”。
这是杜鹃峰,因山上多杜鹃而名,五泄的杜鹃,不仅种类多,而且覆盖面广,据初步统计,有映山红、满山红、羊踯躅(黄杜鹃)、马银花等十多种,每年4—5月份,满山遍开,使五泄成为花团锦簇的世界。
大家往这边看,山顶下面有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矗立,上面大的一块好像是老和尚合掌向外拜,下面一块小石头好像是小和尚双手合十向里朝拜,石头上的灌木草丛,恰似袈裟披身。
所以这座山叫“老僧峰”。
老僧峰对面的山叫施姑坪,传说,2400多年前吴越交战,西施被越王勾践选中送往吴国,西施的小姐妹们逃到这里隐居,故名施姑坪。
施姑坪临湖一侧的山峰,侧望犹如巨大的手掌笔直竖立,五指合拢指向青天,故名“仙掌峰”,仙掌手心有一个野猫洞,洞内长有一株千年白牡丹,传说吃了能成仙【桃源】 桃源景区是一个山间盆地,四周翠峰环绕,五泄溪蜿蜒如带,溪边枫杨树自然成林,一片片铺地的石蒜,迎风摇曳的箬竹,充满了山村野趣和大自然的魅力。
景区中的桃树、枇杷、李树、梨子、樱桃、石榴等多种水果树,形成早春梅花、三月桃花、五月樱桃、夏至杨梅、十月丹桂飘香的四季景色。
现在我们从这里坐电瓶车前往五泄禅寺。
【五泄禅寺】唐元和三年(808年),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云游江南,被这里“天作锦屏环十里”的奇异景色所吸引,“绿竹漪漪欲铺天,栖真岩下可安禅”,佛师便选择这块风水宝地,建造了禅院,并广招弟子,传播佛教。
该院初名“三学禅院”,咸通六年(865年)赐名“永安禅寺”,天祜三年(906年)改为“应乾禅院”,后宋越州知事刁约游览五泄,更名为“五泄禅寺”,直到现在。
寺前这株高约30米、胸径1.2米参天银杏,古老苍劲,传说为灵默禅师造禅院时手植,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灵默禅师创建了五泄禅寺后,诸暨籍一个7岁小孩名良价的便披剃出家,拜灵默为师。
良价性极聪慧,过目不忘,随师研读佛学13年渐入真谛。
师傅去世后,遵师嘱云游名山大寺,后与弟子曹山本寂同创曹洞宗,成为禅宗五家的重要一派,他在江西洞山弘扬曹洞宗,风靡全国。
宝庆元年(1225年),高僧如净(曹洞宗第十三代)住持天童寺,弘扬曹洞佛法。
此时,日本僧人道元入宋学佛,将曹洞宗带回日本,发扬光大。
【东源五泄瀑布】 团友们,下面我们去观赏“神州第一飞瀑”五泄瀑布。
这是第五泄瀑布,从31.2米的高处狂奔而下,瀑布跌在峭壁上,飞滚翻腾,似银蛇狂舞,因此,人们叫它“东龙湫”。
瀑布冲击而成的水潭叫“东龙潭”,因水深而黝黑,人们又叫它“黑龙潭”,每逢天旱,人们常来此求雨,故又名“祷雨潭”。
县志载:“宋乾道四年,安定郡王赵子涛偕尚书汪应辰,王希吕祷雨于潭,潭龙现爪,赤光射人,甘霖立沛。
” 各位团友,过去人们只能见到第五泄瀑布,四泄瀑布藏在深山峭壁中,想见难如上天。
1983年风景区开发后,修建了道路,我们才可以一睹她的芳容。
大家看,第四泄瀑布与第五泄完全不一样,它在一个狭窄的之字形山沟中从19米高处飞滚翻腾而下,飞溅的水花犹如烈马的鬃毛在飞速抖动,故人们称其为“烈马奔腾第四泄”。
明代文学家王思任形容其:“声怒、势怒、色怒”,十分形象贴切。
五泄瀑布中,气势最壮观、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第三泄瀑布。
大家看:这第三泄瀑布在宽阔平缓的斜坡上浩浩荡荡而下,左边瀑布欢呼跳跃,奔泻跌宕;右边水流细小平缓,两水时分时合,碰到兀石险沟,呈现出各种姿态,古人形容其“倾者,滚者,跌者,冲者,突者,圈者,无奇不有”,许多游客观赏后,莫不赞叹这个令人心旷神怡、胸襟开阔的瀑布,它能洗净五脏六腑污垢,抛净人间一切烦恼。
现在我们去欣赏第二泄瀑布,它的落差只有7.1米,瀑布下落时,被一块突兀而出的大石分成两半,分流如珠帘飘洒,双龙出游。
古人有诗赞目:“两龙争壑那知夜,一石横空不渡人。
”瀑布下有长方形深潭,飞流下坠时,水势腾涌,明代文学家宋濂在《五泄山水志》中写道:“以线缒之,下不见底,其形方狭而长,天向阴,常有云气从中起,疑有蛟龙潜其下。
” 二泄与一泄紧紧相连,小巧平缓,柔美如月笼轻纱。
瀑布中间有一水潭,直径1.5米,深约2米多,四壁光滑,人称“小龙井”。
大家看,瀑布下面的深潭,宽约5米,黝黑无底,又叫“大龙井”。
【西源生态峡谷】 西源生态峡谷全长十多公里,往里走,还有双峰插云、一线天、三台塔等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往外走,游览西龙潭、楠木林、啼猿谷等景点。
大家看,这就是西龙潭瀑布,水从石壁泻下,随即分成幽秀两股,似燕尾,故又名“燕尾瀑”。
瀑布下面的水潭直径约5米,深约2米,人们叫它“西龙潭”,一泓潭水清澈见底,又凉又纯,人们又叫它“白龙井”。
