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写
一、研究现状,发现问题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多少老师真的重视作文教学?作文的指导往往等到一单元学完后进行,指导的方法无非是:如何开头啦、如何注意扣题啦,可以借鉴哪些文章啦,可以读哪些作文选啦……然后就让学生写,交给老师还没来得及批改点评,第二天就进行单元检测
我们的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能力吗?试想:有哪位作家是在写作前考虑我在这篇文章里要注重那些开头、结尾、扣题、或我要抄范文里哪个段落的?
再看看作文内容,老师的引导总是从成人的角度居高临下指导学生。例如,写一个熟悉的人,我们做老师的首先会先入为主地推介爸爸、妈妈、老师或同学,甚至清洁工人。于是,在学生作文中,我们读到同学总是助人为乐,帮助的对象总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小弟小妹摔着了扶他起来哄他不要哭,迷路了送他回家。老师呢,那更伪圣化了,就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每个老师的眼睛都是“炯炯有神”,头发都是熬白了。老师总是那样可亲可敬,不懂得什么叫生气;总是在恶劣的天气里、放学后、有家也没顾得上回,就去家访;学生生病了,辅导差生一直到深夜十二点;总是带病来为我们上课;总是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读着读着,感觉每一位老师都如《一夜的工作》中的周总理那样不辞劳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显然,学生的文章是在随意捏造的,在作文中大量出现假话、空话、套话,使作文千篇一律、众口一词,全然失去了作文教学的本来目的。我们并不是反对虚构,但是虚构应该基于生活真实的层面上,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为心声,做到求真、求活、求新。可是学生闭着眼睛说瞎话的本身是不良的行为。千人一面的文章内容,陈腐的题材严重脱离了现实,远离了我们的生活,阅读的积累与作文的表达严重脱钩,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针对问题,研究对策
学生造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自己或他人贴金,使文章高尚些,立意高些。这跟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有关,跟我们老师的指导有关。我们往往注重的是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注意了练习让学生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想尽办法组织学生去观察,独独忽视了学生愿意写的动机。
平时,老师自己也觉得没题材,启发学生自己先失去了激情,还慨叹:我们的学生身在偏僻的山区,见少识寡,哪能跟大城市的孩子比哪!可事实上,没有人不会写文章的。山村里常见泼妇骂街,其实那也是一种表达,一种口头表达。她心有怨气,急于表达,于是就脱口而出。骂得她对方哑口无言,骂个半天也不累,如果写下来恐怕就是一篇非常生动的文章。
孩子们的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心里有话想说,说出来就是说话,写下来就是作文。我们经常见到小学生在墙壁上涂一些骂人的话,这实际上也是在表达,也是在写作。他写作的动机很明确,是发自内心表达着自己对某人的不满。同样,学生学习作文,首先应该是出自他表达的动机。在有表达动机的同时他已经在思考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母亲怀胎也得十月的孕育呀!写文章也需要情感的酝酿,要有内容,想表达。如果你给他个感兴趣的话题,打开他的话匣子,引导他使把生活的场景在学生脑海里像看电影似的重新再现,哪会无话可说,没素材呢?所以,当老师体谅孩子的难处,也就会顺学而导、化难为易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有一条,就是学生开始写作文时提倡写“放胆文”,也就是学生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而且注重体验写作成功的愉快。结果许多一年级小学生就写出了许许多多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好作文。这个
所以,新课程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也就是为什么写的问题。我觉得在学生开始学写话、学作文的时候,不要多作限制,要让他们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也不要在语言表述得如何上作要求,只要能写就是好,写得别人看得懂就是很好。
三、捕捉机会,激发动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细细琢磨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点:用语言文字与人交往就是作文;有意见有消息要让大家知晓,写成文字就是作文;经历一件事情,看到一些东西,把它记录下来就是作文;有时心中特别高兴或愁苦,却没有机会告诉别人,写下来就是作文。
叶老曾经打了个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制地发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
当然,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孩子们通常会头疼不已,而如果有教师、家长恰当的点拨,激发其兴趣,让孩子有“非说不可”的欲望,这样的作文通常可以水到渠成。如同婴儿呀呀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三四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我们可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以上就是小学作文复习要注意的要点,针对这些要点我们需要认真对小学作文复习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小学作文复习还是非常重要的。
