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香
席慕蓉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做满园的郁香
七里香解题
从植物学意义上来说,"七里香"并非某种花的名字,而是一些花卉的俗称,因为有很多植物都叫做"七里香"。从诗句中描写的"绿树白花"来看,席慕蓉所说的"七里香"应该是一种木本植物,符合这个特点的有月橘、海桐、木香等。不管"七里香"具体所指何物,但因其花洁、芳香,人们常以它为题材入诗,用于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境。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所作的第一首诗就名为"七里香",诗人以"七里香"为背景,追忆二十年前的青春往事。
七里香赏析
这首诗的内容可一言以蔽之:"追梦少年轻别离,沧桑中年重故园。"其结构亦一目了然:第一节以隐喻统摄全诗,后两节的具体描写则分别阐释了第一节两句诗的含意。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形象地揭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追梦情结":"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们,不都曾天真地以为梦想总在远方吗?认定了方向,便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地闯向那一片未知的天地。第二节诗人具体地再现了当年自己离家追梦的情景:"在绿树百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告别。""颠狂少年轻离别,辜负春时节"。家乡的树再怎么浓绿,花再怎样洁白,也总挽留不住一颗年轻的不安分的早已跃跃欲试的心。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是前句的逆过程,写出了存在于每个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情结"。年龄渐长,阅世渐深,方明白"此心系故园,情怀追昨天"之理,无奈时光不可倒流,再也无法回到少年烂漫时。等到"沧桑了二十年后",蓦然回首,才发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不由心生"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之感。好不容易入睡。唯有在梦中,"魂魄"方可"夜夜归来",去亲近那株故园篱前的七里香,于是整个梦境里便有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
在诗中,诗人虽未直接点题"七里香",但处处可见其影踪。故园篱前七里香的"绿树白花",虽经二十年岁月流光的无情磨洗,依然鲜活如初,宛在眼前。七里香不仅一直盛开在遥远的记忆里,更是永远绽放于游子的心田上。七里香"满园的郁香"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神奇的魔力,居然穿破厚重的时空之墙而阵阵袭来,顿时让诗人沉醉迷失于这亦幻亦真的境界里了。七里香的白花、郁香,把后两节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二十年、千万里的时空的裂痕,就这样全被一株小小的七里香抚平了。
席慕容诗集《七里香》
卷一 七里香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 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1979.8.
成熟
童年的梦幻褪色了
不再是 只愿做一只
长了翅膀的小精灵
有月亮的晚上
倚在窗前的
是渐呈修长的双手
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
在古长春藤的荫里
有萤火在游
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
换成了密密的
模糊的字迹
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
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1959.8.18.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1980.10.4.
古相思曲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
--古乐府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 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 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1979.7.
渡口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年华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1979.
祈祷词
我知道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
我也知道它有离别 有衰老
