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的名言
谣言名言 谣言经典 共收录关于谣言的名言19条
谣言是越散播越浓厚的东西。 MHW
谣言是一只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 谣言名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因为根本没有正确消息,谣言反倒能立竿见影。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满族 老舍 《骆驼祥子》
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谣传就像河流,其起源处极狭窄,而下游越来越宽阔。美国成功学家 博恩
没有火就不会有烟,没有重重疑惑,就不会有纷纷谣言。 黎里
平民百姓很少根据事实,却往往根据谣言来判定事物的价值。古罗马政治家 西塞罗
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接近,蜘蛛就要挂网。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围城》
谣言会把人们所恐惧的敌方军力增加一倍,正像回声会把一句话化成两句话一样。 谣言名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随着速度的加快更加激烈,随着散播面的`扩展更有精力。古罗马诗人 维吉尔
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
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赵充国传》
他们可会造谣言――有时完全无中生有,有时把一分真事说成十分――以便显出他们并不愚傻与不作事。 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满族 老舍 《骆驼祥子》
在各大城市里,这怪物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事件。咖啡馆里歌唱它,报刊上嘲笑它,舞台上扮演它,谣言正好有了机会。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什么是“学者”?学者,是不愿务农,不肯做工,不能为商,不敢当兵,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善说大话欺人,最能谣言惑众,自命远能治天下,其实,近不能治一身的废物。 老宣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任何事情在没有完全成功之前,一定要沉住气,坚持到最后一刻。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被别人的谣言所动摇,开始怀疑自己,给自己成功的大道上设障。永远要相信自己,支持自己,鼓励自己,要做自己的坚强后盾,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后悔,因为自己曾奋力的拼搏过! 谣言名言原名史恒侠,网络上人气火爆的红人 芙蓉姐姐
奇怪的是,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太空笔却成了谣言的对象,备受嘲笑,成了愚蠢的象征。有的说美国人花巨资开发太空笔完全没有必要,不如像俄国宇航员那样简单地使用铅笔(实际上,俄国宇航员后来也改用费舍尔太空笔)。还有的干脆说太空笔从来就没有研制出来过。直到最近,还有人在学术会议上不仅继续传播这个谣言,而且还添油加醋,将开发费用夸大了5000倍(指中国一个会议上的事情,说花费了100亿美元,研究要切合实际)。
1. 这是一本诽谤性的书,所以出版商必须把店里的书全收回去。
2. 贝赞特和布拉德洛均被判罪名成立出版一“诽谤”,被判处六个月的监禁。
3. 繁重的限制高管薪水,不提到公共诽谤,使“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的资金相当不受银行的欢迎,因此政府将要放弃使用这些限制资金。
4. 如果某人伤害了你、说谎骗了你、诽谤了你,说了一些有关你的坏话,你是否对那人有负面的想法?
5. 身正影直,不怕诽谤;泥巴糊得上土墙,但玷污不了大理石的光亮。
6. 诽谤法让绅士们继续享有特权,这里的绅士指的是能付得起动辄超逾百万英镑诉讼费或举证费的那些人。
7. 或许,比以前更胡子拉渣以及没有爱的滋润,但比利时的瓦隆人和弗拉芒人保持僵局状态,如同东西佛兰德省的战壕一样没有意义,只是没有诽谤和大肆屠杀。
8. 正如离婚不再会引起躁动一样,以披露公职人员花哨打扮来暗示同性恋的春秋笔法,也正在超然于诽谤范畴以外。
9. 他在一篇文章中诽谤她的人格。
10. 不久以后,我们将把隶制度,诽谤和讽刺与缠足平等看待。
11. 对新闻界的诽谤和公开安全限制,应适可而止,以防止虚假或合法的危险信息。
12. 重复诽谤是一种犯罪行为。
13. 做为私人诉讼当事人,我怎么对毁了我的事业的诽谤寻求补救呢?
