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妈妈去科技馆看航天科技展览,我们一进科技馆就买票入常
我们来到二楼展厅,看见了一个B2战略突防隐身轰炸机,它可以实施核打击或常规轰炸,我觉得它的力量还可以。我们又来到另一个展厅,看见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航空母舰的模型,它是我国从俄罗斯买来的,它的舰身总长是304.5米,宽70米,它可以同时发射200多枚导弹,甲板上有很多飞机,还有大炮和子弹,它拥有丰富的雷达装置,是目前世界最强的'一个军事武器,这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我们国家拥有这样先进的武器太好了。
接着我们看了长征2F运载火箭,它是我国科学家自行研发的。它是我国助推力最大的一个。我还看见了杨利伟宇航员上天的神舟五号飞船的模型,它的两边是太阳翼,中间由三部分组成: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轨道舱是圆柱形的,返回舱是钟形的,宇航员就是在返回舱里活动的,他们还会返回地面的。
看了这个展览,我觉得很高兴,它使我懂得了许多国防知识,让我明白了我国的航天科技在世界上是多么的领先呀!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晚上,望着五颜六色的灯光,令我想到祖国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一日千里。在今天上午,学校组织六年级的同学在多媒体室看了一场有关科学文化知识的电影——《东方神舟》,让同学们更一步了解到如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日异。
看了《东方神舟》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在太空飞行14圈之后,顺利返回地球时的情景,全国人民都为这胜利时刻激动、自豪。而宇航员杨利伟,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上太空,谈何容易,有谁又会知道,那些宇航员们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汗水呢?如今,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过去,只读过3个月书的爱迪生,也发明出3000多种东西,为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准备做祖国合格的预备队成员。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就像大海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展翅欲飞的雄鹰,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是振兴中华的生力军,同时,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今天,我们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航向,明天将建设强大的国家,成为国家的栋梁。
2017年cctv朗读者杨利伟观后感【篇一】
2003年的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本期《朗读者》将邀请到航天英雄杨利伟分享他难忘的“第一次”飞行,“其实这个第一次决不仅仅属于我,它属于我们共同奋斗的航天人,属于在座的以及电视机前的每一位炎黄子孙,它属于我们深爱的国家和民族,甚至属于全人类。”
当主持人董卿问到当时是否会担忧风险问题时,杨利伟坦言道:“我们身为军人,本身就准备风险和牺牲,存在风险是载人航天的正常现象,这不会动摇我。”同时,杨利伟表示特别想借《朗读者》的舞台,表达对于战友、同事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背后的每一个人的敬意。
2017年cctv朗读者杨利伟观后感【篇二】
本周末,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将以“第一次”为主题词,邀请到戏骨王学圻、航天英雄杨利伟、作曲家许镜清、作家刘震云、京剧余派女老生王佩瑜、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等嘉宾,与大家共同走进值得回味和感恩的“第一次”。
2003年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本期《朗读者》将邀请到航天英雄杨利伟分享他难忘的“第一次”飞行,“其实这个第一次决不仅仅属于我,它属于我们共同奋斗的航天人,属于在座的以及电视机前的每一位炎黄子孙,它属于我们深爱的国家和民族,甚至属于全人类。”当主持人董卿问到当时是否会担忧风险问题时,杨利伟坦言道:“我们身为军人,本身就准备风险和牺牲,存在风险是载人航天的正常现象,这不会动摇我。”
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可谓家喻户晓。2016年12月,这首伴随着无数人成长的曲子在人民大会堂里两度响起,拉开了作曲家许镜清“2016《西游记》主题音乐会”的大幕。举办音乐会,是许镜清辗转了30年的心愿。这一次,许镜清先生首次走上《朗读者》的舞台,与董卿讲述举办音乐会的“九九八十一难”,“资金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当许老先生朗读完后,现场惊现神秘嘉宾,惹得全场热泪盈眶。究竟现场的嘉宾又是谁?本周六、日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联合播出的《朗读者》将一一揭晓。
2017年cctv朗读者杨利伟观后感【篇三】
在我们人生旅程里,有太多的“第一次”,最初的感觉往往新鲜而富有诗意。本周末,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将以“第一次”为主题词,邀请到戏骨王学圻、航天英雄杨利伟、作曲家许镜清、作家刘震云、京剧余派女老生王佩瑜、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等嘉宾,与大家共同走进值得回味和感恩的“第一次”。
航天英雄杨利伟分享难忘的“第一次”飞行
2003年的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本期《朗读者》将邀请到航天英雄杨利伟分享他难忘的“第一次”飞行,“其实这个第一次决不仅仅属于我,它属于我们共同奋斗的航天人,属于在座的以及电视机前的每一位炎黄子孙,它属于我们深爱的国家和民族,甚至属于全人类。”当主持人董卿问到当时是否会担忧风险问题时,杨利伟坦言道:“我们身为军人,本身就准备风险和牺牲,存在风险是载人航天的正常现象,这不会动摇我。”同时,杨利伟表示特别想借《朗读者》的舞台,表达对于战友、同事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背后的每一个人的敬意。
王学圻讲述第一次当导演的经历
提到王学圻,大家首先会想到这位资深老戏骨塑造的军人、硬汉等形象。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在1998年的时候也当过电影导演,拍的是舞蹈家杨丽萍的故事,名叫《太阳鸟》。时隔近20年,王学圻在《朗读者》与大家分享他第一次当导演的故事时,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神情凝重,时而滔滔不绝,时而陷入沉思。“这是自己第一次做导演,所以从前期筹备到最终成片一共花了5年的时间。在这5年里,几乎放下了其它所有工作,期间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对于我来说是一段痛并快乐的经历,记得每次送审甚至连出租车都不敢打。”王学圻坦言道。他会朗读什么?又将把这段朗读献给谁呢?
许镜清圆梦30年西游记音乐会
“丢丢丢!登登等登,凳登等灯……”读着读着是不是就唱起来了?脑海中还有孙悟空的身影腾空飞起?这段86版《西游记》的开篇曲目,有自带音效与画面的魔力。2016年12月,这首伴随着无数人成长的曲子在人民大会堂里两度响起,拉开了作曲家许镜清“2016《西游记》主题音乐会”的大幕。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难忘的第一次,对于许镜清先生来说,人生最深刻的第一次莫过于举办音乐会,这也是他辗转了30年的心愿。这一次,许镜清先生首次走上《朗读者》的舞台,与董卿讲述举办音乐会的“九九八十一难”,“资金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去年四月份的时候有公司老板说可以出资办这个音乐会,前前后后忙了两个月,但是人家最后跟我提各种要求,甚至要上台演唱,这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当许老先生朗读完后,现场惊现神秘嘉宾,惹得全场热泪盈眶。究竟现场的嘉宾又是谁?本周六、日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联合播出的《朗读者》将一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