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苏轼最好的名言

苏轼最好的名言

时间:2020-03-16 21:07

关于苏轼的名言警句

答:苏轼言 1、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2、目有昧刚,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3、文章如精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4、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5、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7、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8、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9、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10、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11、临大事而不乱。

12、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13、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14、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15、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16、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17、合则留,不合则去。

18、察消长之往来,辨利害于疑似。

19、穷不忘道,老而能学。

20、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苏轼的名言

1、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2、目有昧刚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3、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4、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5、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7、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8、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9、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10、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11、临大事而不乱。

  12、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13、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14、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15、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16、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17、合则留,不合则去。

  18、察消长之往来,辨利害于疑似。

  19、穷不忘道,老而能学。

  20、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21、呼之则来,挥之则散。

  22、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3、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4、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25、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26、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27、心欲言而口不逮。

  2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0、事不素讲,难以应猝。

  31、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32、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33、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34、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35、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36、博现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7、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38、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39、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40、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41、其择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42、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则兵易解而功易成。

  43、丰凶相济,农末皆利。

  44、名重则于实难副,论高则与世常疏。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46、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47、所种者谷,虽瘠土惰农,不生稗也;所种者稗,虽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4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9、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50、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51、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

  52、达人自达酒何功

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53、服人以诚不以言。

  5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5、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56、恃大而不戒,则轻敌而屡败;知小而自畏,则深谋而必克。

  57、冤者获信,死者无憾。

  58、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59、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60、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61、论必作,作必成。

  6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3、忍小忿而就大谋。

  64、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

  6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6、与君暂别不须嗟,()俯仰归来鬓未华。

  67、谷太贱则伤农,太贵是伤末。

  68、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69、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70、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7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72、志虽大而才不副。

  73、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74、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75、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76、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77、成事在理不在势。

  78、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79、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80、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81、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82、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

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83、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8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5、情发于中,言无所择。

  8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87、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88、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自己选10句吧

苏轼名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句意: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表面是这样的意思: 墙里佳人的笑声慢慢越变越小,墙外的行人再也听不见了。

多情的行人得不到回应,不由感到沮丧,为佳人的无情所懊恼。

  延伸: 多情还是无情,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笑容绽开的时候,似乎总有泪隐隐相伴。

只是伤了自己的,总是无情的人和事。

爱没有谁对谁错的是非标准答案。

我们只同情那些笑渐不闻声渐消的无望者,却在很多的时候,并没有去找一下自己的原因所在,却会在胡思乱想中,考虑一些莫名的东西。

有一些是实际的,有一些是虚无的,空到虚无,各种怪异的念头便会丛生,像疯狂的野草一样四处蔓延,而这样的放纵,时常让自己的思维放肆而行,在无边无际的空间及时间里,悲天悯人,横眉冷对。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翻译:古代成大事的人,不仅仅有超世之才,还要有坚韧不拔之志 。

这里的“惟”是副词, 用来限定范围,相当于“只有”、“只是” 这里的“亦”是副词,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  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翻译:养生必先养心,陶冶情操,追求美好。

  佛心  一次苏东坡问佛印禅师:“禅师你看我象什么

”  佛印禅师说:“你象佛。

”  苏东坡心中欢喜,又问禅师:“禅师怎么不问我看你象什么

”  禅师不答。

  苏东坡说:“禅师你问我你象什么。

”  佛印禅师满其愿,说道:“你看我象什么

”  苏东坡说:“我看你象狗屎。

”  回到家中,苏东坡洋洋自得,对苏小妹说:“小妹,今天我把佛印禅师赢了,你想不想听听

”  苏小妹问到“你怎么赢佛印禅师的

”  苏东坡说“你想听听吗

听我讲给你。

……”  苏小妹听后,说道:“佛印禅师没输,你输了。

”  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说:“佛印禅师以佛心看人,看你象佛;你以狗屎心看人,所以……”  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  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

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

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

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

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

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

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

一笑。

  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

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

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

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

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

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

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

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

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

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

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

”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

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

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

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

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

”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

”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

”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

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

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词)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愰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

但与前人相比,东坡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

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而今想起,更觉人天永隔,备感痛楚。

王弗逝世后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心境是悲愤的;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已极。

适逢亡妻十年忌辰,正是触动心弦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想到爱侣的死,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令人格外感动。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不到,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词的下片才真正真正进入“梦境”。

作者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在那里,与自己的爱侣相聚、重逢。

这里作者描绘了一个朴实、感人而又美好的场景――“小轩窗,正梳妆”。

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但东坡笔力的奇崛之处还在下边两句――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妙绝千古。

正唯无言,方显沉痛。

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

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

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

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