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话语 > 于丹说你的孩子最爱听的话锦集70条

于丹说你的孩子最爱听的话锦集70条

时间:2020-03-21 23:11

要放假了,孩子几次说要上国学班,在培训学校里,国学班是最没压力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我鼓励说,学国学是很好的事情,但在家里看书看百家讲坛,看鲍鹏山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看于丹说论语,咱们一起来玩国学就好了。有兴趣的事,还用上兴趣班么,有魅力的国学,还用学么,因为,我深知,国学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啊。

孩子在班级图书角借到了一本海燕出版社出版的漫画国学系列,漫画《庄子》心得,是洋洋兔编绘的.。他感觉感兴趣,说看着很好,我一翻,果然出色,一是漫画吸引人,二是语言通俗,深入浅出,三是故事吸引人,四是虽是漫画,却语言简单到位,用哲理性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和别人想不到的独特的思想,让人,特别是让12岁的学生感到震憾。

我不由要求孩子放在家里给我时间好好看,结果一看就爱不释手。原来是李小荧同学的书啊,真是眼光独到啊。别看我们都知道庄子,可是你知道庄子的主要思想和故事么,要说可是也说不上来啊,仔细看看吧。篇首写着《庄子、齐物论》中的主要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并不能说出来准确的意思,经网上查询,其中一种说法是天地是与我同存的,万物是与我同一的,我们跟万物同样都是那个东西的一份子,并非天地就是我,也不是我就是天地,物是物,我是我,天还是天,地还是地。

往下看,其实国学和庄子并非我们想象得那样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滋润思想,解决了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思想难题啊。这本书共选了五部分。一是无欲无求平常心态,包括权贵如腐鼠,痛骂曹商,高人操舟,无心射箭,孔子与渔父等五个故事。二是看清本质超越局限,包括轮扁之道、井底之蛙、道在便溺、螳螂捕蝉、打碎龙珠、盗跖之道等6个故事。三是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包括曲辕社树、宁做自由之龟、树的天年、许由不受天下、秀木必摧、吴王射巧猿等6个故事,四是顺应自然适时而为,包括宋人的秘方、惠施的大葫芦、疱丁解牛、圣人的勇敢、螳臂当车等5个故事。五是认识自我快乐自我。包括知道不知道、贫穷不是潦倒、借粮、庄子鼓盆、庄子将死、至乐等6个故事。啊,原来我们课本上学的螳螂捕蝉就来自庄子啊。仔细看来,其实《庄子》就是一本寓言集,与伊索寓言相近,但它更高明之处,在于它讲的道理独成体系,表现了完整的人生意见,并且更深刻,揭示了人怎么样对待欲望,怎么样对待困难,怎么样对待命运,人生怎样度过,怎么趋利避害,怎么样快乐生活的哲理。

书中讲到,人有八种毛病,四种祸患,不可不察。

不是自己职责以内的事也去做,叫做总;

没人理会也说个没完,叫做佞;

迎合别人说话,叫做谄;

不辨是非奉承叫做谀;

喜欢背地说人坏话,叫做谗;

离间朋友叫做贼;

败坏他人叫做慝,

为了利益不分善恶两面讨好,叫做险。

有这八种毛病的人,外能迷乱他人,内则伤害自身,所以有修养的人都不会搭理他们的。

喜欢管理国家大事随意不合常规以谋取功名,叫做叨;自恃聪明独断,侵害他人,叫做贪;知错不改叫做很,合心意就听,不合心意即使人家说的对的也反对就叫矜,这叫四祸患。

听得庄子一讲,对照一下自己,谁没有这其中的毛病呢?有些孩子,明知道父母老师讲得是对的,却知错不改,放纵自己、即使人家讲的是对的也反对,这不就是很和矜这两种祸患么,这不是内伤自身,外迷乱他人的事么?

这些都是家长急于想讲给孩子听,却没有能力讲清的事情,因为许多事情充满矛盾和逻辑,几句难说清,再说不爱听,也都是一个人,作为已到12岁,迫切想了解世界规律的少年,十分想知道的,但庄子寥寥数语,一个树的故事,一个葫芦的故事,就讲清了,真是精湛,真是厉害的国学啊!

