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原则名人名言

原则名人名言

时间:2018-06-11 18:48

表现坚守原则的名人名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唯有坚持才能终有一天获得品尝它们的快乐.。

3、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望采纳。

关于规矩规则的名人名言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人们厌烦了寂静,就希望来一场暴风雨;厌烦了规规矩矩气度庄严地坐着,就希望闹出点乱子来。

------契诃夫 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

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

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马克·吐温 地狱是一个炉灶,上面放着僧侣的热锅。

它是教士的专用灶。

天父教士的大厨师,很关心改善僧侣的营养,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规规矩矩地注意僧侣的诫命的孩子放在烤锅上。

------霍尔巴赫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

有度》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

问辩》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子。

八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

1、民无信。

孔子 2、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子 3不信者,行不果。

—— 4、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 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6、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子 8、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10、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11、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薛瑄 12、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13、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程颐 14、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 1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 16、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晁说之 17、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弘一大师 18、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

——杨筒 19、一言之美,贵于千金。

——葛洪 20、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杨泉 21、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周恩来 22、祸莫大于无信。

——傅玄 23、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

——吕坤 24、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蔡锷。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26、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27、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28、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29、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30、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31、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 32、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33、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

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34、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35、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36、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3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3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3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40、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4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42、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43、人之所助者,信也。

——《周易》 44、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 45、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资治通鉴》 46、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准南子》 47、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48、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49、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泰戈尔 50、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

——池田大作 51、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高尔基 52、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5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54、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富兰克林 55、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56、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5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58、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塞 59、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 60、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

——爱默生 61、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62、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

——拉罗什夫利 63、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

——沃夫格 64、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觉说直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 6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66、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

——杰弗逊 67、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68、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69、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70、失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71、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72、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

——高尔基 73、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

——安格尔 74、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75、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76、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77、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78、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79、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80、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 81、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82、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83、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马雅可夫斯基 84、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85、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86、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87、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88、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89、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90、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91、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92、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93、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94、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95、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96、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97、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98、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99、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马斯·莫尔 100、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文章引经据典的作用

引经据典:即是用已知公认的道理、原则作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的方法。

人们在分析某一问题,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把观点论证得更正确,总之,为了增强论证的科学性、准确度、可信度和说服力,往往需要运用引言论证观点。

它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格言等。

  引经据典的作用:引经据典能使文章妙笔生花 ,这些论据,由于是经过实践,为无数事实所证明,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用时也给作文“立意”提供了思想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幼儿园创设存在的主题   (一)理解幼儿园环境及环境创设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这里所说的环境系广义的环境,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环境,如家庭、社会、自然等。

许多人将幼儿园环境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如园内环境、班级环境和墙饰等)。

这种对幼儿园环境概念的片面理解导致人们对环境创设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一是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狭隘地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从而割裂了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的关系;二是对物质环境创设的理解过窄,如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片面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将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狭隘地理解为班级环境的创设,将班级环境创设又主要理解为墙饰的设计与布置等。

这种理解与实践的偏差既反映在一些幼儿园制定的导向性检查标准中,也反映在教师们外出参观学习,单纯注意新活动区、新材料,不考虑本园本班的实际及孩子的需要,盲目模仿、照搬效仿等举动中。

  (二)颠倒了环境创设中的主客体关系,没有弄清楚“为谁创设环境以及创设什么样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它的教育性,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教师们主要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方便考虑环境创设,全凭自己感觉评价好看或不好看,较少倾听孩子们的建议,也很少顾及孩子们的感受,有时甚至忽视了孩子的生理健康,如不考虑设施设备的高矮、活动用具及材料的大小是否适合孩子,用细绳挂在脖子上的标记牌是否危及孩子的安全等。

环境创设主要从教师角度去思考,还使一些环境布置纯粹成为摆设和装饰,仅供参观学习和领导检查,从而完全违背了环境育人的基本教育理念。

如很多幼儿园在布置环境时为了突出本地的风土人情与人文特色,选择了许多反映民风民俗的装饰作品,这本是建构园本课程的有效手段,值得肯定,但很遗憾,这些作品通常都是高高地挂在墙上,孩子们可望而不可及,根本不可能与之发生互动而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此种环境布置就成为了纯粹的摆设,而不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为追求新异效果而过度频繁地变换环境   幼儿的好奇心强,许多老师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总喜欢频繁地更换环境,其实这种做法也是欠妥当的。

首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减低所创设环境的实用价值。

其次,幼儿期正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过于频繁地变换环境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安全感,使孩子养成不稳定的心性,不利于孩子坚持性和耐性的培养。

  二、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   幼儿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片面的环境创设观念,全面理解幼儿园环境及环境创设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既要创设好幼儿园园内环境(包括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物质环境和体现幼儿主体地位的精神环境),又要创设好与幼儿园相关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社会和自然等),只有将这两者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彰显所创设环境的教育价值,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