然而我只有一次的机会
上主啊 请俯听我的祈祷
请给我一个长长的夏季
给我一段无瑕的回忆
给我一颗温柔的心
给我一份洁白的恋情
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 所以
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
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
在奔驰的岁月里
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异域
于是 夜来了
敲打着我十一月的窗
从南国的馨香中醒来
从回家的梦里醒来
布鲁塞尔的灯火辉煌
我孤独地投身在人群中
人群投我以孤独
细雨霏霏 不是我的泪
窗外萧萧落木
卷二 千年的愿望
总希望
二十岁的那个月夜
能再回来
再重新活那么一次
千年的愿望
总希望
二十岁的那个月夜
能再回来
再重新活那么一次
然而
商时风
唐时雨
多少枝花
多少个闲情的少女
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
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
插入瓶中
山月
我曾踏月而来
只因你在山中
山风拂发 拂颈 拂裸露的肩膀
而月光衣我以华裳
月光衣我以华裳
林间有新绿似我青春模样
青春透明如醇酒 可饮 可尽 可别离
但终我俩多少物换星移的韶华
却总不能将它忘记
更不能忘记的是那一轮月
照了长城 照了洞庭 而又在那夜 照进山林
从此 悲哀粉碎
化做无数的音容笑貌
在四月的夜里 袭我以郁香
袭我以次次春回的怅惘
回首
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
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
流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
却没料到 回首之时
年轻的你 从未稍离
从未稍离的你在我心中
春天来时便反复地吟唱
那滨江路上的灰沙炎日
那丽水街前的一地月光
那清晨园中为谁摘下的茉莉
那渡船头上风里翻飞的裙裳
在风里翻飞 然后纷纷坠落
岁月深埋在土中便成琥珀
在灰色的黎明前我怅然回顾
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爱 必得忧伤
给你的歌
我爱你只因岁月如梭
永不停留 永不回头
才能编织出华丽的面容啊
不露一丝褪色的悲愁
我爱你只因你已远去
不再出现 不复记忆
才能掀起层层结痂的心啊
在无星无月的夜里
一层是一种挣扎
一层是一次蜕变
而在蓦然回首的痛楚里
亭亭出现的是你我的华年
邂逅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
我将流浪抹在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
漠然地不再相识
啊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
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
暮色
在一个年轻的夜里
听过一首歌
清洌缠绵
如山风拂过百合
再渴望时却声息寂灭
不见踪迹 亦无来处
空留那月光沁人肌肤
而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
有什么是与那夜相似
竟尔使那旋律翩然来临
山鸣谷应 直逼我心
回顾所来径啊
苍苍横着的翠微
这半生的坎坷啊
在暮色中竟化为甜蜜的热泪
月桂树的愿望
我为什么还要爱你呢
海已经漫上来了
漫过我生命的沙滩
而又退得那样急
把青春一卷而去
把青春一卷而去
洒下满天的星斗
山依旧 树依旧
我脚下已不是昨日的水流
风清 云淡
野百合散开在黄昏的山巅
有谁在月光下变成桂树
可以逃过夜夜的思念
卷三 流浪者之歌
想你 和那一个
夏日的午后
想你从林深处缓缓走来
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莲
流浪者之歌
在异乡的旷野
我是一滴悔恨的溶雪
投入山涧再投入溪河
流过平原再流过大湖
换得的是寂寞的岁月
在这几千里冰封的国度
总想起那些开在南方的扶桑
那一个下午又一个下午的
金色阳光
想起那被我虚掷了的少年时
为什么不对那圆脸爱笑的女孩
说出我心里的那一个字
而今日的我是一滴悔恨的溶雪
在流浪的尽头化作千寻瀑布
从痛苦撕裂的胸中发出吼声
从南方呼唤
呼唤啊
我那失去的爱人
孤星
在天空里
有一颗孤独的星
黑夜里的旅人
总会频频回首
想象着 那是他初次的
初次的 爱恋
茉莉
茉莉好像
没有什么季节
在日里在夜里
时时开着小朵的
清香的蓓蕾
想你
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
在日里在夜里
在每一个
恍惚的刹那间
青春之一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青春之二
在四十五岁的夜里
忽然想起她年轻的眼睛
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
从山坡上朝他缓缓走来
林外阳光眩目
而她衣裙如此洁白
还记得那满是茶树的丘陵
满是浮云的天空
还有那满耳的蝉声
在寂静的寂静的林中
春蚕
只因 总在揣想
想幻化而出时
将会有绚烂的翼
和你永远的等待
今生 我才甘心
做一只寂寞的春蚕
在金色的茧里
期待着一份来世的
许诺
夏日午后
想你 和那一个
夏日的午后
想你从林深处缓缓走来
