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妈妈讲扶贫作文200字
听就听呗,又不用你发言,如果感兴趣就跟他聊聊,不感兴趣的话听过算数。
老师知识面宽广,讲的东西比较发散是好事,不能光讲书本上的东西,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结合着真实生活讲案例对听众效果更好,我国国土辽阔,各地人民生活水平参差不齐,贫穷是自然现象并不为奇,面对贫穷要勇于挑战,同时外力帮助一下事倍功半。
如果涉及到要募捐之类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决定是否参与,不必人云亦云。
我听爸爸讲扶贫
在盛县的正确领导和民主党派中央级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坚持试验区“开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发展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基储调结构,把开发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始终坚持“大扶贫”理念,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倾力实施各类开发扶贫项目,着力完善扶贫基础设施,调优产业机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幸福满意度大幅提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黔西县洪水镇位于距离县城11公里,面积72.4平方公里,耕地17431亩,辖1个社区10个村,共6952户25720人,2014年末贫困户为1940户5916人。
2014年全镇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3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09元。
二、做法(一)切实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镇、村“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
镇村主要领导把扶贫开发等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建立“一把手”问责制,形成了以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为中心的工作格局。
小学生扶贫作文
那是去年春节前的一天,下雪刚晴没几天,天很冷,爸爸带我一起去他们的扶贫村。
汽车一路颠簸,中午我们到了这个偏僻的村庄。
这个村叫陈村,村里的书记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爷爷,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吃过午饭,老书记和爸爸商量了一会儿,决定把扶贫的面粉和衣服,钱先分给5户村里最穷的人家。
我也随爸爸一户一户的去送东西。
让我吃惊和心痛难忘的是第5户人家,姓陈,一进门,院墙和房子很破旧。
主人是一个矮小的哑巴妈妈和三个孩子。
听书记爷爷讲,前年他们的爸 爸因病去世了。
大女儿11岁,二女儿和我一样大,小弟弟才4岁。
他们一家是村子里最穷最可怜的人家,现在由他们的大伯来照顾着。
我看到房子里没什么家具,墙角有几袋粮食,炕上只有一床很破的被子,他们穿的衣服很旧。
厨房的灶台上有一碗酸菜很多的面糊糊汤。
快过年了,难道他们就吃这些吗
怎么没有肉、鸡、鱼、菜、爆竹、新衣服呢
我问爸爸,可爸爸没吭声,脸色很不好。
爸爸他们把面粉、钱、衣物等扶贫的东西送给了他们,我也把自已用压岁钱买的3个铅笔盒、50本本子、200支铅笔送给了三个小朋友。
天快黑了,要走了。
忽然,爸爸对书记爷爷他们说:“陈书记,你们几个先走,我一会儿就来”。
爸爸拉着我的手,等了一会儿,从他上衣口袋里掏出了100元钱,给了那个大点的女儿。
我们就出来了。
路上我发现爸爸眼睛里噙着泪水……我心里也很难受……。
这是爸爸第二次去扶贫村。
我是第一次。
但,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户人家和那三个小朋友
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帮助他们,改变他们贫困的面貌,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向家乡扶贫作文800字
回望祖国,改革开放已经走30个年头了。
30年来,从城市的面貌到普通人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
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
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
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
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
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
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
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
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扶贫作文300字
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下面是精准扶贫帮扶日志范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精准扶贫帮扶日志范文一: 按照单位的安排,今天到城固县北山区双溪镇扶贫。
我们扶贫的这个村子,是地处秦岭主脉的南麓。
沿着大山的峡沟,朔河而上,大约距离县城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了我们要扶贫的村子。
看着两边的山脉,常青树夹杂着枯草,在大石山的身上,坚强地站在,我就想着这里的村民,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中和这些没有多少直接经济价值的杂灌共生?这里的生产条件太差了,大石山土壤贫瘠,不能生长可以换钱的经济作物,偏远和艰难的交通条件,贫困就是自然的事情。
走了一个多小时崎岖的山间羊场小道,进了一个大山沟,总算看到了几台狭小的畦田,带路的村民组长告诉我们,这个组现在就十一户人家,有几户已经搬走了。
沿着山路继续,看到了在山坡上住着的人家,零散在各个稍有点平台的坡中,没有一户砖瓦房,全是土墙房,很旧,而且年代久远。
贫困,单从一眼望去,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连续走访了多户人家,看到的是土墙屋黑暗的光线,床铺上很旧的衣被,没有几样像样家具。
各户人家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但是贫困却是相同的。
好几户都是光棍户,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到这里。
各家都没有多少经济作物,没有几颗果树,只有生长不大的山林树木,也都不是换钱的东西。
土地面积人均也就几分地,而且产量不高,能填饱肚子也很不易了。
原来的小学也不存在了,这里没有学校、医疗、商店等等,社会化服务在这里没有任何踪迹。
就是买一袋盐,到山下的河道路边商店去,来回几个小时。
更别说有个什么急病,无从及时的救治了。
看着这样的贫困状态,怎么扶?这真是一个问题。
关于家乡的变化的作文
近几年来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不信,瞧:昔日尘土飞扬的泥土路变成了平整的石砖大道,街道上不再是冷冷清清的了,而是车水马龙,店铺一家接一家,小摊一个连一个,商品琳琅满目,任人选择。
原来的平房都变成了一座座高楼,马路上一辆辆轿车飞驰而过,人人都穿上了美丽大方的衣服,不再为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太多太多的变化了。
的家乡就好比涂满了蜂蜜,更多的是快乐和香甜。
现在家乡的变化很大,但是环境却大大不如以前了,现在就让去看看。
现在为了美化环境,家家都建了一座小花园。
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争芳斗艳,那朵嫩的牵牛花,婀娜多姿,喇叭装的花朵缀满藤蔓;牡丹富丽堂皇,那丰姿宛如少女露出了笑脸;石榴花,一个个像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花香醉人,更有一群蜂蝶在花中翩翩起舞。
花丛中还有一处小小的喷泉,水珠四溅,在太阳的照耀下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家家房里摆着电风扇、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现在,家家户户外出还驾驶着私家车,可神气了。
现在种地实现了机械化,家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安上了自来水,方便多了,夜晚总是那么灯火通明,是因为,广场和公园每到傍晚,人们总是兴高采烈的冲向广场或公园,放着美妙的音乐,跳着优美的舞蹈,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在广场的中央,有一个大一点的喷泉,每到夜晚,路旁的霓虹灯亮了起来,喷泉也像孩子看见妈妈一样,开心的“跳”了起来,小孩子们就乐的用手去碰那些喷出的水柱,别提有多高兴了。
再看广场的最顶处,有一块巨幅的大屏幕,人们可以在那里看看新闻,看看电视,非常惬意,人们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可听妈妈说,以前的什么都没有,没有广场,没有公园,更没有高楼大厦,甚至没有那一盏盏明亮的夜灯。
这才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怎么样听了讲述,是不是发现家乡变化很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