14. 在这篇专栏文章里,我将根据严重受宪法第一修正案影响的美国有关诽谤法律解释,这种结果为什么不会在美国发生。
15. 我知道的是事实。你不能因为一些荒唐残酷的诽谤而否定一个了。他是一个伟大的音乐人。而且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爱。
16. 真相通常是对诽谤的最佳辩白。
17. 这种恶意诽谤令世界震惊。
18. 他的同学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老是在背后诽谤别人。
19. 我一辈子受够了诽谤。
20. 许多人把基辛格看作是一位纵横捭阖的能手--这是他的崇拜者和诽谤者都确认的--有时他也为自己精于此道而感到自豪。
21. 很多利用这些法律的诽谤案件中原告仅和英国有丝缕关联,法律改革使其担忧。
22. 卡恩在采访中说,他没有侵犯巴侬,并说他已经起诉巴侬诽谤。
23. 我的比喻是,这就好比有些人企图阻止诽谤者或在报纸上恶意中伤的人,他们的想法是防范于未然。
24. 拉德利表示,他绝不会在一家因担忧“侮辱”一名政府官员而扣压新闻的报馆工作。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了这类反“诽谤”法律,其目的是保护公众官员不受媒体批评。
25. 进而言之,倘若公司不注意其解聘雇员的方式,那么,诽谤诬蔑,造谣中伤就有可能随之而来。
26. 这家报纸被罚以五十万英镑的'诽谤损害赔偿金。
27. 我深深了解,亲爱的人类,你们被批判,你们被嘲笑,你们被排斥,你们被放逐,你们被诽谤,生生世世如此轮回。
28. 自从公布阿帕奇直升机视频以来,一些人无中生有,用下三滥的手段,意图诽谤“维基解密”。
29. 和萨哈罗夫结婚后,她常被诽谤为嗜钱如命的犹太人,听到此,她极想用一颗黄星(注释二)装饰她的大衣。
30. 英国本来就有世界上最严的诽谤法(libellaw),诽谤法一次次被滥用,保护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31. 他提起了一些列控告方是民诽谤的诉讼,逢人便讲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32. 不管他们怎样诽谤我们,我们决不让步。
33. 但是如果我们都意识到了这条帖子的诽谤性质,除了抱怨或其他一些牢骚,却对它无动于衷,那我们就和这个学生一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了。
34. 我们预料政客们在选举年会互相诽谤。
35. 不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肆意诽谤的事太多了。
36. 陪审团无权就有无文字诽谤的争议作出判决。
37. 诽谤的罪的侦察工作就被授权给财政部法务官。
38. 这是无耻的诽谤,但是实际上也不足为奇。
39. 在这儿,丑事愈真实,诽谤的罪就愈大。
40. 工党企图诽谤邱吉尔先生是战争贩子。
41. 那是造谣诽谤。
42. 人们不应羞辱,辱骂,或诽谤他人。
43. 我不要听你这些诽谤。
44. 他们诽谤了她的品格。
45. 我们谴责一切诽谤中伤的言论。
46. 他们不是在批评而是在诽谤。
47. 你可不能对别人滥加诽谤。
48. 你竟敢诽谤我妻子的人格!
49. 这张照片简直是诽谤(把她照得太难看了)。
50. 法庭裁决:那家杂志刊登了诽谤大学校长的文章。
51. 怀特先生反诉史密斯先生诽谤。
52. “我得谢谢你照实话说,而不诽谤我,即使是在说笑话!
53. 为了诽谤我们,他一直在到处散布流言蜚语。
54. 他一直在散布谎言企图诽谤我们。
55. 不管?们怎样诽谤我,我绝不让步。
56. 我那骄傲而好战的父亲,每当一次新的诽谤得到澄清时,他总会落泪。
57. 另一个病人同样可以有理由抱怨说,她的邻居们正联合起来诽谤她。
58. 我们的党被追踪、迫害、诽谤,却从未象现在这样迅速地成长。
59. 此外,还有他们不愿意参与的部门,那就是诽谤造谣的机构。
60. 我办报纸十分谨慎,凡无端诽谤,人身攻击的文章一概不登。
61. 他是个暗敌,表面上装作是你的朋友,背地里却在诽谤你。
62. 要是你听见我的名誉受到诽谤,你会相信那谗言吗?
63. 这纯属污蔑,如果他不向我道歉,我就控告他诽谤。
64. 他指出,诽谤既然来自匿名者,它一定是坏人干的。
65. 一个至爱亲朋的理解和信任,可以抵消一百个中伤和诽谤。
《聚蚊谣》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全诗是如何描写的呢?
聚蚊谣
沉沉夏夜兰堂开⑴,飞蚊伺暗声如雷⑵。
嘈然歘起初骇听⑶,殷殷若自南山来⑷。
喧腾鼓舞喜昏黑⑸,昧者不分聪者惑⑹。
露华滴沥月上天⑺,利觜迎人看不得⑻。
我躯七尺尔如芒⑼,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⑽,为尔设幄潜匡床⑾。
清商一来秋日晓⑿,羞尔微形饲丹鸟⒀。
【注释】
⑴沉沉:昏黑貌。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一作“闲堂”。
⑵伺:等待,趁着。
⑶嘈然:声音杂乱貌。歘(xū):忽然。
⑷殷(yǐn)殷:震动声,形容雷声很大。南山:即终南山。
⑸喧腾:喧闹沸腾。鼓舞:鼓翅飞舞。
⑹昧者:糊涂人。
⑺露华:露水。滴沥:水下滴貌。
⑻利觜(zī):尖利的嘴。看不得:看不清楚。
⑼芒:草木茎叶、果实上的小刺。
⑽遏:阻止。
⑾幄:帐幕,指蚊帐。匡床: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
⑿清商:谓秋风。
⒀羞:进献食物。丹鸟:萤火虫的异名。《大戴礼记·夏小正》:“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者,谓蚊蚋也。”
【白话译文】
夏夜沉沉,清静的堂屋门窗大开,飞蚊趁着黑暗,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喧闹声突然而来,起初听了吃惊,像是隆隆的雷声从南山传来一样。
蚊子喜欢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飞舞,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感到迷惘。
