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金色的鱼钩观后感总汇90条

金色的鱼钩观后感总汇90条

时间:2020-03-24 20:08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那感人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脑海里浮现出老班长那高大的身躯、和蔼的笑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指导员派老班长走在后面照顾三位跟不上队伍的小战士。老班长为了不让三个战士的病恶化,便做了一个鱼钩给三个战士钓鱼做汤喝。可是鱼却是来之不易老班长怕小战士们食物不够吃,便自己不吃鱼,而吃战士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最后,老班长终于坚持不住,光荣地牺牲了。

当我读到课文中“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这句话时,我惊讶得睁大了双眼,内心被强烈的震撼着,我越看越投入,越开越被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所感动。我觉得老班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鱼钩,而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我的内心被深深地感动着,真想让老班长活下来,让他也来享受享受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其实,老班长本来可以吃了那些鱼,这样他或许就可以活下来了,可是,他却为了那三个小同志能活下来,为了祖国的光明前途,而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长眠在了地下。

我们应该好好向老班长学习,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对共产主义的一片忠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一定要勤奋学习,努力把握今天的美好时光,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慰籍那些为了祖国革命事业而光荣捐躯的的英魂

让“金色的鱼钩”在祖国改革开放的今天,世代相传,永远光彩夺目!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老班长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

《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红军进入草地时许多战士得了病,指导员就让老班长一路上照顾三个小战士。为了让战士们能走出草地,老班长为他们钓鱼做汤吃,为了弄鱼饵,他不知翻了多少草皮,晚上,老班长还要一棵一棵地找野菜,给战士们煮着吃。者班长却吃战士们吃剩下的几根草根和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了下去。读到这里,我的喉咙像被鱼刺卡住了似的,难受极了。草根和鱼骨头怎么能吃呀?可是,老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为了自己的战友身体好,他宁愿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鱼骨头。多么伟大,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呀!他这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老班长,课文中说你死了,我却认为你还活者。你的精神,你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且在当今社会像你一样的人层出不穷。当无情的地震让我们的城市毁于一旦的时候,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不顾自己的安慰,帮灾民脱险帮助我们修建家园;当突如其来的雪灾袭击我们郁郁葱葱的南国的时候,还是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看,到处都有你,有你老班长的精神,有你一样的行动。再看,我们红领巾也行动起来了!我们开展“手拉手”活动,我们为贫困儿童捐书,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我们还启动“帮一点”的活动,我们相信只有我们都互相帮一点,遇事多为别人想一点,再大困难也会被我们战胜。老班长请你放心我们新一代的少先队员不会忘记革命先烈的嘱托,我们一定会把你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老班长,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正如你的称呼一样,你对待三个小病号是多么的体贴。你作为老战士,永远是新战士,不,是全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如果没有你的这种精神,我相信就不会有现在的新中国。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3)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我的两眼湿润了。文章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了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作者与另外两位小同志,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使劲皱着眉头硬咽下去的时候,我的喉咙哽咽了。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需要,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几位小同志。那硬梆梆的鱼刺,他是怎么咽下去的呀?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幸福时光,回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啊!

平时,天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下面的地上种上一些饭粒,尤其是一吃完米饭,饭桌上、地上,白花花的一片米粒。有的时候,我要是觉得不好吃我饭菜,就背着父母半碗半碗地倒掉。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的不容易,粮食来的不容易,老班长吃的能和我们相比吗?他们为了我们的解放事业,历尽了艰辛,现在,我多么希望能用我碗里白花花的大米饭换过老班长手中的鱼刺啊!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4)

《金色的鱼钩》课文讲的是一位四十岁的老班长无微不至地照顾好三个病号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最使人感动的是他千方百计地给三位病号吃上鲜美的鱼汤,自己却不吃。病号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天瘦下去。当我读到老班长在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时,我的眼泪便簌簌地掉下来。多好的同志,多好的战友,多好的长者啊!

老班长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别人着急!为了让病号增加营养,白天,老班长找鱼饵,钓鱼:晚上,眼睛不好使,还用手摸野菜。钓到了鱼,就钓到了希望;摸到了野菜,就摸到了可怕草地的边。

老班长,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你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你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永远值得我学习。

老班长,你是我前进的丰碑。

金色的鱼钩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了。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讲的是在红军长征时有几位伤员走在了后面,指导员派班长照顾他们,老班长已经40多岁了,非常瘦弱,为了照顾好三位伤员,老班长想尽了一切办法让伤员吃上了鲜美的鱼汤,而自己却一口也不吃,只吃一些野菜根甚至伤员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老班长尽心尽力的照顾三个重伤员,最后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读完了课文老班长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他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一定要学习老班长这种奋不顾身,勇于面对困难,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只为别人着想,勇于献身的精神。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不正缺少老班长这种精神吗?我们这一代生活富裕了,没有像前辈们那样吃过苦,有时饭做得不顺口了就不吃了,可是想没想过老班长他们过草地吃的是什么,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们应当认真想一想。

我们要学习老班长那种献身精神,发奋读书,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讲述了在长征途中红军进入草地时发生的事。

