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个好电影,推荐观看。
猩球崛起第一集已经是3年之前的事情了,当年看过第一集令人耳目一新。科幻片还可以拍的这么接近真实的世界,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造就的荧幕角色令人叹为观止。而三年过去,当时的电影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三年之后,猩球崛起2重装上阵,在带给观众更新的视觉奇观的同时,这部电影没有令人失望。
作为一个标准的好莱坞大片,它拥有的一切大片的气质。而在此之外,我更体验到电影故事所描绘的悲凉的世界观,在英雄主义光辉的闪耀之下,显出一种宿命般的凄凉。这种悲凉是无法阻挡的,即使是一个为猩球「崛起」做史诗的电影,在描述这个星球上新的种族黎明的故事,这种悲凉,让英雄的光辉,似乎也黯然失色,所谓英雄,也无法左右世界的演变。
这个英雄叫做凯撒,是古罗马帝国的伟人。英文单词叫做Ceaser,第一瞬间总会让我想起Cease这个单词,意停止。我一直认为电影为这个英雄起Ceaser这个名字,是告诉我们它是一个伟大的领袖,是个英雄,而它所做的,似乎也是「阻止」战争,他一直在试图让Apes与Human之间免于纷争。然而,这种抵抗终于是无可避免,第二集是一个过渡,猩球崛起3将迎来全面冲突,战争箭在弦上,而领袖能做的,就是带领自己的种族在战争机器中幸存。CeaseR,更多的意思是导演对人类社会所谓爱好和平的嘲讽。
电影有一个格局非常大的世界观。很多电影描述战争,是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是为了用战争的嗜血呼喊和平。而战争中的英雄所能散发出来的人性,或者拯救朋友,或者拯救爱人,或者用宽恕消弭仇恨。战争却无外乎国家间纷争,文明与落后交火。细细想来,这些电影数不胜数,但是很多电影却无法超越自身的格局,好像英雄主义可以拯救世界。
猩球崛起这个电影呢,是发生在人与猩猩之间的战争。这场灾难本身就是因为人类自身引起,他们研究黑科技,结果毁灭了自己。人类用猩猩研发药物,(残忍,造成科巴对人类的'嫉妒仇恨),导致他们变异拥有了与人类同等水平的智力。当这是一个巨大的嘲讽,很多灾难片故事都是源于人类自身的弱点,当然,这种设定太普通。当「与人类共享地球」的其他物种同样在智力上到达可以统治这个星球的地步呢,「Apes not kill apes」,这和人类描述的人类不能自相残杀难道不就是同一句话么。这句当然还是在嘲讽人类社会。然而放在这个巨大格局的世界观里去看,人类如此,猩猩亦如此,电影要表达的一个悲伤的结论就是,无论哪个物种,都是同样的残忍。当他们有能力达到统治地位时候,他们同样会杀戮。电影里Ceaser讲到,他一开始认为Ape要比人类好,因为Apes not kill apes,然而,最后他终于明白,Apes同样不比人类更好。这也是电影所要表达,同类不靠谱,人也不比狗更忠诚。
在这么一个凄凉的世界观设定下,Human与Apes之间,没有谁更正义,没有谁更有理由。所以,他们共享人类社会所体现出来的爱,仇恨,虚伪,自私等一切优缺点。不管是人类还是猩猩他们都容易被排异与仇恨所激,他们之间终于会发生战争。Ceaser与马尔科姆这样的个体一直生活在这些群体里,他们穷尽一切力量努力去消除用纷争解决问题,然而,毁灭的快感永远大于建立的难得。在这些力量推动下,科巴复仇,马尔科姆没有能组织同类炸毁高塔。
Ceaser是一个绝对的领袖,他能看得清,甚至于能够控制局面,但是他掌握不了历史的走向,他没法阻止。当电影结尾Ceaser与马尔科姆告别的时候,Ceaser告诉他了残酷未来,Apes发动了这场战争,人类绝不会原谅,战争就在眼前,让他自己保重。这是一个多么无奈而悲凉的结论,全面战争马上开始,却没有人能够阻止。当两个种族的战争已经无可避免,领袖的作用就是带领自己的种族在战争中幸存,他只能这么做。爱与宽容在残酷面前显得太过于无奈,电影在着力描绘了Ceaser这个英雄,但是在这个巨大格局的设定下,英雄主义的光辉显得也如无边暗夜中星火,闪耀,却悲壮。
1.战争的残酷在于没有人可以幸免,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人是无辜的。
2.只要犯错的理由够充足,人总会犯错。
3.不说话的人,跟死人有什么区别
4.他就是个地痞流氓能做什么,成事不足才能败事有余。
5.有条件的帮助也叫帮助啊,这是在做买卖
6.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在哪里,我都一直爱你。
7.我儿子都残废了,你还愿意嫁给他,真是天赐良缘。
8.但我今天不杀他 不代表以后也不杀他
9.现烦,也别忘微笑,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
10.你们说,咱们的`脸是谁给的——爹妈给的,自己挣的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
电影《决战时刻》观后感1
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承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永铸富强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红色观影活动,已在京圆满落幕,历史传记电影《决胜时刻》被选取作为此次学习观摩影片。
