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生,青涩的味道,据说那女生为了这个片子放弃了高考 一段青涩的初恋,男主角为了女主角,付出了很多很多,最后甚至付出了生命,到最后也不后悔,真的是一个好男人 片子过程还是很平淡的,到最后,男主角躺在病床上,女主角声嘶力竭得呼喊他,当男主角眼角流下最后一行泪水的时候,很多现场的观众不禁流下了眼泪又是一出悲剧,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美好的初恋,最终因男主角的离世无疾而终 反过来想想,是该怨恨老天不公呢,还是生错了年代?最后,我希望相爱的恋人能走到一起,好好珍惜眼前人!
这几天,随着李安导演的《色戒》在威尼斯捧得金狮大奖,针对《山楂树之恋》里的“纯”与《色戒》里的“欲”之间的种种联系和比对而产生的新一论讨论更是达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山楂树之恋的
由于很多读者认为笔者非常敬重的一位朋友颇具该书男主角“老三”的神韵和气质,出于对朋友的关注和对这部小说的好奇,笔者今天专门认真地拜读了这部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作品。
没想到,这一读,便让我读出了满襟的热泪;这一读,便让我陷入了感动的漩涡;这一读,便让我产生了太多的感慨。
《山楂树之恋》通过一个叫“静秋”的女人充满悔意的追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完美情人”——“老三”。英俊有才气的军区司令员的儿子“老三”孙建新,喜欢上了家庭成分不好的漂亮姑娘“静秋”,他等着“静秋”毕业、工作、转正,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年轻的“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
似乎这是一个很老套的结局,深深相爱的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一份跨越生死、穿越时空的浪漫爱情最终演变成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
老三和我的父母应该算是同一代人。而那个在三十年前所发生的爱情传奇,距离我实在是太遥远了。
我并不了解七十年代所产生的爱情究竟是怎样的静水深流,正如我不能完全理解我的父亲和母亲在那个年代的思想状况。
抛开当时那些政治因素、时代背景,绕过那些爱欲交织的热门话题,我只想说,从这部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作为支撑的小说中,我读到了这部小说真正扣人心弦的主题:一份美丽得令人心碎和心痛的爱情,也读到了爱情的另一种注解:疼惜和成全。
在白衣飘飘、才华横溢、洒脱俊逸的老三面前,静秋实在太像一个羞怯而卑微的灰姑娘。但是,温柔而真挚、诗意而多情的老三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情绝唱。
那样一份无怨无悔、不计利害得失的付出、那样一份全身心投入的爱情、那样一种细心的呵护,那样一种令人动容的疼惜,那样一种浑然忘我的成全,被一个个细小琐碎的情节,被一段段质朴平淡的叙说,串连成记忆的珠链,在闪烁的光泽里涌动着生命的本真和人生的真谛。
老三竭尽全力地帮助、保护敏感又自尊的静秋,小心翼翼地维护她的尊严,耐心周到地照顾她的生活。
他当她的御用文人,教她诗意地感受人生,鼓舞她的斗志和勇气。他来回几十里给她病中的母亲买核桃,省下自己的生活费接济她贫困的家庭。他帮她干活,帮她打架,帮她写诗,帮她做他所能做到的一切。
他为了她的脚被石灰烧破而心疼得流泪满面,为了逼迫她去医院看病而挥刀自残。甚至在双目失明之后,因为放心不下她,依然委托自己的弟弟偷偷地去看望她。
他是那样的呵护她,细心到给她买毛线、买胶鞋、买早点,提醒她添置运动服,还偷偷地把那个年代很是珍贵的香肠藏在她的碗里。他是那样的疼惜她,总是担心她打零工受伤,总是担心她生活得不好,总是想张开自己的双臂为她挡住人生的风风雨雨。
为了不惊扰她、不影响她正常的生活,很多很多时候,他选择了默默的守望、悄悄的关怀。在得知自己身患白血病的消息之后,为了她的幸福,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
作为身世显赫的将门虎子,他有着骄傲飞扬的资本。可在自己深爱的女人面前,他总是无私的奉献,默默的关爱、静静的付出。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那些溢于言表的疼惜、爱怜、牵挂和体贴。
伴随着那些平淡如水的讲述,遥想着那些平凡无奇的往事,一个侠骨柔肠、剑胆琴心的老三在我的眼前渐渐地立体、生动、鲜活起来。
