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锁定一个高目标》》阅读答案
招考面辩过程通常会围几个关键点出题。
第一种考查教师自我认知,比如“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么”“你做过最失败的事是什么,为什么”“遇到挫折时你会怎么办”等这类问题。
这种主观认知题一定要突出教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回答。
第二种专业题,例如“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应注意些什么”“如何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政治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题是考查你作为教师不光要会教书,还要会提高学生兴趣,结合所教学课程的实际应用及影响力来回答。
第三种计划组织类别和人际交往类,“同事”“家长”“班会”、“家长会”是一般会提问到的内容。
考查教师组织能力、对自己社会阶层的认知和人际交往关系。
第四种就是对突发情况的考查。
大部分会设定场景故事环节,考查你作为教师的应变应急能力。
最后就是综合分析题了。
也属于考查教师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中考语文复习题。
一、注音(九上) 泠泠淙淙( ) 佯( )作 汩汩( ) 干涸( ) 惬( )意 和煦( ) 精髓( ) 积攒( ) 黑黝黝( )阴晦( ) 嗤( )笑 恣睢( ) 拮据( ) 褴褛( ) 作梗( ) 粜( )米 言简意赅( ) 探骊( )得珠 跌宕( ) 明眸善睐( ) 二、改正成语错字。
新陈待谢 分道扬镖 浮想联篇 若既若离 如愿以尝 消声匿迹 狼贝不堪 错踪复杂 融汇贯通 推成出新 磕磕拌伴 静影沉壁 觥筹交挫 别出心栽 三、诗文默写。
1, 愿将腰下剑,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3,欲将轻骑逐,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优哉游哉,________________。
6,胜利往往属于正义的一方,用《孟子》的话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
10,急湍似箭,________________。
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_________。
11,范仲淹《岳阳楼记》里表现作者开阔的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剪不断,理还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晏殊《浣溪沙》里表现美好事物总要消逝,新事物也还会出现的哲理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答案:1、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得道” “天下顺之”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4、(1)、以国家外交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家和万事兴。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6、朗读节奏。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叛之 7、“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8、解释黑体字。
城 郭 环 委 域 固 威 道 至 畔 9、翻译划线句子。
(1) (2)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
困于心衡于虑 ____。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黑体字。
发 举 士 拂 曾 益 衡 喻 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答案:1、《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4、略 5、翻译(略) 6、B 7、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8、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9、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
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六、《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1)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②吴广数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号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5)借第令毋斩,而戍守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曰:“敬受命。
”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1,文章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
2,解释黑体字。
之 若 安 适戍 屯 次 会 度 谋 亡 举大计 等 数 将 或 诚 唱 然 笞 佐 并 徒属 比 坚 3,翻译划线句子。
4.下面句子正确读法是[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5.仿照上题,标出下面三个句子的语音停顿。
①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③天下苦秦久矣 6.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你不忘我,我不忘记你。
无,不要;相,相互) B.举大计亦死(发动大事,举,举行,发动;计,策略,这里指起义) C.伐无道,诛暴秦(讨伐没有道理的人。
伐,征伐。
道,道理)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假如现在把。
诚,假如,果真;以,把) 7.陈涉吴广“乃行卜”,卜者曰:“然足下卜之鬼乎
”行文虽简,含义却丰,对此中含义分析正确的二项[ ] A.举大事向鬼神行卜反映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特点。
B.卜者暗示以借鬼神树威信也反映了民心所向。
C.举大事行卜反映了陈涉、吴广的愚昧和犹豫。
D.陈涉、吴广行卜,卜者即知其意,说明定多应者。
8.《陈涉世家》选自________,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________家________。
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全书共130篇。
“ 9.陈涉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10.文章详略恰当。
详写的是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
11.陈涉、吴广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是“从民欲也”。
找出陈涉分析表现“民欲”的具体句子。
12.读句子,写出各自表示的语气。
①苟富贵,无相忘
( )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13.“天下苦秦久矣”,陈涉分析形势如是说,文章中体现这个“苦”字最集中的两句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中摘录两个通假字的句子,并解释其通假字。
回忆课文再写两个。
15.写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数谏故( ) ②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③祭以尉首( ) 20.选段①共分两层,第一层从“二世元年七月”至________,写________。
二层从________至________,写________。
选段②写起义开始的情形,可用四个两字词语概括起义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步骤环环相扣,表现了陈胜的周密________、沉着________的________和________才能。
21.从选段②中可看出陈胜、吴广谋划之精,如________。
