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寺导游词3分钟
洛阳市孟津金龙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代表金龙寺景区诚挚的欢迎您的到来,我是金龙寺的讲解员***,很荣幸能够为大家服务,希望这里能够给您带来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这里也祝大家玩的开心,游的愉快。
金龙寺位于孟津县平乐镇金村北一华里处,它建立在汉魏洛阳故城的古禅虚寺的遗址之上。
整个金龙寺依壑而起,沟深1公里,占地19800平方米,建筑殿堂28座,现有佛像雕塑3361尊,气势雄伟,巍蔚壮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沟5千余棵苍松翠柏,再加上山势秀美,空气清新,使整个庙宇绿树葱郁,生机盎然。
金村地处汉魏故城之内,村中文物景点较多,但因无人管理,遭受破坏,村领导对此深感痛惜,为了妥善保护历史文物,村委会决定在禅虚寺的旧址,四龙沟内修建一座寺院,集村内所有文物为一体,增其旧制,平添新观,开发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这一方案于1988年开始实施, 投资800多万元,全村群众踊跃参加,历时多年, ,终于建成。
由于地处古代金镛城内,又有村中的龙王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迁入其内,故得名金龙寺。
寺内景点主要有长命桥、龙王殿、石佛亭、千佛坊、观音殿、包公祠、大佛殿、、三教堂、天波府、三圣堂等。
金龙寺沟内两边的窑洞内,还塑有洛阳十三个朝代的帝王像和历史文化名人张衡,蔡伦,孙思邈,李白,杜甫,白居易,狄仁杰等塑像,每个洞口镶有石刻简介。
金龙寺是一座民间庙宇,所以它的文化很开放,塑有各种雕像,这里山林滳翠,鸟语花香,建筑规模宏大,自然环境优美,是一座集佛儒道三家于一体的寺院。
长命桥 朋友们,这座桥叫做长命桥,下面池水清澈,池中四角各有一个石蟾。
只要心诚,通过此桥,即可益寿延年,长命百岁。
龙王殿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是龙王殿。
大家看到的这些石碑,以及后面的其它石碑大多为修建殿宇或者重修殿宇的功德碑。
但是历经战火,龙王庙也有破落的时候,几经重修。
解放后,金村龙王庙是孟津县保存较为完好的三座古寺庙之一。
1983年孟津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文物,发展旅游事业,将龙王庙、石佛寺一并搬迁至金村北部北魏禅虚寺的遗址上,更名 为金龙寺。
殿中间供奉的是中央黄帝龙王,东西两边是代表风、雷、雨、电的东方青帝龙王,南方赤帝龙王,酉方白帝龙王,北方黑帝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
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后面这尊雕像为九龙圣母,相传她生了九条龙。
石佛亭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亭叫石佛亭。
中间这尊被盗的石像大日如来原供奉在金村中街的石佛堂中,因1964年将石佛堂改造成磨房,将石佛挖坑深埋地下,才幸免文革劫难。
1994年移至金龙寺。
挖石佛时,发现一通石碑,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碑。
它为清乾隆五十三年刻制,其提为“重修金村镇石佛堂碑记”。
其中有一句“佛何以石,盖创于北魏胡后”。
从石佛造型艺术和碑文由来,石佛堂应建于北魏时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但遗憾的是2009年四月的一个晚上,一群劫匪捆绑了我们的工作人员,用毛巾塞住口,盗走了这尊珍贵的石佛,虽己报警,但至今仍杳无音讯。
旁边的这两个菩萨是后人重新添加上的。
观音殿 朋友们,这座大殿为观音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 佛殿正中是一个约2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塑着南海观音菩萨的坐像,这是泥塑的珍品。
两侧十八罗汉栩栩如生。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只要你在受苦受难时,称诵或呼唤观世音的名号,观世音就能马上观、感的你的声音,并前往拯救,观世音由此而得名。
朋友们,这尊是韦驮菩萨,也是寺庙中的护法神,其职责是护佛、护僧、护寺,相传韦驮原是南方持国天王手下的一名大将,以善走如飞著称。
在佛祖涅盘后,邪魔偷走了释迦牟尼的两颗舍粒,韦驮奋起直追,经过一场恶战,终于夺回了舍粒,赢得了诸天众王的赞扬,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后升至菩萨。
韦陀菩萨的金刚杵的方向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也就不同: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千佛坊 千佛坊,呈多门洞楼形式,建筑奇特。
