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徐渭临终名言

徐渭临终名言

时间:2016-04-07 05:28

求三国时期所有安徽的名人

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赵云,马超,诸葛亮

从古至今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一别之后,二地相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

七无心弹,八行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妙趣横生的数字诗  清朝乾隆皇帝巡视江南,乘舟沿江而下。

一日,偶见江心一条渔船,船上渔夫正在垂钓,乾隆触景生情,即令大学士纪  晓岚以“一”字赋诗。

纪稍加思索,脱口吟出《咏渔船》一  首: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此诗也有人说是清代文学家陈沆所作,无从查考。

  有一首《咏雪》诗,全诗二十八个字,其中就有十二个数  字,别有情趣: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飞进芦花都不见。

  有人说此诗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作。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有一首《一轮明月满乾坤》  诗,却倒用数字从“十”片下数到“一”: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成婚不久,就辞别娇妻到长安做官,一  去五年,才传书一封,上面只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  千万”这十三个数字的《两地书》。

卓文君才思敏捷,一眼看  出他的“无亿”(谐音“无意”)负情,于是非常伤心地写了  封回书,将十三个数字依次镶嵌进去: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说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  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百  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后来有人把这封诗书续写了一段,将十三个数字倒嵌进  去: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倚栏杆,九月重阳看孤  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夕银河鹊桥断,六月酷暑,别  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端阳怕把龙舟看,四月桑芽无心去养蚕;  三月春风打桃花散,二月风筝线儿断,一片痴心,梦里到关  山;可怜我多情白娘子,偏遇无情小许官;郎啊郎,下世你为  女来我为男

  数字诗  数字从一到十,单纯来看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巧妙地运用它,进行艺术加工,嵌入诗歌,结构精巧,能使诗歌形式奇异,读起来琅琅上口,趣味横生,有独特的风格。

如描写乡村图景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的诗有:  其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其二:一年收出二年谷,三家有余四家足,举目五六七里内,八九十幢高楼矗。

  再如解放前四川重庆市一家晚报登过这样一首描绘中学教师饥寒交迫生活的诗:“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

  一到十,在上面几首诗歌中运用自如,令人拍手叫绝。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说是几经周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终成眷属,回到成都。

不久,汉武帝下诏来召,相如与文君依依暂别。

岁月如流,不觉过了五年。

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

万没料到盼来的却是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

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

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  无“意”。

卓文君既悲痛又愤恨,当即复信叫来人带回。

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  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

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清人王士祯作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有名的数字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另有一首与此相似的诗: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元代无名氏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全曲嵌“一”字竟多达二十二个。

作者在年华易逝、光阴催老、人生如梦的叹息中,寻求着自己的人生位置,情绪看似旷达,实则透露着辛酸,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春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二十字的小诗,数字占了一半。

作者选择烟村、亭台和花枝等事物,用一至十的自然数加以修饰、形容,利用数字连用后产生模糊概念这一特性,便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读来富于情韵。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数字诗  一花一枝一矶石,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寺中,一林黄叶一僧归。

  连用十个“一”字却不使人感到重复,而是意境悠远,妙趣横生。

  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长的数字诗:  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本诗的前三句都是数量词,但是又有变化,由小变而大变,由渐变而突变,恰如雪越下越大,越下越猛,最后突然一转,以“都不见”收尾,诗味顿出。

  乡村  一年收出二年谷,三家有余四家足,举目五六七里内,八九十幢高楼矗。

  乡村丰收自足的景象跃然纸上。

  相传苏轼与同窗赴京赶考,学友因为天气耽搁担心迟到,感叹成诗曰:  一叶孤舟,做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浆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轼劝勉道:  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

  柳絮飘飞,万朵入云间,一去无归期,  千般情不舍。

望断天涯,魂随魄也依,  百转盼回归,,寝无言,食厌味,倚门伫立,  怎奈十月雪花漫天舞,不见伊人归,空叹息,  重阳九,赏菊桂,登高远眺,形影孤单独自泣  眼看八月中秋,叹,月圆人残缺,遥对蟾宫祷佳期  七巧之期时,牛郎织女亦相会,便我独饮相思泪,谁怜惜

