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杀机》影片讲述了资深刑警王志毅,办案效率奇差,对危险的任务预感奇准,总能在适当的时刻拉肚子躲警报。 警察署长的女儿高依萍一心想加入警队,父亲拗不过她,又担心女儿安危,于是找来懦弱怕事的警官王志毅与她搭档,就是看中他最会躲危险任务的专长。警队将最闲散的差事分配给他俩,例如调查社区里一只可爱小狗误食巧克力而死的案件。没想到,就从这一口死亡巧克力开始,牵扯出一连串惊人的谋杀案。 在错综复杂的线索中,伴随著惊奇的笑料桥段,结合动作、悬疑、推理、喜剧、爱情等多项元素,使影片颇有看点。剧情利用偶像光环和青少年恶趣味,形塑出另一种“台式幽默”。揉杂出独特的喜剧风格。
甜蜜杀机
《甜蜜》是大陆院线里不多见的纯台湾班底打造,把最炫宝岛风刮成了太平洋台风,无论警匪平民黑帮毒贩,每个主角演来都深得台湾综艺精髓,单独拎出来都是有滋有味的才艺独角戏或台式“二人转”,化学反应挺丰富。观众如果看惯了《北京爱情故事》的京腔京韵,也欣赏了《扫毒》的纯港味儿,看腻了《毒战》的港式内地合拍片,会发现自成体系的纯台片其实很有看头。《甜蜜杀机》的主线是一起制毒杀人案,胆小怕事的“囧探”苏有朋和新晋警花林依晨作为一对搭档,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幕后真凶,但看似明朗的线索背后错综复杂,案件越查越复杂,黑社会恩怨、亲情、爱情、娱乐圈潜规则以及懵懂恋情,影片中故事线索和人物很多,前后照应的剧情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让发挥一下逻辑思维能力。
《甜蜜杀机》是一部警匪悬疑喜剧,不仅将警匪和喜剧两大元素完美结合,就是成龙大哥现在也无法做到,但导演连奕琦却做的很好。警匪加喜剧扬长避短的处理还是很有效果的,影片的喜剧效果是这部影片最大的获胜利器。全片剧本工整,剧情扑朔迷离经得起推敲,节奏明快不拖沓,台词经典搞笑,在内容上及背景音乐上都很好的揉合了台湾本土特色。
电影中有着台湾偶像剧擅长的优点,漂亮的'色调,搞笑的对白以及赏心悦目的场景和服装,苏有朋饰演的王志毅那胡须硬汉的外表和贪生怕死的性格也有着令人捧腹的强烈反差。你丝毫看出来《甜蜜杀机》只是连奕琦继《命运化妆师》之后的第二部故事长片,导演的对故事结构的打造手法很老练。就以影片的将不同类型片杂
同样是冤家搭档,侦破诡异案件,却不难让我们想到《不二神探》,其中的角色是一帮只会口吐网络段子的台词机器,而《甜蜜杀机》的众生相确实富有性格内在的喜感,台湾喜剧片也是有深厚的台式气质。男主女的感情路线其实很朦胧,也很能让人联想。性格反差如此之大的两个人,他们能走到一起吗?我们也许只能在第二部中寻找答案了,相信导演能拍摄第二部,因为他已经为此铺垫了很多细节。
甜蜜杀机观后感
很具台湾特色的影片,苏有朋和林依晨两个人很搭,很有默契,整体笑点不少,但全剧缺乏亮点。
资深刑警王志毅,办案效率奇差,婚姻介绍的相亲照看得比嫌犯照还认真,对危险的任务预感奇准,总能在适当的时刻拉肚子躲警报。但这一次,一向不被长官器重的志毅,突然被指派一项超级任务──监视刚从警校毕业的新进同事高依萍。原来高依萍是警察署长的女儿,署长说不动女儿放弃当警察,只好细心挑选女儿的搭挡。经过考量,擅于闪躲任务、求安全的志毅正是最佳人选!