大家看,这里不但山高、水清,而且树木茂密。
这是珍贵的楠木。
据园林专家考察,这里的野生楠木林数量与质量,居华东地区之首。
现在,我们到了西源出口,这里有一座卓立平地的小山,如画屏将东西源分隔。
近观峰列三鼎,极似笔架,故又名笔架山。
各位团友已领略了五泄的风光,希望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礼县翠峰寺游玩之后的感受作文500字
我们在导游讲解中,在导游语言的运用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 (1)语音 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
由此可见,语音在讲解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语音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音质 人们大都喜欢喜鹊的叫声而讨厌猫头鹰的声音,这是因为喜鹊声音悦耳动听,猫头鹰叫声让人不寒而栗。
有人喜欢杨钰莹的歌曲,有人则欣赏斯琴哥日勒的唱片,这是因为前者喜欢甜蜜温柔,后者欣赏狂放高亢。
从根本上说,他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音质的不同。
当然,人们都喜欢听到导游像百灵鸟那样婉转、像小黄鹂那样悦耳的声音,然而音质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
我们只有立足于现有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特色,取长补短,形成自己风格。
不过,在旅游旺季和高温天气导游时,要注意保护嗓子、适时适量饮水。
音量 音量是说声音的强弱。
在导游过程中,如何调节好音量,是语言表达的另一种技巧。
导游讲解时音量过高会造成噪音,特别是在空间狭小的场所、某些宗教场 所(例如大明湖公园北极阁整殿内、灵岩寺千佛殿内),音量过大令人讨厌,说出外行话更让人瞧不起。
音量过小,游客又听不清楚,同时也是没有把握的表现。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
“讲话的艺术在于适中”。
导游在讲解时音量不可过高或过低,要以游客听清为准。
首先,要根据游客多少、导游场合和地点来确定音量。
游客较多时,声音适当大些;游客较少时,可适当降低音量。
室外讲解时,音量要大些;室内讲解则应小些。
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灵岩寺参观游览的客人很多,这时我们可以在进山门前或进山门后再向游客讲解山门,以避免拥挤嘈杂造成游客听不清导游的讲解。
这里顺便说一下导游讲解的时间、位置选择的问题。
一般来说,导游要站在游客围成的扇面中心,这样有利于声音传播,使客人都能听到导游的讲解,导游也能听清客人的议论和问题。
根据需要,讲解可以安排在到达景物之前,有些内容还可以安排在观赏完景物之后。
当然,绝大部分讲解都是在景物面前完成的,以求得游客观赏和导游讲解的同步。
请看大明湖北极阁的导游辞: ……好,各位游客,观赏完月下亭之后,请大家跟我继续往前走,去参观济南市唯一的一座道教庙字。
前面这座高台之上的建筑群就是著名的北极阁了。
北极阁又名北极庙、真武庙,因供奉真武而得名。
北极阁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它占地1078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门厅、钟鼓楼、正殿、东西配殿、启圣殿。
这是北极阁的前殿,也是正殿。
正中这尊塑像就是真武大帝了…… 好,北极阁就参观到这里,下面我们去游览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南丰祠。
刚才有团友问为什么在大明湖北岸修建这座北极阁
我想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释。
按照道教的说法,真武大帝是北天七宿的化身,是镇守北方的主神,所以修建在大明湖北岸。
另外,真武色黑主水,有镇水的意思。
因为济南是水城,所以修建了这座北极阁,以镇压湖中妖怪,消弥水患。
这反映了人们向往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生活,借助神力剪除邪恶的美好愿望…… 这部分讲解中,第一段是上一个景点向北极阁的过渡,是在观赏完月下亭、湖心亭后讲的;第二段是看到北极阁后的概况介绍,讲于进阁之前;第三段是在北极阁内边参观边讲解的;第四段为向下一个景点的过渡;第五段是游览完北极阁、向南丰祠走的路上针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作的讲解。