在文章中,有一位老班长带着三个病人跟在队伍后面。在过草地时,老班长钓鱼给三个病人吃,而他自己舍不得吃,最后三个病人走出了草地,而老班长却饿死了。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这个老班长完全可以抛弃这三个病人,如果我是那个老班长,我一定会有吃的先自己吃,不能让自己饿着。等我吃完了在给他们三个吃,可老班长宁可饿死也要让他们三个病人活着走出草地。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红军再过雪山的时候,有一个人冻死了。他们的将军很生气,要处罚军需处长,没想到冻死的那个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流下了眼泪。我很敬佩这位军需处长,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一定会先给自己多穿几件棉衣,不能让自己冻死。

我要向他们两个人学习,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多想想别人。记得有一次,有一个人向我借东西,他有急事要用。我本来可以帮助他,但我怕他把我的东西弄坏,便找借口不借他。在看过这两个故事后,我觉得自己太自私了,他们可以为了别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可我竟为了一件小事而推辞,真是太不应该了。

从此以后,我也要多给别人一些帮助,不自私、不吝啬。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3

社会王老师让我帮她找一下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和关于这篇课文的

我首先读了一下课文,刚读了一个开头,我就被这篇课文的感人内容吸引住了,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脑海里浮现出老班长那高大的身躯、和蔼的笑容。

随着课文内容的发展,我一会儿露出了微笑,一会儿皱起了眉头,当我读到课文中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时,我惊讶得睁大了双眼,内心被强烈的震撼着,把这句话又反复的读了几遍,我越看越投入,越开越被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所感动。当我完整地读完这篇课文时,不知不觉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觉得老班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鱼钩,而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我的内心被深深地感动着,真想让老班长活下来,让他也来享受享受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们应该好好向老班长学习,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对共产主义的一片忠心。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让金色的鱼钩在祖国改革开放的今天,世代相传,永远光彩夺目!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4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有很多,其中《金色的鱼钩》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篇故事讲了红军在过草地时,把三个病人交给炊事班班长。可是,炊事班也没有粮食,他们就挖草根,和着青稞面吃。粮食总会吃完的,这下可急坏了炊事班班长。有一天,班长去河边洗衣服,一条鱼忽然跃出了水面,班长赶紧拿缝衣针弯成了一个钩子,钓了一条鱼。三个同志吃上了鱼肉,可是一个小同志注意到班长却不吃,三个同志吃完后,班长却吃剩饭,一位小同志看见了,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可就在快走出草地的时候,班长光荣地牺牲了。

炊事班班长本应该可以吃饱,但是他却把鲜美的鱼肉让给了小红军,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红军的队伍里,这种精神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现在的社会应该多增加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虽然现在我们处于和平年代,但是那种精神要永远保持。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5

我在五年级的时候,学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学完后,我身受感动,文章的每一次次的感人情景浮现在我脑海中。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讲的内容是说长征途中一位炊事老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每次读到老班长千方百计的让三位病号喝下鲜美的鱼汤,而自己却嚼着如石子般硬的鱼骨头,每咽一空,如有万根钢管扎在喉管上!三位病号一天天的好起来,而老班长却一天天的瘦下来。

老班长遵守对指导员的承诺,无论如何都要把三个病号带出无边的草原。把一根根鱼骨头咽下去,他是怎么做到的?多么值得敬佩的老班长啊!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好三位病号。想想老班长他们的生活环境,再想想我,我是多么的幸福!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吃饭的时候,我总是挑食,不吃青菜,总会掉米饭在桌子上,而再想想老班长他们,他们有青菜是满足了,鱼就算没有味道,可是对于那种环境下,已经是万幸中的万幸了!和他们比起来,我惭愧不已啊!

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现在的粮食!我宁愿把自己的米饭换给老班长那些硬板板的鱼骨头啊!老班长那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6

我是一个自我的'“小皇帝”,处处想着自己,心中很少想到他人。看了电影《金色的鱼钩》后,影片中老班长为了三个小同志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生活中的行为。

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贯穿电影始终。小同志吃饭时,他不吃,他说他吃饱了;小同志发现班长一直吃剩饭,为了节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班长钓鱼时,因为他几天一直在吃剩饭的原因,他饿倒了,看到这里,我的心提到嗓子眼,恨不得大喊:“小同志!快来呀!班长不行了!”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三个小同志赶来时,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三个小同志赶忙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去了,只留下了:“我没完成党给我的任务……”的遗言与那金色的鱼钩。看到这里,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

想想我们身边的人,有哪个人可以与老班长相比呢?就拿我来说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先考虑自己,稍受点儿委屈就咬牙切齿。在家里希望父母把好吃的留给自己,看电视都要自己说了算……

影片《金色的鱼钩》给我的教育意义真是太大了,今后我要向班长学习,学习他舍己为人的精神。虽然他牺牲了,但他活在我们心中“。班长就是一个这样的英雄,他的精神永留人间!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7

在我读五年级下册的时候,学了一篇课文叫《金色的鱼钩》,学完后让我深受教育。

文中的老班长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时老班长设法让三个病号吃到鱼汤,而自己却不吃……走到边缘时,老班长牺牲了。为了纪念老班长,小梁保存了金色的鱼钩。

当我读到:“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读到这体会到,红军过草地时艰难,有的时候还吃不到好的东西。而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有好吃的鱼。还加了作料。我有时还嫌这嫌那的,从来没想过爸爸妈妈的辛苦。