在这个故事中,我读到更多的是老三给予静秋的爱情和温情,感受最深的是老三的爱情方式:毫不保留的给予、真挚温暖的体贴、充满关爱和呵护的疼惜。
在这个故事里,老三一直都在用他的生命和关爱演绎着一种对于静秋的成全。她的笑容就是他最大的满足,她的.幸福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看着老三留给静秋的遗言,我忍不住在这个秋风乍起的沉沉暗夜,放声痛哭。
“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
“我要你好好活着,为我们两个人活着,帮我活着,我会通过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通过你的心感受这个世界。我要你---结婚,生孩子,我们两个人就活在孩子身上,孩子又有孩子,我们就永远都不会死。生命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的…”
“很多年之后,你对你的后代讲起我,你不用说我的名字,只说是一个你爱过的人就行…我就是想到那一天…才有勇气面对现在。想着那一天,我就觉得,我只是到另一个地方去…在那里,看你幸福地生活…”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如果静秋过得很幸福,就不要把这些东西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的。"
如此纯粹、如此无私、如此至死不渝的一份感情,在三十年后的今夜,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也叩问着我的灵魂。
这一份在苦难岁月中灼灼生辉的人性光芒,这一份照亮迷朦双眸的纯真感情,这一份穿越时空阻隔的生死之恋,这一朵在喧嚣尘世傲然怒放的爱情之花,是生命中不容轻视的感动。
老三对于静秋的爱就是他对于爱情最好的诠释。从老三身上,我真正读懂了什么是真正的爱,该如何去爱一个自己爱着的人。从老三的爱中,我也读到了人性,读到了善良,读到了生命最动人的意义。
也许,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实在太浮躁了,也许,真爱无敌真的已经成了一种奇迹。所以,行走在滚滚红尘中的我们,更加向往一种空灵而美好的意境、更加敬重一份纯洁而高尚的情感。
流年似水,浮生如梦,历经岁月的磨砺和沧桑的洗练,曾经的璀璨绚烂都会慢慢地煺去往昔的光鲜亮丽。常驻心头的,也许只有细水长流的景致和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纯净的永远向往。
今夜有风,风儿悄悄,悄悄送来一曲悠扬奔放的《山楂树》。是老三又在山楂树下欢快地拉起心爱的风琴吗?
老三,谢谢你来过这世界!谢谢你用生命告诉我,这个世界真的是有永远的爱的。而且,真爱无敌,真爱无悔,真爱长存……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1
最近看了山楂树之恋真的很受触动,是啊,曾几何时心底也向往那样的感情,我想谁都希望拥有那样的一段感情,即使它很短暂,即使伤痕累累,只要有过,至少是绚烂的,无悔的。它会成为你今生最美的一道风景。
年少时的倔强,坚持,在现在看来是对还是错?有的时候我也在想,最爱,你是要他永恒,还是只要短暂的绚烂。现在我以有答案,深爱,就请放手,放手是为了给今生一个永恒美好的思恋。要是你们在一起了,且是永远,每天面对柴米油盐,终日的鸡毛蒜皮,就算再深厚的感情也会消磨殆尽。所以选择放手,选择离开!那样至少不会让曾经深爱的两人变成一对怨侣。也许这样开始会很疼,可时间会让你明白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有朋友说,那就找个超帅的,可再美好的东西,要是让你日以继夜的看着,且一看就是几十年,看你会不会累!会不会审美疲劳……
其实男人一生也还是很钟情的。十几岁的女孩希望有个青梅竹马恋人陪着自己,然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十几岁的男孩希望有个可以一般大,且愿意和自己一起天涯海角的人;二十几岁的时候,女人希望有一个有安全感,且一生专一的男人,嫁他,然后一起相伴一生,她不会计较他是否有钱,是否长的迷死人的帅;男人那时喜欢二十几岁身材婀娜的女人;三十几岁,女人每天柴米油盐,孩子,公婆,忙碌且幸福;男人心里是二十几岁,婀娜曼妙的女人。四十几岁。女人为了孩子,为家庭以把自己熬成黄脸婆,且依旧满足;男人心里依旧二十几岁,身材婀娜曼妙的女人。五十几岁时女人已经很显老了,孩子也有了满意的归属,她知足且依旧幸福。可她还是喜欢与他牵手走在一起;男人这时事业上也到了人生的顶峰。事业有成,往往这时的他们开始会思考人生,会觉得自己开始老了,会在最后的时间发挥自己的余热,要是这时身边出现一个二十几岁且婀娜曼妙的女人,他会义无反顾的投入,耗尽自己全部的精力,然后迅速老去。当男人到了六十岁后已经变的猥琐不振,这时的他们开始对自己老婆好,觉得今生他还是幸福,身边有这个体贴且温柔的女人,这时他开始拉着她的手到任何地方,开始带身边这个女人,带她去商城,宾馆,再也不会被身边那些二十几岁婀娜曼妙的女人所吸引,且珍惜身边这个容颜已衰,行动不便的女人,他知道这都是她为他付出的结果。而这时的女人早已原谅那个曾经背叛她,背叛家庭的男人,现在看到他拉着自己,觉得自己今生依旧无悔,依旧轻轻且坚定跟着他。