22.从①中看出起义的导火索是________。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理由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________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________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23.选段②里陈涉号令徒属参加起义队伍的一段话共三句。
第一句讲“失期当斩”,这是向徒属强调“遇雨”是________的事,“当斩”则为苛政,突出了按秦法行事只有________一条的严峻形势,暗示:要活,________才是出路。
第二句,是为了打消有的人的________而设的,表述“戍死着固十六七”的实际情况,这就断绝了________的退路,从而实现了眼前只有一条________。
第三句________了王侯将相是天生的________,这就________了众人的抗争________,终于受到了________的效果。
这一段简短的讲话,充分表现了陈涉卓越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24.从选段看,是陈胜、吴广设计杀秦尉,这可从选段中________三个字证明;“徒属皆曰”既照应了文段②的________句,又证了文段①中的________的推测。
25.文段②开头改为“广置酒饮尉,将尉醉”,似乎更为紧凑,这样写不好是因为________。
答案4.B 5.①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②今\\\/诚以吾众\\\/诈知称\\\/公子扶苏、项燕。
③天下\\\/苦秦\\\/久矣。
6.C 7.AB 8.史记 文学 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传记 9.第一次农民起义 10.起义的准备和发动过程;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进军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11.百姓多闻其贤;楚人怜之 12.①表希望、祈使 ②表感叹 ③表反问13.①失期,法皆斩 ②戍死者固十六七 14.①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适同谪,贬谪 ②为天下唱 唱同倡,倡导 ③以通已,已经 ④被同披,穿 15..①因为,连词 ②把,介词 ③用,介词 20.法皆斩。
起义背景;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陈胜、吴广谋划起义;怒众、杀尉、号召、盟誓;策划、指挥、领导、组织 21.先杀尉,再号召并号令所属的人。
若先召集后杀尉,会令事情败露。
22.戍卒在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
①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们对秦王朝更大不满; 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复国愿望。
①“陈胜王”藏鱼腹中 ②装狐鸣“大楚兴,陈胜王”;并杀二尉,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23.由不得人 死路 只有起义 侥幸心理 守法求活,死即举大名耳的路 否定 传统观念 坚定 信念 徒属皆曰受命,宣传,组织 24.故令 果 士卒多为用者,宜多应者 25.“吴广数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是起义前提之一,且暗里照应后文,同时揭示吴广品质 七、《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本文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
2,解释黑体字。
鲜美 穷 仿佛 俨然 属 交通 垂髫 具 妻子 间隔 乃 语 不足 既 扶 志 3,翻译划线句子。
4.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5.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6.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7.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
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4、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 ③怡然自乐 5、C 6、活动、穿戴、心情 7、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8.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后来却“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的原因是( B )A. 渔人“志”得不准,所以难以寻找。
B. 让人觉得桃花源似有似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C. 照应开头“异”字,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色彩。
D. 暗示桃花源所处的位置太隐蔽,是难以找到的。
思考:1、 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
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 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 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
(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4、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 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6、 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7、 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8、 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9、 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
10、 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2、 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3、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答:(1)环境奇美。
(2)与世隔绝多年。
(3)待渔人如此热情。
14、 “具、咸”都是“全部,都”的意思,能否互换
答:不能,“具”有详尽的意思,而“咸”没有,所以不能换。
15、 (1)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
(2)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答:(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2) 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定(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
16、有人说文中的渔夫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17、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字定,快乐。
18、 你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答:桃源人热情好客,富足安康。
19、 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廹,没有战乱从平等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20、 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
答: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八、《与朱元思书》(南朝 吴 钧)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请你写出几句
