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恰当的句子描述吴国大将吕蒙
成语名称吴下阿蒙拼音wxiàāméng成语释义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蒙。
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使用例句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
嗟乎
非吴下阿蒙。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篇》
成语“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现在多指
病死的。
而且时间上的确是死在关羽父子之后。
吴国所有大将排名
1.周瑜 周瑜(175-210男,字公瑾,汉族,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东汉末年杰出军事家,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2.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祖籍荆州南阳郡。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
3.陆逊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
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
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4.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
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
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5.吕蒙,字子明,他出身贫贱,所以不爱读书,但却在孙权的提拔之下,来了个180度的转变,变的读起书来,而且读的比许多儒生要多,在战事,他与陆逊联袂合作的杀关羽是大家熟知的的,他的才略,他的胆略,都在此战表现了出来。
真是将才啊
可惜的是,也是命短,唉~~ 6.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
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
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
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
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
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7.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
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
初为郡吏,举孝廉。
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
继从孙策、孙权征战。
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
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
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
后为郡守,征“武陵蛮”。
官至偏将军,病卒。
凌统 (189-23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吴国名将。
凌操之子。
年方十五岁,孙权遂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摄继父兵。
后孙权复征江夏,凌统为前锋,斩黄祖将张硕,搏战登城,大获全捷,封为承烈都尉。
不久凌统与周瑜等攻曹仁于南郡。
其时甘宁在夷陵,为曹仁别军所围,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以拒曹仁,周瑜自分军救宁,反败为胜,因功迁为校尉。
凌统虽在军旅之中,却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士卒亦敬慕凌统。
后从孙权往合肥,为军中右部督。
时全军出阵,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却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便率领亲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扞护孙权突走。
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
于是拜为偏将军。
嘉禾六年,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
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9.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
三国时期吴国武将。
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
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还有些蒋欣,祖茂,陆抗,虞翻什么的,不用列入了吧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