代表着福、禄、寿、财,喜,通体有彩釉浮雕砌成,高大雄伟,溢金流彩,,亭的上下左右,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佛像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大小佛像,成百上千。
包公祠 朋友们,左侧大殿是包公祠,两旁对联写到:“理冤狱正气参天地, 赈灾黎丹心照古今”。
包公正气凛然,面黑心善,两旁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苍须、红发、威严站立。
进得殿内,有使廉者舒心、贪者生畏的气氛。
玉皇阁 这个依山建造的是玉皇大帝天宫,殿高30余米,玉皇大帝正襟危坐大殿中央,周围托塔李天王、土地、老君、财神各种神灵一应尽有,巍巍天宫耸然赫然。
人们对玉帝的认识,主要来自神话小说《西游记》,其形象是秦汉帝王的打扮的。
相传玉皇大帝姓张,正月初九生,每年腊月二十五日,是玉皇大帝的出巡日。
玉帝下界巡视众生,考察人间善恶,到三十日回返上界。
梨园仙子 广场右侧,塑有梨园仙子,象唐代歌手刘采春,作曲家李龟年,琵琶手雷海春,被誉为“箜篌妙音”的张野孤和“神笛”李谟。
每位乐师或品紫箫,或吹玉笛,或击羯鼓,或弹琵琶,神采飞扬,姿态各异,其声宛转动人,响遏行云。
她们的歌声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十帝炎君。
大佛殿 朋友们,这座殿是大佛殿。
殿中正面塑有巨型佛祖坐像,身高丈余,身披袈裟,金面金身。
他手上托的是孙悟空,代表着佛法无边,虽然孙悟空本领很大,但也逃不出佛的掌心。
下面左边是文殊菩萨,专司智慧,右边是善贤菩萨,专司理德。
云台阁 佛祖殿正北的是寺内最雄伟的建筑,它踞于30米的高台基之上,可与部山山崖齐平,这是金龙寺最高、最后的一层大殿,只要登上137个台阶,方能领略台上的风光,整个殿字,楼阁凌空,如何悬于云间, 金碧辉煌、飞檐挑角,气势轩昂。
天外天和三教堂 天外天里有一条登临斜洞,进洞拾级上行,在深邃幽暗的山洞中,踏156个台阶,方能到达洞口,相传三国时蜀王刘禅曾到过此处,称之曰美,留连忘返。
此地第一个大殿为三教堂,堂中有佛教、道教、儒教祖师的塑像,两旁分三层,下层塑十八罗汉像,中间是道教人物塑像,上层塑有儒教人物,体现了三教治国的思想。
〈即以佛治心,以道治国,以儒治身〉 天波府 天波府中主要造像是杨家将。
天波府后边是金龙寺最后一个景点--三圣殿。
这座大殿,宽约五间,是红砖青瓦的庭堂。
殿的中央上层塑有如来佛的全身坐像,左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右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正中下层上弥勒佛,它袒胸露乳,笑眯眯的挺着大肚皮,喜迎进殿的香客,游入、两旁佛教人物像,各具情态。
以上是金龙寺的主要建筑群,它集中表现了佛道文化。
这是全寺的主体所在。
笔者文笔不大好,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描写湖 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就带大家畅游——峨眉山。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仙山佛国”、“天下峨眉秀”等赞誉。
难怪明代诗人周洪漠由衷地咏叹:“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誉。
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峨眉的甲山秀色,魅水柔情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倾倒无数古人的十景吧。
我们先来到入山第一大寺,这里有传说之中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铜钟——圣积晚钟。
据载此钟于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每击可历一分五十秒,近能闻洪壮之声,静能闻韵澈之声。
草丰竹秀,涧谷环流,古楠耸翠,曲径通幽;这就是我们美不胜收的“萝峰晴云”,“一尘不染三千界,万法皆因十二因”正是点染了这个绝尘脱俗的好地方。
而“峨眉山十景之胜”的“灵岩叠翠”古刹坍塌,灵岩依旧殿宇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
来到与龙门洞合称“水圣双绝”的清音阁,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黑白二水拍击着岿然不动的牛心石,我们再来看看龙门峡上浑然天成的“九龙吐水”“九龙游水”,感受一下它的神奇与壮阔。
曾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百岁为春,八百岁为秋”,我们现在就很荣幸的看到这些见证了历史沧桑的古树,亲身感受自然地神韵。
“晴雪初霁,幽峭精绝”,这就是峨眉雪的形式美态——大坪霁雪。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妙绝神奇的“九老仙府”和最富的“象池月夜”。