其次,应根据讲解内容调节音量。
对于表达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要加大音量,以示强调。
讲故事时,为了造成紧张气氛,增强感染力,可以欲扬先抑,故意压低嗓门。
如在讲解大明湖公园铁公祠时要插入铁铉的故事(材料见后文)。
在这段讲解中,我们要强调的主人公铁铉、朱棣等名字,说明围城结果的“3个月之久,没有结果”,表现铁铉英勇、忠诚的“忠臣的肉当然是香的了”、“油花四溅,旁人无法靠近”都应该在音量的变化上表示出来。
语速 导游讲解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
如果讲得过快,游客听不清楚,降低游览效果;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引起疲劳。
如果讲得过慢,又会耽误时间,影响游客观赏景物,让人感到不舒服,同时也可能被认为是不流畅、不熟练、不自信的表现。
正常的语速应该在每分钟200个字左右。
这种语速被认为不快不慢,导游也比较容易做到口齿清楚,游刃有余。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快,什么时候又应该慢呢
一般说来,需要特别强调的事情、容易招致疑惑误解的事情、重要的地名人名数字等应放慢语速;众所周知的事情、不大重要的事情、故事进入高潮时要放慢语速。
当然,导游语言要讲究变化。
“关于讲演速度,所应遵循的原则,就是随时注意变化”。
语速恒定会让游客感到乏味。
我们在导游讲解中要根 据讲解内容,做到宜徐则徐,宜疾则疾,徐疾有致、快慢相宜。
如:我们在讲解大明湖名字由来的故事时有这么一段话: 可能要问,大明湖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古时候,济南北郊有个大明国寺。
寺内殿宇雄峙,每天经声佛号,看上去极为庄重。
然而寺内的和尚却不守教规,经常利用信徒烧香还愿的机会,奸污前来拜佛的良家妇女。
传说有一个官人的母亲病了,请了许多医生也不见效。
官人的妹妹要去大明国寺为母亲烧香许愿,官人说什么也不同意。
妹妹便在每天晚上偷偷地朝大明国寺的方向烧香祈祷,一月之后,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妹妹决心到大明国寺还愿。
那天寺内老和尚外出,几个小和尚见这女子长得年轻漂亮,颇有几分姿色,便起了歹心,悄悄地跟踪,查看了住处,回去报告了老和尚,老和尚立即派人把官人的妹妹抢到寺内。
官人得知后,极为愤怒,他抄起大刀,跨上战马,奋力向大明国寺追去。
他刚到大明寺附近,突然一声霹雳,天塌地陷,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明国寺,就这样沉入地下。
接着,从地下冒出一片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大明湖。
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前半部分应娓娓道来,语速比较缓慢;后半部分(“官认得知后”’以后)应有所变化,以产生感染力,打动游客心弦。
具体说来,“极为愤怒,他抄起大刀,跨上战马,奋力向大明国寺追去。
他刚到大明寺附近,突然一声霹雳,天塌地陷”语速应较快,“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明国寺,就这样沉入地下。
接着,从地下冒出一片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大明湖”语速应较慢,以增强故事真实性,渗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语速这个问题中,还要注意适当停顿。
停顿是指语音的暂时中断,能起到强调语义、加重感情的作用。
某种具体场合的停顿,还可以起到特别的效果。
有的语言专家甚至建议,停顿应占到全部的35%至40%。
(2)语调: 任何一种语言都少不了用抑扬顿挫、起伏多变的声调和语调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导游活动中,导游讲解也象藤野先生讲课那样,讲究语调的节奏,也就是抑扬顿挫。
因为“人的各种感官都喜欢变化,同样的,也都讨厌千篇一律。
耳朵听到同一种连续的声调会感到不舒服”。
抑扬高低的语调变化往往使语言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使游客乐于倾听。
语调共有三种,即:声调、平调和降调。