山楂树那样的感情是很感人,可我真的不知道,在今时今日,在此时此刻会有这样至死不渝的爱吗?我想不会,想想现在夫妻哪一对不是得过且过,哪个女人不是为了身边的那个男人心力交瘁,每当发生口角他不会再像恋爱时那样马上向你妥协,他会和你力争到底,即使他是过错方。哪个女人不是让身边的那个男人伤碎心,每次还不是自己独自细数悲伤?独自在深夜流泪却依旧拾起那颗早已破碎不堪的心。
是,本人也清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确实很感染人!曾几何时也无限向往过。也许你会觉得我过于极端,可我所见到的告诉我事实就是这样的,何必把最珍惜的感情抓住不放,学会放手,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至少在伤心时有个支撑着自己,不让自己迅速垮掉。老人们常说“瞬间才是永恒”我支持,知道它很有道理,不是空穴来风。爱!它就像一件易碎的艺术品!是,他看上去确实很美,确实很诱惑你。可现实会告诉你,它不能这样被你长时间放在手上,你要远远的看着它,只有那时它是最美的。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2
一部《山楂树之恋》,不知令多少人落泪……
整部电影就像午后暖暖的风,温情脉脉里流动着淡淡的感伤。老三对爱情的执著和热烈;静秋面对爱情来临时的羞涩矜持与纯情懵懂,以及他们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无一不令人唏嘘、怅惘。
1974年的初春,静秋去西村坪考察,在清澈悠扬的《山楂树》歌声中,她结识了老三。也许,就在老三与静秋那澄澈的眸子相对的刹那,前世今生,便已注定。然而,最美好的相遇也无法阻止悲伤的结局。纳兰容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是啊,如果人生只如初见,哪会有这么多的悲伤痛苦,生死别离。
总是被电影中的一些细节所感动。记得老三抱着静秋被石灰烧坏的脚小心翼翼地为她包扎,眼里满是难过与疼惜;为逼静秋住院,老三毫不犹豫地割伤自己的手臂;还有送静秋回家后,老三与她隔河而拥,久久凝视着对方。喜欢老三不时流露出的大男孩般的调皮和快乐。他以“为革命节约墨水”为由送静秋钢笔;在用树枝拉静秋过河的途中悄悄握住她的手;同静秋拍照时傻呵呵地一个劲儿乐。最令人难忘的是静秋和老三对望的场景,静静地,不着一言,像老屋子里陈旧的家具有阳光淡淡地扫过,空气中微尘曼舞,让人的心也随之沉淀,感受到说不出的舒适与宁静。
影片中,静秋从始自终都没有叫过老三的名字,她说:“认识你,真好”。在紧张的政治气氛下,谈一场纯洁自由的恋爱,需要怎样的勇气!“真好”二字便是静秋所能说的最勇敢的话,她明白老三对她的好,那是只有付出而不计回报的爱,一桩桩,一件件,如沉甸甸的砝码累加起来,便是这“真好”二字。
故事的结局弥漫着浓浓的感伤。静秋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我是静秋!”一声声,一句句,痛彻心扉,催人泪下。老三和静秋未能相守,这是二人的不幸,但他们的爱情绝不是悲剧,只要记录了最美的时刻,保留了最动人的记忆,不论何时追忆,此生爱过,足矣。
“茂密的山楂树,白花满树开放,我们的山楂树呀,它为何悲伤”,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再美的回忆也要被画上休止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思念的另一种延续。岁月悠悠,让我们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种上一棵山楂树,为曾经纯洁的爱情默默祈祷,静待山楂花开……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3
当女主人公静秋看着老三弥留之际的眼角缓缓弥散而滴落的泪水时,镜头上移到他每日挂念而不舍撒手人寰的病床上端——天顶上贴着静秋的照片,一对质朴纯真到了极点的男女之间的情谊,被升腾到精神情感的天际。那是一个为了精神依恋的酸楚爱情境界。作为20--年下半年中国电影最为触动精神情感世界的审美电影,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显示了不同凡响的诗意电影特质备受到关注。