影片讲述了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该片于9月12日已开启点映,9月20日将正式登陆全国院线。
预告中,“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接受与国民党进行和谈,展现了一代领袖非凡的大局观。而另一边,为了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国民党一边派代表赴北平和谈,一边又派遣特务在北平城里搞破坏。与此同时,英美两国蠢蠢欲动,英舰“紫石英号”在长江江面肆意横行,企图干预中国内政。得知消息后,用一句“那就让他们试试“的霸气宣言隔空应战,点燃起了这场决胜的终极之战。
影片对毛主席和身边警卫员陈有富的刻画与以往影视作品不同,旨在展示出一个更为生活化的领袖形象。该片导演黄建新拍出了与观众心灵贴近的同时还能看到历史的新鲜感,打造出了不一样的主旋律。以往主旋律影片会着重表现政治概念而淹没人物的丰富性,《决胜时刻》里人物更生动、更立体、更形象。据悉,编剧何冀平为此研究了数百万字史实资料,梳理出了毛主席在香山的这段历史的脉络和细节,还原了、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真实故事。
剧情中毛主席执意要看梅兰芳的京剧。在剧院后台,梅兰芳见到了毛主席,表示自己早就想见主席。但毛主席却说:“你的名气比我大。”之后毛主席观看了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其实这句话是在1949年7月6日,毛主席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时,会见了梅兰芳之后说的,“北平人对梅兰芳的欢迎程度不亚于欢迎解放军进北平,你的名气比我大”。
还有毛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居住期间,曾多次进北京城。片中有一个细节,毛主席在看完梅兰芳的京剧之后,在街边的小摊上吃焦圈,摊主还说毛主席富贵好面相,但最后毛主席结账时却发现身上没带钱,只好让警卫员陈有富结账。在的影片《开国大典》中也有类似情节,毛主席吃完饭没带钱,让身边警卫员付完钱走之后,有群众认出了他,“毛主席,这人是毛主席啊”。摊主急了,“啊,我怎么跟他要钱呢”。
更有一段表现中共中央重要领导人任弼时给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拉小提琴,祝福即将举办的开国大典的情节,随着如泣如诉的音乐,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幕幕闪回,十分催人泪下。现实中任弼时也多才多艺,会钢琴和小提琴,喜欢画画、打猎、钓鱼、照相等。因为身体不好,任弼时并没有在1949年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出现,而是在病榻前收听实况广播。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在北京逝世。
与以往描写领袖的影片相比,这次在《决胜时刻》中,对于领袖的生活细节描写既尊重史实,还增加了一些幽默化处理,展示出伟人亲民风趣的一面,与以往的同类作品相比有了更多差异化的体现。该影片坚持在服装、道具、美术方面精益求精的设置,例如去车站接毛主席的汽车、片场里使用的家具器皿、收音机等都是那个年代的,主创们坚持去尽量找到那个年代的东西,考虑到在不同拍摄地取景可能没有这些物品,为了拍摄还会把那个年代的东西从北京带过去。
电影有一个质感的要求,当镜头逼近的时候这个东西的质感要到位,什么叫好美术师,能给观众提供全程无Bug的质感,观影要挑Bug是观众常见的一个事情。少说教,通过情感宣传思想这是《决胜时刻》的一个拍摄方式。影片里有很多细节是历史书上看不到的,有虚构人物,但是没有虚构大事件,会有这个虚构的人物在某个大事件里。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更真实的叫心灵真实,大事件的真实服从于心灵情感的真实。
主创团队在当时看了很多比较优秀的影片比如《至暗时刻》,发现影片里有大量的虚构,但这个不影响观众对一个世界事情本质的认知。这个虚构反而会令这个事情产生魅力,全世界的电影都是这样,比如电影《列宁在十月》片中就有很多都是虚构的,包括女特务去暗杀那些戏份全是虚构的。因此,主创团队有个原则叫“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决胜时刻》在向领袖们致敬的同时,也力图用好故事、好人物来让电影更加引人入胜。监制兼导演黄建新曾透露,本来想找张涵予演李宗仁,但张涵予认为濮存昕更适合李宗仁这个角色,并自荐演“反派”毛人凤。而濮存昕最初也曾拒绝出演李宗仁,因为觉得自己的形象和李宗仁不像。后来,为了贴合角色,他专门佩戴牙托,尽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历史人物。
《决胜时刻》艺术总监张和平形容这次创作过程,是用“火红的心”创作了一部“献给祖国的.红火的作品”。这段“风雨兼程,甘苦交融”的历程凝结了主创团队所有人的心血,这部电影的诞生,也是一个“决胜时刻”。该部影片和以前的电影都不一样,不仅写了领袖的情怀,还有不同阵营的故事,比如周恩来和张治中,他们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在谈判桌下是好朋友。愿这部电影能带领观众回顾和学习1949年这段历史,能够燃起心中的热血。