当我读到:“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读到这时我体会到。老班长没有捉到什么鱼。但他已经尽全力,不管有多少,只要让三位病号吃就行了。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可我吃了一点儿,觉得不好吃。可我想”如果不吃完妈妈会说我的。可这这么难吃,我吃不下呀!“于是我就把妈妈准备的早餐倒掉了。现在我对这件事感到十分内疚。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这么艰难,儿我还在这浪费粮食,真是可耻。

这篇课文,让我得到了一个深刻的启示,我发誓: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8

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过草地进。读了这个故事,我顿时热泪盈眶。

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很多人得了肠胃病,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和两个小同志。路上,老班长为了照顾我们,自己却牺牲了。

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班长总是做鱼汤给“我们”喝,而自己却只用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充饥。老班长年纪不小了,也需要补充能量和营养,但他为了照顾伤员,还是硬挺着“这把老骨头”。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感动。

老班长临死前看见“我”把鱼汤端到自己面前,仍一心想看看伤员,只要还有一口气,一定要把伤员带出草地。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今社会也需要像老班长一样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美好。我们要向老班长学习,在生活中多为别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

老班长,你虽然不在了,但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是我们的好榜样。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9

周五这天,我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读完以后,我十分感动!

课文讲了一件感动的令人掉泪的事情:红军进入草原,我们三个小同志得了病,司令员让老班长照顾我们。我们把两袋青稞面吃完了,没了粮食,只能靠着老班长钓鱼,我们吃鲜美的鱼肉,老班长却只吃些鱼刺、野菜!最后,老板长光荣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当读到最后,我总是会热泪盈眶。一位老班长,他年纪那么大,本应该多吃点,可他却吃一些残汤剩饭!让小同志们吃着鲜嫩诱人的小鱼。他为了让小同志们走出草地,撒了一个善意谎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位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老班长!如果我能见到老班长,我会赞扬他:”您是一个伟大的党员!“

除了书上说的老班长,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舍己救人的故事,比如:在1952年1月2日清晨,志愿军里的罗盛教和他的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河面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小孩正在滑冰。忽然,传来了呼救声,一个小孩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其他人们焦急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儿童,罗盛教英雄捐躯。

这些伟大的人,为了别人,肯付出一切代价,甚至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要向他们,这些伟大人物学习!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0

在长征途中,不少人都因为饥寒交迫被活活冻死、饿死。天气是风一阵雨一阵,身上是干一阵湿一阵,肚里是饥一顿饱一顿,脚下是深一脚浅一脚。

《金色的鱼钩》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战士照顾三个伤员的故事。当时已经没有了食物,这位老班长从不闲着,伤员休息时,他就去找野菜、挖草根。伤员们一天比一天瘦弱,他实在不忍心看伤员这样。一天,他忽然看到一只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把缝衣针做成鱼钩。从那以后,伤员每天都可以喝到鲜美的鱼汤。老班长却啃着剩下的鱼骨头。快走出草地了,老班长却瘦成皮包骨头了。他饿晕了,却仍然把鱼汤留给伤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仍然责备自己把伤员饿瘦了。

如此为别人着想的老班长,竟然为了别人不惜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把能够挽救自己生命的食物让给伤员,老班长有着一颗多么纯洁的心啊!

这个故事反映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困苦,更加反映了老班长的高尚品德。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用无数红军的生命换来的。

在这个长满了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眼眶里的泪水都要流出来了。文章的一些感人的段落,让我感动不已。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也浮现在我的脑海的前方。

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长征途中一位老红军战士受党组织的嘱托,护送伤员——两位年轻战士。走出草地途中,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当我读到“老班长手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就像故事中的小梁一样,好像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辛苦,他每天都要当保姆,帮助受伤的伤员,包扎伤口,换纱布,有时纱布没了,就撕下自己的衣服,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细布,给小梁包扎伤口,他每天又要当勤务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扫一下,每次都会用几根木棒和一块破布搭起的一座小帐子,为了让伤员住得舒服一点。让风吹不到,雨下不到。老班长为他人付出了那么多,可对自己来却是那样的简单。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年轻的同志,这是舍己为人呀!老班长为了下一代,解放全中国,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在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总觉得每一粒饭很容易得来,掉了这一点点没有关系。回想起来,真对不起每一粒米饭啊!真觉得自己不珍惜粮食!

平时,每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饭粒,不好吃的菜,从不会去夹来吃。但是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深感到我们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老班长所吃的东西能和我们的比吗?他们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历尽艰辛,我们多么希望能用自己万种的米饭去换老班长手中的鱼骨头啊!希望他能吃得好一点!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2

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我的眼睛湿了,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老班长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

《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牺牲了。

最让我受感动的地方是:“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一读到这,我就热泪盈眶,老班长是那样坚强。吃草根和鱼骨头是多么困难和痛苦啊,可老班长却从来不吃鱼。老班长多么忠于党的事业,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时刻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一心一意照顾好三个病号。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一口鱼。

再想想我,一天净吃好东西,比他们吃的要好上一百倍,还不满足。为了自己享受,也不管别人如何。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红军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我能吃好、穿好吗?我与老班长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啊。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时代,虽然,我们不能象老班长做出那样伟大的事。但是,老班长忠于革命和忘我牺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永远牢记《金色鱼的钩》这个故事,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这个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鱼钩吧。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3