从搭挡的第一天起,两人就被上司故意发配处理闲差,志毅乐得开心,依萍的热情却被浇了一大盆冷水。依萍的满腔热血,碰上了志毅的吊儿郎当,两人成天斗嘴,成了水火不容的冤家搭挡。 然而,他们却在一桩调查社区小狗意外死亡案件的过程中,误打误撞地查到遭通缉毒贩草纸(吴中天 饰)的下落,也因而卷入一起连续凶杀案。
第一次碰到棘手的案子,依萍兴奋地想要要揪出幕后凶手,证明自己,志毅却一心只想把依萍拉出危险以求自保。这对冤家在拉扯之间,渐渐卷入整个案件的核心,却也随着破案线索的一一浮现,在凶手呼之欲出之际,陷入连他们自己都不自知的危险中…
电影《湄公河行动》是根据5年前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五年的时间足以让普通人忘记很多事情,可是这部电影却活生生的提醒着我们,祖国不会忘记任何一位公民。
2016超燃缉毒宣传大片《湄公河行动》
曾几何时,中国电影一旦搭上“主旋律”三字,注定要变众矢之的。《湄公河行动》能凭自身实力成功突围,实乃吐气扬眉。作为一部国庆献礼,不少人心甘情愿为其埋单,算是电影市场的一记强心针,就如去年的《寻龙诀》。兴许之于好莱坞,难卸行货水准。但国内尚处混沌的电影体系,犹如嗷嗷待哺的雏鸟,最缺技艺纯熟的行货推动,又凭何不珍惜这种立群之鹤,特别是在周边国家层出不穷的佳作冲击下。至少就类型片而言,《湄公河行动》完全可比肩被过誉的《釜山行》,同级较量下,叫唱衰国产片的人缄舌闭口,无疑为中国电影扳回一城。
反派同样是基于真实人物,考虑到电影叙事空间不及两季《毒枭》,未曾指望该片复制埃斯科巴之气焰,但林超贤对金三角大毒枭糯康的刻画仍远低于我的期待值,距尔冬升《门徒》都逊色不少。林超贤仅拍出糯康的毒辣,却照旧免不了拉低智商之嫌,如同《复仇者联盟2》里的奥创,之所以能和正义一方势均力敌,全因人数占据优势。不过通过弱化糯康,大大降低了剧情发展至三方角力的难度。至于涉案的第三方,糯康背后的“老板”,片中没有言明是谁,看似暗指泰国军方,从他们全副武装的军备便可知一二。归根结底,真实的湄公河惨案牵扯多国,探究起来错综复杂,改编时定要做出相应的取舍,这已经是在审查制度下所做出的最大程度还原了。
简化刑侦流程及政治信息,等于过滤了敏感素材,更能明确主线,换取刚好的电影结构。故与单纯的军旅片《战狼》不同,香港的警片依然是《湄公河行动》的魂,比方说活捉糯康实为捍卫中国法律不啻于《寒战》树立的香港法治精神,而高刚假扮买毒品的富商则与《毒战》异曲同工。其余像营救、追车、卧底、线人、谈判等经典元素屡见不鲜,无非是把舞台转换到“主旋律”上,本质未变,娱乐效果不减。也因此有人吐槽该片艺术性差之同题材的《边境杀手》,我却难接受其甚是拖沓的繁琐铺设,只为设计与众不同的切入点,不惜消耗节奏来感渲染令人昏昏欲睡的冷峻气氛,欲盖弥彰了原本乏善可陈聊的复仇故事。商业片唯求张本继末便够,《湄公河行动》并无罗杰·迪金斯的摄影加分,剪辑、特效又中规中矩,搭配单调乏味的配乐,再学人家故弄玄虚,无疑自取其辱。换言之,《湄公河行动》的制胜点正在于风格明快,节奏紧凑,故事张力套用了规范的动作片节拍,即《勇闯夺命岛》般的线性套路。用松弛有度形容,其实全片松少弛多,有时甚至三段动作戏串联在一起,跟踪戏挑起肉搏战后紧接商场枪战,好在回落点即文戏的穿插大都恰到好处,而其中娃娃兵拿命对赌,方新武复仇抉择等情节,又充分调动了观众情绪,扣人心弦。
好的商业之作正带着一种“输出”魔力,可作弘扬正能量的突破口,真正为观众喜闻乐见,才能扎根于人心击退种种洪水猛兽,迎来明智的醒觉,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决抵制病民害国的毒品是每个人的己任,所有作恶多端的毒贩必该遭制裁,而所有奔波前线缉毒的警察更该值得歌颂。
2016超燃缉毒宣传大片《湄公河行动》观后感二:
2016年10月5日,“湄公河惨案”五周年祭。晚上,一个人跑到影院刷了《湄公河行动》,第二遍。巨幕厅,几百个座位,爆满。一直看到最后,影院的灯亮了,身边的人走了,我站在那里看着字幕上出现13位遇害同胞的名字,看着字幕旁滚动着的照片:对亲人同胞的悼念,对残忍毒贩的`抓捕,对惨案凶手的审判……这些真实的画面记刻着五年以来的悲痛和力量、决心和坚持。“绝不放过你”,是国家对国土和国民安全的有力维护,“以武制武”的魄力和能力;“绝不放过你”,是警察对职责和真相的坚定信仰,不惜牺牲的追查和抓捕。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到“犯我国民者,虽远必诛”,感受到的是日益强大的祖国和身为国民的安全感。电影里的警察硬汉、激烈枪战,不必说,亲临观赏最好,不会说,反正军迷都点赞,只根据两次观影体验多说一句,有巨幕就别看普通的了。