电影《决战时刻》观后感2
本以为这部电影看起来会如政治课本一样枯燥无味,没想到导演反而着眼于细微处,让我看到了一位不一样的主席,主席也是一位催婚的父亲,也有孩子般的童趣,而且会帮下属写情书,这也是独一份了,还很热衷于做媒人,比以往形象多了一丝人间烟火气儿,特别是修复的彩色4k的开国大典,让人眼前一亮,就冲着这段也要去影院支持一下。见微知著,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形成的,感激为这一件件小事努力过的人们。
二桥同志牺牲的时候不禁然湿了眼眶,或许在得知他要上前线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个结果,为了红旗不倒永远停留在了16岁,我们现在16岁的孩子在做什么,大概还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吧......每每想起以前的这些事情,总是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没有同志们的前赴后继,没有同志们的命填长江,现在的和平,从来不是靠说一说就能得来的。
弼时同志拉的那段小提琴,音乐声响起一阵才发现也曾出现在《无问西东》的电影里,同样熟悉的音律,亦是一腔热血,都只为了坚持同一件事。
秦岚饰演的宋庆龄先生时年56岁了,看起来比小她11岁的邓颖超同事年轻好多好多啊......果然女生总是关注在奇怪的角度。
不过没想到黄景瑜比杜江的戏份多这么多,黄景瑜从红海行动到破冰再到决胜时刻,这是要一路走红啊,之前看他饰演上瘾时还担心会不会偏道了......话说聂远露脸的时间比杜江和马天宇加一起都多啊!
电影《决战时刻》观后感3
国庆档来临之前,《决胜时刻》真的是值得一看的影片,女性看感情看故事,毛主席生活中的很多趣事,与身边小兵们的互动,包括与黄景瑜的警卫员陈有富的互动,这样的毛爷爷也太“可爱”了,像我爸爸这样年纪的人,对毛爷爷有深厚情感的一代人也喜欢看,戏骨们的表演真的很精彩,黄景瑜虽然没法比,但是他和一众青年演员演的都很到位,博纳选演员很有眼光,就连我一直觉得演技一般的马天宇饰演的战地记者也没托后腿,黄景瑜可塑性挺高的,既能偶像剧又能正剧,一开始我一度觉得他的东北腔有方言味,但是这个时期的解放军们都是操着方言的一批人,那就觉得合理了,还有他和王丽坤的cp感我也一度质疑的,看了后觉得还挺搭的,王丽坤有个特写镜头还挺美得。剧里还有一段,陈有富邀请了北京的大爷大妈教新兵蛋子们学礼仪言行举止,“吃饭了那?你嘞”,蛮多生活趣味的,绝对的不枯燥。
男性看战争看特效,南渡长江那段的战争戏份也太精彩了,枪林弹雨中看各路英雄的博弈,我看了很多戏骨的熟脸,唐国强、刘劲、濮存昕、林永健等,每个历史人物都活了,包括张涵予饰演的毛人凤,戏份不多都印象深刻,也让我了解了我曾经认知的“毛人凤”是这样的,即使是一个场景就过去的摆摊大爷,都让我觉得好有戏,不是在演而是看历史也在看生活。
我本来也是历史迷,据说这部剧查了很多历史文献做了相当深得研究,黄建新导演监制这类历史主旋律大片,专业严谨度是过关的,关键它又很有趣很有意思,我觉得放在它本来定的中秋档播,一定会很出彩。这是我看后的真实感受,有感动有震撼也有故事趣味的一部电影。
其实我想打个五星,但是还是保守些吧,打四星先。
电影《决战时刻》观后感4
9·12看的电影,五天过去了,总是时不时的想起它。
没看过主旋律的电影。并不喜欢主旋律。刚看完甚至都没有写影评的想法。
可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电影。后劲大呀。所以还是决定写一写。
1、渡江战役 我真的不喜欢中国人打中国人啊。战争真的可怕。和平真的可贵。共产党真的不要命。我一边看一边眼泪默默的流。年纪越长越明白每个战士的牺牲意味着什么。感谢解放军。希望种花家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于是回归冷静来讲这段拍的很好。
2、有富真可爱。又A又奶。还很会谈恋爱。
最喜欢有富的三个场景
①有富训小战士。最开始还气势汹汹,太祖插一脚之后,我们的有富一边太祖光环夹缝中求生。持续敲打,绝不放弃。一边暗搓搓护崽。中间眼里一度还冒着泪花。又凶又奶是个怎样的绝色哦。对了,最后那句小兔崽子,仿佛当初放开我bb里面对着豪豪挫后牙槽的场景再现。我爱死了他这里。
②有富第一次见播音员。一个男演员为什么可以把谈恋爱演的既纯情又有趣还透着一丝丝欲!是的!我写到这发现我是彩虹屁12级选手。我自首。有富这个小同志真的,太绝了!第一次见面,看着播音员的证件的样子!暴露的太明显了!那种细细审视,温柔注视的样子,特别打动人。而且我们有富行动力很强了。涉及剧透不细讲。一句话概括,我需要一个有富这样子的男盆友,特别需要。
③有富念太祖的锦囊。我真的太爱了。感谢官方,这块我可以re一万遍。他腼腆的笑着说也没那么夸张的时候,我真的好想冲上去抱住亲一口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最后,有富是块砖。还是开场就高清怼脸的精美砖。开始我还吐槽,官方看起来把所有有富的片段都透光了吧,慢慢的,咦,奇怪了,怎么到处都有有富的身影,这让我想上个厕所都没时间!两个半小时哎!我太难了!
