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观后感1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
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xx,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令我十分感动,终身难忘。
《建国大业》观后感2
前段时间看了《建国大业》,我觉得这部片子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它跟其它大片不一样,我很激动,很震撼,我们国家的建立真的很不容易,看完这部片子会热血沸腾,会无数遍的在心里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这是一部巨作,里面出现的每个场面,每个人物,甚至是每句话都决定着历史,情节非常紧凑,看得时候绝对要全神贯注。影片多用长镜头,战争场面虽然不多,三大战役只是几个镜头一带而过,但都表现得很真实、宏大、震撼。
历史人物心理变化的表现手法很特别,这需要大家亲自去观看体会。演员们都是知名影星,演技自然就不用说了,先前还觉得用这么多明星演历史片会不自然,看完以后就不这么想了,影星们更能加深我们对历史人物的印象。
影片也不是让观众一直紧张的看完,几个笑星,如范伟、葛优、郭德纲、冯巩……梁家辉也算一个,出现的时候,全场齐笑。影片最后的一段历史真镜头让我心里的激动达到顶点,伟人出现,倍感亲切。
我们这一代需要通过这样的好片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所以我们要更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大学里,好好学习知识,将来为祖国效力。
《建国大业》观后感3
昨日晚上去电影院看《建国大业》,本来我的期望是挺大的,看完之后,很多地方我看不懂,有点上当的感觉,明星是很多个,还有很多人名字一时也叫不出来。
里面的资料转变的太快,好像是那个片花一样,不流畅,可能是时刻长的问题,很多剧情都给剪掉了吧!看得我很麻木,东扯西扯的,大场面的'战争呢完全是从以前电视上看到过的画面补来的。
里面我还是蛮欣赏陈坤的,刚出场的时候,站在窗户后面冷冷的看着那些国民党,不知道蒋经国本来就是这样还是陈坤演成这样的,严峻的侧面,冷毅的嘴角,笔直的身材,说的台词功力,不能不说是一个赞,完美的表演,不能不说是一种观影的视觉享受,陈坤表现出了厚重的职责感,为父亲为国的忧心,想大干一场却天不助我,中国大陆男演员开始魅力起来了。
有一点,我很个性,陈坤的戏是从头到脚的很完整,其它一些比较大牌的演员倒是全跟着来跑龙套了,有的甚至连句台词都没有,看来导演独爱陈坤去了。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某个战役结束后,毛、周、任、朱四个元首,听到我军大获全胜时,那一刻,几个改变中国命运的男生,一块喝酒,一块醉,一块歌唱,所有的人都发泄出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此刻想想看完《建国大业》,还是觉得我这生活来之不易呀,比起爷爷的爷爷那辈,我算是命好的人了,如今这个新时代是老一辈的用鲜血换来了,我们要珍惜好这一切呀!
《建国大业》观后感4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
祝伟大的祖国60岁生日快乐!!!祖国,我爱你!!!
《建国大业》观后感5
明天就
这部电影讲的是新
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电影里有一句话:“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句话也可以放到我们的班级里,“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班级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以后要更加热爱我们的班级!
一部恢弘的大作,一场群星的盛宴,一段峥嵘的岁月,一派风云的角逐。构成了这样一部不凡的作品——《建国大业》——演绎了一场大气磅礴的时代风云!
