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导游,你向游客介绍邯郸武灵丛台用那个成语
在徐州的历史有着两位显赫的历史人一位是天下归帝王刘邦,另一位则是豪气的西楚霸王项羽。
然而,在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徐州人眼里,我们更加推崇后者,欣赏他的豪迈与大气,因此霸王遗迹——戏马台也就更值得世人称道
戏马台被称为徐州的第一胜迹,缘于它是现今唯一留存在地面之上的遗迹。
千百年来无数次的黄河改道,古彭城尚存遗物都已深埋在地下,唯有项羽当年依山而筑高82米的戏马台犹存。
逐步上递迈过青阶,穿过月亮门,登临“广袤百步”平台放眼展望,可以想见,当年项羽在高台上俯视山下万千将士策马练兵,那气势是何等的恢弘、豪迈。
戏马台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顶上,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
公元前206 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戏马台。
戏马古台历经沧桑。
自楚霸王项羽在乱石荆棘中营辟高台,后人出于对英雄的景慕和瞻仰所需,陆续在台上进行建筑。
为纪念推翻中国封建秦皇朝的农民英雄项羽,褒扬历史功绩,徐州市政府分别于1986年,1999年,2000年对戏马台景区进行重修扩建。
如今戏马古台结构严谨,布局匀称,错落有致,沉雄庄重。
现在的戏马台景区总面积为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近4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区,前区分为东西两院。
东院为楚室生春,西院为秋风戏马。
两组宏伟的仿明清古皇家建筑群,以丰富的资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壮的一生,包括雄风殿、巨鹿大战、霸王别姬、鸿门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后区,依山就势,设计为百米长廊,长廊以古来咏台诗词,当今书法大家笔迹勒石镶壁,既能陶冶游人性情,又使人在游览中受到教益。
景区内遍植名木异卉,更有霸业雄风鼎、重九台、乌雅槽、系马桩、项王武库、人杰鬼雄石等诸景点缀其间,使戏马台景区疏密有致,尉为大观。
开放以来登台揽胜的游客络绎不绝,它已成为国内项羽遗踪旅游网络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是徐州市楚汉文化中杰出的代表。
1.山门 山门内外有黑青石阶54及,其中门外31,寓意霸王项羽31年短暂而壮烈的一生,门内23级,寓意霸王项羽23岁响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起兵吴中,登上反秦斗争的政治舞台。
2. 霸业雄风鼎、戏马台连接东西两院的照壁红墙上有四个大型篆字拔山盖世。
取自项羽垓下歌中的四个大字。
东侧高台基上置有铜铸巨鼎一座,取名霸王雄风鼎。
鼎是代表统治权利的立国重器,而霸王雄风鼎代表项羽建立的西楚政权。
,鼎腹著有歌颂项羽历史功绩的《戏马台鼎文》 一道琉璃瓦檐赭墙,连接东西两处古朴典雅的四合院 首先步入东院,院门上是“楚室生春”四字,仰首便见殿前英气勃勃的西楚霸王项羽石雕像,顶盔贯甲,足踏岩石,持剑而立,反映项羽26岁登上西楚霸王宝座时不可一世,顾盼自雄的大将风度,气宇轩昂中透出几分从容。
重瞳的双目在向南远眺,他是在眺望云龙山水,还是遥远的江东
曾记否,当年江东釜破舟沉,八千血性男儿令鬼哭神惊
雄风殿的墙壁上镶嵌有长长的壁画,青年时代、起兵吴中、鸿门设宴、定都彭城、楚汉相争、鸿沟划界、垓下被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一个个历史典故组成了西楚春秋。
伫足黑青石浮雕前凝望画面,仿佛历史交迭闪回;盘桓遥想,心潮涌腾。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为纪念项羽的《夏日绝句》浮现在脑海。
下面请参观西配殿定都彭城。
这里成列着根据想象及史料记载设计的西楚故宫模型图,原址在现在的彭城路北端,即老市委北大院,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呢,据说当年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刘邦安定天下,并没有对项羽王宫进行破坏,而是一直保留着,但由于项羽生性粗暴,杀人无数,以至老百姓于对他也是敬畏有余,他的王宫一直无人敢进,传说项羽阴魂不扇,历代官府不敢在正殿办工,后来渐渐荒芜不堪,到了北宋,苏轼担任徐州知府,带领徐州人抗击洪水,修造河堤抗洪胜利后,为了纪念便将西楚王宫拆掉用一部分建筑材料修建了黄楼。
黄楼至今仍然矗立在故黄河边上。
下面请参观风云阁,风云阁可作为戏马台古迹的标志最为著名。
风云阁又称戏马台碑亭,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双层飞檐,六角啄空,丹柱釉瓦, 高耸三丈有余,翘然立于台中,颇具风采。
其南檐下嵌有四字篆额:“从此风云”。
亭内石碑镌有“戏马台”三字,古朴庄重,气势恢弘,为戏马台增色不少,遗憾的是,由于徐州迭遭水患兵灾之苦,其它建筑大多倾圮,到了近代,宽阔的抬面,只剩下风云阁的立身之地了。
惜日金戈铁马声声,而今人去楼空寂寂……两千年的沧桑变幻,物是人非,然而站在这高台楼阁上,却依旧能感受到,当年的西楚霸王秋风戏马的盖世豪气