它们各有其用途。
例如,在讲解趵突泉公园趵突泉景区三股水“突字少点”时: 请大家看一下那块石碑上的“趵突泉”三个字━━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突”字少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据说当年趵突泉水汹涌奔腾,把那两点给顶走了---又有人说,那一点也向我们一样,喜欢旅游,所以它顺着趵突泉水溜走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这个等到下午我们游览大明湖的时候再告诉大家。
这段话中,使用到了三种语调。
“这是为什么呢
”“它到哪里去了呢
”用的是升调。
“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这个等到下午我们游览大明湖的时候再告诉大家”使用的是降调。
其他使用的是平调。
再比如,在讲解大明湖公园铁公祠铁铉的故事时: 燕王于公元1400年6月8日兵临济南,受到了铁铉和都督盛庸等地方官兵的坚决抵抗。
当时铁铉曾设计假装投降,在现在西门上设铁闸,想诱使朱棣进城,然后趁机落闸轧死朱棣。
但由于守城士兵一时失误,计划失败,朱棣得以逃生。
后来朱棣使用火炮轰城,城楼坍塌一角,危在旦夕,这是铁铉命令手下士兵在缺口前悬挂朱元璋的大画像,燕兵不敢再用炮击,铁铉利用这个时机迅速将城墙修复。
后来,燕兵还在小清河修筑高坝拦水灌济南城,但经神灵保佑未能得逞。
燕王昼夜攻打了3个月之久,没有结果,又听说援兵到来,只得绕城而走。
朱棣攻下南京后,推翻了建文政权,自己做了皇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乐皇帝。
后来,朱棣北上,又进攻济南,铁铉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济南陷落,铁铉被俘,处以死罪。
铁铉宁死不屈,大骂朱棣。
朱棣下令割下他的耳朵和鼻子,让他自己吃掉,问他味道怎么样,铁铉非常坚定地回答道:“忠臣的肉当然是香的了”。
朱棣大怒,下令把他放在油锅里炸。
但是铁铉始终背对着朱棣、不肯正眼看他。
朱棣极为愤怒,说:“你活着不肯服我,死后我一定让你服我”,于是下令让手下用大铁钩把他翻 过来,但是当时油花四溅,旁人无法靠近。
朱棣没有办法,只好命人把他就地草草埋掉了。
在这段讲解中,低潮部分音色应深沉些、平稳些;高潮部分,音色则应明亮些、圆润些。
2、逻辑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曾经说过,“只有逻辑性强而又简练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
导游语言要想获得最佳表达效果,除了它生动活泼的外在形式外,其内在逻辑性也是特别重要的。
(1)符合逻辑规律 导游语言要符合逻辑规律。
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理、要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等等。
在讲解济南野生动物世, 界扬子鳄时,有位导游说“扬子鳄是目前我国特有而唯一的鳄种”。
这句话表达意思含混不清,不宜为游客接受,不如改为:“扬子鳄是目前我国特有的鳄种,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发现过它的影子;同时扬子鳄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鳄种,我国还没有发现其他种类的鳄鱼。
” (2)层次感 这方面应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导游讲解的层次性问题。
导游讲解内容往往较为庞杂,如果没有层次,就会乱作一团。
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强化讲解的层次感。
比如,对于大明湖“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的讲解: 大明湖有两点特异之处,《历城县志》记载“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
先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原因共有三点。
其一,大明湖底是不透水的火成岩;其二,珍珠泉、濯缨泉两大泉群的泉水源源不断的流注湖中,常年不竭;其三,北岸汇波楼下的北水门能够较好地调节控制湖水水位,尤其是夏季暴雨季节,北水门能够成功的将汇至湖里的雨水排泄出去,消除了水患。
