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名医生叔叔,他是一名热爱生命的人。
叔叔个子高高的,一双明亮的眸子垂在脸的上面,像两颗黑葡萄;一张爱说话的嘴巴搭在脸的下面,像一本会说话的百科全书;两只耳朵在脸的两边摇来摇去,像雷达在巡逻——它们构成了叔叔最明显的特征。可是,只要他披上了白大褂,整个人就会变得很严肃——因为这时,他就要去做手术了。
叔叔每天工作都很忙。他每天早早的来到医院,把昨天还没处理好的文件做完,期间还要做一两次手术,下午还要把白大褂洗干净、消毒等等,真正休息的时间很少。
有一次,我正和叔叔在办公室里凭着短暂的休息时间里聊天,忽然,一名护士急忙跑过来,由于跑得太快,她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陆医生,”她气喘吁吁地说,“医院新增了一名患者,说是有大出血的迹象,要立即做手术。陆医生,又要麻烦您了......”还没等护士说完,叔叔就拿起了一条毛巾,在护士身边擦汗,一边擦一边笑着说:“看你这急匆匆的样子,我就猜到有什么重大事情要来了。好了,你说的话我已经清楚了,我现在就进去换衣服了。”护士听了这话,长出一口气,走出去了。叔叔把衣服换完,对还有些懵懂的我笑眯眯地说:“叔叔去做手术了,你待会就在门外好好看我做手术吧!”叔叔每次都会让我看他的手术,为了这件事,叔叔还和院长辩论了好多次呢。“行。”我点点头。
于是,我便老老实实的占到门外,叔叔则快步进了手术室。虽然这不是第一次看叔叔做手术,不过每次看的时候,都会觉得像第一次一样:只见叔叔有时拿着护士早已准备好的消毒工具,在病人的身旁转来转去;有时停了下来,嘴巴不停的变换着形状,似乎在说什么悄悄话;有时可能累了,叔叔便放下工具,站到一旁休息——就这样来来回回将近一个半小时,叔叔才带着满身的血污走了出来。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手术了?不是的。叔叔还要跟病人家属讲一些详细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大出血、原因在哪里、如何照顾好大出血的患者等等,真是不胜枚举。又过去了一个小时,叔叔终于讲完了事情,筋疲力尽的走到我身边,牵着我的手回到办公室。
即便这样,叔叔还是没有停止工作。他每天晚上还要加班,准备第二天的工作,陪我玩的时间很少很少。我曾经问他:“叔叔,您为什么要当医生呢?”叔叔摸着我的脸,郑重地说:“因为我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我深深被震撼了。
这就是我那治病救人,且怀着一颗热爱生命的心的医生叔叔。
多说一两句话
麦父
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成货?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成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成货,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成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
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 ,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选自《做人与处世》2012年第9期)
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1)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的心理经历了从“莫名的失落感”到“心里暖暖的”的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写出中间空缺的词语。
莫名失落→( )→( )→心里温暖
3、文中的父亲和儿子,你更欣赏谁?请选定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三段说:“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老父亲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一段中划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指父亲语重心长的恳切嘱托。表达了老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不仅有医术更要有医德的医生。
(2)比喻小事一桩,轻易就能办成。写出了儿子此时的特点,自恃毕业于医学院,完全能胜任乡村医生的工作,而未能真正理解父亲对他告诫的深意。
2、猛地一震惊喜不已
3、欣赏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告诫表现出他的仁厚善良,心中有爱;诊治过程中父亲对病人的关爱体现出高尚的医德;从父亲启发教育儿子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
欣赏儿子:对病人热情周到,诊治准确,表现了他良好的职业素养;观摩父亲诊治体现了他虚心好学善于观察;效仿父亲关爱患者体现他善良充满爱心。
4、①发现的问题:儿子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记着看下一个病人,不与病人过多交流。②老父亲用自己在诊治过程中关爱病人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了儿子,不露痕迹地解决了问题。③埋下伏笔,引起下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5、人的心中要有爱(这是基础),还要善于沟通,真诚关爱(这是方法和过程),才能让他人尤其是有困难的人感受到温情与爱,而自己也能收获更多的 温情与爱(这是结果)。(意思对即可)
多说一两句话
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成货?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成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成货,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成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
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2年第9期)
1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6分)
(1)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
(2)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
14、儿子的心理经历了从莫名的失落感到心里暖暖的的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写出中间空缺的词语。(4分)
莫名失落→()→()→心里温暖
15、文中的父亲和儿子,你更欣赏谁?请选定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16、文章第三段说: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老父亲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7、文章结尾一段中划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答案:1、(1)指父亲语重心长的.恳切嘱托。表达了老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不仅有医术更要有医德的医生。
(2)比喻小事一桩,轻易就能办成。写出了儿子此时的特点,自恃毕业于医学院,完全能胜任乡村医生的工作,而未能真正理解父亲对他告诫的深意。
2、猛地一震惊喜不已
3、欣赏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告诫表现出他的仁厚善良,心中有爱;诊治过程中父亲对病人的关爱体现出高尚的医德;从父亲启发教育儿子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
欣赏儿子:对病人热情周到,诊治准确,表现了他良好的职业素养;观摩父亲诊治体现了他虚心好学善于观察;效仿父亲关爱患者体现他善良充满爱心。
4、①发现的问题:儿子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记着看下一个病人,不与病人过多交流。②老父亲用自己在诊治过程中关爱病人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了儿子,不露痕迹地解决了问题。③埋下伏笔,引起下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5、人的心中要有爱(这是基础),还要善于沟通,真诚关爱(这是方法和过程),才能让他人尤其是有困难的人感受到温情与爱,而自己也能收获更多的温情与爱(这是结果)。(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