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莲
是我的 最最温柔
最易疼痛的那一部分
是我的 圣洁遥远
最不可碰触的华年
极愿 如庞贝的命运
将一切最美的在瞬间烧熔
含泪成为永恒的模子
好能一次次地 在千万年间
重复地 重复地 重复地
嵌进你我的心中
卷四 莲的心事
我如何舍得与你重逢
当只有在你心中仍深藏着的我的
青春
还正如水般澄澈
山般葱茏
莲的心事
我
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亦不惧
现在 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接友人书
那辜负了的
岂仅是迟迟的春日
那忘记了的
又岂仅是你我的面容
那奔腾着向眼前涌来的
是尘封的日 尘封的夜
是尘封的华年和秋草
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
是无声的歌
无字的诗稿
晓镜
我以为
我已经把你藏好了
藏在
那样深 那样冷的
昔日的心底
我以为
只要绝口不提
只要让日子继续地过去
你就终于
终于会变成一个
古老的秘密
可是 不眠的夜
仍然太长 而
早生的白发 又泄露了
我的悲伤
短诗
当所有的亲人都感到
我逐日的苍老
当所有的朋友都看到
我发上的风霜
我如何舍得与你重逢
当只有在你心中仍深藏着的我的青春
还正如水般澄澈
山般葱茏
铜版画
若夏日能重回山间
若上苍容许我们再一次的相见
那么让羊齿的叶子再绿
再绿 让溪水奔流
年华再如玉
那时什么都还不曾发生
什么都还没有征兆
遥远的清晨是一张着墨不多的素描
你从灰蒙拥挤的人群中出现
投我以羞怯的微笑
若我早知就此无法把你忘记
我将不再大意 我要尽力镂刻
那个初识的古老夏日
深沉而缓慢 刻出一张
繁复精致的铜版
每一划刻痕我都将珍惜
若我早知就此终生都无法忘记
传言
若所有的流浪都是因为我
我如何能
不爱你风霜的面容
若世间的悲苦 你都已
为我尝尽 我如何能
不爱你憔悴的心
他们说 你已老去
坚硬如岩 并且极为冷酷
却没人知道 我仍是你
最深处最柔软的那个角落
带泪 并且不可碰触
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
那么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
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无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 再缓缓地老去
卷五 重逢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 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
错过今朝
重逢之一
灯火正辉煌 而你我
却都已憔悴 在相视的刹那
有谁听见 心的破碎
那样多的事情都已发生
那样多的夜晚都已过去
而今宵 只有月色
只有月色能如当初一样美丽
我们已无法回头 也无法
再向前走 亲爱的朋友
我们今世一无所有 也再
一无所求
我只想如何才能将此刻绣起
绣出一张绵绵密密的画页
绣进我们两人的心中
一针有一针的悲伤 与
疼痛
重逢之二
在漫天风雪的路上
在昏迷的刹那间
在生与死的分界前
他心中却只有一个遗憾
遗憾今生再也不能
再也不能 与她相见
而在温暖的春夜里
在一杯咖啡的满与空之间
他如此冷漠 不动声色地
向她透露了这个秘密
却添了她的一份忧愁
忧愁在离别之后
将再也无法 再也无法
把它忘记
树的画像
当迎风的笑靥已不再芬芳
温柔的话语都已沉寂
当星星的瞳子渐冷渐暗
而千山万径都绝灭了踪迹
我只是一棵孤独的树
在抗拒着秋的来临
悲歌
今生将不再见你
只为 再见的
已不是你
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
再现的 只是此沧桑的
日月和流年
戏子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 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生别离
请再看
再看我一眼
在风中 在雨中
再回头凝视一次
我今宵的容颜
请你将此刻
牢牢地记住 只为
此刻之后 一转身
你我便成陌路
悲莫悲兮 生别离
而在他年 在
无法预知的重逢里
我将再也不能
再也不能 再
如今夜这般美丽
送别
不是所有的梦 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 都来得及告诉你
疚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 他们说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 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
错过今朝
今朝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余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 请
为我珍重 尽管 他们说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卷六 囚
明知道总有一日
所有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
我仍然竭力地搜集
搜集那些美丽的纠缠着的
值得为她活了一次的记忆
囚
流血的创口
总有复合的盼望
而在心中永不肯痊愈的
是那不流血的创伤
