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
在看完了2010感动中国后,每一位获奖者给我的感触都很大,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三次出入火海救人的王茂华与谭良才。
我被深深的震惊了。
我从未想过一个人会为了被人的生命会然此冲进地狱。而他是,我知道,她在冲进火场时,一定没有多想。只想到有6个孩子正在火场中,如果晚一步,他们就会葬身火场中,这是一种本能,一种做为一名教师的心情,如果他想到了危险,如果他想到了死亡的威胁,那么他一定就不会义无反顾的冲进火海里,而且是三次,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是孩子们无助的声音,是火海中孩子们的身影。他既然已经冲进了火海中。那他就一定想到了后果,这时无畏,在知道结果的面前,他仍旧选择的是那条路,这是无私,一个无私无畏的人,一个舍己为人的人,一个用自己的生命换别人生命的人,怎么能让人不去发自内心的崇拜呢?
在他们冲出火海的那一刻,他们已经被烧成了火人,浑身没有一处还是完整的,但这些伤痕不是耻辱,而是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的折服,这是最骄傲的光荣,他们是真的英雄,没有多想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无私无畏的大爱,他们是烈火中的生命之光,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一切的光芒。
愿他在天堂平安。
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
今天,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无臂钢琴师——刘伟。
刘伟10岁时不小心触及高压线,双臂被截肢了。他的童年从此就和正常人不一样了,但让妈妈欣慰的是,幼小的他克服了许多困难,用脚几乎可以把手能做的事全部做下来。
19岁时,他通过刻苦地训练,参加了国家残疾人游泳队,并取得了残运会的冠军。
可是,当刘伟准备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拼搏冠军时,不幸患上了过敏性紫癜,不能再做剧烈运动了。命运又一次重重地打击了他。
刘伟并没有灰心,没有倒下!妈妈为他买了一架钢琴。他每天认真地练习,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高于正常人几倍的汗水,上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在维也纳音乐会上创造了奇迹!
我看了这一切,心想:刘伟真坚强!我应该学习他坚强的品质。当命运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他,一次又一次地考验他时,刘伟用他残疾的身体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做一个坚强的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
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
昨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2013年颁奖晚会》的现场直播,我们深受感动。其中,有几位人士的事迹让我十分难忘。
一位富有爱心的高淑珍奶奶在家办起了炕头课堂,一办就是十四年,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儿童,却从未收过一分钱,而她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每天挨家挨户的上门推销批发来的日用品。这种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精神能不让我们感动吗?
一位有责任心的28岁女教师张丽莉在一次车祸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几个学生的生命,而她自己的双腿却被截肢,而她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孩子们还好吗?她被称为最美女教师。
在观看过程中,我几次眼眶湿润。虽然,这只是一次评选,但却激发了我们的感动,虽然,这只是十个普通的人物,但却唤醒了我们心中的良知和激情。记得我们班也曾经发生过一件感人的事,让我深深地
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
感动,一个令人温暖的词语。每个人的身边都有感动,只是这种感动有大有小,小小的感动制造温馨,大大的感动震撼人的心灵。
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后,觉得那些人都令我敬佩、感动。在这个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纵死终令汗竹香的林俊德、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何玥、悲莫悲兮生别离的高秉涵、冰雪为容玉作胎的张丽莉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美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女孩——何玥。
张丽莉,一个28岁的年轻女老师,她在危急时刻救了几名学生,自己却被迫高位截肢。张老师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看到这里,我的眼眶红了,这是多么伟大和无私的一位老师啊!
何玥,一个12岁的学生,因高度恶性小胶质瘤而在2012年11月17日凌晨0点10分结束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她捐出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拯救了3条生命。看完关于她的介绍,我陷入了沉思。作为同龄人,我还在悠闲地学习、玩乐时,她却做出了一个这么伟大的决定。她的善良、勇敢令我感动不已。
看完整个节目,我已经泪流满面。我被这些平凡又伟大的人感动了。但是,我知道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他们善良、坚强、勇敢,心中充满爱,所以总是做出令人感动的事来。
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能感动别人的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400字
在本周五的班队活动课上,我们观看了2012年度《感动中国》颁奖仪式,里面的故事十分感人。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以为中学老师,他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记忆力一天天消退了,可是,那位老师不但没有把他的母亲放入养老院,还把她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因为要照顾自己的妈妈,他必须每天五点起床,晚上十点后才睡觉,凌晨一点还得醒来一次。工作和照顾妈妈使他没有一点多余的休息时间。可是他毫无怨言,因为他是她的儿子,尽管她可能认不出他来。
除了这件事以外,还有一件事令我十分感动,那就是有一位核武器研究专家,他在进行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的时候,得知自己得了晚期肺癌。但是,他选择了工作,因为在重病监护室里工作不了,所以他好几次要求把自己从重病监护室抬回普通病房,最后,他在快要去世的时候,才被抬进了重病监护室,可那时已经来不及了。
看了《感动中国》的节目,我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令人感动的事,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努力工作。他们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不断努力,得到了别人的认同,感动着周围的人,也感动了我,我要向他们学习。
范文一:
今天晚上中央一台8点播放的《2014感动中国》颁奖仪式,讲述了11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让人映像深刻。
其中让我映像最深的是第二个故事,一对高龄夫妇退休后去乡村当山村教师10年,省吃减用,细心地教孩子们学习,尽管裤子都破烂不堪,也不舍得换,省下来的钱都捐给了孩子们,就这10年他们就捐了100多万元,让许多贫穷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也因为长期被紫外线照射,和没有青菜吃,所以妻子孙丽娜的眼睛也越来越模糊,而丈夫朱敏才也应劳累过度而倒下,躺在医院的.他,还时刻想着自己的学习,真是太伟大了!
