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几个与战争有关的名言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拿破仑)兵者,诡道也。
(孙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搜孟子,墨子,有很多。
关于战争的诗句以及名言警句有哪些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5、不见征戎儿,岂知关山苦(李白) 6、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7、时平将士无功劳,乡远征人有梦归 (陆游) 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9、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 10、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孙膑兵法) 11、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管子)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13、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1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17、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岳飞) 18、兵事以民为 本 (冯梦龙) 19、用兵以得民为先,安民乃能御侮 (历代名贤经武粹语) 20、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刘溪) 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2、 我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4、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25、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刘邦) 26、服从是军人的第一职责 (英国) 27、一个将军不可缺少的品质是刚毅 (拿破仑) 28、一头雄狮率领着的一群绵羊,会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拿破仑) 29、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30、士兵们的优秀往往可以弥补将军们的错误(蒙森) 31、真正的权力握在有兵力的人手上 (蒙森) 32、战争全由偶然事件构成;主将虽应把握一般原则,但仍须密切注意以利用这些偶然事件,这正是天才的表征(拿破仑) 33、良好的军事领导能左右周围事物,一旦他为周围的事物所左右,他就将失去下属的信任(蒙多马利) 34、强将手下无弱兵 35、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36、一将无谋,累死三军 37、一将功成万骨枯 38、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冯昌) 39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40、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41、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42、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43、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瀚,还有后来人(夏明瀚) 44、兵民是胜利之本() 4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46、朴诚勇义,不胜不休(红安传统) 4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4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9、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50、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51、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语) 52、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53、战士怕放松,军官怕集中 54、紧步兵,松炮兵,稀稀拉拉是后勤 55、血染沙场气化红,捐躯为国是英雄(董必武) 56、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陈毅) 57、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58、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 59、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60、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著名的兵法名言有哪些
你说的不会是临兵皆阵列前行吧,我只知道这一个在日漫中比较火的九字真言又名六甲秘祝,典出《抱朴子·内篇卷十七·登涉》第五段:“入名山,以甲子开除日,以五色缯各五寸,悬大石上,所求必得。
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
祝曰,“临兵斗者,皆阵行”。
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
要道不烦,此之谓也。
”九字真言系为中国道家的秘术。
佛教(密教)称为奥义九字,传入日本后,混入真言密教之一部,并被误抄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而成为日本修验道之山伏所重视的咒法。
历代名人对《史记》成就的评论有那些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西晋华峤也说:“迁文直而事核 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
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
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
“子长多爱,爱奇也。
”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
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
”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
《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柳宗元(773~819),散文学家。
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
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
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
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郑樵(1103~1162),福建人,南宋史学家。
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
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
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六经之后,惟有此书。
可见郑樵对《史记》评价之高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一个思想敏锐而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九十多篇。
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
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
”在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
”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
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
“《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
”清人张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
”可见《史记》对后世小说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江苏常熟人。
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
他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
”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
是继唐代刘知几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他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中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
”他认为《史记》一书“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司马迁有卓见绝识之能,《史记》有发凡创例之功。
由于司马迁有卓绝千古的识力和笔力,《史记》是“经纬乎天人之际”的一家之言,章学诚俨然比于后无来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改良主义者、学者。
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
