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金砖国家地理观后感总汇50条

金砖国家地理观后感总汇50条

时间:2018-08-02 11:11

今天我去看了《国家地理》“影像盛宴”,我看到了好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还有一些有趣的东西。

我给大家讲一下让我印象深刻的图片。大白鲨的.视力不太好,海面上有人,它就会钻出海面很好奇地看,可人类看到大白鲨出来就会很害怕,以为大白鲨要攻击人类。大白鲨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像玻璃、木块等等漂浮在海面上的东西,它都吃,锋利的东西对胃有伤害,可大白鲨的胃不会受到伤害,因为它的胃里有一层厚厚的皮。它的牙齿要比人类的多很多,牙齿是三角形的,可锋利了。

我还想给大家讲一下,参天大树“红杉”,它有110米高,3200年的年龄,这颗树上存活着一百多种生物。它现在已经不会再长高了,只会横着长。这棵树的皮可厚了,雷击中的话,也只会产生一个小火团,不会把树烧坏。别的树被雷击中,就会引起大火。摄影师从冬天拍到了春天,我的心里想,摄影师一定很累。

还有一幅陨石的照片,这个陨石像大脑又不像,我真是搞不懂这是什么陨石呀。

看完这个展览,我觉得摄影师这个职业很辛苦,拍了很多奇怪又有趣的东西,让我们了解了世界有多大。我希望我长大以后,可以到世界去旅行,看看世界到底有多大。

参考1

央视2台记录片《金砖之国》的印度篇这两天看了,整体上感觉它像一个艺术品。好久没有看到这样新颖的电视片了,它多方位地展示印度的历史和现况,让许多故事浓缩在一小时中。解说员低沉柔和的声音似钟声掠过古老的大地,主题曲的旋律从容飘然,镜头有时拉到500米的高度,观众乘歌声的翅膀纵横天地间。

对尼赫鲁、甘地等人的配图解说,让我对人物接近了解---此前我对印度的了解基本来自道听途说。“不可思议”是该篇1的题目,自然让观众发现了该国的不可思议之处——节约和信仰自由好像是人的灵魂的基本要求。

河流污染现在在整个亚洲比较明显,印度也不例外,我们看到他们的圣水恒河上泛起的黄色污染带---无论是好是坏,节目就像父亲给孩子讲的故事那样真实、娓娓道来。

就国土面积而言,印度的人口实在是太密集了(12亿),而且好像集中在沿河地带;想象中,如果到印度旅游,会否产生水泄不通和拥挤的感觉。印度人以素食为主——这样我觉得蛮好的,这样翔实的介绍让人对该国产生了亲切感。虽然记忆中60年代印度在中国边境搞冲突袭扰----但千百年的沧桑时光里中印关系总体是平和的,这也许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或因历史上印度自身一直没有完全地统一过(这点影片有提示)。

种姓制度是愚昧落后的,在外国留学过的部分印度人意识到了这点,而现代化又使种姓制度有所淡化——听到这种介绍让人感觉到社会还是会进步的。电视介绍了印度人心目中低种姓的英雄----那个名字比较难记,不过给人印象深刻。无论是种姓制度,还是家族世袭,亚洲各国大多保留着一些封建的东西。

昨晚的又一集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印度,就是新的国策和经济建设,印度全球化的魄力和发展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它国际化强的企业主要是IT业。而中国的制造业更强,比如机械、纺织、矿山、汽车家电等,也许中国人觉得制造业更有分量吧。

《金砖之国》的摄影艺术好,摄影是有文化底蕴的;该片插曲《天地鉴》是著名剧作家喻江作曲填词——灵动好听!《金砖之国》的风格很有特色,它在轻松的介绍中,实际的掂量了一些我们应该取舍的东西,让我们像幽灵似的进入这些金砖之国,触摸它们宝贵的东西,看历史风云画下的色彩之笔。

参考2

从古老到现代,从神话到世俗,世界关注印度,不仅因为它的古老和神秘,也因为它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个南亚次大陆上的神奇国度,是什么造就了她色彩斑斓的性格?是谁给了她处变不惊的淡然?是谁奠定了她作为新兴大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支撑了她傲视群雄的发展速度?从经济到文化,从历史到现代,从城市到乡村,《金砖之国》印度篇详尽展示了印度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的各个侧面:挣扎求生的底层民众,对未来充满理想的企业大亨,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信仰的坚持??纪录片团队遍访印度主要城市,深入广袤乡村,为观众带来真实而鲜活的印度印象,展示印度作为金砖国家的勃勃生机和发展潜力。

印度,梵文之意为“月亮”。正如月亮一样,它具有诗一般的情,画一般的景。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绚丽多样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使印度成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迷人国度,圣河恒河蜿蜒流转,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优雅妩媚,莫卧尔王朝的阿格拉古堡庄严壮观。自1991年经济改革以来,印度GDP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印度目前是21世纪全球最主要的资讯服务业生产国、电脑软件出口国以及众多软件工程师的祖国,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参考3