这里有一块石碑,上面有南山二字,戏马台古称南山,因其位于城市南边而得名。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是至的这座山,是形容项羽初登西楚霸王宝座后,心想事业大成,可以高枕无忧,放松警惕,把千里之外的刘邦抛到脑后,整日吃喝玩乐,而把天下大事之于不顾,使刘邦得到修生养息,扩大力量的机会。
与东院相对的西院是“秋风戏马”。
西院称“秋风戏马”院。
戏马堂是该院的主殿,堂周环以回 廊,24根丹柱绕堂排立,四壁为雕花窗棂。
堂中屏风为“秋风戏 马”图;瑟瑟秋风下反映当年项羽在虞姬陪侍下,将士们意气奋发驰马操练的场景。
东配殿的壁画,由144 块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砖坯雕刻烧 制而成,长9米,高2米。
项庄舞剑画面,描述了当年鸿门宴的紧 张气氛。
“鸿门宴”上,只需他一个手势,就可结果了刘邦的小命,但他感到这不应是大丈夫所为,故弃良谋,战争就是战争,宴会就是宴会,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从而义释刘邦,“赤裸裸”地、酣畅淋离地表现了人的真诚、人的真实和人的本真,这才是真英雄。
西配殿为一大型壁画,勾勒了兵败垓下后霸王诀别爱姬 的离愁场景。
描写了楚兵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项羽一筹莫展,仰天浩歌,虘姬涕泣应和,歌罢伏剑自刎。
左边为项羽垓下歌,右边为虘姬涕泣应和。
四面楚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离家十年,与母生别。
妻子无靠,独守空房。
家的良田,无人耕种。
邻家有酒,无人去尝。
白发倚门,翘首盼望。
儿女想爹,哭断肚肠。
汉王有德,不杀降将。
想家思亲,解放回乡。
当此长夜,不仔思量。
赶紧逃走,免死他乡。
当日深夜,四面楚歌,项羽的部队军心涣散,一夜之间几乎跑了个精光,项羽也以为楚地全部被汉军占领,想到敌兵重重,难以突围,而且一旦失败,虞美人前景堪状;更想到自己具有拔得山盖世的英雄豪气,却落这样下场,不禁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也以歌相和: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妻何聊生。
歌罢,刎剑而王。
。
“大幕天垂”,这是霸王别姬的悲壮场面,英雄的一生在后人看来似乎太过于仓促,垓下兵败,退至乌江,人生的大幕就这样毅然垂下,横刀自刎,英雄的悲剧如此摄人心魄,他虽然失去了江山和肉体,但他的灵魂不灭,他赢回了自我,虽死犹生。
活着是人中之杰,死去是鬼中之雄。
盖世风流,虽败犹荣。
“盖世英雄酒一杯,悲歌只使后人哀, 平生费尽屠龙技,今日空留戏马台。
”项羽的一生就像是一部莎士比亚式的悲剧,戏马台的这段历史正是其中场,他踌躇满志,定都彭城,谁知英雄气短,一切似乎还没开始便已谢幕了, 各位嘉宾,水池中这座假山石名为啸天石,又名人杰鬼雄石。
从南侧看似乎是项羽仰天长笑的头部雄姿,从北侧看则是一具骷髅。
宋代女文学家李清照有一首咏项羽的五言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杰鬼雄石是项羽悲壮人生的宿影,也是李清照诗意的形象体现。
各位嘉宾,关于项羽有评价,历史上众说纷云。
但有几点一般人是赞同的,首先项羽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如果没有他在巨鹿大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是很难顺利过关的,其次,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
项羽的一生胜多败少,楚汉战争中,他胜在敌人面前,却败在自家人手上,不可不说是一个悲剧。
其三,项羽是一位值得人们仰慕的英雄。
自古以来人们都以成败论英雄,但对项羽,人们却不能因他最终的失败来贬底他。
原因有二:一是他在推翻秦王朝的战斗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二是他具有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品质,如见义勇为,身先士卒,处事果断,光明正大等,不愧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尽管项羽的战败与他的自身缺陷有一定的关联,但瑕不掩瑜,项羽的英明长存。
人们将永远缅怀他,戏马台就是最好的证明。
沿依山而建的百米曲廊前行,游览了系马桩、乌雅槽、集萃亭、追胜轩等景观。
千百年,戏马台曾引来过许多名士骚客,苏轼、辛弃疾、文天祥……他们吟咏戏马台,他们来此凭吊,他们发出感喟,为遗迹胜景,更为失败的项王。
历代文人雅士留下的的诗词,由现代书法家制成石刻镶嵌在廊壁上,边观赏书法,边吟念诗词,实在是令人感怀,引人遐思。
重九台位于戏马台顶、风云阁后。
由于地势较高,登台四眺,古城尽入眼帘。
这里的重九台,是为古代游子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怀乡而设的。
据《南齐书》记载,宋武帝刘裕篡晋建立王朝前,于九月初九重阳节期间骑马登项羽戏马台,即位后就规定九月初九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子。
相传,现在流行九月初九吃的重阳糕,就是从刘裕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
关于武灵丛台的作文110字左右
丛台又称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
位于邯郸市丛台公园内,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