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才使大明湖成为具有“霪雨不涨,久旱不涸”特点的宝湖。
再说“蛇不见,蛙不鸣”。
这是大明湖独有的现象,一到夏天,大雨过后,城外北园一带,蛙声一片,而城内湖中却没有一声蛙鸣。
对于这一奇异现象,当时人们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编造了一些传说逸话,流传至今。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济南,住在大明湖边,在历下亭休息时,蛇游动,蛙齐鸣,影响他休息,于是乾隆皇帝下令:“蛇回洞,蛙不准鸣”。
从此,大明湖的蛇不见了,蛙不叫了。
其实,真正科学的解释应该是大明湖里的水是泉水,水温较低,常年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不适宜水蛇生长,青蛙不能发情,所以叫不出声来。
这一部分采用先概括后分说的方法,利用“先说……”、“再说……”加以区分,总体看来层次比较清楚。
对于第一殿“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又从三个方面(其一、其二、其三)加以说明;对于“蛇不见,蛙不鸣”则从两个角度(传说故事和科学原因)进行解说,层次同样十分清楚。
3、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对导游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同一导游材料,不同导游去讲解,收到的效果会有所差别,甚至有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表达能力有高有低。
对导游表达能力的要求,基本上有流畅、自然、条理三个方面。
(1)流畅 假如你跟团去游览大明湖,在影壁前导游向你讲解主席诗词碑刻: 前面这堵墙就是影壁了。
有的团友可能要问,为什么要刚进门的地方修建这座影壁呢
这是受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思想的影响。
据说鬼走路的时候是直行的,不会走弯路,所以在这里建造了这座影壁,以阻止鬼魅的进入,保障大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大家再看影壁上的草书。
这是主席1929年写的 ---- 这时,讲解中断。
如果不是事先了解,你就无法明白影壁的到底写的是什么,你就会观察导游发生什么事情。
直到30秒后导游经过思考接着讲“《采桑子•重阳》……”,你才清楚这首词的名称。
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是求知欲导致的急躁心理和对导游的怀疑、不信任心理。
根据语言学的研究,导游语言是一种线性语言,一旦中断,就会影响意思表达,所以讲解一定要流畅,否则游客无法领会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还会产生诸如你准备不充分等等其它不好想法,影响带团效果,就像上面例子中所讲得那样。
因此,我们在讲解之前,一定要把有关景点材料准备得滚瓜烂熟,并反复加以操练。
同时,还要避免使用不良的习惯语,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口头禅,诸如“这个……这个……这个……”、“嗯……嗯……嗯……”之类,最影响讲解内容的连贯性。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境界,取得庐山瀑布“飞流之下三千尺”的效果。
(2)自然 这里所说的自然是指由于语言运用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
如果讲解过度使用书面语言,语速、语调配合不当,使用口头禅,就会给人以矫揉造作、不大舒服的感觉。
例如,在介绍千佛山公园概况时有位导游是这样讲的: 千佛山山脉来自岱麓,它翠峰连绵,树木蓊郁,松柏满谷,楼台高耸,殿宇错落,为济南天然屏障。
? 这段讲解由于玩弄美丽词藻,过多使用书面语言而让人感到不自然,不能给游客以生动易懂、赏心悦目的感觉,无法实现导游讲解的目的。
正确的办法是景将其修改为通俗、生动的口头语言。
我们可以尝试着将上面一段文字修改如下: 千佛山属于泰山的余脉,海拔258米。
你看它东西横列,翠峰连绵,盘亘于济南市区的南面,被人形象地称为泉城的南部屏风。
清朝著名文学家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中,就有一段描述千佛山的话,他说从大明湖向南望千佛山,“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形容得是非常的贴切。