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难于觉察提防。
虽然我有七尺之躯,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众,所以你能把我伤。
天生蚊子有一定时节,我不可阻遏,为了避开你的叮刺,我只好躲进蚊帐。
等到凉风吹来,在秋天的拂晓,你这细微东西就要给丹鸟吃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刘禹锡任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时期。当时,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诗人受到牵连,被贬谪朗州。朝中政敌——腐朽官僚乘机对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的人大肆进行造谣中伤,不断排挤打击,掀起了一阵阵鼓噪。诗人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有感于腐朽官僚的狠毒,于是写了这首诗。
【赏析】
诗歌前八句集中笔墨写蚊子的特性,活画出了腐朽官僚的丑恶嘴脸。首先,它们的重要特点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动,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腾鼓舞”,“伺暗”而动。诗歌第一句“沉沉夏夜闲堂开”,一开始就点出时间,接着写“伺暗”、“喜昏黑”,深刻地表现出了“飞蚊”那种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本性。正因为它们是在黑暗中活动,所以使得糊涂人辨别不清,而聪明者也迷惑起来。其次,它们特别善于聚众起哄,“嘈然歘起”,其声“殷殷若自南山来”,好像从南山传来的隆隆的雷声。这里用雷声来比喻“飞蚊”聚集的鸣叫之声,虽带夸张,但却非常形象,并且暗用了《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中“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使得诗意更为含蓄、深厚。第三,它们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月色初上的朦胧中,乘人不备,利嘴相加,给人以突然伤害。这三种特性,既是“飞蚊”的特点,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点,他们为了迫害正直的人,也像“飞蚊”那样,暗中活动,造谣惑众,纠集起来,乘机给人以致命的中伤。诗人抓住他们与“飞蚊”的共通处,进行比喻,使他们的本性更加鲜明突出,极为清楚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就比直接写他们生动得多,有力得多。从“嘈然歘起”、“喧腾鼓舞”、“利嘴迎人”这些感情色彩很强的措语中,诗人对它们的厌恶、鄙视之意,也溢于言表。在写法上,诗人纵横交错地来表现它们的特性,既井然有序又变化有致,且便于夹叙夹议,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和强烈。
从“我躯七尺尔如芒”以下四句,写诗人对待“飞蚊”的态度。从形体上看,以堂堂七尺之躯与小如芒刺的“飞蚊”相比,其间悬殊,不啻霄壤,诗中满含极为蔑视之意。但接着却一转,“我孤尔众能我伤”。“飞蚊”虽然小,但却很多,从数量上看,却又占着明显的`优势,所以情况是“能我伤”,它们是足以给人造成伤害的,这表现出诗人清醒的头脑。因为只有正视现实,才能采取正确的应付措施。“天生有时”二句,就写出了诗人对付它们的办法:蚊子孳生之时是无法抵挡的,只好暂时躲进蚊帐里去。“遏”是阻止之意,“设幄”即装上帐子,“匡床”即方正的床。两句的意思,就是俗语所说的“惹不起,躲得起”。此时,作者贬官之后,待罪朗州,他在政治上孤立无援,明显处于劣势。那些如“飞蚊”一样的官僚把持朝政,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气候,诗人一时无法相与之抗衡。他所能选择的,只能是暂时的退避,这对于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来说,当然是明智的抉择,而决不是软弱胆小。这四句写得自然流畅,明白如话,但其中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政治意义,启人深思。
最后两句,诗人以坚定的信念,预言了“飞蚊”的必然灭亡:“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清商”即秋风,潘岳诗:“清商应秋至。”“丹鸟”即萤火虫。据《大戴礼记·夏小正》及《古今注·鱼虫》说,萤火虫能吃蚊子。两句说,等到秋天一来,你们这些小小的蚊子,都要去喂萤火虫了。前一句与“沉沉夏夜闲堂开”相照应,夏去秋来,这是季节推移,谁也无法更改,暗示出蚊子的必然灭亡。后一句与上面对“飞蚊”的赫赫威势的描写,也恰成对比,那不可一世,“利嘴迎人”、“能我伤”的蚊子,这时都要被吃掉了。通过这样照应、对比,不仅使全诗显得严谨、完整,而且也突出了“飞蚊”的可悲、可耻的下场。“秋日晓”三字,以清秋丽日的美景,烘托出诗人政治家的乐观情怀;“羞”字,又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飞蚊”的鄙视。诗人在身处逆境中,能够往远处想,往大处看,不因一时的挫折而颓丧,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豪爽的气度,值得推崇。全诗十四句,前十二句四句一转韵,平仄相间,读来既觉稳健,而又具有跳跃性的变化;最后两句另起一韵,且用仄声,在声情上使全诗收结得刚健有力。整篇语言较为质朴,但其中“露华滴沥月上天”、“清商一来秋日晓”等句,又富有文彩,在质朴中含着清丽,体现了诗人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