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
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曾名扬列国。
现存古台雄伟壮观,是明清以来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
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成为古城邯郸的象征。
[2]
丛台公园的春天50字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较大的市。
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
东界山东聊城,南临河南安阳,西连山西长治,北接邢台。
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冬西最大横距180公里。
总面积120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3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6平方公里。
总人口844万,其中城市人口134万。
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还有回、满、蒙古、朝鲜、布依、苗、壮等少数民族。
早在7500多年前,邯郸的先民就在武安、磁山一带建立起较为稳定的部落。
邯郸城兴起于殷商后期,是商王朝的离宫别馆和京畿内地,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
西周时,邯郸属赵、魏地。
春秋时,是卫、晋的主要城邑。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经8代国君,历158年。
邯郸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国都,是黄河以北最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秦为邯郸郡郡治。
西汉时,为所封赵国的都城,经济繁荣,与洛阳、临淄、宛(今南阳)、成都并称五都。
东汉时属冀州魏郡。
元代为中书省治下。
明清时为直隶省广平府辖区。
辛亥革命时属冀南道,后归河北省管辖。
其境内的邺城,曾是曹魏至北齐时期的六朝故都,大名也是隋唐以后的北方重镇。
194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邯郸地属冀南区和太行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始设邯郸市。
1946年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的首府。
1949年建邯郸专区,辖邯郸市和14个县。
1958年邢台专区并入,1961年又分开。
1970年邯郸专区改为邯郸地区。
1983年邯郸市划为省辖市,邯郸县并入邯郸市,1985年武安县划归邯郸市。
1992年国务院批准邯郸市为全国较大的市。
1993年邯郸地、市合并。
邯郸市现辖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峰矿区、武安市、邯郸县、永年县等4区1市14县。
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代是赵国都城,汉代仍为中国五大古都之一。
邯郸的古代文明灿烂辉煌,历史和人文景观丰富,拥有名胜古迹千余处,被定为国家级的名胜古迹有七十七处。
最具特色的有代表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磁山文化遗址,国内唯一保存最完好的战国 时期的赵王城遗址,可与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媲美,开凿于北齐时期的响堂山石窟,至今仍作为古城邯郸之象征的武灵丛台公园,与悬空寺相类似的娲皇宫,驰名中外的黄梁梦吕仙祠。
三国时代曹操为检阅军事训练,娱乐而建的邺城三台遗址,驰名中外的宋代民间磁窑--磁州窑等,都是值得您观赏游览的好景点。
邯郸人民热情的欢迎您的到来......
武灵丛台的作文四百字
小学作文是小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过文字把自己所看到、想到到的表达出来。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作文水平的提高比起中学生来更有难度。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思维活动,写作的过程往往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知识、经验和想象之上。
因此,如果要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就得让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基于这些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写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
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课外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