  炎炎夏至六月心,心寒不觉身子温,只字片影无踪迹,一片忧伤没法医。

  五五端阳划龙舟,江上游客皆成对,思念化作江水流,欲诉衷肠无知已。

  转眼四月采桑节,忙里偷闲问鱼雁,可带佳音归

雁无语,振翅飞,鱼我声,潜水底。

  看,三月桃红柳绿时,春色好,我心更劳累,枉费了一片心机,  莫不是,二人相携漫步路,一切随风吹

犹自瞎猜疑  忽听喜鹊啼不住,望君,笑挥手臂,  喜孜孜,欲笑泪先滴

  且作补充  (一)  一笔好字不错,  二等才情不落,  三斤酒量不吐,  四季衣服不当,  五字围棋不悔,  六出昆曲不推,  七言歪诗不迟,  八张马钓不煮,  九品头衔不选,  十分和气不俗。

  描绘了世人苦中作乐,自我解嘲的生活情趣。

  (二)雪景  无名氏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飞进芦花都不见。

这首诗似乎与 上面那首 被认为是出自 徐渭,徐文长的 《雪景》有些相似,但在下对徐文长的诗词涉猎有限,未见此诗,究竟两首诗真伪,不得而知。

  (三)  十里长亭无人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声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吴承恩 《西游记》中一段“红轮西坠”后天色已晚的景色描写。

  (四)  一命之荣称得,  两片竹板拖得,  三十俸银领得,  四乡地保传得,  五十嘴巴打得,  六角文书发得,  七品堂堂考得,  八字衙门开得,  九品补服借得,  十分高兴不得。

  此十字令 摘自《归田琐记》,刻画的是过去的当官时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而后 “荣归故里”“赋闲在家”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五)  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此对出自 搞笑大帝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究竟出自 导演李力持之口还是 演员周星驰之手,或是另有其人,我们无从知晓,不过也算以数字入对,相当工整的一个例子,且有幽默气息,一并收藏罢了。

  (六)  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缺衣少食  反映了当时真实的民间百姓不能丰衣足食的生活写照。

  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人才  下联:塞北一天一地一圣君  出自电视《铁齿铜牙纪晓岚》  上联为群臣恭维君主而做,下联为君主感激群贤而和。

体现了君尘一家的盛世场面。

  (二)雪景  无名氏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飞进芦花都不见。

  这首诗是出自扬州八怪之一郑燮之手,貌似名字不叫雪景。

这首被收在他得对联集册里。

  《两地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这首我个人认为还是满强的。

就司马相如得13数字当场就能回给他。

  这后面的半段我不清楚,有说是后人加得也有说是卓文君写的。

不过不管如何也不错。

  (七)  现代人“伟男”写的数字诗:《忆二十年同学聚会》也不错。

内容是:  一别二十载,转眼三四零。

再婚有五六,七八成发达,健在九十九

八七年六月,奔五湖四海。

盼三二年后,一班再团圆。

  几句话从一到十,再从十到一。

  (八)  我感觉,雅虎博客“伟男”的第二首数字诗《劝世杂言》更好

甚比文君啊

  一日二三餐,  间隔四五时。

  六七八分饱,  活到九十百。

  千万勤劳动,  坐吃亿万空。

  千百纨袴子,  十有九八穷。

  七六古为稀,  五四今当年。

  三心二用者,  一事皆难成。

  短短十二句,就从一写到亿,又从亿转回到一。

妙极了  (九)民间流传有一首讽刺庙里神像的数字诗:  一本正经,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神无主,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起,十足无能。

  (十)宋代才女朱淑真,临终前写的《断肠谜》算是另一类数字诗:  下楼来,金簪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句句充满对负心人的谴责,倾诉自己无限的哀怨

诗中隐藏的数字,你能找出来吗

  (十一)后人填了一首《玉房怨》,与上面的《断肠谜》大同小异:  元宵夜,兀坐灯窗下。

问苍天,人在谁家

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

叫奴欲罢不能罢,吾今舍口不言他。

论交情,曾不差。

染成皂,难说青白话,恨不能一刀两断分两家。

可怜奴,手中无力难抛下,我今设一计,教他无言可答。

  ——诗中隐藏的数字,你也一定能找出来

杭州 烈士 名人 墓地

12条西湖名人墓寻访路线  1、北山街:从断桥开始一直往西,依次是孙惟信墓、陈文龙墓、岳王墓  2、孤山:林和靖墓、秋瑾墓  3、西泠桥:苏小小墓  4、鸡笼山:这里设有西湖文化名人墓地,包括苏曼殊墓、林启墓、徐自华墓、马东林墓、史量才墓等人墓在这里可以寻访到。