多情应笑我 千年来
早生的岂只是华发
岁月已洒下天罗地网
无法逃脱的
是你的痛苦 和
我的忧伤
无题
爱 原来就为的是相聚
为的是不再分离
若有一种爱是永不能
相见 永不能启口
永不能再想起
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
火种 孤独地
凝望着黑暗的天空
艺术品
是一件不朽的记忆
一件不肯让它消逝的努力
一件想挽回什么的欲望
是一件流着泪记下的微笑
或者 是一件
含笑记下的悲伤
非别离
不再相见 并不一定等于分离
不再通音讯 也
并不一定等于忘记
只为 你的悲哀已揉进我的
如月色揉进山中 而每逢
夜凉如水 就会触我旧日疼痛
如果
四季可以安排得极为黯淡
如果太阳愿意
人生可以安排得极为寂寞
如果爱情愿意
我可以永不再出现
如果你愿意
除了对你的思念
亲爱的朋友 我一无长物
然而 如果你愿意
我将立即使思念枯萎 断落
如果你愿意 我将
把每一粒种子都掘起
把每一条河流都切断
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
今生今世 永不再将你想起
除了 除了在有些个
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 如果
如果你愿意
让步
只要 在我眸中
曾有你芬芳的夏日
在我心中
永存一首真挚的诗
那么 就这样忧伤以终老
也没有什么不好
尘缘
不能像
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
我是凡人
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凡尘
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
快乐啊忧伤啊
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
明知道总有一日
所有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
我仍然竭力地搜集
搜集那些美丽的纠缠着的
值得为她活了一次的记忆
卷七 彩虹的情诗
那么 我今天的经历
又有些什么不同
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
在回首时 也不过
恍如一梦
彩虹的情诗
我的爱人 是那刚消逝的夏季
是暴雨滂沱
是刚器过的记忆
他来寻我时 寻我不到
因而汹涌着哀伤
他走了以后 我才醒来
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 写在
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
焚
终于使得你
不再爱我
终于 与你永别
重回我原始的寂寞
没料到的是
相逢之前的清纯
已无处可寻
而在我心中
你变成了一把永远燃烧着的
野火
错误
假如爱情可以解释
誓言可以修改
假如 你我的相遇
可以重新安排
那么
生活就会比较容易
假如 有一天
我终于能将你忘记
然而 这不是
随便传说的故事
也不是明天才要
上演的戏剧
我无法找出原稿
然后将你
将你一笔抹去
悟
那女子涉江采下芙蓉
也不过是昨日的事
而江上千载的白云
也不过 只留下了
几首佚名的诗
那么 我今天的经历
又有些什么不同
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
在回首时 也不过
恍如一梦
最后的水笔
跋涉千里来向你道别
我最初和最后的月夜
你早已识得我 在我
最年轻最年轻的时候
你知道观音山曾怎样
爱怜地俯视过我 而
青春曾怎样细致温柔
而你也即刻认出了我
当满载着忧伤岁月啊
我再来过渡 再让那
暮色溶入我沧桑热泪
而你也了解 并且曾
凝神注视那两只海鸥
如何低飞过我的船头
逝者如斯啊 水笔仔
昨日的悲欢将永不会
为我重来 重来的我
只有月光下这片郁绿
这样孤独又这样拥挤
藏着啊我所有的记忆
再见了啊我的水笔仔
你心中有我珍惜的爱
莫怨我恨我 更请你
常常将年轻的我记起
请你在海风里常回首
莫理会世间日月悠悠
绣花女
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
是命运选择了我
于是 日复以夜
用一根冰冷的针
绣出我曾经炽热的
青春
暮歌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在这时候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而黑暗尚未来临
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
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
在这时候
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
而结局尚未来临
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
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
画展
我知道
凡是美丽的
总不肯 也
不会
为谁停留
所以 我把
我的爱情和忧伤
挂在墙上
展览 并且
出售
卷八 隐痛
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
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
父亲啊母亲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隐痛