二是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让一个组的学生把自己最近在课外书籍中读到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背诵给其他学生听,并每天评出一位优胜者,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为了能够获得好评,他们积极准备、认真背诵,一学期下来,不仅自己读了不少书,积累了不少词句和文章片断,而且从其他同学的背诵中获取了大量有益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学习在于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去学、去记、去运用。
那么,作文兴趣如何培养
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事,安排一些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的题目,如记自己的同学、家庭成员等。
其次,要经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觉有话可写,还要安排相当数量的口头作文。
如可以利用讲故事,指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流利、清晰;或者组织学生续故事,让某一个学生讲故事的开头,其他学生把这个故事连下去,这样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差别,故事的结局就自然不同;或者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班上的某一位同学,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语或文字描述其特征,叫另一个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说明这位同学的描写是准确的。
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作文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如何将学生积累的材料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是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任务所在。
一方面应该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作文列份提纲。
如选择中心思想,然后选择那些能够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再安排和组织这些材料。
编写提纲再写作文可以使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写起来也得心应手,所以是一个写作的好习惯。
一方面平时讲解课文时,分析例文的写作方法,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作文的一般方法,知道如何确定中心思想、如何选材、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有了较好的写作指导,学生在完成习作时,就能较为全面地写出该事物的特点,基本上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进行细致、认真的修改。
它包括中心思想的修改、文章结构的修改以及语言文字的修改等诸多方面。
形式要力求多样,可以采取集体修改的方法,与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目的和要求;可以讲评学生作文,从不足之处得出写作应当注意的经验;也可以组织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
这样的修改,不仅文章的质量会明显提高,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以及参与度也会明显增强。
总之,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应当遵循生活积累—艺术构思—写作—修改的过程,在教学中精心安排、巧妙组织,这样,作文教学才可望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于河北名胜古迹的导游词,4个以上,谢谢了
赵邯郸故城 在邯郸市。
历经8王,共158年,邯郸一直是赵国的都城;汉代是五大都市之一。
邯郸故城是由赵王城及大北城两部分组成。
赵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赵都的宫城遗址,分东、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
遗址北临渚河,地处太行山余脉,土筑残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气势雄伟。
城内地面上有布局严整的大型夯土台,如龙台、北将台、南将台等,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