  5、龙井、南天竺一带:这里设有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徐锡麟墓、陈伯平墓、马宗汉墓、陶成章墓等革命志士的墓都在这里。

  6、南山公墓:这里的名人墓和烈士墓相对集中,有黄宾虹墓、都锦生墓、马一浮墓、马寅初墓、沈干成墓等。

  7、虎跑梦泉:李叔同墓  8、烟霞洞:刘师复墓、胡明复墓  9、九溪:陈三立墓、陈师曾墓、陈布雷墓  10、半山安贤园:司徒雷登墓、张闻天、吴寅墓等  11、灵隐:刘大白墓、瞿鸿禨墓  12:三台山:于谦墓、俞曲园墓、陈夔龙墓  他们的故事  孙惟信:字季蕃,号花翁,宋时开封人,居婺州(今金华),光宗时辞官隐居西湖,善于雅谈,尤工长短句。

著有《花翁集》一卷,今已不传,唐圭璋《全宋词》存其词十一首。

晚年辞官后曾隐居西湖。

虽然当时孙花翁的文学成就比不上同时代的周邦彦和姜夔,但当年他住在西湖边时,也是名噪一时。

据史料记载,当时江浙的不少达官贵人,都以请到孙花翁为座上客为荣。

听说他来了,有人连鞋子都穿反了。

他的墓在北山街坚匏别墅右侧的坡地上。

  陈文龙:宋末民族英雄》1277年元军入闽,陈文龙领军抗元于闽南一带,因寡不敌众被俘。

在押往临安途中,他要求拜谒岳庙,瞻仰先烈塑像时他悲恸不已,当晚气绝,随后葬于西湖智果寺。

后人将他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忠肃”。

他的墓在北山路葛岭居民区中。

  林和靖:林逋,字君复,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宋真宗赐号“和靖处士”,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故后世称他为“林和靖”。

林和靖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学术的一生。

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

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

”他的墓在孤山放鹤亭。

  徐自华:秋瑾的挚友。

1906年,秋瑾创办《中国女报》缺少资金,她偕妹妹捐赠1500金。

秋瑾组织的浙江起义缺少军饷,她将自己的全部首饰约黄金三十两作了捐赠。

秋瑾在绍兴遇难后,徐氏姐妹冒风雪渡江去绍兴,将停厝在文种山的秋瑾灵柩护送至杭州,觅地安葬于西泠桥畔。

这件事在革命志士中引起极大的震动,以为徐氏姐妹之高义不让须眉

她的墓在鸡笼山的马坡岭。

  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辛亥革命运动中为民族解放、民主革命英勇斗争的杰出战士。

他们的墓地在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

  吴 寅:浙江省著名古建筑专家,青年时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上海南洋路矿专门学院,攻读土木建筑。

抗战胜利后任杭州市工务局副局长等职,从事杭州的市政建设。

解放后,吴寅与苏联专家一起对杭州城市建设设计了总体规划方案,至今杭州仍然以此为基础。

他曾先后参与钱江海塘建设、六和塔、灵隐大殿、苏堤、白堤、湖滨公园、西山公园及大量市政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并且是首届西湖博览会的设计者之一。

吴寅墓位于安贤园。

  刘大白,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从五四运动前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墓位于灵隐法云弄杭州雕塑院内。

  陈师曾:民国初年声震画坛的领袖,著名诗人陈三立(陈散原)长子,历史学家陈寅恪之兄。

他的墓在九溪牌坊山黄泥岭。

  俞曲园:近代著名书法家,清末著名学者。

曾主讲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余年,博通经学、易学、文学,有经学大师之誉。

俞曲园与杭州具有密切深厚的血缘关系。

他的母亲是临平人,他便是杭州人的外甥,后又成了杭州人的女婿。

更有趣的是其女儿嫁于城东横河桥许家,儿媳娶于塘栖世代药商姚家,连曾孙俞平伯先生也是杭州人的女婿。

他的墓位于三台山东麓之右台山。

  陈夔龙:字筱石,号庸庵,贵州贵阳人,清光绪进士。

庚子年(1900)任顺天府尹,后历任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清亡前夕,陈夔龙以病告假,退隐上海,1948年8月去世,当年下葬杭州。