《金色的鱼钩》主要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红军老班长牢记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自己却光荣献身的故事。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老班长的事迹真是太让人感动了:茫茫草地,无边无涯,老班长搀护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一路上,他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工作是多么繁重,又没有食物充饥,是多么的艰难。老班长将战士安顿好,就去水塘边钓鱼,好不容易才钓到一条小鱼,老班长就给战士们弄野菜鲜鱼汤吃,可他自己却吃战士们吃剩的鱼骨和草根。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不正是一面光辉的旗帜吗?特别是老班长历尽千辛万苦带着三个病号即将走出草地时,他自己却倒下了,当战友把鱼汤送到他嘴边,他临死前也不吃一口,而是把鱼汤留给战士,还鼓励战士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这是多么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啊!,老班长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想:我也是一位学生干部,如果我能像老班长那样对待工作,对待同学,还有什么工作干不好?还有什么和谐搞不好?如果我们能像老班长那样对待自己的学习,还愁自己的成绩提不高?如果我们能像老班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我们还能觉得今天苦吗?我们要懂得今天的幸福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决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这样才不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希望。

我是祖国的接班人,我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是祖国的希望,党看着我,人民看着我,革命先辈们看着我,老师、爸妈也看着我,我不能给他们丢脸,我不能让祖国失望,我一定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党的好孩子,做国家的栋梁。

我永远怀念红军老班长,老班长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进!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4

大家都知道长征的故事,而我读过一篇《金色的鱼钩》,更是令人感动。

翻开书页,我仿佛看到在一片大草原上,一支军队正浩浩荡荡地走来。这时,有三位红军战士得了肠胃病,指导员让一位炊事班长照顾他们。这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将仅有的食物都让给了生病的战士,而自己却不幸牺牲了。

看完之后,我禁不住流下了两行热泪。我被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老班长呀,当指导员交给你这个任务时,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三个病号没食物时,你整夜合不拢眼;当你钓到鱼时,全部让给了病号,而自己却只肯吃鱼骨头和草根;当病号被饥饿和疾病折磨时,你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当病号发现你的秘密时,你嘱咐他要保密……老班长,你付出了这么多,自己却光荣牺牲了!难道你的身体是铁打的?难道你这样做是完成任务?不!不是这样的!是革命精神支撑着你,使你不顾自己,保护后代。

我静静地沉思着:老班长,文章中说你死了,可你的精神还活着。像你这样的人太多了。清洁工人宁可一人脏,也要换来万家净;老师们宁可自己累,也要让学生早日成才……可我又为我们这些丰衣足食的现代儿童感到惭愧,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还觉得不满足。要是让我们去过像老班长当时的那种苦日子,那还能活下去吗?

我收起思绪的翅膀,从心底喊:鱼钩里藏着爱,但愿我们所有人都有一颗金灿灿的爱心。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5

在25000里的长征中,演绎了不少抛颅头,洒热血的非凡故事。金色的鱼钩更是让我为之感动。

金色的鱼钩主要写老班长照顾“我们”三个病号,为了让“我们”快点康复,走出草地,捉鱼给我们吃,自己却嚼草根子。老班长虽然消瘦了很多,但身体健康,四肢健全,完全可以抛下“我们”,自己轻松地走出草地。但他没有那么做,反而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女一样对待我们。即使自己十分疲倦,也会让我们喝到鲜美的鱼汤。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高尚啊!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遇到任何困难,要勇敢面对。终于我们走出草地,可是老班长却永远闭上了双眼。像老班长这样的革命战士,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他们的热血洒满了中国每一片土地。我们应该将他们的事迹铭刻在心中。他们是英雄,为国奉献的英雄;他们是榜样,我们学习的榜样。每一滴水,每一盏灯,每一片土地,都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没有了他们,哪来的新中国?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珍惜亲人,珍惜这么美丽的中国!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亮娇艳;我们是祖国的明灯,照亮黑暗;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撑起一片天空。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中,我们应该不负先烈所托,全备武装,让国家更富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6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我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1935年的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因为胃病,实在跟不上队伍,指导员就派炊事班长“老班长”照顾我们。我们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不到半个月,我们的粮食就吃完了,老班长看着我们一天一天瘦下去,他就整夜整夜合不拢眼。一天他发现水塘里有鱼,就做了一个鱼钩,钓了一些鱼,我发现老班长没有吃,而是在我们吃完之后啃骨头,我看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谁不知道鱼骨刺的滋味儿是多么痛苦,甚至有一点点也要吐出来。可老班长却要嚼我们吃剩的鱼骨头,还要吞进肚子去。直到我们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我哭了,我把老班长留下来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遵照指导员的指示,照顾“我们”。临死前还说没有照顾好“我们”,没有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老班长他那惊人的毅力和至高无尚的革命精神使我非常的感动,还有他那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让“我们”吃得饱,他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使我不禁为他感到赞叹。现在的生活中都很少能见到像老班长这样的人了,就比如说我们小区停车的业主们,他们以为这小区是他们家的,车子都乱停,每天早晨我都能听到汽车按喇叭的声音。还有我们楼对面的一个广场,每天晚上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都把声音放得很大,弄得根本不让人休息。如此的事件还有很多,这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自私自利的行为。

