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左传隐公名言

左传隐公名言

时间:2017-11-02 23:08

《左传》写的名言还有哪些

《左传》写言还有1、多行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坏事,一定会自取灭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

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传·昭公十一年》[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

(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阳公五年》[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

《左传·闵公二年》[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

(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

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左传·闵公元年》[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左传·襄公十年》[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

《左传·宣公十八年》[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左传有什么名言

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左传:“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这两句考试常考,仅供参考

《左传》是根据什么史写的

什么成语出自《左传》

国语是谁写的

急需

谢谢帮忙

左传》原名左氏》,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时相传是春秋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成语: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

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

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及:等到。

代:代替,接替。

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

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

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左传·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

子文曰:‘必杀之

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

’谚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

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山:太行山,河:黄河。

泛指外有山内有河,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马 《左传·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磨,砥砺;兵:兵器,秣:喂。

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左传·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

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3.困兽犹斗 《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4.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5.剑及屦及 《左传·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

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

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6.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

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7.城下之盟 《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盟约,现指事发因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做出的让步。

18.尔诈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9.贪天之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

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20.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席:铺垫用具。

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21.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

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22.假途灭虢 《左传·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

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

23.曹刿论战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记述了庄公十年是曹刿请求论战,是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

其它还有: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

24.经天纬地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 25.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左传》隐公九年里面一个小细节

第一点,隐公之所以没有援救宋国,是因为宋使说谎。

两国相交在于信。

就好比别人有事相求却对你不说实话,而你已经知道了真相,能不生气吗

“非寡人所敢知也”是一句赌气话,没有什么实在意思,翻译一下大意是:“宋国社稷遭难,想让我派遣援军,现在就此事向使者询问,(敌军明明已经攻到国都),使者却回答说‘军队没有到达国都’,这我(寡人)就不知道了。

”纯属意译,如果我处在隐公的地位,我也会赌气说“我不知道这件事,你爱咋办咋办,别来烦我”第二点,隐公九年,鲁宋交恶,甚至于绝宋使。

四年前,宋国来求援,鲁国没有援军,郑国怨恨,我以为这是郑伯度量偏狭,而郑国无贤臣谏辅,所以就没告诉隐公。

另外郑国在入郛之役后,多次外交与鲁国互通友好: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更成也。

八年春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

庚寅,我入祊。

郑国的举动使宋国更不能向鲁国求救了。

再说这次宋国因为不朝,乃无礼于天子,这也是一方面原因。

因此生气,也是应当的。

鲁宋乃友邦,相交甚久。

相当于老朋友,第一次隐公因为赌气没有帮助郑伯,但是隐公七年“秋,公伐邾,为宋讨也”。

说明鲁国还是把宋国当成老朋友。

这一次郑国有难而不告诉隐公,明摆着是郑伯心存芥蒂,与鲁不通有无。

隐公也就一气之下绝宋使。

如果郑国派使者前来,即使鲁国不派援军,也可以做和事佬中间调和。

其实春秋时,各国行为大多是君主,隐公和郑伯所为,看似奇葩,搁自己身上其实也这样,人之常情而已。

左传-隐公八年的 问题

杜预所说的是,诸侯没有赐姓的权力。

也就是说,周天子可以给吴国、楚国赐姓,但是晋国没有权力给他管辖内的小国。

比如韩赵魏赐姓。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像晋国这样的中原国家,都开始公开赐姓。

仁义的名言警句

气的名人名言1.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2. 义,就是把天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 3.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5.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 6.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7.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8.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9.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10.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11. 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 1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视死如归。

——《管子·小匡》 14.率义之为勇。

——《左传·哀公十六年》.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16.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7.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9.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20.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21.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 22. 讲义气的人,他们彼此建立友谊,是非常容易的;要他破坏已有的友谊,却是一件难事。

23. 正如黄金的器皿一样,是不容易破碎的;倘若破坏了,要修补它,使它恢复原状,却是最容易的事。

——伊本·穆加发关于仁义名人名言1.仁义值千金 2.仁义长,财义段 3.仁义廉士,穷不改节 4.仁义之师,秋毫无犯 5.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6.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 7.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

——《文字·自然》 8.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9.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

——(明)施耐庵 10.仁义尽从贫处断,世情偏看有钱家 1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 1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1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列传》 15.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6.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回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