探究《山楂树之恋》的不同凡响,首先就在于抛弃矫情追求质朴无伪的审美境界。《山楂树之恋》的优长显然在于注重纯净关注内心情愫;在于淡化外在强调内在精神表现。
特别要强调《山楂树之恋》的风格显现:诗意把握凸显情感细节。诗意电影在中国的渐趋消失减损了东方电影的特殊魅力,注重情感精神濡染而不事张扬的艺术魅力原本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但娱乐至上市场定夺的风习所致,我们久违了优美雅致的影像创作、抒情电影在给予观众审美趣味习染上具有特别的作用。《山楂树之恋》挽回了诗情写意的影像艺术,在朴质的美丽中展现清淡深幽的艺术趣味美。影片借助人物表现细节,自然流露真挚和纯洁的内在诗意。静秋的雅气洁净、没有邪念的神态,个性的羞涩和未知男女情的朴讷,都在一个个细节中呈现着。穿脱泳衣的害羞可爱、看待老三的天真无邪、询问男女情的不明就里等等,贯穿着一个通体透明的女孩心地,而其实是编导和大众在内心期望的童话世界,时时刻刻提醒人们爱的真纯本质。老三为爱而无私,为静秋而舍得一切,他早知自己的不幸,却不能把不幸伤及心爱的人。爱的本质是为爱的人增添美好而不是其他,也许我们在生活中已难以找到没有世俗的争权夺利的无情,在娱乐电影中更被无耻和调侃弄得不知道天下还有纯洁和无私。但《山楂树之恋》却让我们撕心裂肺的感知到爱恋的彼此护佑和宁可失去自己的真实期望。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电影里都期望这样的爱恋终成眷属,于是该剧的许多场景令人下泪,电影最后也是情感汇聚的最高潮,静秋穿着老三最喜欢的红衣服,在他弥留之际的病床前不停地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不是说我一喊你就出现了吗?”那一刻的纯情回荡在空气中,20--年的中国电影因为它们而具有了宏大历史和微妙情感的动人色彩!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4
两年前,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一炮走红,让我对这个故事有了些许了解。然而,前不久在爸爸的书架上,我意外地发现了原著,一气呵成地阅读完后,我不禁感慨万千,真正
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年代,“文革”的飓风所向披靡,鲜明荒谬的阶级界限深入人心。然而军区司令的儿子老三,却深深爱上了地主家庭出身的静秋。他对她真诚的关心,无私的爱护,在字里行间显露无遗:陪她走山路,背她过河,帮助她打零工,在她生活最为拮据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不仅如此,他也在默默装饰着她的精神生活:共读名著,汲取营养;互相激励,勇敢面对黑白颠倒的社会。老三曾经这样开导静秋:“你是个很有才华的女孩子,不要因为出身而低头做人。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朴实的言语中,却蕴藏着最最深沉的呵护,最最诚挚的爱。
可是,当“文革”的阴云渐渐散去,静秋的未来开始出现曙光,老三却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白血病,让他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此时此刻,老三选择了黯然离开,“别让她担心,就让她这么无忧无虑地生活”。老三的毅然放手,仿佛一曲凄清婉转的竹箫,道尽了世事的无奈,真情的凄美。苍白的病房里,静秋和老三生死诀别,当那执着的呼唤一声声响起时,“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是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许,失去的伤痛,才会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拥有,珍惜现在吧。
古今中外,两情相悦的爱情佳话数不胜数,但是唯独“山楂树之恋”让我最为感动。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精心的改编,没有华丽的辞藻,作者用近乎直白的语言,把这段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份难能可贵的真实,这段刻骨铭心的情感,向我们深切地诠释了“人间有大爱,世间存真情”。