梁启超对《史记》评价颇高,认为《史记》实为中国通史之创始者,是一部博谨严著作。
他认为:史记之列传,借人以明史;《史记》之行文,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史记》叙事,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
因此他主张对于《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五、现代、当代 建国前《史记》研究收获颇丰,名人迭出。
鲁迅、郭沫若等大家的评论惊世骇俗;建国后《史记》研究高潮迭起,人才济济,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鲁迅一生酷爱《史记》,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
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1893~1976),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在《为人民服务》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对司马迁很佩服,认为“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1958年郭沫若在为司马祠题写的碑文中对司马迁有“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的赞语。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史记》的文学成就是极高的。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园人,近代史学家。
他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
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他还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
”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
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
郑振锋认为:自司马迁以来,便视历史为时代的百科全书,所以司马迁取的材料,范围极广,自政治以至经济,自战争以至学术,无不包括在内,其所网络的范围是极其广大的。
所谓“文学史”也常常被网络在这个无所不包的“时代的百科全书”之中。
杜鹏程(1924~1991),陕西省韩城市苏村人。
当代著名作家,原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他在《韩城市志》序中说:“韩城素称文史之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里,一向文化较为发达。
……历朝各代,名人辈出,其中以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最为著名,其宏伟巨著《史记》闻名中外,影响深远。
” 师哲(1905~1998),陕西省韩城市井溢村人。
著名翻译家,原任俄文翻译、顾问,中央编译局局长。
他说:“1940年3月,我从苏联回到延安后的第二天,周恩来领我去见毛主席,他同我亲切握手之后,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韩城人。
司马迁是同乡。
”对此我十分惊诧,我想,毛主席说:“喔,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你和司马迁是同乡。
”对此我惊诧,我想,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抗日,领导全国人民翻身闹革命,昼夜操劳,日理万机,还不忘读《史记》,而且还能准确记住它的作者的籍贯,真了不起。
”“司马迁刚直不阿,秉笔直书,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不喜欢他。
现在是人民的天下,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理直气壮地宣传其人其书其精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给司马迁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像他这样对人类历史文化有贡献的,举世公认的人,历史文化名人,全国有几人
我们应该好好地读其书,学其人,弘扬其精神
一句关于二战的名言。
兵民是胜利之本。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地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
——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 如果派我领导,我将不以年轻为借口而拒绝。
我认为我正年轻力壮,足以抵抗危险不受伤害。
——色诺芬 为将者的首要条件是“勇气”。
没有勇气,其他条件都没有多大价值,因为没有勇气,其他条件都无法发挥作用。
第二是“智慧”,要聪明过人和随机应变。
第三是“健康”。
——萨克斯 身为总司令的人,是倚他们自己的经验或天才行事的。
工兵和炮兵军官的战术与科学,或许可以从书本中学到,但是将才的养成,却只有通过经验和对历代名将作战的钻研才能做到。
——拿破仑 列宁和他们比较起来,不单是一个领导者,而且是一个最高典型的领导者,是一只山鹰,他在斗争中不知恐惧为何物,大胆地引导我们沿着前人未曾走过的俄国革命运动的道路前进。
——斯大林 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
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
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
——巴顿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将自己成千上万最优秀儿子的鲜血献给了对反革命的最后的致命打击。
革命的激情胜过了自然条件、技术装备和殊死炮火这一切力量的总和。
——伏龙芝 司令官与他的部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无价之宝。
——蒙哥马利 我本能地感觉到上天创造法国,如果不是让它完成圆满的功业,就会让它遭受惩戒性的灾难。
——戴高乐 我品尝了胜利的幸福,体验了伴随胜利而来的爱和负疚的感情。
然而,我们也为曾经降临我们身上的个人悲剧而感到巨大的痛苦。
——阿里尔·沙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美国和他的盟国的人民挑起的,他们并不是愚蠢的战争狂。
那些在战争中报效国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浴血沙场是为了免遭敌人的蹂躏。
为了这个目的,无数英雄豪杰为国捐躯,他们在我们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艾森豪威尔 必须熟悉历史,不仅仅是那些描写名人和重大事件的琐碎的近代史,而且要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从而懂得什么行动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什么破坏了文明。
——马歇尔 在我们那页灿烂的历史中,将添上更加光荣的一页,而且奴隶们最后将会用自己身上的镣铐锻冶成锋利的宝剑,把宝剑亮给他们自由的兄弟们看。
——加里波第 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必须有,也应该有某种人生信仰——它偶尔用一句话、一场梦、一种表情或一个事件向我们传递一种令人振奋的消息。
——蒙哥马利 我现在才懂得,年青人总是偏好推崇历史上出类拔萃的英雄,而忽视平民百姓在历史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多少世纪以来,人民的作用被遗忘了,他们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被歪曲了。
——艾森豪威尔 著名的人们是把整个地球当作他们的纪念物的;他们的纪念物不仅是在自己的祖国内,而且也在外国;他们的英名是生根在人们的心灵中,而不是凿刻在有形的石碑上。
——伯里克利 我早就相信:退却对军队和统帅都是危险的。
不仅光荣的牺牲胜过含羞的苟活,生存和光荣是分不开的。
——阿吉利可拉 我们的钢铁胸膛无所畏惧,无论是严酷的天气,还是凶残的敌人,都吓不倒它;它是祖国的钢铁长城,它将使一切来犯之敌撞得粉身碎骨。
——库图佐夫 我们将不惜一切牺牲保卫我国本土,我们要在滩头作战,在登陆地作战,在田野、在山上、在街头作战,我们在任何时候决不投降,即使整个英伦岛或大部分土地被占,我们饥寒交迫,我们所有由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丘吉尔 我们可以死,但是永远不会变节
我们可以死,但是要自由和尊严地去死
我们可以死,并不是因为我们不重视生命,不是因为我们不重视我国人民进行的创造性事业,看不到我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权得到的光荣的未来,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同这种思想,这种前途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卡斯特罗 再没有别的任何艺术或科学,比战争艺术或战争科学更困难的了。
——劳埃德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
——克劳塞维茨 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
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
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罗斯福 侵入一个国家或许容易,但要想撤离这个国家却很困难。
——马汉 是的,美国人是强大的,他们的武器装备是强大的,但是无济于事。
越南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战争,因此,军事力量和军事战略既不足以赢得这场战争,也不足以说明这场战争。
——武元甲 拥有制空权就等于稳操胜券。
没有制空权,就注定了必败的命运,就要俯首听命,接受胜者的任何条件。
——杜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