龙台最大,东西宽265米,南北长285米,高19米,是当时主要宫殿基址,显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
丛台 在邯郸市内。
相传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在位)为阅兵与歌舞而建。
原名武灵台,登台纵览古城,楼阁园林,湖光山色,尽收眼帘。
台西有小湖,湖心有亭名望诸榭,以战国时燕将乐毅号望诸君命名。
台北有七贤祠,内有燕赵名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的塑像。
现丛台已扩建为丛台公园。
学步桥 在邯郸市内,南北横跨沁河之上。
据文献记载,原为木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成石拱桥。
全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
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谓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人步履优美,燕国寿陵的少年前往学步,不但没有学会赵国的步法,反而连自已固有的步法也忘记了,弄得不会走路,只好爬了回去。
左权墓 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南艾铺十字岭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安葬在涉县石门村。
1950年10月21日移葬邯郸。
响堂寺石窟*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
分南北两窟。
窟内石雕精美,闻名遐迩。
和村东石窟始建于北齐。
当时北齐王朝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邺都(今临漳县),一是晋阳(今太原市)。
响堂地处两都来往必经之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北齐文宣帝高洋于此营造宫苑,凿窟建寺。
后隋、唐、宋、元、明历代均有增筑和修葺。
是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河北赵县赵州桥,我是你们的导游**。
天下闻名的赵州桥座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洨河之上,距石家庄市东南区域仅有45余公里。
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第一座敞肩拱石桥,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1-601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此桥全长64.40米,拱顶宽9米,两端宽9.6米,跨径37.38米,拱矢高7.23米。
这座桥建得精巧新奇,造型优美,通体为巨大花岗岩石块组成,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筑组成单孔孤形大桥横跨在洨水两岸。
桥大拱两端之肩上又各设两个小拱,这些敞开的小拱减轻桥身重量的同时,又起到了减少流水冲力、加速畅洪的作用,设计可谓非常科学合理。
当时,使用这种敞肩拱还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第一次,属于开先河之举。
因赵州桥属于“鬼斧神工”之作,千百年来,民间均传说此桥是神仙鲁班祖师修建的。
其实,赵州桥是我国隋代杰出的匠师李春和众多石匠集体建造的,有史记载。
保持1400年屹立风姿,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难得一现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游客朋友们,赵州桥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不用感谢本大人了,呵呵
河北省和四川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著名景观,交通,各色小吃等旅游知识
转摘的:中新社邯郸3月4日电 (马继前 霍发林)河北省魏县宣传部门4日透露,在该县重修的春秋时期魏文侯礼贤台特定位置拍手、跺脚,会听到泉水叮咚、大弦嘈嘈、小鸡嘶鸣等多种声音,曾出现在河北磁县东魏孝静皇帝之墓“天子冢”的“响水阶”之谜,再现此地。
魏县水利局主任科员司洪彬告诉中新社记者,经全方位查验,礼贤台高26米,四面环水,发现多处可产生回音现象。
其中,以《重修礼贤台铭记》南侧回音声响最大,过仿古门第二台阶回音最清,礼贤台主峰南侧两个登台台阶回音最为动听,主峰周围甚至还出现两种回音同时入耳的现象。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在礼贤台主峰踏步,可同时听到泉水叮咚和类似大提琴声音。
台上别处亦有不同声响传出。
同行的宣传部工作人员称,产生回音需要特定条件,但为何此地能传出泉水、乐器等音质声响,前来研究的科研人员目前还无法解释。
春秋时期,魏文侯求贤若渴,筑台招贤纳士。
礼贤台始建于公元前445年,比邯郸武灵丛台还要早200多年,与徐州的挂剑台和临漳的铜雀、金虎及冰井“三台”等齐名。
在河北磁县东魏孝静皇帝之墓“天子冢”,游人从墓上石阶而下,会闻有叮咚水声伴随着脚步的节奏响起。
有关部门原以为地下有暗流涌动,但经勘测为实心,许多中外专家勘察研究而未查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