看到它们,我们会不由得赞叹自然地鬼斧神工。
我要隆重的介绍的是峨眉山的精华所在——金顶祥光。
它包括浩瀚壮阔的日出奇观,正所谓:“不徙高寒处,安知天地宽”,说的正是它的博大;还包括变幻万千,气象雄伟的云海;神奇玄妙,圣洁会赢的佛光;还有人称“万盏明灯朝”的圣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下赢得万千宠爱的十个景点吧
旷世之作“十方像”凝结了海峡两岸艺术家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观赏审美价值。
接着,我们看到的这些可爱活泼的小猴子正是“峨眉山的精灵”,它们嬉闹顽皮滑稽可掬而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与人同乐,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呢。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
在晨或暮,我们有机会听到古朴庄重的“祝愿古钟”,可消除各种烦恼与杂念。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在考察峨眉时曾语重心长的做了指示,而为了缅怀这位伟人,便有了今天的“登山纪念亭景区”。
来到清音平湖,我们会不由得赞美大自然的秀丽多姿:绿树浓荫,蝉鸣声声,山风阵阵,丝丝水气洗尽凡尘,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遥之乐
接下来我们要领略的是深具文化底蕴的“第一山亭”。
巧夺天工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热情洋溢的“迎宾石滩”庄严凝重而又古朴典雅的“名山起点”,山高云低而又雄秀缥缈的“”……欣赏完这些美景,大家是否觉得意犹未尽呢
那我们再去一些更奇秀的景点吧
“四面八方”相信大家都能轻易理解,但“四面十方”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大家应该很想一睹为快吧
经历了400年之内的18场地震,却安然无恙,大家应该很想看一下这座古建筑史上的奇迹吧
两岸对峙,险如刀削,倾崖壁立,“一线天”能不能带给我们曲径通幽之感呢
在抗战时期曾经收留了的“洪椿坪”,能不能让我们找到一丝历史的气息呢
在借宿“洗象池”,感受一下“象池夜月”,应该会是一种不同凡响的感受吧
还有气势如虹的“伏虎寺”,传奇的“神水阁”,必定会使你深深迷醉,流连忘返。
还有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就是“乐山大佛”了,这个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更是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难怪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就带大家畅游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作为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峨眉佛教自然有极深的历史渊源,佛教徒多半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相信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会知道“峨眉派”吧
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峨眉在世界武术界的地位呢
它就是震威全国,誉满全球的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啦。
哈哈,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我们的峨眉之游在欢乐中就要告一段落啦,如果大家觉得意犹未尽的话,不妨挑个好日子,重游一次吧
蜀南竹海导游讲解词
雨霖铃 游翠平湖 乐平市北有翠平湖,曾名共产主义水库,为赣东北大型水利实施之一,修筑于上世纪50年代。
库长70余华里,库容巨大,上游深入婺源境内。
库水清澈见底如玉,...游翠平湖和煦的阳光晒在人身上,庸懒的身体渐渐舒展,血液也异常兴奋起来,早己不满冬天严寒对身体的禁固了。
鼻子灵敏度也高了,微风轻轻地从鼻尖掠过,即迅速捕到了春天的信息。
清清的,带着花儿的芳香;油油的,带着枝叶的绿意,仿似一棵棵野草、一株株山花飘来,轻轻地触动着鼻尖,使人体沉入绿的海洋。
周末,和几位同事驱车到翠平湖去领略大自然的恩赐,路不太好走,有点颠簸。
然而,当路边近处的油菜花、远处的山花,一波一波从眼前闪过,那颗砰然而动的心随着车子的起伏前进,早己把路的颠簸抛到脑后去了。
映入眼帘,是春天的色彩斑斓,留给心灵深处的,是无尽遐想。
由于上午出发得晚,到达翠平湖,近中午了。
当地朋友早己等候,午饭也准备妥当。
饭菜虽没有大酒店的山珍海味,吃起来却别有一番风味。
满桌都是农家菜,很有特色。