盘点一学期以来的工作作为及成效,自感还只是做到了一个教书者该做的,并没有提升到一个研究者的高度,踏实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不甘。
对于个人备课,我完全是用自己的脑和自己的手完成的。“老师的备课学生写”的说法是极其好笑的,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在我看来犹如说“老师的饭学生吃”一样不可信。
首先做为国语老师,我有一种自然而生的神圣感,更有自发的让学生学好的责任感,从这一点来说,我属于“马不扬鞭自奋蹄”型的。我爱琢磨课,对于每一篇课文,我都希望能有自己的个性解读,并力求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读进去,说出来。暑期参加了市里的骨干教师培训,按照学校惯例,我讲了一节汇报课。备课时,我的耳边不断响起我在培训会上所作的发言“如何创建优质高效的
汇报课的优劣自由大家评说,不过我明白:“不完美才是真实的”。这一次备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分组教学自然实在,这得益于我的一个分组专题研讨的设计,并且这一设计得到了同组老师的认可。
对于集体备课,只要轮到我主备主讲,我都是认真准备,用心“导演”,并虚心听取同组老师及分管领导的意见建议。备课的具体情况大家可从校园网上看到,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
对于作业布置与检查,我一直遵从听说读写内容全面,查背贴练形式多样。例如,学了《愚公移山》这一文言文,我布置学生学唱同名歌曲,既避免了老一套增添了兴趣,又了解了现代人对愚公精神的评说。语文学科作业的分层布置的要求是通过选做和必做来达成的。检查主要采用组长检查与老师点检结合的形式,有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课堂展示的形式,个别时候也用过室内张贴大家共议的办法,总之,扎实有效是目的。这一学期应该说是达到了这一目的'的。
对于辅导,我较有心得的是个别辅导,尤其是
借用省语文教研员张维忠的一句话“我的路千山万水,我的花万紫千红”,我从来不想平庸,我自然知道天道酬勤,简单的事坚持做就是不简单,平凡的事坚持做就是不平凡,用心做事才能做好,这就是我写在下学期前的话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
今天我多了一份成熟作文1
成长是一段必不可少的旅程,是一段蜕变的过程。
今年,我十五岁了,望着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我席地而坐,来与蓝天白云畅谈我收获颇丰的十五岁。我最想说的是,我感觉我变得成熟了。
现在,在我身上,再也找不到莽撞的影子了。以前说话不经大脑,可现在却很用心地想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会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带来不便;会不会伤了人家的心,尽量把可能使别人不愿可又非说不可的话表达得委婉一点。虽然这种“有话不能直说”的滋味不怎么好受,但毕竟不会给别人带来不悦和苦恼,所以心里还是挺美的。
童年时代的我很幼稚也很天真,因为看见一个被朋友出卖的小姑娘的遭遇,所以很害怕自己身边也有那种小人。于是在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想抓“坏人”可无奈“坏人”隐藏得太深,抓不到,只好罢休。由于每个小伙伴都真诚待我,所以很快就又像以前那样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充满阳光的。毕竟小人不是那么多,而且不会那么“幸运”地被我碰到。
学习上,一向被称为“发呆狂”的我,现在也逐渐改变了,因为我开始理解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整日以学为乐,学习让我满足、让我成熟。我开始相信“越努力,越幸运”,脚踏实地,大步向前。
我的话语和行动都显露着我渐渐成熟的内心,成熟的感觉真的很美好。我仿佛听见成熟的嫩芽吱吱生长的'声音,闻到成熟的清香飘散在响晴的天空。我甚至能想象成熟的我将会创造出怎样美好的明天。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看,今天的我成熟了吗?
今天我多了一份成熟作文2
我打理房间时,翻出了许多的玩具。我耐心地将它们整理好,就像把成长的片段梳理进我的心房……
玩具,必是那童年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曾是幼稚的心灵寄托,曾是一段金色快乐的时间旅程。当然,小时候的我,也对玩具爱不释手,甚至还动手制作玩具。我在享受这些我认为童年应有的快乐时,浑然不知放在家里一角的钱包,单薄了几分。
再大了一些,随着心智的发展,我喜欢上了魔方。一次次将魔方色块复原,我心里不免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更让我自豪的是,班上的小朋友观看我表演之后,发出一波又一波的惊叹。
虚荣让我渴望着更多的关注,赞美。我就开始将手伸向更高阶的魔方,甚至异形魔方。已经五年级的我仍对这些小方块有着强烈的痴迷。
我玩魔方产生的问题,也渐渐地显露出来。一个高阶的魔方,就会从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里撕下大几百块,面临小升初的我需要的财力支持也变得十分惊人。
直到那一个晚上,我放下了魔方。
“孩子又要交三千七的培训费。”母亲说。
“我那卡里的钱被孩子买魔方花得差不多了。”父亲也是愁眉苦脸的。
“要不,用你另外一张银行卡?”母亲问。
“好啊,我待会儿转给你,虽然没什么钱了,但孩子念书上是不能省的。”父亲无奈地说。
“他有这个兴趣是蛮好的,只可惜我们没什么能力可以支持他……”
我黯然了,我仔细计算这些魔方为我的家庭带来的负担……唉,说不出口。
一个一个魔方被放进了大柜子。关上柜门,即将步入初中的我忽然有了一种长大的感觉。
那天后,我再也没有买过一个魔方。
如今,我又多了一份成熟。我把这些魔方仔细收藏好,不再追恋玩时的快乐,就把它们放入一条叫成长的长河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