作为一个事事要想孩子的母亲、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不可避免,为电影中同龄孩子的不同生活唏嘘不已。一边是被毒枭、毒品控制的“娃娃兵”,一脸病态的可怜,对待生命的冷漠,举枪射击的淡定,充当炸弹的无畏,每一个镜头都直逼人心,除了身形,看不到半点儿“儿童”的影子,生命轻贱,摇摇欲坠;另一边是幸福、平安中生活的小女孩,时而扮成可爱猫咪讨人喜爱,时而化作复活节“小鬼”吓唬老爸,天真调皮中透露着岁月静好,虽然身为缉毒警的爸爸不在身边(离婚了,对孩子是不是也是一种保护?)。是百般呵护,还是极尽摧残,是种下善的种子,还是埋下恶的祸根,不同的选择长成了不同的“儿童”,小女孩或者“娃娃兵”,只是这选择往往身不由己。看到了毒品泛滥成灾的危害、恐怖主义的灭绝人性,也明白了所谓的茁壮成长,在于父母的守护、养育,也离不开国家的安宁、强大。
和去年看过的一部《解救吾先生》有些类似的是,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因而结局几乎没有更大悬念,这部片子涉及更广,故事讲得好,还巧妙地避过了不可言说的种种,令人佩服,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不怕剧透,不怕刷两遍。对我来说第二次除了同样被感动、震撼之外,更发现或是看懂了不少细节,比如方新武追捕、击毙毒贩刑登时用的枪弹,比如从未出场、只出现在别人口中的影射现实的“Boss”,再比如为什么反复强调对那些凶手一定要“活捉”……网友们扒出了更多的细节,并据此认定了这部影片的诚意与良心。 并没有完美之说,但如果“主旋律”都是如此“成色”,相信会少很多抵触和讽刺,会留下更多感动和感染。与电影无关的一点小小遗憾,两次观影,种种原因,都没能和我家警察蜀黍同往。
不管是赶上档期去影院,还是下线以后在家看,都要再陪他刷一遍,听听曾经也在禁毒战线工作的他会有怎样的观后感。
严格来说,《盲探》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犯罪推理片,片中甚至有些线索缺乏逻辑,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近年来难得的好片。昨日,该片在南京首映,杜琪峰在片中一改以往的阴郁严肃,延展了杜氏的黑色幽默,从而令整部影片更具感染力。
开头有些无厘头
影片以小敏失踪案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同时穿插多条案件线索。开头显得有些无厘头:郑秀文扮演的女警何家彤被派去给同组成员买冰沙,顶头上司却突然要求她跟踪一位盲人。于是刘德华扮演的“盲探”庄士敦闪亮登场,用近乎警犬般灵敏的鼻子和耳朵,找到了香港“楼顶泼浓酸伤人案”的真凶。此后,故事情节开始快速发展……影片前半部明显好于后半部,中后段进展有些拖沓和凌乱,盲探的几处推理也略显突兀生硬,好在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
观众如坐过山车
与其说《盲探》是部惊悚片,不如说它是一部喜剧片。导演将原本正经严肃的犯罪推理过程进行了喜剧化处理,消解了侦探片中的严肃庄重感,将杜氏风格的黑色幽默在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庄士敦趴在树上大叫“何家彤,快来救我啊!”而凶手则在树下不停追问“谁是何家彤?”;又比如庄士敦执枪于千钧一发之际打中匪徒,受伤的何家彤则用虚弱的声音说:“到底是偶像,眼盲了都能打中。”杜琪峰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现实和想象糅合在一起,并悠然自得地在不同情境的镜头语言中切换,时而轻松,时而血腥,时而惊悚,却过渡得很自然,令观众的观影感受也如坐过山车般上下起伏。
剧情更加接地气
《盲探》集中了许多杜氏影片中的人物特色,主角“盲探”庄士敦的探案风格形似刘青云[微博]扮演的“神探”,喜欢还原案情和换位思考,同时还有和灵魂对话的能力;片中男女主人公你来我往的喜剧式对立,又令人联想到早年郑秀文和刘德华在《孤男寡女》中的'对手戏;影片在叙事上利用了闪回和插叙,并在情景推理与日常场景中来回切换,像极了《大只佬》。杜琪峰通过抖各种小包袱,以及对影片节奏的掌控来营造幽默意境,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盲探》不像《毒战》那样阴郁严谨,也不像《放逐》那样主观张狂,而是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更接地气。
两位主演很出彩
片中两位天王天后再次相逢令人倍感亲切。华仔不戴墨镜演盲人,眼神反而控制得很好,比梁朝伟在《听风者》中的表演更自然真实。而郑秀文依然是那种大大咧咧没头脑的样子,和刘德华在对手戏上擦出的火花令人印象深刻。两人无间的默契感和近乎癫狂的表演方式,为影片带来了一种有别于以往杜氏影片的特殊风味。