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读后感500字1
读了《桂林山水》以后,我被迷人的风光吸引了,我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愿望——我要早日去桂林,亲眼看一下那里的美丽风光。
从文中我知道了桂林的水“静、清、绿”三个特点。这种“静”赛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绿”得像一块大宝石。这样的水真是太神奇了。哪里的水能同时有三个特点呢?读到这,我对作者为什么用“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这三个词语的理解。
从作者描述中我还知道桂林的山形态万千。那里的山有“奇”“秀”“险”三个特点。它奇在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但又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我见到的山都是连绵起伏的,但是从平地上拔地而起千姿百态的山,我从没有见过。桂林的'山“秀”在色彩明丽上。秋天,我跟爸爸到北京看过香山的红叶,那被霜打过的枫叶,远远地去看,真像火一样红。由此我联想桂林的山一定比那红叶更明丽。桂林的山“险”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上。我觉得那里的山不一定很高,但一定很险俊,看了一定很有趣,读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时,我想到我们祖国有这样美丽的风光,感到十分自豪。
我爱桂林的山水,我爱伟大的祖国。
桂林山水读后感500字2
我们十二册的第二篇课文是《桂林山水》,早读课的时候,我手捧课本怀着好奇的心认真阅读这一篇文章。读着读着自己仿佛就走进了那"连绵不断"的画卷。
你看那桂林的水,作者先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静的西湖(一动一静)作对比,直接点明了漓江水独特的美;着重描写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还用翡翠作比较,突出了漓江水的"绿",读到这时,我仿佛坐在小船上,听到了划水声,看到了一只只小船悠然地在江上的情景,多美的桂林水啊!
再看桂林的山,作者巧借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山做比较,写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奇在千奇百怪、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秀在峰峦叠幛、色彩明丽;险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我的家乡是大山深处的一个村庄,作为一个山里娃,见得最多的就是故乡的山,故乡的山虽然也不乏峰峦叠幛、小巧玲珑、郁郁葱葱,却是连绵不断,缺乏特点喝个性,充其量只能算"木秀于林"。哪里能和桂林的山相比?
到了最后,作者把桂林山水结合起来,更使我如痴如醉,我仿佛在桂林的山间小路上漫步;又好象回味自己在漓江上尽情地荡舟,流连于山水之间,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
啊!美丽的桂林山水,你的丰姿吸引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是我梦寐以求的天堂。
黑暗中,一串慌忙的脚步,伴随一阵惊恐的喘息,“啪”!灯光炸起,银幕初亮。孙俪如受惊小鹿般,瞪圆双目,立于门后... ...
从电影《英雄》开始,张艺谋便放下身段,开始探索,虽然结果毁誉参半,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站在峰巅,独孤求败的,顽童心态的探索,不论是文艺商业电影,还是大型活动演出,他在探究着快乐表达的可能性。他说:“我自己在创作上常常希望不安分,希望能尽全力去扭动一下自己的身体。今天感兴趣,你今天就干,也可能明天你就变心了,所以,我的作品呈现出了各种可能性,体现四分五裂的局面。有人觉得不值,有人觉得草率,但我自己很愉快。”
玩够了,闹够了,这次他想回归古典了!
于是,策马蓑衣立身山水之间,泼墨挥毫游走庙堂之上,独酌饮醉飘忽屏风之内,纵横捭阖对峙阴阳之界。山水写意,琴瑟和鸣,文臣与武将、阴柔与刚烈、隐忍与激进、真实与虚假。处处体现着古典的中式美学意境,和相生相克,互为平衡的东方文化内涵。
《影》实实在在的是一部男人戏,政治权谋,家国天下。然而女人,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内在核心。阴阳相合,方得圆融。一个女人激发了一个男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从而改写了历史。相较十几年前,宏大却空洞的,史诗般的《英雄》,今年的《影》更像是一部小说,以小见大,内容丰富,有了对人性欲望的思考,于古典中见现代。
一个“影子”,本该生活于阳光的背面,却被推上台前,过着“真身”的生活。一个王者,本该在台前呼风唤雨,却只能委身斗室,运筹帷幄,活得像个“影子”。他们就像黑白分明的两极,泾渭分明,互相需要,却又不能共存。而女人,他们共同的女人,水一样,调和了黑白两种颜色,从此泾渭交融,模糊了界限,就像水墨中的晕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女人如水,所以剧中阴雨连绵,全程“湿漉漉”的,在潮湿阴抑中,机关权谋显得更冷酷,情感欲望来的更隐忍。
孤独缺爱的“影子”爱上温暖的女主,是自然的,寂寞清冷的女主,被单纯而贲张的肉体吸引,也是自然的。如果没有这两个自然,那“影子”完成使命,回归田园,“真身”完成大业,重返“人间”,黑白重新分明,各归其位,各司其职。然而情感是最不可控的`。“影子”在情欲中发现了自己,从而解锁了他内心的潘多拉盒子。而九死一生后,被刺死的母亲,是压死他单纯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影子”与“真身”真正的融为了一体!
刀戈相向的大殿上,血流成河,“影子”作为胜利者,披着“真身”的皮囊走出大殿,留下女主立于门后,影片回到了最初的一幕,像一个圆,划上了最后一个点,孙俪小鹿般惊慌的眼神中,多了份凝神屏息的沉着,善与恶,水与墨,混乱不清,浑浊不堪,一如人性之殇。
水般的女人,和墨般的男人,浇灌出这出水墨风的戏剧!最后结局的留白,也正呼应了丹青的画风,意味深长。
山,好似一名身材魁梧的士兵,守卫着边疆;山,好似一名貌美如花的少女,歌唱着歌曲;山,好似一名学富五车的诗人,吟诵着一首首精致的小诗……
——题记
刚走进这无名的山,我就陶醉于它独一无二的美了。
这奇形怪状的山,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看,群山有低有高,有胖有瘦,构成了一道连绵起伏的山岭。可如果从侧面看,扑入眼帘的.是一座直插云天的用石头建造的高塔。看到这些景象,我已完完全全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做出来的美景所彻彻底底地征服了。
到了春天,我更是惊讶于大山中的树林。环顾四周,绿得出奇。一阵绿色微风吹过,树林发出一阵“沙啦啦”的声响。大树伸着手臂与风一起舞动着,“哗啦啦,哗啦啦”好似一曲优雅的小调。伴着这动听的乐章,我缓缓地向前行走着。忽然,前方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响。我急忙跑去看,竟是一条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是这瀑布最真实的写照!我望着这碧绿的绸布,渐渐地,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幅碧绿的油画。山变绿了,天变绿了,地变绿了,风变绿了,我也变绿了……
一到冬天,整座山就像披了一身雪白的战甲,白得耀眼。站在顶峰,望着眼前的世界,只觉得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看着这白皑皑的世界,我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重新走回那片树林,一切都变了样:大树脱下了碧绿的衬衣,换上了洁白的外套;小花小草奋力地突破白雪的重压,冲出地面重获阳光;各种鸟儿都飞向南方,许多动物都进洞冬眠……站在冬日底下,感受清冷的风拂过我的脸。雪花缓缓地飘落,它们飘到了枝头,把树染白了;飘到了地上,把小花小草染白了;飘到了风中,把风染白了;飘到了我的手中,把我也染白了。
面对着高山深谷,我已经不复存在。我就像这座山的一部份,一份子。我已融进这山水之间,去寻觅这山水之间返璞归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