我不是只有 只有
对你的记忆
你要知道
还有好多好多的线索
在我心底
可是 有些我不能碰
一碰就是一次
锥心的疼痛
于是
月亮出来的时候
只好揣想你
微笑的模样
却绝不敢 绝不敢
揣想 它 如何照我
塞外家乡
高速公路的下午
路是河流
速度是喧哗
我的车是一支孤独的箭
射向猎猎的风沙
(他们说这高气压是从内蒙古来的)
衬着骄阳 顺着青草的呼吸
吹过了几许韶华
吹过了关山万里
(用九十公里的速度能追得上吗)
只为在这转角处与我相遇使我屏息
呼唤着风沙的来处我的故乡
遂在疾驰的车中泪满衣裳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植物园
七月的下午
看完那商的铜 殷的土
又来看这满池的荷
在一个七月的下午
荷叶在风里翻飞
像母亲今天的衣裳
荷花温柔地送来
她衣褶里的暗香
而我的母亲仍然不快乐
只有我知道是什么缘故
唉
美丽的母亲啊
你总不能因为它不叫作玄武你就不爱这湖
命运
海月深深
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
雏菊有一种梦中的白
而塞外
正芳草离离
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
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
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
飘扬 今夜扬起的是
欧洲的雾
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
而塞外
芳草正离离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子歌的调子都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 阴山旁
英雄骑马啊 骑马归故乡
长城谣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狂风沙
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
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
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
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
风沙起时 乡心就起
风水落时 乡心却无处停息
寻觅的云啊流浪的鹰
我的挥手不只是为了呼唤
请让我与你们为侣 划遍长空
飞向那历历的关山
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
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
父亲啊母亲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卷九 美丽的时刻
他给了我整片的星空
好让我自由地去来
我知道 我享有的
是一份深沉宽广的爱
美丽的时刻
给H.P
当夜如黑色锦缎般
铺展开来 而
轻柔的话语从耳旁
甜蜜地缠绕开来
在白昼时
曾那样冷酷的心
竟也慢慢地温暖起来
就是在这样一个
美丽的时刻里
渴望
你能
拥我
入怀
新娘
爱我 但是不要只因为
我今日是你的新娘
不要只因为这薰香的风
这五月欧洲的阳光
请爱我 因为我将与你为侣
共度人世的沧桑
眷恋该如无边的海洋
一次有一次起伏的浪
在白发时重温那起帆的岛
将没有人能记得你的一切
像我能记得的那么多 那么好
爱我 趁青春年少
伴侣
你是那疾驰的箭
我就是你翎旁的风声
你是那负伤的鹰
我就是抚慰你的月光
你是那昂然的松
我就是缠绵的藤萝
愿天长地久
你永是我的伴侣
我是你生生世世
温柔的妻
时光的河流
--谁说我们必须老去,必须分离
可是 我至爱的
你没有听见吗
是什么从我们床前
悄悄地流过
将我惊起
黑发在雪白的枕上
你年轻强壮的身躯
安然地熟睡在我身旁
窗内你是我终生的伴侣
窗外 月明星稀
啊 我至爱的 此刻
从我们床前流过的
是时光的河吗
还是 只是暗夜里
我的恶梦 我的心悸
他
他给了我整片的星空
好让我自由地去来
我知道 我享有的
是一份深沉宽广的爱
在快乐的角落里 才能
从容地写诗 流泪
而日耀的园中
他将我栽成 一株
恣意生成的蔷薇
而我的幸福还不止如此
在他强壮温柔的护翼下
我知道 我很知道啊
我是一个
受纵容的女子
“翠翠,爷爷死了我知道了,老年人是必需死的,不要发愁,一切有我!”各方面看看,就回去了。
到了下午入了殓,一些帮忙的回的回家去了,晚上便只剩下了那老道士、杨马兵同顺顺家派来的两个年青长年。黄昏以前老道士用红绿纸剪了一些花朵,用黄泥作了一些烛台。天断黑后,棺木前小桌上点起黄色九品蜡,燃了香,棺木周围也点了小蜡烛,老道士披上那件蓝麻布道服,开始了丧事中绕棺仪式。老道士在前拿着小小纸幡引路,孝子第二,马兵殿后,绕着那寂寞棺木慢慢转着圈子。两个长年则站在灶边空处,胡乱的打着锣
到了半夜,事情办完了,放过爆竹,蜡烛也快熄灭了,翠翠泪眼婆娑的,赶忙又到灶边去烧火,为帮忙的人办宵夜。吃了宵夜,老道士歪到死人床上睡着了。剩下几个人还得照规矩在棺木前守灵,老马兵为大家唱丧堂歌,用个空的量米木升子,当作小鼓,把手剥剥剥的一面敲着一面唱下去——唱“王祥卧冰”的事情,唱“黄香扇枕”的事情。
翠翠哭了一整天,同时也忙了一整天,到这时已倦极,把头靠在棺前眯着了。两长年同马兵吃了宵夜,喝过两杯酒,精神还虎虎的,便轮流把丧堂歌唱下去。但只一会儿,翠翠又醒了,仿佛梦到什么,惊醒后明白祖父已死,于是又幽幽的哭起来。
“翠翠,翠翠,不要哭啦,人死了哭不回来的!”