作为扫盲类型的纪录片,我很喜欢。看了第六集之后对印度这个国家真可谓另眼相看,奇特的文化背景,种姓制度,宗教深入人心,人的社会观,还有最为强大的软件人才。一方面印度是如此的落后在很多方面,另一方面印度的潜力又是如此之大。

作为我的祖国,面对你的强劲对手,当你制造业优势不断被消弱之时,我们的世界工厂的头衔还能存在多少个年头;当我看到金砖国的人民为他们选举出来的国家领导人而在台下为台上的总统而撕裂欢呼时,我感到的是全民众参与政治,参与国家发展决策,与国家共同进退的景象。而在我伟大的祖国,我们没有像样选举,更本就不敢想象民众对领导人撕裂欢呼的场景,政治参与和国家决策似乎与我们民众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没有政治热忱,环境造成了这一切,只知道胡,温,,剩下的加起来知名度可能都抵不过一个李宇春,我不知道我的市长是谁,省长是谁,或许我一生也不会知道,这一切与我或许无关紧要。真心希望我党认真聆听我们的.声音,祖国的发展是我们大家的事,我们同进退。

不知道是不是cctv风格的原因,每次看这一类的纪录片,总有一种欣欣向荣,前途无量的感觉,毕竟是小白,深刻内涵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是喜欢通过这一类介绍来了解一个国家

【印度】不可思议的神奇国度。 全民信教,并且深入人心,文化迥异,真的无法想象印度教徒们把信教作为一种日常行为方式,这种民族特点让让世界更多关注这个古老的神奇不同的国度,然而传统的文化是需要批判的继承,歧视性质的种姓现象的依然的存在,表明印度教教徒们对信仰的盲目性。在最大的城市孟买居然有个只有2平方千米却容纳了100百万贫民的贫民窟达拉维?而且很难想象印度的首富居然还达拉维中心建造了一个4百多米高的私人住宅,富人可以和贫民们是那么的近,那么的融合?印度的软件服务行业是如此的强大,很难想象就单单依靠互联网,就在印度本土给世界各地提供各种的软件外包服务,这与中国的制造产业遥相呼应,不同的是,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却是世界办公室,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很难想象服务业在国内的GDP比重高达58%,这种从上级产业链直接进入的模式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然而贫富差距之大也令我难琢磨,国内的前一百名的富豪的财富占据了国民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而生活在贫民窟的贫民们为了生活还在乐此不疲的为一个月挣上几千卢比(折合几百人民币)而日夜操劳。令人费解的是好莱坞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获得好评如潮的同时,达拉维的贫民似乎并不以为然,而是更多的反对电影里丑化了自己家园。一切的不懂,我只看懂了印度这个国家蕴藏的巨大能量,就像最后一个印度官员所说的“印度会有一个很了不起的未来。”

国家地理读后感1

在家,我饶有兴趣地读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这是一本是关于中国的地理的地理、科学杂志。我被这本书中的自然景观和许多的地理知识所吸引,其中,有写梯田、冰川、千岛湖、雪山、各种颜色的湖、新疆的红土、各个民族的文化等。

其中,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2011.9(第611期)的特别策划世界下水道,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实力。

这个篇章,从巴黎讲起。在完备的下水道系统建立之前,巴黎野参饱受内涝、肮脏与恶臭的困扰。直到一场瘟疫后,拿破仑三世才注意到了下水道的建设。此外全世界罕见的城市下水道博物馆也横空出世。中国的直径1米左右的下水道与之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啊!

雾都伦敦曾有着一段可怕的历史——瘟疫肆虐,污水横流,整个城市被包围在恶臭和恐慌之中。不过,这一切在伦敦的下水道大革命后成为了往事。这项工程也由此被誉为工业革命七大奇迹之一。

接下来,便是日本的巨大的下水道工程:江户川工程。尽管东京的台风、暴雨平凡,地势低洼,可是城市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街上的一层薄薄的水,河水的流位也不温不火。书上写这哪里是下水道!实际上,我正身处于一座巨大的殿堂中,面积有一个半主球场那么大,高度则有几十层楼那么高,即使根巨大的混凝土立柱如通天巨塔巍然耸立……

而中国的下水道,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中国的下水道,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武汉、杭州、北京相继变成了水城。其实,消失的湖泊才是真正的原因——没有地方去,水依然会泛滥。为了城市的建设,人们往往会填湖:现在的武汉的主城区的水面面积与上世纪50年代的武汉主城区的`水面面积相比,缩减了一般多。

我认为,应该多挖出一些湖,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合理设计,借鉴古人及其他的国家的方法;保护环境,人一定要与自然相协调,才能使自然灾害对人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阅读《中国国家地理》,我懂得了许多地理的知识,学到了徐霞客和各位探险者不断探索的精神。保护环境,与自然相协调。

国家地理读后感2

今年8月份,我读了《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很漂亮,封面是绿色的,很厚,有2厘米,上面写着:美丽而富饶的华夏大地,蕴藏了多少物宝天华,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诠释地理的内涵,介绍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日新月异的地理面貌。