我相信,老班长留下的鱼钓,现在一定在革命纪念馆里,受子子孙孙的瞻仰。老班长那舍己为人的高尚的品格,是多么伟大啊!我们一定要学习老班长那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不要做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7

在一个清晨,老班长穿着破衣烂衫,以他的伟岸形象,走进了我的心中。

初识老班长,是那篇课文《金色的鱼钩》。战士们过草地,许多人都得了肠胃病,老班长以长辈姿态照顾每一个人。课文中,并没有指明他的姓名,但一个“老班长”这样亲切的别称,是再好不过了。

过草地时,食物短缺,一根针变成金色的鱼钩,钓出了大家唯一的肉食;一只手布满了皱纹和沧桑,在草地里抓出小虫作鱼饵,一个锅,几片野草,几条小鱼,煮出了长征路上的希望。待别人吃完,他一个人拿起碗偷着吃其他人吃剩的鱼,还说他早就吃过了,比别人吃的还早。可是实际上呢,他的肚子里又有些什么食物呢?有的只是对年轻战士的满腹牵挂而已。

待到老班长快要饿死时,其他的战士热心帮助他,给他钓鱼,可是他只说了一句:“别浪费食物,别浪费精力!”这是多么不顾惜自己!他口口声声说着“浪费食物”,难道给自己吃东西就算是浪费了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不忘把生的希望留给其他的战士,命令他们:“一定要走出去!”慢慢地,老班长的手缓缓地垂下去,一切就这样结束了,而老班长也在我心里永远活了下去。

我的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样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老班长为什么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和老班长因这篇课文相识,但并不会因他在这篇课文中的死亡而在我的生活中消失。因为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就会想起这个姓名都未留下的老班长,意识到中国还有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人。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是那个再普通不过的鱼钩永远都会绽放金色的光芒。不论多少年过去,他的精神会永远流传下去,老班长的中国魂永远都在,值得一代一代青年人追随铭记。

现在,看看中国,高楼大厦,风景秀丽,人们生活幸福,不再畏惧外敌入侵,我们难道不应该时刻想想老班长和老班长一样的革命,想想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吗?

从读《金色的鱼钩》我与老班长相识,也与千千万万个和老班长这样的人相识。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8

周五这天,我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读完以后,我十分感动!

课文讲了一件感动的令人掉泪的事情:红军进入草原,我们三个小同志得了病,司令员让老班长照顾我们。我们把两袋青稞面吃完了,没了粮食,只能靠着老班长钓鱼,我们吃鲜美的鱼肉,老班长却只吃些鱼刺、野菜!最后,老板长光荣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当读到最后,我总是会热泪盈眶。一位老班长,他年纪那么大,本应该多吃点,可他却吃一些残汤剩饭!让小同志们吃着鲜嫩诱人的小鱼。他为了让小同志们走出草地,撒了一个善意谎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位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老班长!如果我能见到老班长,我会赞扬他:”您是一个伟大的党员!“

除了书上说的老班长,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舍己救人的故事,比如:在1952年1月2日清晨,志愿军里的罗盛教和他的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河面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小孩正在滑冰。忽然,传来了呼救声,一个小孩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其他人们焦急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儿童,罗盛教英雄捐躯。

这些伟大的人,为了别人,肯付出一切代价,甚至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要向他们,这些伟大人物学习!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9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话,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位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幸牺牲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的炊事班长,也就是“老班长”牢记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一路上是保姆、是上级、是勤务员,一定要把三名小战士带出草地。才半个月的时间,青稞和着野菜就吃光了没有吃的,“老班长”为了不让三名小战士因过于饿而瘦下去,走不出草原,而在每天早晨起来就去钓鱼和去找野菜,却不顾自己的身体,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啊!老班长为了让三名小战士吃饱饭,而起早贪黑的给三名小战士找食物,三名小战士吃饱饭后老班长却只吃一点吃剩的鱼骨头和一点野草根,我每每一读到这儿心里就很难过,脑子里便会浮现出“老班长”那骨瘦如柴的身材和清瘦、布满皱纹的脸。我真想用我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回到过去给这四位战士买一些吃的东西,递给他们的手里,让他们吃上喷喷的东西啊!

那三位战士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用坚强的毅力和铁打一般的双脚才能走出这草地,那草地是考验人们毅力的地方,有可能被饿死,有可能被陷入沼泽,有可能被累死,生存下来的机流非常小,但他却不怕艰难,不怕困难、不怕死地走出了这片草地。

在走出草地的边缘的时候,老班长累的倒下了,在临死前也还是那么的珍惜食物。真是一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事业的战士啊!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0

一本散发着墨香的语文书放在我面前,我好奇地拿起来翻阅着。呵,一篇篇文章多么生动优美!特别是《金色的鱼钩》使我深深地感动了。

《金色的鱼钩》主要写的是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文章语言简练,朴实无华,记叙真实而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当中。看完以后,我深深地感动了。老班长啊,当指导员向你布置任务时,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三个病号吃不上东西时,你整夜合不拢眼;当你钓到鱼时,你让给病号吃,自己却吃剩下的鱼骨;当小病号发现你的秘密时,你嘱咐小梁保密;当小病号被饥饿和疾病折磨时,你鼓励他们不要丧失革命意志……老班长,你付出了这么多,自己却牺牲了!难道你的身子是铁打的?难道你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不是这样!是革命精神支撑着你,使你不顾自己,保护革命后代。

我掩卷沉思着:老班长,课文中说你死了,我却认为你还活着。你的精神,你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而且,当今社会像你的人太多了。有人遇到天灾,人们立刻伸出了援助之手;大街上一个小孩迷了路,有人会送他回家;一个小孩快要在车轮下丧生,有人飞身扑上去将他救出……到处都有你,有你的精神,有像你一样的行动。看,红领巾也行动起来了!他们帮助贫困户,主动为灾区捐钱,向人们宣传法律……老班长,请你放心,我们革命的下一代决不会辜负老一辈的希望!