陈夔龙墓位于俞樾墓南侧,占地约十几亩,呈半圆形,规模较大,从前至后依山势逐渐升高,颇有气势。

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原有的墓碑、砌石和台阶等均已无存,周围杂草丛生。

2004年经过改造,恢复了墓主体及墓道,并在墓前复原了牌坊,基本恢复了旧时景观。

他的墓位于右台山麓。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

白母传 (明)(2009浙江高考样卷语文测试白母者,山阴葛氏女也。

年十六,归白公瑾。

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

成化中,以进士为分宜知县与俱往。

其明年,公病逾时,而库所贮折银尚数千两,邻境有因饥而作乱者,聚徒百余人,将劫取之。

县固无城郭,寇仓卒将及门,诸薄丞与其妻孥既弃署走匿他所,母独分命家人力拒其两门,乃始迁公别室,埋其银污池中,着公之服,升堂以侯贼。

贼至,则阳为好语相劳苦,益尽出其所私藏钗珥衣服诸物以与贼。

贼谢而去,而不知阴已表识其间,用是后稍捕得之。

未几,公竟以病死于县先是县阻江水,一方舟渡,人多争溺死者,母劝公为浮梁以济。

而公之政治有恩惠,又大略时出母之意。

母之贤既已闻县中,至是丧公而归也,民哭声溢郊野,其妇人载橐①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母都一毫无所取以归,时年若干矣。

归若干年而后卒。

其始归时,独闭门谢外事,修饰谨慎,以率先其帷中,教子孙使治行谊。

里中人贤母,亦如其在分宜也。

至其末年皓首时,乃始听邻人诸族戚之请,为之决疑难,断不平。

有不讼于官而谋于母者,即菜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

于是府若两县学诸生数百人,以母走告知府汤公,公令榜其门。

时母已老就枕席,至榜日,独呼其孙宪令起,沐浴更衣坐堂中,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榜声绝而母逝矣。

论曰: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亚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

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阻百余创起之寇于呼吸之间,匿贮金,徒病男子,假冠服出所藏,又默识其所欲与,若母之敏给而奇者也。

假令母与诩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其所谓敏给而奇者,又不知何如也!余于斯重有感焉。

母之曾孙贫数为余道母事,且曰:母死时,出其筐中所计族人婚姻巾括衰带至麻缕系缀之细无不具,其他物称是,子孙男妇人哭泣成礼而已。

嘻!观于斯,而母之慎密计深远又如是哉![注]①橐:袋子。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白公瑾 归:女子出嫁。

B.县固无城郭 固:原本。

C.母劝公为浮梁以济 济:渡。

D.又默识其所欲与 识:记住。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 B、则可与共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C、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 D、母之曾孙贪数为余道母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臣为韩王送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A.母之贤既已闻县中B里中人贤母C.母一言冰解而兽伏D公令榜其门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所记述的白母,于民则“却寇”造桥、断讼分难,于家则竭才尽智、“修饰谨慎”,故深受百姓和族人的尊敬。

B.文中关于白母与徐氏“不为妇人”,则完全可以像男子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假设,表现了作者的遗憾与惋惜之情。

C.本文在表现白母机智勇敢的“丈夫气”之外,还通过对白母临终前预先精心安排丧礼用具的,表现了她填密周到的一面。

D.本文撷取白母一生中的几个生动片断,绘其形象,写其精神,笔法详略有致,体现出作者驾驭材料的良好能力。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

(3分)(2)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

(3分)参考答案:17.D 18.D 19.A 20.B21.(6分)(1)(3分) 白公向来体弱,白母为他妥善调养,让他读书并学有所成。

“素”译为“向来”给1分,“善”译为“妥善”给1分,“成所学”译为“学有所成”给1分。

(2)(3分)那些头顶袋子哭着送行的妇女,在路上依次(排列)如鱼鳞一般。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给1分,“相次”译为“依次、相继”给1分。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