我理解,国学包括论语、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国演义、庄子等多个内容,真是吸引人啊,其中一些道理,历经几千年,不仅对小孩子,对于大人也完全有益啊,准备再在网上购买本书系列丛书,好好玩国学。

我是一名护士,除了深深地爱着被人称作“天使”的这份职业,还特别喜欢另外一件事——读书。喜欢上读书,和我家三奶奶有很大关系。

三奶奶是我乡下老家的邻居,家里总是整洁干净,三奶奶的衣服也永远清爽平整,头发也很少弄乱,这对于一个乡下的妇人来说真是个奇迹,尤其,那还是一个刚刚顾上温饱的年代。在我童真的眼里,三奶奶就是一个我猜不透的谜。

一个偶然的机会,刚上三年级的我没经允许,就冒冒失失地闯进了三奶奶家的那间南厢房。那是三奶奶儿子的卧房,平日经常关着,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个什么样子。我睁大了惊奇的眼睛环视着屋里的一切,因为我在这里看见了从未见过的太多的书籍,《十月》、《收获》、《山东文学》、长篇小说《奇袭》……条几上,书桌上,铺着蓝白花格床单的床头上,都是书。我想都没想,就跪在椅子上看了起来,那种专注和沉迷,是在课堂上所不曾有过的,累了,就换个姿势继续看。

三奶奶什么时候进来的我不知道,当听到她轻声说:不可用指头蘸着唾沫翻书哦!我才如梦初醒。三奶奶没有责怪的意思,微笑着对我说,愿意看就每天过来,别弄脏了就行,否则你小叔不愿意。小叔是三奶奶的小儿子,他的大儿子是部队上的一名军人,听说是一名优秀的军医。

从此,每天放学后,我会沉醉在三奶奶家那间神秘而又新鲜的南屋里,我就像一条河沟里的小鱼突然被大海拥抱,每天面对那么多书籍,兴奋,流连,痴迷,陶醉,常常要在三奶奶的再三提醒下才回家向母亲报道,当然招来的是母亲的责备,因为母亲实在搞不清一向放学准时回家的女儿为什么突然总是晚归,母亲甚至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的女儿是为了逃避繁杂的家务活而故意磨蹭回家的点儿,因此每每责备的话语里总是很多的严厉。

当然,无论受多大的委屈,我是万万不能告诉母亲真相的,因为我恪守着对三奶奶的承诺,绝不告诉任何人;而且,我也生恐母亲知道了会说小孩看什么闲书,在家干点家务比什么都要强些。

感谢三奶奶的包容,从此,让我爱上读书。至今想起来,让我最温暖也最常常记起的童年最美好的事,就是在三奶奶家偷偷读书的日子。也是因为那些岁月,让我后来的.文笔变得流畅清新,让我的识字能力突飞猛进,进步之大让老师也一再称奇。

一旦爱上,就一发不可收拾。我曾因为沉迷于看书忘了母亲的叮嘱致使稀饭熬干,把好端端的一个锅判了死刑;曾在亲戚家一头扎进书堆里看书忘了吃饭,致使大家走街串巷找我以为我出去玩找不到回家的路;曾因为在太阳底下长时间看一本残旧不堪的叫做《西厢记》的大部头,母亲一喊,我猛然惊醒跑进屋子,眼前发黑撞到了墙上竟然毫无知觉。

母亲说我真是有些痴了,没见过这样的孩子。

但是我喜欢读书。我喜欢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让自己沉下心,与作者亲密交谈,就像看得见作者就在眼前娓娓道来;我喜欢听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喜欢听林黛玉吟咏的葬花词,我喜欢跟着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看长天落日,喜欢听张爱玲历数那些沉香屑第一炉香的陈年旧事,更不用说于丹娓娓道来的解读论语,让我更加清楚地感知,在大千世界,如何更准确地定位社会和自己。在阅读间,体味行者无疆;在阅读间,陶冶自己高雅的情趣;在阅读间,静静地思考那些关于人生、关于道德、关于善良、关于正直的道理。

有人说,喜欢阅读的人,是感性的,也是容易感伤的。其实,这没什么不好。感性的人,容易被感动,感伤的人容易关注生命。如果每个人因为阅读对生命更加珍惜,对生存环境更加重视,对互助友爱更加感动,对真理更加执着地坚持,那么生活也一定变得阳光灿烂,因为毕竟我们不需要板着脸过日子。

因为喜欢读书,也就很自然地喜欢写作。我把学习生活中那些喜怒哀乐,也把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带来的新鲜和感动,用日记一一记录下来,闲暇时拿出来读上一二,时时品味岁月勾陈遗留下的欢乐亦或忧伤,荡涤世间多少纷纷扰扰。

