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忧国忧民的诗句
读书名言,泛指古今中外对于读书有激励和引导作用的名言警句。
古代多有流传,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
——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武穆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老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 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旧书不厌百回读,人求上进先读书。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
——莎士比亚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巴罗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雨果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夸美绍斯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勒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鲁巴金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卢梭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马克思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泰戈尔 [编辑本段]语系沿革 读书名言属于历代名人对读书心得的总结。
流传广远。
中国由文言文时代演变为白话文时代,名言警句随之变化。
其他各国使用语言具有一致性,变化不大。
[编辑本段]句子构成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尼克拉耶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莎士比亚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赫尔岑 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富兰克林 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像。
——哈兹里特 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科尔顿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
——丘比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
——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罗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迪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海伦·凯勒 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凯勃斯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我扑在书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高尔基 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高尔基 书,要算要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高尔基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波罗果夫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赫尔岑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德伯里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弥尔顿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坎耶里 书读得多而不去思考,你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书读得多又思考,你会觉得你不知道的很多。
——伏尔泰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有哪些忧国忧民的名言警句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有关忧国忧民的名人名言.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霍去病名匈奴,何以家为(这句也吧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关于忧国忧民的名人名言(不要古诗 谁说的标明一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
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
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
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
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
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
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
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
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
其他大臣或已投降。
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
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
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
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
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
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
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
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
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
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
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
赵随即被杀。
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
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
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
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
“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
“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
”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
”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
”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
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
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
”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
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
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
”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
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
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
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
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
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
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
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
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名言名句,标上作者名称,谢谢
岂余惮殃兮,恐皇舆之败——屈原???苟利国不求富贵。
——礼记???国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贾谊?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林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专利国家,不为身谋。
——司马光???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苏轼??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
——楼钥???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