如果音量过大或过小,音速过慢或过快,音调过高或过低,也会导致同样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讲解中所要避免的。
(3)条理 先来看千佛山唐槐亭的讲解: 大家来看,前面这座凉亭就是唐槐亭了。
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马背书法家”舒同 1981年来千佛山时题写的。
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
秦琼,字叔宝,济南历城人,相传他的故居在济南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龙潭上,是山东的英雄好汉、李世民的左武卫大将军。
传说秦琼的塑像如果没有唐王相伴,怎么也塑不住。
秦琼一生忠于职守,死后也不忘自己的使命、不愿占居主位。
唐槐亭是由这边这棵唐槐而得名的。
据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所以又被称为“秦琼拴马槐”。
传说,秦琼非常孝顺,每年都要来为老母进香。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他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由此徒步上山。
现在树干已经干枯,但是又有一幼枝从老树中生长起来,犹如老树怀抱婴儿,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
条理清楚,也是表达能力强的一个方面。
特别是对于内容丰富、复杂的景点,讲解必须有条理。
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中间穿插什么,都要事先组织好,否则会让人不知所云。
这段导游辞,根据唐槐亭的景物,分为“唐槐亭” 和“唐槐”两部分进行讲解。
游客首先看到的是亭子,所以先讲唐槐亭,主要讲“唐槐亭三字”和“秦琼庙的传说”两点内容,顺序是先实后虚。
接着由唐槐亭得名自然过渡到唐槐上,主要讲“秦琼拴马槐”和“母抱子槐”名字由来。
按照这个顺序组织这些内容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首尾连贯,表达清楚,能给人以明晰的印象。
这样既便于导游介绍,也便于游客领会。
在表达能力方面,导游要克服一些不良的口语习惯。
有的导游用语暧昧、含糊不清,有的解说反复罗嗦、拖泥带水,有的讲解堆积词藻、艰涩难懂等等。
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导游的表达能力,是应当想方设法克服的。
俗话说,“一年拳,两年腿,三年才练一张嘴”,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可见,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的。
只有坚持锻炼,勤于学习,善于总结,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才能有所提高。
在现场导游考试中,考生要使用标准普通话,不要使用方言;景点讲解要熟练、自然、流畅,不要怯场,不要出现口头禅;讲解中不要出现明显的语法或逻辑错误。
目前,现场导游考试采取室内模拟的形式进行。
这就对导游语言的口语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强化导游语言口语化的特点,我们可以从语音、词语、语法和修辞等四个方面努力。
1、语音方面 导游讲解不仅要朗朗上口,而且要易于入耳。
它必须具有口头语言灵活的音步和轻快的节奏,音步要和谐通畅,节奏要整合匀称,做到自然流畅、轻快和谐,给人一定美感。
2、词语方面 在词汇选用方面,应尽量使用大众化词语,包括浅显易懂的常用的基本口语词汇,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歇后语、谚语等等。
这样既有利于导游讲解,又有利于游客接受。
3、语法方面 在语法方面,句法格式的选用应该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这样讲解才能通俗生动,轻松宜人,幽默风趣,易于接受。
4、修辞方面 一般来讲,导游讲解应大量使用短句和散句,适当运用整句和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