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耳不闻
长辈总喜欢唠叨,当然唠叨的内容有些是没有营养的,然后被媳妇们嫌弃,可是这天下的女人哪个不唠叨呢,等你到了她这个年龄也是这样的。所以她要说就让她去吧,反正她说的也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你就“左耳进右耳冒出”就好了,没必要较真。
二、装聋作哑
三、避重就轻
在婆婆的心里,她的儿子虽然已经成家了或是当爸爸了,可是儿子再大还是把他当成小孩,所以在婆婆面前可以多说一些老公的'近况,甚至虚心的请婆婆多多帮你教训他,充分满足婆婆的虚荣心和成就感!这样,你不但与婆婆统一了战线,还避免自己成为话题的中心。
四、敬而远之
不管你有没有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她是你的长辈,是你爱的男人的妈妈,所以尊敬她是必须的,然后就是跟婆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今天给家里打了电话,妈妈的声音有点疲惫,她说刚去医院开药回来。她的病是脑血栓,动脉硬化,需要经常吃药维持,否则就会头晕,天旋地转,厉害的时候只能整天整天地躺在床上。爸爸身体还好,可是上次见他时,也已经是半头的白发,肠胃也不是很好。爸妈问我:“今年(07年)回来过年吗?”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才,说:“再看吧。我尽量。”妈妈有点失望,说:“你们还是回东北吧。那边过年也热闹。”
我是广州人,在上海念的大学和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了上海做公务员。老公是沈阳人。我父母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迁到广州的,广州本地并没有什么亲戚。老公家那边的亲戚几乎都在沈阳。我是独生子女,老公有个哥哥,哥嫂都在沈阳,自己有房子,有个4岁的女儿。
结婚时,父母给我们出了10万元,老公家出了5万,加上我们自己的一些积蓄,付了首付,现在每月还贷3000多。日子还算能过下去。
结婚3年多了,每次都是回沈阳过年。老公家的确热闹,他有很多叔叔伯伯和堂兄弟姐妹。每次回去我们都要花一笔钱打发那些小孩子。06年春节,给了公婆5000元,平时每月给1000元。我自己父母这边也是想这样处理的,但是第一次寄了2000元,我后来回家一趟,父母塞给我5000元,我不要,他们说:“你们现在负担也大,以后还要养孩子,我们不缺钱,退休金足够用了。就是存了钱,还不是给你们的。”我百般推辞不要,后来临走时妈妈给塞进了行李箱,上了车以后才告诉我。这之后,没有给过父母一分钱。
公婆家的情况,跟我家差不多,公公婆婆都退休了,每月各拿一千多。当时给钱的时候,他们也说过不要,但我和老公执意要给,他们也就收下了。
几年来,每次都是回沈阳过年。去年,我曾提出回广州我家过年,爸妈很高兴,说:“你的房间我们每天都打扫。”第2天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她换了张大床,买了新的一套床上用品,就等我们回来了。自从毕业结婚后,我已经有1年半没有回家了,国庆期间本来要回家,结果单位要加班,这次(05年春节)如能回去就好了。我跟老公商量,他也同意了,但他说要跟他父母商量。
那天本来心情很好,晚上回来,老公说他刚打过电话,试探着说:“老婆,你看,这次还是回我家过年吧?你家明年再去好吗?”我问为什么,他说:“爸妈不太高兴。哥嫂也有意见。”我说去年不是在你家过的吗,今年回广州不好吗,南方又暖和,虽说没有什么亲戚,可朋友也多,我们可以去看花市的。老公说:“不回去的话,亲戚们都看笑话了。”我说我一年半没有回家了,已经在你家过了2次春节了,我父母现在身体不太好,很想回去看看。
老公说:“那你赶五一回去行吗?过年还是回我家比较好。”我一想也有道理,就答应了。当我告诉爸妈,不能回广州时,妈妈很失望,说那看你们五一能否回来了。
五一期间,我排除万难,终于回了家,呆了几天。看见爸妈真的老了很多,心疼得我眼泪都掉下。老公没有和我回家,他说他要加班。
回来后,我跟老公提出,要把我父母接来上海住一阵,他说好啊。那几天我特别开心,对老公特别好。我那天跟老公说:“那我们就收拾一下房子,然后给爸妈打电话吧。”他支支吾吾,说过一阵再说好吗?我说怎么了,不是商量好了吗?他说:“事实上上次回家过年,我爸妈就提出要来上海住一阵,当时是我说我们都很忙,暂时没时间照顾你们,等以后再说。现在如果你父母来了,他们会怎么说?哥嫂会怎么说。”
我一听眼泪都掉了。我说你知道我妈妈现在怎样的情况吗?她每天都要吃药,她受病痛折磨,而她还要每天做饭,做家务,她出门买菜我都不放心,爸爸身体也不好了,为了赚点钱给妈妈买药,到外面找活干,他们多不容易,而我,两年才回家见他们一次。你毕竟还有个哥哥,离得近,照料着,我呢。老公当时说:“这些我都知道。明年(09年)春节一定去广州陪你父母,好吗?”