不知道是不会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法国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国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英国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英国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法国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 ——日本 记忆中的母亲啊
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 ——法国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急求一份季羡林《成功》的导学案
2012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 文 试 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宽恕( shù ) 归省( shěng ) 镂( lòu )空 纤( xiān )细B.两栖( qī ) 静谧( mì ) 栅( zhà )栏 诘( jié )问C.脸颊( xiá ) 鞭挞( tà ) 朔( shuò )方 绯( fēi )红D.桑梓( zǐ ) 别墅( shù ) 蓦( mù )然 雏( chú )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孜孜不倦 不可明状 毛骨悚然 因地制宜 B.苦心孤义 吹毛求疵 忍俊不禁 戛然而止C.获益匪浅 巧妙绝伦 莫衷一是 进退维谷D.怏怏不乐 好高骛远 克尽职守 油光可鉴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B.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她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C.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D.刘翔在2012世界田径钻石联赛尤金站110米栏的决赛中,一马当先,轻松夺冠。
4.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A.拥有坚强的意志,是能否改掉不良习惯的根本。
修改:删去“能否”。
B.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修改:在句末加上“的伟大民族精神”。
C.他在做每道题时,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
修改:将“认真思考”与“深思熟虑”对调。
D.“阳光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大力提倡。
修改:将“培养”改为“提高”。
5.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妇抚儿乳( 喂奶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逃走 ) 小大之狱( 案件 )C.执策而临之( 马鞭 ) 衔觞赋诗( 酒杯 ) D.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 ) 犬牙差互( 狗牙 )6.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繁星》《春水》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B.《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过三次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动赚来的钱买的。
C.“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
”这是《童年》中描绘阿廖沙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的一个片断。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二、积累与运用(27分)7.古诗文默写。
(12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③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的表现方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 。
⑤《木兰诗》表现战斗激烈悲壮、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 , 。
⑥《使至塞上》中诗人王维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8.综合性学习。
(8分)朱熹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闽北著书讲学,武夷山、建阳、建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近日在南平市召开的“朱子文化座谈会”上,与会者建议将朱子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
为弘扬朱子文化,学校拟开展以感受朱子“崇文重教,明礼诚信,人格修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活动一:引经据典话修养】朱熹对胸怀坦荡、宽厚善良、谦和行善、诚实守信等人格修养有过精辟的论述,如:“勿损人而利已,勿妒贤而嫉能。
”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
(2分)【活动二:融合互动谈养成】朱熹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要求同学们围绕“学习中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展开调查。
请你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种学习方面的好习惯,并简述其好处。
(3分)好习惯: (1分) 好处: (2分)【活动三:知书明理说礼仪】朱熹曾对礼义作过这样的阐述:“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班级准备开展“知书明理”主题讨论会,班长要求同学们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请说出你探究的结果。
(3分)材料:在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荣获16金中的10金。
在交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而中国选手因没准备,只好回赠人民币。
9.名著阅读。
(7分)①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3分)“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段话中的“我”是 (人名),这是她对 (人名)说的,从中看出她具有 的个性。
(3分) ②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120字左右)(4分) 倒拔垂杨柳 私放晁盖三、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0——13题。
(12分)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无论魏晋( ) ④处处志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
② 。
(2分)(背面还有试题)13.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2分)四、阅读《“毒胶囊”有多毒》,完成14-15题。
(6分)“毒胶囊”有多毒①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都开始谈药色变。
国家《食用明胶》行业标准明确规定,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加工成工业明胶当作食品药品原料。
②一些企业低价收购皮革剪裁下来的下脚料,先用生石灰进行处理,再用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清洗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
这种工业明胶在用来加工药用胶囊前首先要进行溶胶,并添加各种食用色素进行调色。
由于这种明胶不卫生,在溶胶调色的过程中还要加一种名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化学原料杀菌去污。