我收回思绪的翅膀,从心底喊:老班长,我一定要学习你那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品质!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1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那感人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我好像身临其境一般,脑海里浮现出老班长那高大的身躯、和蔼的笑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指导员派老班长走在后面照顾三位跟不上队伍的小战士。老班长为了不让三个战士的病恶化,便做了一个鱼钩给三个战士钓鱼做汤喝。可是鱼却是来之不易老班长怕小战士们食物不够吃,便自己不吃鱼,而吃战士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最后,老班长终于坚持不住,光荣地牺牲了。

当我读到课文中“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这句话时,我惊讶得睁大了双眼,内心被强烈的震撼着,我越看越投入,越开越被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所感动。我觉得老班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鱼钩,而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我的内心被深深地感动着,真想让老班长活下来,让他也来享受享受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其实,老班长本来可以吃了那些鱼,这样他或许就可以活下来了,可是,他却为了那三个小同志能活下来,为了祖国的光明前途,而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长眠在了地下。

我们应该好好向老班长学习,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对共产主义的一片忠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一定要勤奋学习,努力把握今天的美好时光,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慰籍那些为了祖国革命事业而光荣捐躯的的英魂

让“金色的鱼钩”在祖国改革开放的今天,世代相传,永远光彩夺目!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2

1935年的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还不到四十岁,可两鬓都白了,大伙都叫他“老班长”。我们一走到宿营地,他就到处找野菜草根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吃,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两袋青稞面都吃完了。一天,他给我们洗衣服,忽然,跳出一条鱼来,他急急忙忙的跑回来,取出一根针烧弯,跑的水塘旁边扎了一条鱼。所以,今天晚上我们就有新鲜的鱼汤可以吃了。老班长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口。这天,我问老班长,“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我吃过了,一起锅就吃了。”我不信,晚上我悄悄跟着老班长,看到老班长端着搪瓷碗,吃我们吃掉的鱼骨头,顿时,我感到喉咙里有千万根针扎一样。老班长发现了我,一时说不出话来。我哭着跑到老班长面前,“老班长你。”“小梁别出声,咱们是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现在你们的任务是要走出草地。”

我们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决定在这里停一停吃点东西,他又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可他因为太饿了,昏倒在水塘边上。我弄来鱼汤给他喝,他不喝,让我们喝,最后牺牲了。

我们哭了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3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我的两眼湿润了。文章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了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作者与另外两位小同志,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使劲皱着眉头硬咽下去的时候,我的喉咙哽咽了。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需要,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几位小同志。那硬梆梆的鱼刺,他是怎么咽下去的呀?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幸福时光,回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啊!

平时,天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下面的地上“种”上一些饭粒,尤其是一吃完米饭,饭桌上、地上,白花花的一片米粒。有的时候,我要是觉得不好吃我饭菜,就背着父母半碗半碗地倒掉。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的不容易,粮食来的不容易,老班长吃的能和我们相比吗?他们为了我们的解放事业,历尽了艰辛,现在,我多么希望能用我碗里白花花的大米饭换过老班长手中的鱼刺啊!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4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我的两眼湿润了。文章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了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作者与另外两位小同志,却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便皱着眉头硬咽下去”的时候,我的喉咙哽咽了。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的需要,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小同志。那硬梆梆的鱼刺,他是怎么咽下去的呀!他靠的是那惊人的毅力和至高无上的革命精神。为了青年一代,为了解放全中国,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幸福时光,回想起来,可真惭愧啊!

平时,天天吃饭,我总要把米饭掉在桌子上或地上,每次吃完饭,总能在桌上、地上看到白花花的一片米粒。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粮食来之不易。老班长所吃的能和我比吗?他们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历尽了艰辛!现在,我多么希望能用我碗里白花花的大米饭换过老班长手中的鱼刺啊!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5

《金色的鱼钩》课文讲的是一位四十岁的老班长无微不至地照顾好三个病号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最使人感动的是他千方百计地给三位病号吃上鲜美的鱼汤,自己却不吃。病号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天瘦下去。当我读到老班长在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时,我的眼泪便簌簌地掉下来。多好的同志,多好的战友,多好的长者啊!