秃头陈四四接着就说了一个做新嫁娘的人哭泣的笑话,话语中夹杂了三五个粗野字眼儿,因此引起两个长年咕咕的笑了许久。黄狗在屋外吠着,翠翠开了大门,到外面去站了一下,耳听到各处是虫声,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翠翠想:
“这是真事吗?爷爷当真死了吗?”
老马兵原来跟在她的后边,因为他知道女孩子心门儿窄,说不定一炉火闷在灰里,痕迹不露,见祖父去了,自己一切无望,跳崖悬梁,想跟着祖父一块儿去,也说不定!故随时小心监视到翠翠。
老马兵见翠翠痴痴的站着,时间过了许久还不回头,就打着咳叫翠翠说:
“翠翠,露水落了,不冷么?”
“不冷。”
“天气好得很!”
“呀……”一颗大流星使翠翠轻轻的喊了一声。
接着南方又是一颗流星划空而下。对溪有猫头
“翠翠,”老马兵业已同翠翠并排一块块儿站定了,很温和的说,“你进屋里睡去吧,不要胡思乱想!”
翠翠默默的回到祖父棺木前面,坐在地上又呜咽起来。守在屋中两个长年已睡着了。
杨马兵便幽幽的说道:“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你爷爷也难过咧,眼睛哭胀喉咙哭嘶有什么好处。听我说,爷爷的心事我全都知道,一切有我。我会把一切安排得好好的,对得起你爷爷。我会安排,什么事都会。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渡船!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
远处不知什么地方鸡叫了,老道士在那边床上糊糊涂涂的自言自语:“天亮了吗?早咧!”
二十一
大清早,帮忙的人从城里拿了绳索杠子赶来了。
老船夫的白木小棺材,为六个人抬着到那个倾
到了下午,翠翠同老马兵商量,要老马兵回城去把马托给营里人照料,再回碧溪岨来陪她。老马兵回转碧溪岨时,秃头陈四四被打发回城去了。
翠翠仍然自己同黄狗来弄渡船,让老马兵坐在溪岸高崖上玩,或嘶着个老喉咙唱歌给她听。
过三天后船总来商量接翠翠过家里去住,翠翠却想看守祖父的坟山,不愿即刻进城。只请船总过城里
杨马兵既是个上五十岁了的人,说故事的本领比翠翠祖父高一筹,加之凡事特别关心,做事又勤快又干净,因此同翠翠住下来,使翠翠仿佛去了一个祖父,却新得了一个伯父。过渡时有人问及可怜的祖父,黄昏时想起祖父,皆使翠翠心酸,觉得十分凄凉。但这分凄凉日子过久一点,也就渐渐淡薄些了。两人每日在黄昏中同晚上,坐在门前溪边高崖上,谈点那个躺在湿土里可怜祖父的旧事,有许多是翠翠先前所不知道的,说来便更使翠翠心中柔和。又说到翠翠的父亲,那个又要爱情又惜名誉的军人,在当时按照绿营军勇的装束,如何使女孩子动心。又说到翠翠的母亲,如何善于唱歌,而且所唱的那些歌在当时如何流行。
时候变了,一切也自然不同了,皇帝已不再坐江山,平常人还消说!杨马兵想起自己年青作马夫时,牵了马匹到碧溪岨来对翠翠母亲唱歌,翠翠母亲不理会,到如今这自己却成为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不由得不苦笑。
因为两人每个黄昏必谈祖父以及这一家有关系的事情,后来便说到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翠翠因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到的许多事。二老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珠子灯
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几个女佣人,穿了干净的衣服,头梳得光光的,戴着双喜字大红绒花,一人手里提着一盏灯;前面有几个吹鼓手吹着细乐。远远听到送灯的箫笛,很多人家的门就开了。姑娘、
一堂灯一般是六盏。四盏较小,大都是染成红色或白色而画了红花的羊角琉璃泡子。一盏是
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点亮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