如幼儿天性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愿望,教师就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景,使幼儿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机会;幼儿知识经验少,需要积累感性知识,教师就应多为幼儿提供接触实物、实景的机会。

  在创设具体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时,应避免“唯美的误区”“文字的误区”和“结构的误区”,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如活动室的材料应摆放在较矮的架子上,以方便幼儿取放;架子上应贴有标签,干净、不杂乱,并将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让孩子学分会类,按序摆放;尽可能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探索需要;将幼儿的美术作品贴在艺术角时,应与他们的视线水平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了重视,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图书角应温馨舒适,使幼儿能坐下来阅读或休息;在各活动区应提供足够的材料,以减少幼儿之间的争吵等。

同时,还应尽量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幼儿园的每一寸空间(户外的草地、小水沟、栏杆、楼梯、走廊等;室内的窗、门、角落、窗台等),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不仅包括大墙,更应重视小墙饰,因为它能根据目标灵活多变,从而有助于吸引幼儿参与),以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

  在进行幼儿园室外环境创设时,除了恰到好处地布置标识、奖牌、名人名言名画之外,还要尽可能多地在幼儿园呈现“绿洲”,即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

幼儿园可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精心营造具有浓郁生态特色的室外环境,使园内环境自然化、生态化和动态化,从而给予幼儿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

人是自然之子,孩子会为自己看见一朵小红花而欢呼,发现一只小蚂蚁而尖叫,这样的氛围能给幼儿带来快乐,促进其真善美人格的形成。

(三)坚持参与性原则   教育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教育品位的体现,在塑造教育环境时,不能只追求一种高效应的显色,更要体现内在品质的秀色。

”可见,幼儿园环境创设最能体现一所幼儿园的内在品质,要使创设的环境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幼儿参与的原则。

  环境创设的过程应是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

这样的“作品展示”类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意义很小,并会造成幼儿园环境资源的浪费。

每学期初,教师经常为了布置这样的环境而加班加点,一旦环境布置好了,就认为大功告成,一学期都难得更换一次。

这样的环境对于幼儿显然是没有持久吸引力的,也难以达到环境创设的教育目的。

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措施即是让幼儿真正参与环境的创设,为此教师应与幼儿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材料、作品、风格等,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创设的环境,使之能真正支持幼儿的发展。

  (四)坚持一致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必须考虑环境的教育性,才能发挥环境的这种课程功能。

当前幼儿园虽然都很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追求美观,为了布置环境而布置环境,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

在笔者看来,为使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幼儿园应该至少考虑以下三点:一是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创设环境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四育不能重此轻彼。

若教师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只设置读写算区域,而对幼儿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支持环境考虑很少,是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的。

二是应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对环境创设做系统规划。

幼儿园在制订学期、月、周、日及每一个活动计划时,都应考虑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有怎样的环境与之配合?现有环境的哪些因素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是用的,还需要创设哪些条件?需要幼儿家庭、社区做哪些工作?只有充分考虑并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教育计划的顺利实施与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三是应实现环境创设与幼儿园课程的巧妙融合。

幼儿园应在课程实施中认真考虑并解决“需要创设哪些环境,怎样创设才比较合理”等问题。

只有获得环境支持的课程才能真正成为开启幼儿心智的有效载体。

  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

这就意味着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意识,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能够结合本园的实情,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优化,使环境真正发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

中考作文一般的立意有哪些

内容:聚焦五大热点2009年中考作文,在内容上,以下热点较显: (一)时间热点:立足“今天”。

我们所指的“今天”,不仅仅是指今日这一天,也是指当前、现在。

在具体表现上,一是文题中直指“今天”的,比如“今天真好”(南京题)、“今夜无眠”(乌鲁木齐题)就聚焦今天,眼望当前;二是站在今天回忆过去的,比如“又是一年风起时”(济南题)、“亲切的怀恋”(大连题一)、“从那一刻开始”(温州题)、“印象”(宁夏题二)、“感受节日”(桂林、百色合卷题)等,都需要考生回顾往事,叙写真实感受;三是站在今天展望、畅想未来的,比如“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吉林题一)、“中考后,我最想 ”(南充题二)、“ 并没有结束”(北京题)等,需要我们写未来的生活,但是其中必有今天生活的投影和延续。

(二)地点热点:面向身边。

比如,“喜看家乡新面貌”(达州题一)、“这里风光 好”(眉山题一)、“沉醉在的世界里”(贵阳题)、“走在的小路上”(荆州题)、关于本地留守学生生活及经历的材料作文(怀化题)等,都是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命制出来的好题,它们鼓励考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色。