老班长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别人着急!为了让病号增加营养,白天,老班长找鱼饵,钓鱼:晚上,眼睛不好使,还用手摸野菜。钓到了鱼,就钓到了希望;摸到了野菜,就摸到了可怕草地的边。

老班长,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你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你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永远值得我学习。

老班长,你是我前进的丰碑。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6

今天早上语文课,我们学习《金色的鱼钩》。我读了一遍课文,被文章中的老班长的行为感动了。

老班长他是一个舍己为人、尽职尽责、忠于革命的人。我是从他捧着搪瓷碗,嚼着草根,吃剩下的鱼骨……这几个言行中看出来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班长在自己的生命最后的一刻,也一点东西也不肯吃。

课文的标题《金色的鱼钩》中的“金色”,不是指鱼钩是金色的,而是指老班长身上的高尚品质像金子般。

老班长对三个战士的关心和关爱是无比的伟大的。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名小红军。

陈赓在过草地时和部队走丢了。他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了一个小红军正在草地上。陈赓走过去要把马让给小红军骑,还要他吃点东西。小红军一一回绝了。

小红军说他比陈赓强壮,吃的比陈赓还多。

陈赓信以为真了,骑上马走了。

可是刚走一会儿他说“不好,被骗了”。他马上向回走。这时他看到了奄奄一息的小红军……

我想这和生活不是一样的吗?我们生活中不也有无私奉献的人吗?比如医生、护士和警察……

如果我们每个人奉献一点,世界就美好了。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7

今天我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长征时期,一位老班长不顾自己的安危,用那闪烁着金光的鱼钩来钓鱼,要把几位革命小同志带出草地,可是,他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故事。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着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读完后,我哽咽了很久很久。

一根针制的鱼钩,成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所敬仰的圣物。

难道这小小的鱼钩真的是用金子做成的?有着非凡的力量?不,那是一位老班长的精神在闪光!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为党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最崇高的一件事。在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许多人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的选择让自己生存,而那位老班长却选择了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别人。老班长难道不想活下去吗?他难道不想喝那味道鲜美的鱼汤吗?为了党,为了人民,他必须用自己的那条老命来换三个小战士的生命,这是伟大的选择,这更是老班长对党的一片忠心。老班长金色的思想光辉必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永垂不朽!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或许,只有此诗,足以慰藉他的英灵!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8

这个礼拜我们学了《金色的鱼钩》,我被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金子般的精神感动了。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军过草地的事,老班长无微不至,尽心尽力照顾三个战士,最后牺牲了。老班长的精神让我永远不能忘怀。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嚼着几根草根,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时。”我难受极了!眼睛不禁湿润了,觉得有万根的针扎着我的喉管。我想:咽鱼骨头是多么难受啊!有时还会堵在喉管里。当小梁知道老班长咽鱼骨头时,他怎么也咽不下去鱼汤,从中我体会到小梁的沉重。

老班长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鱼钩,留下的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虽然老班长已经离我远去,但我们身边有很多的“老班长。”2008年,汶川大地震,许多解放军叔叔没日没夜搜救被地震掩埋的人们,当突如其来的雪灾袭击时,也是他们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现场。扎根边疆的士兵坚守着边境的和平,还有边疆建设者,留下的是繁华,带走的是荒凉。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比如在公交上,给老人让座。在生活中,不能浪费一粒米。要学习老班长的这种精神。

读了《金色的鱼钩》,我感触很深,老班长的这个鱼钩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19

中国,一个拥有数千年文化的的国家,其中,几千年文化涌出了许多爱国故事,而先烈,故事却使我深深震撼。

故事叙述了:“1935年,红军全面进入草地,在长征途中,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吩咐,照顾好三位小同志,当他们面临饥饿威胁时,老班长把缝衣针做成鱼钩,日日钓鱼给小同志吃,可当他们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倒在了草地上,永远离开了我们。”

读到这里我忍不住泪眼花花,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叫做《金色的鱼钩》,读完了这篇故事,我沉思了起来,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我脑海里闪烁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革命先烈。对了,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口,刘胡兰,赵一曼宁死不屈,一位又一位的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奋战,他们鲜血滋润了千年沃土,使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在长征途中,一位又一位的革命先烈,为了祖国,为了大家,为了亲人,为了朋友,而舍生取义,这些事在长征路上不断的发生,为什么?为什么?就是因为要解放我们的中国,我们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不再被任何国家嘲笑,来打破着东亚病夫的招牌,每一位革命先烈都是我们榜样。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中华的事业而奋斗。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20

寒假里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红色经典故事,使我受益匪浅,老班长的那种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文章讲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上级领导交给他的任务,为了照顾生病的三个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老班长不但在行军的时候照顾生病的战士,休息的时候还要到处找野菜、挖草根来给生病的战士补充营养。在粮食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把钓来的鱼给生病的战士吃,而自己却连一口汤都舍不得喝。只能背着几个小战士偷偷地“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读到这里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我被老班长的这种精神感动了。

回头想想我自己,不禁耳根一热:平时吃饭的时候总是挑挑拣拣,如果不合口味的还会把它丢到一边。想想,如果没有老一辈红军的牺牲,怎么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顿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爸爸经常说:“盘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从今以后,我首先要做一个珍惜粮食的孩子。

文章的最后,老班长在临牺牲前还不忘照顾三个小战士,把最后一点吃的全部留给了小战士,他要让小战士活着走出草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小战士,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老班长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看着文中老班长的插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金色的鱼钩,它那么的光芒耀眼。

读完文章,我决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帮助别人,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用一个优秀少先队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21

大家一定要记住革命啊,那些坚强的革命队伍是多么好的队伍啊。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不惜经受皮肉之苦,甚至失去温暖的家庭和珍贵的生命。