这本书分两部分:自然之韵、人文魅力。自然之韵里描绘了长白山、珠穆朗玛峰、五大连池、浩渺的鄱阳湖等景观。人文魅力里介绍了故宫、北京、西安、洛阳等名城。其中我最爱看五大连池和故宫了。

五大连池是白河的河道,它一旁的两座休眠火山喷发了,溢出的熔岩堵塞了河道,后又经过两次喷发,形成了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和药泉湖。五大连池的泉水也很奇特,它有治疗眼科疾病的功能,与法国维希、俄罗斯高加索矿泉水相媲美。

说到故宫,大家都非常熟悉吧!它是明清的权力中心,有72公顷,里面有很多文物。据说有一块300吨的巨大石雕,是工人们花尽心思、绞尽脑汁采下来,再用了1000只骡马旱船拉运,花了28天才运到北京的。

它们都是大自然和古人的杰作。五大连池是大自然在独特的环境下造出来的,故宫是古人们用心血造出来的。我们现代人应该为大自然、为古人的丰功伟业鼓掌,一定要爱惜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要学习古人的独具匠心和坚持不懈,因为更大的奇迹正在等着咱们零零后去创造哦!

国家地理读后感3

当夕阳和晚风送走一日的喧嚣,万花筒般的世界暂时停止了旋转,在忙碌中埋头一整天的你,是否也曾隐约地感到,世界应该不只是身边的世界?或许出于潜意识中对远方世界的渴望,或许出于天性难泯的好奇,人类总喜欢踮起脚潦,去眺望地平线以外的地方。

喜马拉雅之巅,圣洁的雪山女神遗世而独立,接受着山下传承万代的虔诚子孙顶礼膜拜;地中海岩,圆月人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海岩,圆月从帕特农神庙顶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洒遍人类搭建过永恒神话的圣土;生生不息的原始法则在这里以生命为鼓而搏动;加勒比海滩一,手烈日去拥抱天际,远远的阳光和微微的涛声,忽然都近在咫尺……

世界无穷大,我们的想象力也没有极限,不同的角度去看,阳光就有不同的颜色,不一样的心灵去感悟,世界就有不一样的声音。然而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却在于,它并不只是我们的想象,而是真实地存在着。即使有些近在咫尺,有些却遥不可及。

正是这份真实,激发了平凡的人们对于远方世界的笃定和渴望,也总挥不去一丝无能为力的怅然。基于同样对于美好世界的渴望,基于久已萌发在心中的感怀,我们制作了这部《环球国家地理图鉴》,以期描绘出一个广大世界的精致缩影。生动质朴的行文,足迹踏遍七大洲每一个神奇的国度,时刻伴随着彩色实景图片,每一幅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精美作品。地球之美,人类之美,自然之美,文明之美,等待我们去感悟。希望每一位捧起这本书的朋友,能藉此实现我们的初衷,一起去感受那些原本远在天边的真实与美丽,忽然间都触手可及。

国家地理读后感4

捧着一本美好的杂志也是饶有趣味的。

中国国家地理?正是那种文趣与理趣交织的杂志,让人喜爱,也令人神往它上面所介绍的那些地方。

当我打开第608期的那本时,我的心神凝住而视野广阔了──梯田。这个于城市很陌生的东西造就了无数的奇观。

若从高山顶上俯视──黝黑、清晰的界限将粼粼水波划分成一小条一小条疏密有度没有令人感觉恪得难受的棱角,它们顺着山体的势态,温柔地层层铺漫着,就像海滩边涌上来再退下的层层水浪一样,只是它们将一种更为博大的美定格在“涌上”与“退下”间的一瞬──带给世上的人来辛勤地耕作的机会。

仔细阅读关于各种梯田的介绍文字才知道,它们的形成与等高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的改造更是不可分割。人类为了农耕开垦梯田就要考虑实际地形、坡度,此外,还有土壤质地,雨量大小、水源状况、距村庄的距离等等。虽说没有具体的数据来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但就从考虑的因素上看,既没有破坏自然的和谐美,又促进了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它是合理又科学的。

不同的梯田有不同的色彩仿佛是幅幅令人视觉鲜明的油彩画。所看的梯田中,最令我吃惊的是云南东川红土地。从图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极富层次鲜红炫目的色彩,这是为什么呢?追其根源是梯田的土壤中铁离子在温暖湿润的气候里被逐渐氧化为稳定的三氧化二铁。在这样令人神奇景象的背后竟还藏着一个有趣的化学问题,一句小小的解惑将我拉回现实──科学地解答还给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的认识。

坐在小小的房间里,读着这么一本“大”的书,我不禁失笑了,天然与人为的完美融合,真不知世界还有多少像梯田一样性质的奇观呢?倘若我真走出这个城市去拥抱那片自然,我能走多久,又能走多远?如何在生命中既能带着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又能用科学的视角去解惑?我想,这永远值得去追寻!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