曾经,面对着波澜不惊的生活,我感到无言的乏味与寂寞,暗暗感叹小说世界的精妙绝伦。然而,读完“山楂树之恋”,我终于豁然开朗,认真地做好自己提高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是人生的导演,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温馨美好的故事。毕竟,最本真的,才是最可贵的。
时空的镜头,仿佛永远定格在了那株古老的山楂树上,黄昏袅袅的炊烟中,芳草茵茵的小路上,在落辉的笼罩下,满树的山楂花正在绚烂地开放,似乎在默默地祭奠着那段特殊的岁月,那段唯美的时光。“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以这样的姿态谢幕,山楂树之恋,留给人们的回味和思考太多太多……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5
看到同学发说说,说自己看《山楂树之恋》感动到流泪。后面他的朋友有嘲讽的,不以为然的,不禁想写写自己的想法。
想起静秋为《山楂树之恋》写的后记中的一句话:“能为别人的故事感动到流泪的人,心还是年轻的。”如果一个人,明明知道世间千般苦,还没有司空见惯麻木无感,不吝惜自己的感情,愿意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那只能说明ta的心还是干净的,没有蒙尘的。(不包括矫情的眼泪和境遇相同的伤感)。如果有一个人,愿意为不相干的人或事付出感情,那这个人,值得我们尊敬,嘲笑他们的人,是否该想想,是何时起,已经忘记了同情?记得有人告诉我,同情并没有高高在上的意味,那些不被接受的同情,都是伤了人自尊的。没有人会拒绝温暖。如果一个人,看到别人同情比自己苦的人,不但不理解,反而去挖苦嘲笑,那么,那种人,如何能让人心生好感?
或许他们不是故意,或许他们只是说说而已,只是碰巧被我看到,借题发挥了。我没有立场指责他们,写这篇文字,也只是想起有些人的麻木不仁,并不就是针对了谁。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并不是我们麻木的理由。人心本善,同情是人性的本能反映。我们每个人都在忙碌,忙到没有时间打点自己的内心,让那些初生时的美好一点点流逝,到头来,却又自己叹什么人情冷暖,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讽刺,天大的笑话?
这番话,有点重了。若是得罪了谁,只能道一声抱歉。话已说出,覆水难收,当然,也没打算收。我并不高尚,也没有高高在上地说教谁。我只是认为,对于那些还没忘记感动的人们,我们应该表达尊敬,并且,向他们学习。平视所有伤痛,真心而别无二致地同情和理解每一个人,体谅他们的不易,不吝送出温暖。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6
看《山楂树之恋》,不是因为它的同名小说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小说”,其实“干净”一词对于衡量一部电影的价值来说没有太大意义;也不是因为它拍自著名导演张艺谋之手,毕竟一部电影的含金量并不等价于导演的知名度。
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一个苍白的年代。
看惯了凄美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同窗数载,楼台相会定钟情,即便没能长相厮守,亦可化作蝴蝶来世共舞;看惯了幸福和谐如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由学术的探讨相识,继而相知、相恋,一同走过了之后的苦难岁月;看惯了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年轻男女的卿卿我我、分分和和……我不知道在那个灰暗的.年代里爱情之花该如何绽放。
《山楂树之恋》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那是一个弥漫着政治色彩的年代,一个处处都有教条与“伦理”的年代。静秋与老三就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里相遇了,他们相爱了。
静秋一直小心翼翼地去拿老三手心里的糖、小心翼翼地看窗外老三跟欢欢嬉闹、小心翼翼地换上老三送的泳装、胶鞋……当她听说老三有对象之后气愤、伤心,她得知老三生病住院之后不顾一切地跑去看他,她在医院借来的宿舍里告诉老三他想干什么她都愿意。
而老三自始至终都爱得大胆主动,主动送给静秋钢笔,主动与静秋牵手,主动给静秋各种帮助,可是老三也担心自己的主动,他担心被静秋的领导老师发现,担心被静秋妈妈发现,而所有的担心只是源于怕静秋受到处分,怕毁掉静秋的前途。他们把最真挚的爱给了对方,无论环境怎样,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仍然是幸福的、快乐的。