红军长征路两万五千里,是多么遥远的距离。而红军这支铁打的队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冲锋陷阵,战胜困难。爬雪山,过草地,这支无畏无惧的队伍真切的验证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

炊事班长是一个老党员,在接受了党组织给与的任务后,认真地照顾着三个年轻的战士。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三个人吃,自己却吃着最差的东西。为了给三个小战士改善生活,他把一根缝衣针做成鱼钩,尽管眼睛已经卡不清东西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每天晚上钓鱼,然后摸索着拔几根野草给战士们做鱼汤。在三个小战士吃完后,他才拣起残余的鱼刺嚼一嚼忍着痛咽下去。

最终,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最后时刻,严重虚弱的老班长终于倒在了草地边上。而那个鱼钩则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见证着一个老党员的无私与伟大。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必将被下一代继续发扬光大。

同学们,今天的共和国是党和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也要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读书。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用成绩回报社会和党。

我们就像祖国的花朵,鲜艳、娇丽、多姿,我们的担子很重,肩负着家人的期盼,祖国的希望。我们要从小立志,奋发图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22

星期三下午,我学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一位老班长接受指导员让他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任务。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能够顺利地走出草地,就把少得可怜的食物让给小战士们,而自己忍饥挨饿,当走到草地边缘时,老班长牺牲了。这个故事体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学完这篇课文后,老班长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深埋在心中的一件往事也情不自禁地浮现心头。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同学谢岸求去廉江樱花公园玩。到了中午,我的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地叫了,于是我们就来到附近一家面馆准备买面吃。当我想掏钱出来付面款时,却发现钱不翼而飞了,我一脸沮丧。刚好岸求带的钱也不多,只够买一碗面和两张回去的车票。于是岸求同学就对老板说:“老板,给我朋友来一碗面。”老板把面端上来放在桌子上后对岸求说:“小朋友,你不要吗?”岸求狠狠地摇摇头说:“我不饿。”然后又回过头来对我说:“子希,你快吃吧,吃完我们好回去。”我疑惑地问:“你真的不饿吗?要不我们一人吃一半?”岸求一下子站起来,把肚子一挺,再用手拍几拍,说:“你看,我真的不饿!”当时我实在是太饿了,连再次怀疑的力气都没有了,就说:“你不饿,我就不客气了。”说完,我就埋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到两分钟,一碗面就给我“消灭”了。当我抬起头时,却发现岸求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面碗,还不停地咽口水。我问:“岸求,你是不是饿了?”岸求马上把头一抬,摆摆手说:“我不饿!”

在回去的路上,当我听到岸求的肚子不停地叫时,我才知道岸求也饿了,他只是怕我饿着,就把面让给我而已。我对她说:“岸求,刚才我真不应该一个人把面吃完了。”他还是若无其事地说:“没事,我顶得住。”

岸求同学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不正是和老班长的精神一样吗?老班长,虽然您牺牲了,但您的精神永放光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中华大地,无数的一代一代的“老班长”、“小班长”像潮水一般不断涌现出来。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做一个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23

我看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

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炊事班长和三个病员的故事,故事中老班长将仅有的食物让给了病员,自己却不幸牺牲。故事语言简练,朴实无华。

看完后,我沉默了。老班长当指导员向您布置任务时,您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当三个病员吃不上东西时,您整夜合不上眼;当您钓到了鱼熬成鱼汤让病员吃,自己却吃鱼骨头;当您被病员发现时,您嘱咐他不要别人知道。怕伤病员们知道后影响他们恢复。您这种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

以前,我总认为浪费没什么可耻,只是乱花点钱嘛。一次,面包吃一口就扔,被妈妈看见了,气冲冲的问我:“为什么浪费粮食?”我小声嘀咕:“就一点面包何必这么认真?”妈妈听见,提高了音量,起码超过80分贝。还让我背古诗。我7岁就会背了,可今天怎么也记不住上句结不上下句。大颗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下来。

现在,我明白,妈妈是为了我好,教导我不可浪费,因为每一颗粮食都是别人用汗水浇灌来的,每一份食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就像老班长端来的鱼汤。

我现在是4年级的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去为祖国的未来锦上添花。我诞生在和平年代,沐浴书香,健康成长。但我一定要记住现在的一切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花儿就会开放;是树木就会成材。我想起加入少先队时立下的誓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 篇24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我的眼眶湿润了。文中那感人的瞬间再次浮现在我脑海里。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红军长征过的一个草地上发生的一件事,老炊事班班长为了照顾“我”与两位小同志,自己却牺牲了。

每当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便皱着眉头硬咽下去”的时候,我的喉咙梗咽了。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呀!为了革命的需要,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小同志的性命。那硬邦邦扎人的鱼骨,他是怎么咽下去的呀?他靠的是那惊人的毅力和至高无上的革命精神。为了我们这一代,为了解放全中国,这位老战士把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里,却还不知道珍惜幸福时光,回想起来,真是惭愧呀!

平时吃饭,总要在桌上,地上“种”一些饭粒,尤其是吃米饭,一吃完,桌上,地上都有白花花的饭粒。有的时候,我要是觉得饭菜不好吃,就背着父母倒掉,晚上饿了,便要钱去买小吃。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在,我多么想用我手中的饭粒来换老班长手中的鱼刺啊!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