这些都是当时发生的事了,我现在写觉得思绪很乱。总之,06年,也就是今年春节,我又没能回家。因为公婆强烈要求我们回沈阳,理由还是不回来,亲戚们笑话。当时嫂子还说了一句话,说:“这也是爸妈考虑到你们那边不方便,广州人很忌讳女儿女婿在娘家过年的'。”这是什么话?广州本地人现在也没那么多讲究了,何况我家本不是地道的广州人。
我现在已经不想提当时告诉爸妈的情景了,爸妈还是说:“我们一切都好,你们自己过好就行了。”我想,他们一定后悔生了我这个女儿。为什么他们不多生一个呢?我曾经问过妈妈,她笑着说:“有你这么懂事的女儿,我们不要别的孩子了!”
国庆,公婆和哥嫂、侄女一行来了上海,姗姗来迟,走得也晚,前两天刚走。那些天我一直在睡沙发,每天要做7个人的饭菜,还要带他们出去转,还请了假带他们去世纪公园看花展。每天都累得骨头都要散架。他们走之前,公公笑眯眯地说:看你们也安定下来了,放心了。什么时候生孩子呢,知道亲家母身体不好,到时候就你妈来给你们带孩子,你们可就轻松了。我很感动,不停点头。
终于又要到2010年了
。这几年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虽然每年都是在重复相同的故事,还是觉得时间好快。我跟老公说:“07年的2月18日那几天,我一定要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他同情地看着我,说:“老婆,难道你不想和我在一起吗?”我哭了,说:“已经3年了,3年都在你家过,为什么你不跟我回我家?”他说:“不是我不想,是我父母不让,我不能不孝。你也不能对我父母不孝。”
我已经够不孝了!我父母为什么生我?为什么生我这么个软弱无能的女儿?他们为什么不强硬一点?我明知他们是如何思念我,牵挂我,可是他们从不表露,他们孤单,病弱,情愿自己扛着,也不增添女儿的负担。我如何对得起他们呀!
凭心而论,老公对我还不错,公婆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只是在某些方面很顽固。我也很爱老公,总是听从他的意见。可是我心里的痛苦和内疚怎样才能减轻?我该怎样做?该怎样做?有一天在电视上偶然听到以前那支很老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想起父母的白发,想起他们的孤独,我真的好恨好恨自己!我曾对父母说,一定要把他们接来住!可是他们坚决不同意,而老公也并不希望真的和岳父母同住。
我该怎么办?
“和我婆婆真难沟通呀,说什么她听着都不顺耳……”很多媳妇一说起婆婆都会头大,在她们心里,婆婆简直像侏罗纪时代的人,再小心说话也会冷不防地得罪她。其实,总结一下,婆婆最听不得的话有三类,只要能巧妙改变说辞,很多争吵都能避免于无形中。
“妈,您不懂……”
在处理家务事或者照顾小孩子时,年轻媳妇最常说的怕要数这句话了。但是,想要避免战争吗?那就快快打住,因为这种话最伤老人心,虽然说她可能确实不懂。现代化的家电她不会使,现代化的育儿方法她没听说过,现代社会中的人情世故她弄不明白,但是,这一切并不代表她没能力、没见识,更不影响她拥有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而你的一句“您不懂”却完全把她排除在整个事件之外,不亚于明明白白地告诉她:“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别掺和了。”所以不妨改称“妈,请您告诉我……”
“我儿子(我闺女)……”
很多疼爱宝宝的妈妈常会不由自主地当着婆婆的面说“我儿子如何如何”、“我的宝宝怎样怎样”,这边妈妈叫得甜蜜蜜的,可那边婆婆听了心里却会大大地不以为然,“什么我儿子我儿子的`,宝宝还是我老李家的大孙子呢……”这类带有强烈归属感的“我儿子”的叫法本来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却很容易让婆婆感到危机感,仿佛孩子和爷爷奶奶家没关系,又好像带了这么久的孙子白带了。
在婆媳关系中,恰是这类有很强指代范围的词语会引发战争。所以不妨改称“您孙子(您孙女)……”
“你妈……”
比起自己妈妈无限宽容,在婆婆面前能撒娇吗?犯了错误,婆婆能说一句“真是一个傻孩子”吗?不能吧,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媳妇来说,把婆婆当成亲妈那几乎不可能,而在跟老公说起婆婆时,“你妈如何如何”就成了口头语了。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奇妙,尽管婆婆没把你当亲生女儿待,但当她一听到你在背后用“你妈”来称呼她,多少还是有些不痛快。毕竟,这个“你妈”其实已经表明了你对她的态度——“这是你妈,不是我妈,别指望我把她当成亲妈来对待”。因此,不想莫名其妙地看到婆婆不悦的脸色,又想区分婆婆和亲妈,人前人后不妨多叫几声“咱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