静秋在老三临终时撕心裂肺哭声是影片的结束却不是故事的结局,因为所有爱情故事都不是以其中一方的离开而告终的。相反,那恰恰是静秋与老三爱情之花的完美绽放。
电影上映之后有网友评论说:《山楂树之恋》的放映是在向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兜售纯情,紧接着又有人开始对所谓的纯情质疑,类似搞笑的评论接连而起,无非都是围绕“纯情”一词,是否真的纯?有没有必要纯?如此等等。我不明白为什么一部影片非要用这一个字来衡量,难道仅仅是因为眼下这个时代所谓“纯情的缺失”?如果说这部电影真的起到了一些反衬当下的作用,那也仅仅是它的副产品,影射时代,演绎真情,才是它的本质。
那棵山楂树究竟是开白花还是开红花我们不得而知,而影片中的插曲即原版为苏联歌曲的《山楂树》,歌曲的最后这样唱到:“可爱的山楂树啊,白花满枝头;亲爱的山楂树啊,你为何发愁。”这既道出了时代之伤,也道出了人们心灵之伤。“山楂树”的忧愁,或许就是静秋与老三的这一段爱恋的伤……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7
早就想看《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了,终于在这个周五的晚上,在电脑旁,一个人,静静地走进那个纯真的年代。
这部号称史上最干净的电影,描述了一个很老套但有很真实的爱情故事,两个人情窦初开,纯纯的爱,到后来老三得白血病,病床上弥留和静香的哭诉,将故事推向最终的结尾,还有结果吗?当然有,那就是一辈子……
我跟着影片中的主人公走进了他们的故事,随着情节的深入,自己也被慢慢感动,泪水轻轻爬下脸颊。看完电影,心情幽幽的,不知道是为故事的结局而悲怆,还是为自己从来没有像影片中静秋一样被人那样呵护关心过而难过,也许两者都有吧。
最让人难忘的是静秋和老三的最后分别。弥留之际,老三眼睛一直看着他与静秋的合影,一口气几天都断不下去。当静秋穿着老三给她买的红色布料做成的衣服,泣不成声地喊出“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时,两滴泪从老三的眼角滚了下来,生命之灯就此熄灭。静秋从来就没有称呼过老三,说得最动感情的一次就是“认识你,真好”。本来我以为到了这个时候,静秋会给老三一个亲密的称呼,这也是老三一直期盼的。但故事最后,静秋最终没有喊出那个心理默念了无数次的名字,也许这就是所谓爱在心里口难开吧。老三的走带着遗憾却又饱含甜蜜。山楂树,因为水的淹没而不复存在,爱情却在延续。
《山楂树之恋》要表现的正是那种纯纯的,忧伤的爱情,平淡中透露出不平凡的故事或许就发生在你我之间,“这世上,有一个人他宁愿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说的多好,这正是老三对静秋的承诺;“我能等,不管等多长时间”,其实老三做到了,虽然最后生病死了。也许爱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彼此曾经深爱过已经足矣!刻骨铭心的爱情需要一生去回味。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艾米,感谢张艺谋,是他们让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段纯美的爱情。“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25年了,但我要等你一辈子。”这种爱情应该是我们向往的爱情。这是在现今社会最纯朴的甜言蜜语,也是爱的真谛!特殊年代,如同童话美好的爱情。而现实,越是质朴的情意越易随风飘逝,谁愿意用一生来等你呢?
初恋,是每一个人在漫漫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发生的感情经历。亦苦亦甜,或喜或悲,有的人最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幸福美满一生;有的人却迫不得已,痛苦分手,留有万千遗憾,嗟夫痛哉。幻,岁月如梭,不论是哪种结局,那份懵懵憧憧、青涩纯洁的美好时光会永远珍藏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也许在某一个繁星闪烁的夜晚,或是一个柳絮纷飞的午后,曾经拥有过的情感,曾经真心爱过的人,渐渐变的清晰,从尘封的记忆深处缓缓走来……
“茂密的山楂树呀,白花满树开放;山楂树山楂树,你为何要悲伤……”片尾曲缓缓响起,镜头里是那棵南村坪的山楂树,开出了白色的花朵。回眸,去寻找我们生活中的山楂树,它又在哪里呢?