经过色素调色及化工原料清洁,进行充分溶解后,就成了加工药用胶囊的胶液。
胶液再经过半自动胶囊生产设备成型,最后通过切割整理,便加工成了五颜六色的药用“胶囊”。
③这种用工业明胶制成的“毒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铬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中的铁球蛋白、白蛋白、r-球蛋白结合,铬还可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结合。
进入人体的铬主要积存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非常缓慢,它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
如果长期服用铬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极易对人体肝、肾、内分泌腺带来伤害,若侵害上呼吸道,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④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和药用明胶做的胶囊,究竟有何区别呢
第一,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比较差,相对比较脆,因为工业产品杂质多。
有的胶囊一捏就碎了,或者是打开之后一碰就碎。
第二,胶囊颜色越鲜艳的越要小心。
因为食用明胶是透明的、白色的,很干净;而工业明胶因杂质多,往往要添加色素、染色剂来掩饰杂质,因而看起来颜色特别鲜艳。
第三,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因为材料不符合标准,制作环境差,加工过程化学污染严重,所以,其接口是松的,很容易拧开。
⑤为确保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医疗机构暂停使用铬超标的胶囊药品。
14.请分别概括文章②③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4分)15.请根据第④段提供的信息,分别用一个短语依次说明“毒胶囊”另外两个特点。
(2分) 质脆易碎 → → 五、阅读《做人与做事》,完成16-17题。
(7分)做人与做事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智者的选择。
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成就大事。
②低调做人,首先要学会宽容。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因此,能原谅别人,标志着一个人有风度,这个人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与人相处,不要只想到别人曾经对自己有过伤害,而应多想想别人对你曾经有过的帮助和善行。
能够记住别人善行的人,说明自己的心是宽广的;常常记住别人对自己伤害的人,只能体现他自身的狭隘和刻薄。
。
③低调做人,还要常怀一颗善良的心。
因为善良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格,也是人性里最为朴素的美。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人都具有崇高的品德,但我们可以做到心存善良,多做善事。
最近,桑梓树的博文“从公交车让座谈公务员面试”写了自己乘公交车两次让座位的真实故事,在网络上引起关注。
也许,在外人看来,一起一坐算不上什么,但我却认为,人生就是在许多次的一起一坐中完成一个又一个善举的。
④做事不同于做人,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
充满自信,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勇于向前,是做事成功的重要成因。
⑤凡是想成大事者,都有大自信,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三百年”,都体现做大事者的豪迈胸怀。
胡雪岩,清末红顶商人,富可敌国,正因为他自信心强,广交朋友,把握机会,勇往直前,才造就了一代奇才。
⑥一个人只有自信是不够的,还要有认准方向就不避艰难,锲而不舍干下去的决心和毅力。
换句话说,就是做事要有恒心,要有韧性,要一往无前,不要知难而退,功亏一篑。
16.在作者看来,“低调做人”需要 ,“高调做事”需要 。
(4分)17.第②段画线处需要补充一个事例,下面的例子能否作为论据
请说明理由。
(3分) 美国著名影星史泰龙高中时代就梦想当一名演员,他前往好莱坞找导演,整整三年,都没有一个人看好他。
他一次次分析失败的原因,终于,一个拒绝他20多次的导演答应给他一次拍电视剧的机会,这部电视剧第一季就创下了收视记录,从此,史泰龙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六、阅读《一个走运的人》,完成18-21题。
(20分)一个走运的人秦文君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
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
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
”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
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
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
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
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
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
”我说,“那才舒服。
”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
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
她又说:“真走运啊
”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
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
“有缆车吗
”她问,“真的有
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
”我说。
“是啊
是啊
”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
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
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
”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
”“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
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
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
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18.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
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4分)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19.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分)20.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21. “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
请说明理由。
(4分)七、作文(60分)22.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一定鲜花满地,也许会有学业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失意,情感上的烦恼……它们就像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坎,需要我们去跨越。
请以“迈过那道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规范。
②不得套作。
③600字以上。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