3、小战士不出所料的牺牲了。我不出所料的被感动了。内心再骂战争一万遍。 以及,美学上讲我爱这里的构图和渲染的悲壮。
4 、暑假在家看那年那兔。还刷了历年阅兵。看到高清开国大典我是惊喜的!大荧幕上太祖的高清圆圆脸太可爱了吧!!!这个和一直以来被营造的形象真的不符哎喂。和前面唐老师塑造的形象也不一样呢。认真的爱太祖一秒。
5、有谍战让我多了一些期待。希望以后拍的再好一些。
6、谈判的情节我很喜欢,但总觉得各方的角力可以讲的再清晰一些。
7、有些场景看起来在讲太祖生活的一面。但是讲的一点都不生活。生硬死板。是的,我说的是小女孩小战士五分钟捉鸟和太祖小女孩八分钟捉鸟。可能没这么长时间,但我觉得他们至少折磨了我这么长时间,甚至可以再乘个三。我明白它们意义深远,有伏笔还有隐喻。但我到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不爱看,只想吐槽到天荒地老。
8、有些片段似乎是在说这些我们得拍哦,有意义的。但是又没那么多时长拍清楚。有点遗憾。
对这部电影有点类似于对待自家孩子的那种吧。自己该骂了还是要骂,但如果别人诋毁,我是会暴起揍他的哦。
总结,缺点一大堆,但是值得看。毕竟,它让我感悟良多,这几天还时不时地和小伙伴点评一番。并且,想更详细的了解那段历史。
电影《决战时刻》观后感5
憋了昨天一整天,还是觉得看完电影《决胜时刻》不写点什么有点愧对影片。
一段历史书上五百字都不到的内容+一张作战示意,拍出了近150分钟的内容,背后丰富的故事性可想而知。
和平谈判的破裂是必然的,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无需赘述。可怜了一众和谈代表。憋屈、苦闷、志不得展……
从小生活在片中所谓“愁云惨雾”的南京,又家里跟南京解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对此类题材的影片会格外关注。
惊喜:片中居然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原片,高清4K,当看到伟人们的真实片断,突然觉得可以振臂高呼,干得漂亮!
振奋:看多了这类历史新闻纪实片,这部片子从“紫石英号”入手真的让人耳目一新。英舰是真的很触我的神经。1840自英舰始,1949击英舰终。打得好!提气!
兴奋:往常的南京解放内容都是镜头跟在战士们后面,这次是迎面,而且还有陈毅元帅那一口方言,爽利!
感动:任弼时把一曲小提琴曲送给最亲密的战友们,那种信念的托付、满心的信任、美好的憧憬,用这样浪漫的手法表现出来,成功催出了一波我的泪水。
壮烈:田二桥的牺牲让我泪奔了,16岁的年纪,为了红旗不倒,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解放事业,为了对主席的承诺……曾经听同学的外公讲述过,但真的有画面呈现出来的时候,绝不是当年的云淡风轻地听。
爆笑:肩负领导人保卫工作的有富真的可爱,初进北平的不适,从开片打仗的英勇到抓捕特务的敏锐,敢于耿直地与主席互怼,面对爱情的害羞……要不是主席的锦囊,老是因为工作放女方鸽子,一定是“追妻火葬场”。
你我皆凡人,有喜怒哀乐,《决胜时刻》从大处着眼,却在小处落笔,伟人有故事,小人物也有故事,有情牵动,让燃情岁月通过大人物摆在观众的眼前,透过小人物烙在观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