悠扬的风琴声,忧郁的俄罗斯民歌《山楂树》为那个时代的特色。生命中风和日丽的艳阳天不多,只有刻骨铭心的悲伤更能久长。去过俄罗斯的同事说那里人穿灰黑色衣服居多,跟花里胡哨的东南亚衣着正好相反。
《山楂树之恋》
首先,电影拍得十分朴实,张艺谋放弃了许多电影技巧和绚丽的画面,用一种平铺直叙的生活化的手法,向观众娓娓道来。但是,要是看过这本小说的人,对电影会十分失望、特别不过瘾。毕竟电影篇幅有限,承载不了丰富的内容。删掉了长林对静秋的暗恋,也删掉了万驼子、成医生等很多的配角,最关键的是少了原著中最感人的“床戏”。两位主演还是不错的,静秋特小特纯,老三特帅特阳光。但我觉得让以前的章子怡来演更好。
电影山楂树之恋更像一部喜剧片,期间笑料不断。老三偷来静秋家时,弟弟妹妹笑嘻嘻地自觉出门回避,大家都笑了,有的说90后,哈哈;老三骑单车载静秋正开心时,意外地在她妈妈旁边停了下来,大家都乐得不行;老三变脸盆魔术,照相时的革命友情……到最后老三的父亲出来时,大王一乐,说石光荣。我晕,到后面静秋呼唤弥留之际的老三时,我一点都没感动,哎,可能早知道结果了,可能觉得这只是一个故事,前面的笑料又颇多,所以没打动我。走出影院时,大王说,这就是传说中感人的电影?我怎么觉得没把我怎么感动。我说,你要去看小说,电影删了太多了。我算是总结出了,只要是小说翻拍的,电影再好看,也无法超过小说的好看程度。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很生硬,感觉就是几个片断和几段交代背景的字幕组成,缺乏连贯性,淡化了时代背景和那时人性的压抑,没看小说和了解那个时代的话,很难理解这种偷偷摸摸的压抑的感情。没有了静秋复杂的情感、思想斗争和纠结的心理描写,
电影远没有小说写的打动人。比如,老三游泳完靠着静秋睡着了,只交代他是为了调休,轮班辛苦。小说里面是老三说想见她,都没休息好,上班时候想睡觉,睡觉时候想见他。静秋看了十分心疼,第一次主动抱了他,让他枕在自己腿上,他一下就睡着了。怎么电影拍出来完全没那个味道了。大王说:为什么要说出来,他不想她经常跑来看她干嘛,有些事情就不用说出来,看行动就知道了。哎,可是我觉得要表达出来才有感觉嘛。也许这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吧。
那一段在亭子里的约会,前面老三说家里要给介绍对象,静秋说你不会叛变吧,老三就说:“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反尔的'”……这段让我特别失望,小说里是前面静秋一直难为他,两人聊了好长时间后,老三才说出这么感人的话,在这里没铺垫的情况下,说出来显得十分突兀,让人完全没感觉,电影也没表现出静秋听他说“爱”字后心灵的震颤。老三抱着静秋时,感觉像抱一个小妹妹,很平静,没感到他有多么激动,有多么爱她。
当然,最关键的床戏被平淡带过了,小说里有大胆而不色的对话和性描写,而电影里就看见出静秋害怕极了的表情,老三摸索的手被静秋阻止了,两人合衣而眠。当然电影肯定不可能拍成小说那样,一纯到底其实是导演最好的选择了,虽然肯定不现实。但是却会给人感觉有些单薄,关于生死,关于爱情,关于一辈子的承诺,有很多东西是没有交代清楚的,因为没有了两人的很多对话和心理描写,也难以体现那种无奈和不舍的伤感。在原著中,这是最大的一个落泪点,但在电影中,却没有让人鼻子一酸的感觉。而且最后老三的告别信也没演出来。
其实生活中不乏比老三更痴情的男人,我相信总是有人,真心喜欢一个人,也会和老三一样一心一意地等待静秋,只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悲剧结局,让这场爱情特别感人。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这部号称史上最干净的电影,描述了一个很老套但有很真实的爱情故事,两个人情窦初开,纯纯的爱,到后来老三得白血病,病床上弥留和静香的哭诉,将故事推向最终的结尾,还有结果吗?当然有,那就是一辈子……
我跟着影片中的主人公走进了他们的故事,随着情节的深入,自己也被慢慢感动,泪水轻轻爬下脸颊。看完电影,心情幽幽的,不知道是为故事的结局而悲怆,还是为自己从来没有像影片中静秋一样被人那样呵护关心过而难过,也许两者都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