(三)人物热点:以“我”为主。

大量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文题中都出现了“我”这个字眼。

比如,“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深圳题)、“我发现了的美”(茂名题)、“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题)、“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兰州题)、“我们一起走过”(南通题)、“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义乌题)、“谢谢你,为我助跑”(丽水题)、“我和一起”(广东题)、“ 触动了我”(海南题一)等等,其中有的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写“我”,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写“他(它)”、写社会,总的特点是聚焦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说真话,抒真情。

以“我”为命题着眼点的试题,肯定还会大量存在于2010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

(四)事件热点:聚焦经历。

与2008年考前出现的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喜迎奥运等重大事件不同,2009年中考前出现的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等大多不直接进入同学们的生活。

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像2008年中考出现的“当地震发生后……”“战胜自己,坚强起来”等直面时代热点的试题,今年相应地少了很多。

2009年各地中考作文题,要么是把时代热点安排在导语中,比如江苏泰州试题就用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的一个故事引出了全命题作文“懂得责任”;要么是暗含时代热点,比如“取暖”(台州题)、“伸出自己的手”(潍坊题)、“传递”(常州题)、“不走寻常路”(嘉兴题)、“春风吹又生”(长沙题二)等,既可以写考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从一个或大或小的角度折射时代热点。

而大量试题指向的是考生的人生经历,比如,“生日快乐”(淄博题)、“难忘的经历”(济宁题)、“放假了”(漳州题一)、“我们初中生的故事”(三明题)、“师生之间”(安徽题)等,考生一看就能联想到自己的诸多经历,找到大量素材。

总之,命题者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便于他们找到得心应手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五)情操热点:健康向上。

中考是人生的重要经历,其作文命题在考查毕业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要引导考生思想和人格的提升,这是命题者的一大追求。

所以,命题者在文题内容要表现的思想情操方面,必然是健康向上的。

比如,“ ,太棒了!”(山西题)、话题作文“自信”(荆门题)等试题,鼓励考生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他人;“我很幸运”(江西题),传达出知足、感恩等心理感受;话题作文“团队精神”(青岛题二)、“伸出自己的手”(潍坊题)等,让考生懂得与人相处,合作共赢;“我还缺少什么”(佛山题),勉励考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取,完善自我;“逆耳忠言助我行”(河南题一)、话题作文“走出自我小天地”(临沂题)、材料作文“尽力而为就好”(武汉题)、写信劝慰同学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天津题)等,着眼的是在解决好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以上五大热点,都贯彻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中“学业考试的命题要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的文件精神,也都落实了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

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考中,以上热点还会继续热下去。

备考:坚持全面训练 中考作文复习备考,从内容上准备,就是要从自我成长、生活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思辨感悟、想象创新等方面阅读和揣摩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从这几个方面储备一些名人名言和新闻时事等相关素材;从题型上准备,就是要根据本地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认真训练。

比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其中的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

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

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题目、最有把握的题目、感悟最深的题目、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

只有这样,才能扬己所长,掌握主动。

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

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

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然后以此为话题展开写作。

从方法上准备,我们要注意搞好下列训练:一是开展全程训练。

可以按照老师的复习规划,从作文评分的若干方面(如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逐一进行训练,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开展局部训练。

主要是开头、结尾等影响中考作文评分的关键部位和个人劣势方面,不妨重点训练几次。

三是开展创新训练。

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平时要加强对“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以便收到平中见奇、同中见异的效果。

四是开展速度训练。

这是为了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

平时应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的能力,养成“快”的习惯。

除此之外,在应考过程中,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偏难的作文题目,在写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理解题意。

准确理解题意包括对材料、题目、提示语和写作要求等内容的理解。

要仔细推敲材料,弄清材料的内容及命题者隐含的意图,确立自己的观点;要看清、想清、吃准题目的含义及它涉及的范围;要领会提示语透露出来的信息。

做到这些,就可以有效避免偏题离题。

二是善于转化话题。

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善于将题目设定的要求转化到便于我们把握的范畴之内。

比如,浙江台州市的全命题作文“取暖”,我们知道它有别于“温暖”一题。

一个“取”字,表示出一种动作行为,需要施动者主动地付出一定的努力。

“取暖”者,是缺乏温暖者的行动,而“暖”的比喻义,可以是关心、理解、爱护、教育、亲情、友情等等。

这样一来,“取暖”这道题目就可以转化为“我追求母爱”“我为爷爷送去关爱”“相互激励”等话题。

也就是说,找到跟题目要求相关的词语,对比辨析,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偏而难的试题带来的审题难度。

三是理清行文思路。

写作前,我们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列提纲可以针对文章层次、段落、先后主次等做一个统筹安排。

写作时就可以按照提纲有步骤地展开,确保文章思路流畅、条理清晰。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