影片从一开始便交代了历史背景,让我们很清晰的置身于那样的特殊背景之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饱经战乱的中国依旧前途未卜,中国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决定民族命运的深刻命题。8月28日,为了最终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伟人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为首的KMT政权进行和平谈判。
天空响起机鸣,影片从广阔无边的高空布景中开始了。看似和谐的欢庆宴会中其实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摆好了这场政治博弈的棋局。从对中山装的回答中我们其实就可以看出端倪,这是一场高层政治家的斗智斗勇,于无声色之中进行着谁主沉浮的较量。
在那样一个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蒋的胜利无可争议,中国共产党实力的悬殊是无须质疑的',然而历史的最终结局却不得不让我们重返那早已消逝的烟云往事,去寻找胜败逆转的答案。因此,影片在这一点上刻意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双边的不同对照。通过不同场景的切换,不仅视觉效果突出,而且对“答案”的解释也是层层深入。KMT的气派、屋宇的豪华、政治场所的排场,与中国共产党的清贫、窑洞的破旧、开会也要节省半截蜡烛的简朴,两者形成了显着的对比。和谈中,KMT进行的是暗地里的频繁出击,而中国共产党则是与各个民主党派的和平交流。请记住1945年的《双十协定》,那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对国民的一次诚恳交待,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建国迈出的坚实一步!
然而,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和平民主的协议最终还是变成了一纸空文。当KMT撕碎协议、独自召开“KMT一大”时,便是KMT在政治棋局上的一步错棋,民盟领袖张澜的那句“蒋是在玩独角戏”便开始昭示了KMT的孤立处境和玩火自焚的悲剧结局。
1946年7月云南昆明的混乱,爱国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的被害,对各地民主进步联盟的取缔以及各地金融混乱,人民苦不堪言的处境最终使KMT的威信扫地,孤立无援。在“要民主、反内战”的强烈呼声中,KMT内的有识之士也并不是没有预料到这点。冯玉祥在临行苏联前对蒋的告诫:“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他要再一意孤行,KMT败亡之日当在不远!”还有年轻的青年将领蒋经国力图扶大厦将倾的魄力之举,都可以看出那时KMT的觉醒。然而,蒋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语:“KMT的贪腐已经到了骨头里了!”不禁让人扼腕而叹。
影片在结构上环环相扣,遵照历史的顺排滴水不漏;在重要的场景布置中,突出了典型战役的宏大场景,展示了人民战争的势不可挡和人心向背。在各演员的配备上,亦可谓是群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里面的明星各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真演员。他们的投入和本色的表演风格很好的诠释了那场峥嵘岁月的波澜壮阔。然而在这部看似严肃的影片中,并不缺乏饶人兴味的笑点,如王宝强和葛优那个场景,郭德纲和冯巩的诙谐无不让人回味有余。还有各大主演的实力演绎让这部影片无不充满了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唐国强的领袖风度,张国立的形神兼备,陈坤的英气逼人,许晴的雍容端庄,邬君梅的高贵气质等等无不成为荧幕中的典范,人们心中的经典!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国母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总理,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建国大业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万众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那悲情的身影。
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
祝伟大的祖国60岁生日快乐!祖国,我爱你!
昨天单位组织一起去看最近相当火的《建国大业》。这还是我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电影,平常总是看一些网络版的,一是没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没有人值得我陪去电影院看。
首先我要说一下,去影院看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呵呵。
《建国大业》作为为祖国六十年献礼的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不是说明星的多少的问题,而是它的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说说具体的表演,张国立的蒋委员长无疑是“惊艳”的,在形体有差距的情况下能够用神情,用内心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庆龄,宋美龄两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当不错。国母淡定自若,荣辱不惊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龄为党国四处奔波,可谓呕心沥血。王学圻事业的大爆发真是谁都挡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没有给自己丢脸。
再说唐国强自从开发出来演毛主席之后,我觉得就基本是那个样子了,《长征》首次见他确实感到惊叹,但是后来的所有影视剧包括《建国大业》,我感觉没有什么进步了,也许这就是极致了?也许毛主席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了?也许是审美疲劳了?咱也不知道了。刘劲等特性演员的表演在剧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进。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扮演者给人新奇,赞叹的印象,民盟,民革这些主要领导人个人性格魅力的展示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甄子丹,赵薇,冯巩,章子怡,苗圃,郭德纲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说他们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最后,我觉得《建国大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也许是因为我第一次进影院的原因吧,对这部影片感觉挺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