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这些灯都不怎么亮(点灯的目的原不是为了照明),但很柔和。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无宵的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订婚以后,他请媒人
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
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
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但是说了也无用。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这六盏灯也再没有点过了。
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动一点。王常生用过的手表、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位置。孙小姐原是个爱洁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遍。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里屋炕几上有一套茶具:一个白瓷的茶盘,一把茶壶,四个茶杯。茶杯倒扣着,上面落了细细的尘土。茶壶是
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病。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除了那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屋里一点声音没有。她躺着,听着天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远的树上叫着双声,“
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
她这样躺了十年。
她死了。
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
晚饭花
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
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
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
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
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晚饭花还在开着。
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三姊妹出嫁
秦老吉是个挑担子卖馄饨的。他的馄饨担子是全城独一份,他的馄饨也是全城独一份。
这副担子非常特别。一头是一个木柜,上面有七八个扁扁的抽屉;一头是安放在木柜里的烧松柴的小缸灶,上面支一口紫铜浅锅。铜锅分两格,一格是骨头汤,一格是下馄饨的清水。扁担不是套在两头的柜子上,而是打的时候就安在柜子上,和两个柜子成一体。扁担不是直的,是弯的,像一个罗锅桥。这副担子是
别人卖的馄饨只有一种,葱花水打猪肉馅。他的馄饨除了猪肉馅的,还有鸡肉馅的、
他的器皿用具也特别精洁——他有一个拌馅用的深口大盘,是雍正青花!
笃——笃笃,秦老吉敲着竹梆,走来了。找一个柳荫,把担子歇下,竹梆敲出一串花点,立刻就围满了人。
秦老吉就用这副担子,把三个女儿养大了。
秦老吉的老婆死得早,给他留下三个女儿。大凤、二凤和小凤。三个女儿,一个比一个小一岁,梯子蹬似的。三个丫头一个模样,像一个模子脱出来的。三个姑娘,像三张画。有人跟秦老吉说:“应该叫你老婆再生一个的,好凑成一套四扇屏儿!”
姊妹三个,从小没娘,彼此提挈,感情很好。一家人都很勤快。一进门,清清爽爽,干净得像明矾澄过的清水。谁家娶了
姊妹三个都大了。一个十八,一个十七,一个十六。该嫁了。这三只凤要飞到哪棵梧桐树上去呢?