有竹笋、马齿苋、香椿炒蛋,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野菜。
酒足饭饱,就要去游翠平湖了。
翠平湖座落在德兴、婺源、乐平三县交界处,但凡中国的地域交界点历来多以山、河为分界线。
此处原来的地貌,是典型的山区,因一九五八年,在这里筑坝,截百山之水,成了今天的翠平湖。
山以湖衬出它的美丽,湖以山显出它的灵性,两者交融,彰显着此地的山水秀美。
湖坝就在饭庄旁边,建在两山间隔较短的夹缝处。
湖坝约三百米长、四十米高,坝顶有十几米宽,车子可以通过坝的两端,直接开上坝顶,道路从坝的两头呈环状而下,水泥路光滑亮洁,在绿草的映托下,非常抢眼,就像一只巨蟹的双螯探入坝底。
坝面斜坡非常平整,小草早己长得碧绿。
斜坡中央,取小树为“墨”,种出“共产主义水库”几个大字。
坝的内侧由石头砌成,水泥浇缝,坚固浑厚。
春季的翠平湖,湖水很浅,离常年水位还有六七米高距离。
湖面很静,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着蓝色的天。
拾阶而下,临近水面,微风轻拂。
湖面漾着层层鳞波,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追逐、嬉戏。
坝底水面上停着几艘汽艇,有大的、小的,大的能坐几十号人,小的也可坐六七个人,还有小型的脚踏艇,适合一家三口或是恋爱中的男女在湖中轻漂了。
我们选择了一条较新的小型汽艇。
当汽艇开始加速前进时,由于汽艇动力,艇的前方迅速向上挺起,艇尾猛得向下一沉,耳边挂着呼呼的风声向前驶去。
艇桨排出的水像箭一样向后飞溅,激起细细的水珠,溅在脸上,随即一个个炸开,一阵麻酥酥的感觉,立即传遍全身,泌人心脾。
湖面狭长,呈现眼前的湖水,像梅花鹿的角,向群山的夹缝间四处延伸,根本识辨不出艇应向哪里拐弯前进。
湖水湛蓝,清澈明亮,较浅处,红色的湖底清晰可见。
几根弯弯的枯木,零星地扎在湖底,枝桠及树皮早己被水涤荡得一干二净。
这大概是建湖前,生长在此地的树木吧
经过湖水五十年来的洗涤,成了特有的一道风景。
看着这弯弯的水下树木,在汽艇划过的波浪中荡漾,不禁使我想起《再别康桥》中的诗句,“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湖边的浅弯处,是一块块还未被水覆盖的梯田,虽常年被水浸泡,却仍保持着原有的形状。
袒露在湖面上的田里,长满了青青的野草,几株零星的野花,开着像金针菇大小的花朵,亮洁的花朵反射着阳光,熠熠生辉。
浅水里的水草正奋力地扬着头,享受着明媚的阳光。
汽艇的轰呜声,惊动了水草里休憩的鱼儿,它们哗啦啦地摆动着鱼鳍,蜂涌地游进湖水深处。
湖四周的山上,主要以权木为主,各种各样的树木都吐出了新芽,五彩斑斓。
各种各样的山花己盛开,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
有的山上人工植上了杉木,一排排挺立在山上,井然有序。
树枝早己吐出了淡黄色的新芽,松松软软,倒垂下来。
调皮的小麻雀在松软的嫩枝上蹦来蹦去,享受着春天的喜悦。
有的山上是茶树,茶树种在用挖机刨好的水平带上,水平带从山脚绕着圈,一直绕到山顶。
远望去,就像一条长发盘缠在头顶上。
采茶叶的姑娘,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手指熟练地游刃在茶树上,不一会儿,一把把茶叶就飞进了竹篮。
汽艇驶了十几分钟的水程,湖边出现了几处小村庄,一排排房子,全都是白色墙面,墙顶四角高翘,我想这就是当地的徽式建筑吧。
这一定是到了婺源的地界了,婺源的民房虽没有正式徽派建筑的豪华,但却从外形上大体保持了徽式建筑的风格。
这里的楼房,不管是几层,到了顶楼依旧保持着四角高翘。
我正欣赏着徽式建筑,一座正在施工的天桥,把湖拦腰隔断,挡住了前行的去路。
这令我有点纳闷,难道高速公路还会从这崇山峻岭间穿过
导游告诉我,这只是一座连接两边的桥。
自从建了这水库,湖水就把两边的居民隔开了,出行只能靠渡船了。
如今党的政策好,为了两岸村民出行方便,把渡改成桥了,现在还没有完工。
我想,这也是应该的。
居住两边的村民为了这水库,牺牲了这么多良田,移民的移民,搬迁的搬迁,有的还被水隔成两边;为国家做了这么大的贡献,造一座桥,为出行方便还不应该吗
下了汽艇,爬上还未完工的天桥,望着桥两边淼淼的湖水。
湖内的座座小山,像朵朵莲花浮于水面。
远山黛色,只是在山谷的深处泛起缕缕白雾,即便现在阳光很明朗,还是不能把谷底照朗,一切隐隐约约。
群山间,有一座主峰特别显眼,突兀在群山中,突出水平面上的部分,有其它山的三倍高,导游告诉我,大家都说这山像毛主席头像。
我左看右看,领悟不出。
当我再次看到村民在湖里洗物时,想起五十年代,上级组织一声号召,村民搬迁的搬迁,移民的移民,没有半点怨言。
而且还是用人力建起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做出了多么极大的牺牲呀。
而如今,在城市建设中,拆迁者和被拆迁者搞得水火不容,有的甚至演变成流血事件。
我不知这是不是拆迁者为了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而造成的悲哀,或是被拆迁者的觉醒。
刹那间,我顿然明白,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说这山像毛主席头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