在这一刻让我感受到教师的伟大,他们可以选择回家乡北京颐养天年,与自己的儿女在一起,但他们却选择去乡村当山村教师,山村环境恶劣,他们住的地方与小学厕所就隔一堵壁,夏天的时候,一打开窗就臭气熏天,招引来许多蚊子和苍蝇,冬天冷得没办法洗澡,几乎整个冬天都洗不了。但他们却忍过来了。他们也很少回家跟儿女团圆,一年才回去一次,每次都是急冲冲地,他们为了那些山村的孩子付出了许多许多,让我再次感受到他们的伟大!
范文二:
星期五我观看了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盛典。
我看完后心灵备受感动,其中令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大汉子孙“炎黄”。他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年龄将近70了,但他却任然放下疲惫四处奔波。他为何怎么做呢?请听我细细说来……炎黄的真实名字叫做张纪涛,他曾经为无数的学校、贫困山区、残疾人捐过不少的钱可他从来都不告诉任何人他的真实名字,连地址都是假的,他每次都用炎黄这个伟大的词来代替他的名字,而他的善举人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个大城市都陆续播放了他的好人好事寻找他。终于有一天“炎黄”倒在了一家银行的大厅里,工作人员上去搀扶看见了,老人手中的账单写上了“炎黄”两个记忆犹新的字出现在他们眼里。原来躺在地上的就是他们苦苦寻觅的人“炎黄”。当老人醒来时。记者问为什么要取炎黄的名字呢?老人慷慨的说我是大汉的子孙,那为什么不用真名呢?做好事不需要留名的,难道不是吗?记者听了倍感欣慰。最后在感动中国里给他了个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听了他的使我深受启发。
第一篇:
今晚,我观看了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的颁奖典礼中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大家,感动中华儿女。
在感动中国节目中,带领科学家团研究科学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弃在城市生活、到贵州山区支教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带领乡亲们启程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巨大奉献的赵久富;为灾区捐款不愿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记清;为了自己儿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爱陶艳波等。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艳波。
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一起学习。因为有一次发高烧导致耳膜出血,失去了听力能力。这给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打击。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很多的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她给儿子去学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就这样,陶艳波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母子一起学习。经过不断学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现在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回报帮助他们的人。
看完这颁奖典礼,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经过一点一滴,也能变得很伟大,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应该做出对社会有用的事,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第二篇:
今天晚上吃完饭后,我与家人一同观看了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有被称为“氢弹之父”的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山区支教十年的朱敏才 、孙丽娜夫妇;还有好心人”炎黄“张纪清老爷爷;有与儿子同桌16年的陪读母亲······这些故事湿润了我的眼眶,也让我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10年前,他们放弃了在北京的安逸生活,选择来到贵州偏远山区支教,他们将义务支教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完成的梦,1965年朱敏才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意愿便是能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可国家的分配却让他成为了一名外交官,原本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丈夫的工作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工作,所以,各自的梦想还没有实现。
把美丽鲜艳的礼服西装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李来到偏远的'山区,义务支教。他们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艰苦的条件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厕所仅有一墙之隔,夏天时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两层口罩才能入睡。高原紫外线强烈,是孙丽娜右眼全部失明,而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风湿病等病症,他却为了省下钱帮孩子们买学习用品,自己扛着身体的疾病,继续支教,而那条破烂不堪,窟窿满布的秋裤上全是缝补留下的针线,即使这样,他依然舍不得扔。
当他们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时,人们都为之感动,感动的不只是那优秀的品质,还有那无私的爱。
第三篇:
前天晚上,我看了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在这些人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母亲陶艳波;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4年逝世的科学家师昌绪;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等。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天坚守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第一线的中国援非医疗队。
2014年死亡的气息四处弥漫,中国政府决定实施援非抗疫行动,掀起派出三批医学专家组分赴疫区最严重的三个国家。中国医疗队员远离亲人,奋战在抗击死亡的最前沿。中国医疗队在最危险的地方坚守,每天他们制定疫情应急方案,冒着被感染的高风险,抽血、化验、治疗、培训。他们在那里用勇气和科学铸铜墙铁壁,连非洲人民都对他们赞叹不已。我觉得他们非常勇敢,能为了他人的健康而不顾自己的安危。换成我们的话,我们都不一定做得到。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更多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