三姊妹都有了人家了。大姐许了一个皮匠,二姐许了一个剃头的,小妹许的是一个卖糖的。
皮匠的脸上有几颗麻子,一街人都叫他麻皮匠。他在东街的“乾
二姑娘的婆家姓时。老公公名叫时福海。他开了一
这地方不知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传统,剃头的多半也是吹鼓手(不是所有的剃头匠都是吹鼓手,也不是所有的吹鼓手都是剃头匠)。时福海就也是一个吹鼓手。他吹唢呐,两
时代变迁,时福海的这一套有点吃不开了。剃光头的人少了,“水热刀快”不那么有号召力了。卫生部门天天宣传挖鼻孔、挖耳朵不卫生。懂得享受
时福海有两个儿子。下等人不避父讳,大儿子叫大福子,小儿子叫小福子。
大福子很能赶潮流。他把逐渐暗淡下去的“时福海记”重新装修了一下,门窗柱壁,油漆一新,全都是奶油色,添了三面四尺高、二尺宽的大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他还置办了“夜巴黎”的香水,“司丹康”的发蜡。顶棚上安了一面白布制成的“风扇”,有滑车牵引,叫小福子坐着,一下一下地拉“风扇”的绳子,使理发的人觉得“清风徐来”,十分爽快。这样,“时福海记”就又兴旺起来了。
大福子也学了吹鼓手。笙箫管笛,无不精通。
这地方不知怎么会流传“倒扳桨”、“跌断桥”、“剪靛花”之类的《霓裳续谱》、《白雪遗音》时期的小曲。平常人不唱,唱的多是理发的、搓澡的、修脚的、裁缝、做豆腐的年轻子弟。他们晚上常常聚在“时福海记”唱,大福子弹琵琶。“时福海记”外面站了好些人在听。
二凤要嫁的就是大福子。
三姑娘许的这家苦一点,姓吴,小人叫吴颐福,是个遗腹子。家里只有两个人,一个老母亲,是个踮脚,走起路来一踮一踮的。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妈妈很慈祥,儿子很孝顺。吴颐福是个很聪明的人,十五岁上就开始卖糖。卖糖和卖糖可不一样。他卖的不是普通的芝麻糖、花生糖,他卖的是“样糖”。他跟一个师叔学会了一宗手艺:能把白糖化了,倒在模子里,做成大小不等的福禄寿三星、财神爷、
师叔死后,这门手艺成了绝活儿,全城只有吴颐福一个人会,因此,他的生意是不错的。
他做的这些艺术品都放在擦得晶亮的
麻皮匠、大福子、吴颐福,都住得离秦老吉家不远。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们的女婿。姐儿仨有时在一起互相嘲戏。三姑娘小凤是个
“十个麻子九个俏,不是麻子没人要!”
大姐啐了她一口。
她又对二姐姐说:
“姑娘姑娘真不丑,一嫁嫁个吹鼓手。吃冷饭,喝冷酒,坐人家大门口!”②
二姐也啐了她一口。
两个姐姐容不得小凤如此放肆,就一齐反唇相讥:
“敲锣卖糖,各干各行!”
小妹妹不干了,用拳头
“卖糖怎么啦!卖糖怎么啦!”
秦老吉正在外面拌馅儿,听见女儿打闹,就厉声训斥道:
“靠本事吃饭,比谁也不低。麻油拌芥菜,各有心中爱,谁也不许笑话谁!”
三姊妹听了,都吐了舌头。
姐儿仨同一天出门子,都是腊月二十三。一顶花桥接连送了三个人。时辰倒是错开了。头一个是小凤,日落酉时。第二个是大凤,戌时。最后才是二凤。因为大福子要吹唢呐送小姨子,又要吹唢呐送大姨子。轮到他拜堂时已是亥时。给他吹唢呐的是他的爸爸时福海。时福海吹了一气,又坐到喜堂去受礼。
三天回门。三个姑爷,三个女儿都到了。秦老吉办了一桌酒,除了鸡鸭鱼肉,他特意包了加料三鲜馅的
三个女儿的婆家,都住得不远,两三步就能回来看看父亲。炊煮扫除,浆洗缝补,一如往日。有点小灾小病,头疼脑热,三个女儿抢着来伺候,比没出门时还殷勤。秦老吉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他只是有点发愁:他一朝撒手,谁来传下他的这副馄饨担子呢?
笃——笃笃,秦老吉还是挑着担子卖馄饨。
真格的,谁来继承他的这副古典的,南宋时期的,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日
①
②这是当地童谣。“吃冷饭,喝冷酒”也有说成“吃人家饭,喝人家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