因为喜欢读书,便就喜欢上了博客,因为喜欢博客,码些自己喜欢的文字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迄今为止,陆续有多篇散文被淄博晚报、天津城市快报、今日周村报、旱码头杂志刊用,同时也被淄博市作协吸收为会员。

读书,绝不仅仅为了写作,而喜欢写作,却真的因为读书多而水到渠成。想读就读,想写就写,一个人的生活就此与众不同。即使不写作,想想看,但凡有些空闲,或坐或卧,或行或止,手执一卷,静静品读,怡然自得,雅态可掬,那将是一幅人生之美、不过如此的绝好画面。

前几日,我到元宝湾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义诊,认识了一位九十六岁的奶奶。奶奶干净清矍,虽老迈而不愚钝,谈笑间耳聪目明,思敏语健,不由人叹为观止。再看其枕边,竟放有红楼梦、西厢记等各类书籍。惊问奶奶如此高龄能看得清这样的蝇头小字吗?奶奶笑答:放大镜是我的第二双眼睛啊。

奶奶与年龄不符的年轻态和活力,让我突然与当年清秀文雅的三奶奶联系在一起。在那些耄耋老人中,她们正是因为有了书的熏陶,身上才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气质。也由此深切地感悟,读书可以使人年轻,再多的化妆品也难与之抗衡。衰老我们无法拒绝,但是,就让自己在书香墨宝中不慌不忙、优雅地老去吧,当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除了亲人,我们还有那些可爱的书籍相伴,在阅读中历尽岁月沧桑,在阅读中静享春华秋实,这应该是人生最幸福也最浪漫的事。

听于丹讲座心得体会

于丹说:“岁月是有痕迹的,但生命永远是年轻的。”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进入大学,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所谓的学科,几次考试,一个文凭,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学应该大胸襟,大气魄,大胆识。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些局限性,所谓的局限不是因为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自己的局建的太小,最终被自己所困,就如围棋与象棋,象棋中的没一个棋子在一开始就有固定的角色,卒,你就必须勇往直前,没有退路;帅,你就必须在自己那个小天地中。而围棋不是这样,围棋注重的是建局,每一颗棋子都是同样的角色,不管你是黑子还是白子。所以我们的生活应该要注重格局的建造。人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能左右生命的宽度。这句话想必已是耳熟能详,可是又有几人能这样做了。

在大学里,我们每个人的开端也许都是一样的,也就说我们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可是最后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路,不同的命运,甚至天壤之别。这就是在这条有着无数岔路的人生之路所做的不同选择。一个《一碗米的价值》的故事说的很好:

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价值,要因人而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价值都是“一碗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和人的价值拉开了差距。发展的不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对“一碗米”的加工程度。通常说来,加工的时间越短,离米的形态越近,价值就越低;加工的时间越长,离原来的形状越远,价值也就越大。因此,要提升个人的价值,就要善于加工自己,善于开发自己的价值空间。

提升自己的价值,贵在有一颗勇敢的心。米和酒相比,价值不一样。这当中的变化,是经过无数次的发酵、锻造、熏蒸换来的。这与人对待成功的态度一样,只有勇敢地付出,才会有非凡的价值。有些人害怕艰苦的生活、寂寞的付出,不敢面对失败、面对挫折,不愿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只能原地踏步。很多年过去了,“米”还是原来的“米”,人还是原来的人。有些人勇于拼搏、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最终脱胎换骨。

开发自己的价值,要有一颗宁静的心。俗话说,急于求成则不成。可是,有些人受“快速成功、急速成名”心态的影响,急躁、浮躁、烦躁、暴躁,缺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心胸和境界。一些人没有锻炼成熟,就抢着争名利、找官位。这样的人,即使走上领导岗位,也会因为能力欠缺、素质不够,干不成大事。要想成功,唯有一心一意、精力专注,靠读书生灵气,用学习筑底气,以积淀养才气,让能力胜任岗位的需要。

拓展自己的价值,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泰山不是一天长起来的,人的价值也不是一天就能提升的。从“一碗米”到“一瓶酒”的价值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信息膨胀、知识爆炸、创意不断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充电,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一个不爱学习、不思进取的人,只能保持“一碗米”的价值。相反,心怀忧患、终身学习的人,眼界才会越来越开阔、思想才会越来越深刻、境界才会越来越高远、价值才会越来越厚实。

大学生的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碗米,最后的价值就在于你自己了。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